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建峰 《国医论坛》2003,18(4):41-43
《洞天奥旨》为清代名医陈士铎的外科专著。其对外科疮疡辨证精当 ,用法神妙 ,为清代外科上乘之作。其论治首重补法 ,其方配伍精妙 ,其疗效屡试屡验 ,且对当今临床尤多启迪。1 温补治阴证陈氏认为疮疡阴证以虚为主 ,必须用补法。《卷三·疮疡随证用药论》指出 :“阴症初起便虚 ,即当用大补之药 ,不比阳证因脓溃而始虚也。故内疏亦必大补以疏之 ,内托亦必大补以托之 ,不必待其脓血已溃而后补之也。”具体治疗方法陈氏在《卷一·疮疡阴阳论》中说 :“知是阴证 ,可多用金银花化毒之药 ,而重佐之补气补血之味。”陈氏喜用金银花 ,也与他重视补…  相似文献   

2.
对《伤寒杂病论》灸法的辩证应用 ,归纳为温阳散寒、温阳复脉、温经散寒、温阳举陷、温经回阳、温阳散寒通脉、回阳救逆。仲景用灸法 ,多用于治疗三阴证候。三阴证候 ,正虚为主 ,多表现为里虚寒证 ,故治以灸法 ,以取温阳散寒之功。  相似文献   

3.
针对肿瘤之世界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后期治肿瘤思想: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阳虚寒凝型,攻癌2号方;阴证化阳型,攻癌基础鳖蚤英;组方思路:中医证,西医病,找原点;处方公式:(基础方+主治方)+化痰攻瘤方。  相似文献   

4.
刘松林 《中医药学刊》2003,21(1):130-131
对《伤寒杂病论》灸法的辩证应用,归纳为温阳散寒,温阳复脉,温经散寒,温阳举陷,温经回阳,温阳散寒通脉,回阳救逆,仲景用灸法,多用于治疗三阴证候。三阴证候,正虚为主,多表现为里虚寒证,故治以灸法,以取温阳散寒之功。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85-787
<正>2详辨阴证尤精阴火一般研究《伤寒论》者,多详于三阳证而略于三阴证。实际上,阳证易辨易治,阴证难识难疗。元.王好古云:"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若夫阳证,热深而厥,不为难辨;阴候寒盛,外热反多,非若四逆脉沉细欲绝易辨也"(《阴证略例》)。郑钦安对阴证辨识作了全面的论述,唐步祺赞称"其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6.
目的整理与分析辛温方药治疗阴证咽痛的四诊信息特点。方法收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医案69则,经规范化处理后,以结构化的形式录入Excel数据表中,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数据并形成结果报告。结果 1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干姜汤、半夏散及汤、四逆汤为治疗阴证咽痛的常用方剂。2阴证咽痛在望诊中常可见舌色淡、苔白、质润有津液的舌象;充血、扁桃体肿大的咽喉局部特点;精神萎靡的整体状态。切诊常呈现或沉或细或弱的脉象与手足寒。闻诊常可知患者声音嘶哑。同时,咽喉部梗塞、恶风寒、咽干、咳嗽等是常见的伴随症状。3阴证咽痛患者常具有感受风寒、应用清热解毒方药无效、抗生素或养阴清热药物无效或加重的病史特点。4诱因感受风寒与对常规治疗方案反应不佳的病史特征与本病典型舌象、脉象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5四诊信息"面红热、小便多、舌体胖、舌边有齿痕及舌苔白"对于姜附与麻桂类方的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咽痛日轻夜重、咽充血、不欲饮与喜热饮"对于区分两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证咽痛的诱因、病史特征,以体质为纽带,与本病常见症状及舌象、脉象的形成确有一定的相关性。四诊信息"面红热、小便多、舌体胖边有齿痕"有助于姜附类方的选用;"舌苔白"则有助于麻桂类方的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王好古三阴证理论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临床运用王好古三阴证理论进行治疗的3则医案,分析病症特点和遣方用药过程,分析证治规律.结果:对3个医案进行了回顾分析,发现以王好古三阴证理论指导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王好古三阴证理论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阴证辨治,以脾胃虚寒证、心肾阳虚证,以及寒热胜复,...  相似文献   

8.
<正>"一分为三"的辨证方法即辨阴证、辨阳证、辨阴阳错杂证的诊疗体系,并把辨阴证、阳证、阴阳错杂证作为概括其他辨证方法的方法。该方法是云南中医学院林亚明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林教授认为以"一分为三"的辨证方法来指导,能提高分析疑难、复杂证候的辨证准确性,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可  相似文献   

9.
《阴证略例》系元·王好古所著。王好古(约1200~1300年),字进之,号海藏老人。王好古博通经史,尤好经方,曾与李杲同学于张元素,是金元著名医家之一。王氏平生著述甚丰,《阴证略例》为其学术思想之代表作。王氏祖仲景之法,传洁古、东垣之学,长于温补,重视脾肾,注意药物归经,擅小儿斑疹之治,尤于阴证辨证论治独树一帜。他认为“伤寒,人之大疾也,其候最急,而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而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阴证略例》的研究,阐述阴证学说之产生与建立及其对病因病机、鉴别辨治、遣药制方等的认识,探讨元代医家王好古的学术思想——阴证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