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膝胸卧位清洁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观察组采取膝胸卧位,观察2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灌肠次数、灌肠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肠道清洁17例,不清洁3例;灌肠1次8例,灌肠2次7例,灌肠3次5例;灌肠时间(5.035±2.014)min,患者满意10例,满意度50%;观察组20例全部肠道清洁且灌肠1次成功,灌肠时间(3.160±0.787)min,患者满意18例,满意度90%;观察组较对照组灌肠时间短,次数少,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膝胸卧位是清洁灌肠较理想的体位.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病人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广群 《全科护理》2011,(36):3356-3358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的方法和清肠效果。[方法]选择普外科行大肠癌手术的住院病人65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为全肠道灌洗法结合灌肠法进行肠道准备(简称复合灌洗法),对照组为单纯的全肠道灌洗法进行肠道准备(简称单纯灌洗法)。[结果]术前对照组病人因排液时间长、排便次数多,导致肛门坠胀不适、饥饿感、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术中术者评价病人的肠道清洁程度,观察组肠道清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 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结论]大肠癌病人采用复合灌洗法进行肠道准备效果较好,合理良好的肠道准备对术后切口愈合有决定性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2种体位清洁灌肠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膝胸卧位清洁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观察组采取膝胸卧位,观察2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灌肠次数、灌肠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肠道清洁17例,不清洁3例;灌肠1次8例,灌肠2次7例,灌肠3次5例;灌肠时间(5.035±2.014)min,患者满意10例,满意度50%;观察组20例全部肠道清洁且灌肠1次成功,灌肠时间(3.160±0.787)min,患者满意18例,满意度90%;观察组较对照组灌肠时间短,次数少,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胸卧位是清洁灌肠较理想的体位。  相似文献   

4.
王喜芹  何雪琳  韩咏梅 《护理研究》2007,21(13):1178-1179
[目的]观察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前需肠道清洁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对照组口服甘露醇溶液。观察记录灌肠次数、排便次数、肠道清洁情况、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肠道清洁效果及肠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排便次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腹部手术前肠道清洁效果优于口服甘露醇法,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前需肠道清洁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对照组口服甘露醇溶液。观察记录灌肠次数、排便次数、肠道清洁情况、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肠道清洁效果及肠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排便次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腹部手术前肠道清洁效果优于口服甘露醇法,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提高肠镜检查的效果与老年病人对清洁灌肠的自评舒适度。[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老年病科、中医科、消化内科住院的120例老年病人(年龄≥6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清洁灌肠的操作流程参照第5版《基础护理学》,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清洁灌肠的插入深度为15~25 cm、溶液为100 mL开塞露溶解在35~36℃1 000 mL生理盐水中、体位为旋转体位。比较两种操作流程对老年病人清洁灌肠效果的影响,观察两组病人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次数、舒适度自评分、灌肠液外漏情况。[结果]两组病人Boston评分表、舒适度评分、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次数、灌肠液外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的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可提高老年病人灌肠的清洁度,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减少灌肠次数与灌肠液外漏,提高老年病人清洁灌肠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改进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和效率,改善患者主观感受,减少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方法,评价灌肠效果(术中肠道清洁度),记录灌肠效率(灌肠所用时间、术中肠壁水肿、灌肠总次数)及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腹部疼痛、心慌气短、睡眠障碍、肛门坠迫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肠道清洁度明显提高(χ2=6.249,P<0.05),灌肠所用时间减少(χ2=9.405,P<0.01),术中肠壁水肿减轻(χ2=11.737,P<0.01),灌肠总次数减少(χ2=9.859,P<0.01);在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方面,腹部胀痛无明显差异(χ2=2.188,P>0.05),心慌气短、睡眠障碍和肛门坠迫感减轻(χ2=6.567,6.182,8.895,P均<0.05)。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效果较好,适用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术前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在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灌肠法,观察组给予改良灌肠法,采取头低臀高位或膝胸位,肛管插入30~35 cm,术前2 h用0.05%氯己定500~800 ml加5-Fu 1.0 g,一次性低压灌肠,嘱患者尽量保留5 min以上。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方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艳  梁添玉  林晓敏 《全科护理》2012,10(28):2593-2594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方法]将206例清洁灌肠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以凡士林润滑肛门及乳胶肛管,观察组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润滑肛门。比较两组病人清洁灌肠时间、灌肠次数、灌注液用量、灌肠过程中的疼痛评分、灌肠后里急后重的程度。疼痛评分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WBFPS)和数字分级法(NRS)。[结果]观察组病人清洁灌肠时间短于对照组,灌肠次数、灌注液用量少于对照组,WBFPS和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灌肠后里急后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清洁灌肠前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润滑肛门及乳胶肛管,效果优于常规应用凡士林润滑肛门及乳胶肛管。  相似文献   

10.
何恒莉  马体宇 《护理研究》2007,21(20):1856-1857
[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导尿管与一次性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进行清洁灌肠而无灌肠禁忌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择一次性肛管,实验组选择一次性导尿管,在相同操作步骤下,对照组按常规灌肠插入肛管深度10cm~15cm,观察组插入导尿管25cm~35cm,观察两组病人所需的灌肠次数、每次能耐受的灌入量、有无灌肠液外溢、手术毕距第1次排大便间隔时间及手术医生对肠道清洁度的满意度。[结果]两种导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导尿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肛管。  相似文献   

11.
何恒莉  马体宇 《护理研究》2007,21(7):1856-1857
[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导尿管与一次性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进行清洁灌肠而无灌肠禁忌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择一次性肛管,实验组选择一次性导尿管,在相同操作步骤下,对照组按常规灌肠插入肛管深度10cm~15cm,观察组插入导尿管25cm-35cm,观察两组病人所需的灌肠次数、每次能耐受的灌入量、有无灌肠液外溢、手术毕距第1次排大便间隔时间及手术医生对肠道清洁度的满意度。[结果]两种导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导尿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肛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清洁灌肠效果。[方法]将需实施清洁灌肠的病人6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橡胶鼻胃管、抬高臀部10cm及增加插管深度的改良清洁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灌肠,比较两组病人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灌肠次数、每次灌肠液的量、手术直视下的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每次灌肠液的量、手术直视下的肠道清洁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灌肠次数、病人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较传统法的灌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结肠癌伴肠梗阻病人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就诊治疗的41例结肠癌伴肠梗阻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2年7月—2013年12月就诊治疗的38例病人为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调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伴肠梗阻病人围术期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4.
马玉艳 《全科护理》2016,(21):2228-2229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围术期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住院时间及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理念能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控制并发症发生,并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居红飞  董龙梅 《护理研究》2014,(35):4421-4422
[目的]探讨口服液状石蜡行肠道准备预防胸腰椎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胸腰椎手术病人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病人术前2d开始口服液状石蜡进行肠道准备,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mL。对照组病人术前1d晚餐后2h给予肥皂水400mL灌肠,比较两组肠道准备效果。[结果]两组病人肠道清洁效果、术后腹胀发生情况、舒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口服液状石蜡预防胸腰椎术后腹胀效果显著,肠道准备方法简便易行且易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16.
居红飞  董龙梅 《护理研究》2014,(12):4421-4422
[目的]探讨口服液状石蜡行肠道准备预防胸腰椎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胸腰椎手术病人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病人术前2 d 开始口服液状石蜡进行肠道准备,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 mL。对照组病人术前1 d 晚餐后2 h 给予肥皂水400 mL 灌肠,比较两组肠道准备效果。[结果]两组病人肠道清洁效果、术后腹胀发生情况、舒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0.01)。[结论]口服液状石蜡预防胸腰椎术后腹胀效果显著,肠道准备方法简便易行且易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膝胸卧位和传统左侧卧位不同体位时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膝胸卧位清洁灌肠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灌肠时间,每次灌肠液体的入出量、残留量,患儿的耐受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膝胸卧位清洁灌肠法每次灌入的液体量增加,出量多、残留量少,所用时间短,患儿耐受情况良好,临床疗效高.结论 膝胸卧位清洁灌肠方法明显改善了清洁灌肠效果,较传统左侧卧位好.  相似文献   

18.
石英  易建华  唐姗姗  展淑敏  任晓芳 《护理研究》2013,27(12):1084-108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最佳的肠道准备方案。[方法]将意识清楚,血糖、血钾正常,能耐受口服2 000mL药液,同意参与实验的接受肝移植手术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服药组术前采用"口服PEG-ELS全胃肠道灌洗法";灌肠组术前采用"清洁灌肠法"。分别对两组肠道清洁总耗时、护理工作总耗时、病人舒适度、内环境变化、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病人舒适度、肠道清洁前后血糖、血K+变化,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的比较、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肠道清洁总耗时,灌肠组显著少于服药组(P<0.001);两组护理工作总耗时的比较,服药组显著少于灌肠组(P<0.001)。[结论]肠道清洁是术前肠道准备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两种肠道准备方案均可达到肝移植术前肠道准备的要求。临床护士应根据手术等待时间,并考虑病人的病情、个人意愿、年龄、民族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失败的原因及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对护理方式进行说明。[方法]纳入我院86例乳腺癌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改良赛丁格尔PICC置管术干预,对照组行传统PICC置管术干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量、平均穿刺次数、置管留置时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1.07次±0.03次)vs(2.03次±0.98次),P0.05],观察组置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97.26d±31.54d)vs(70.34d±28.65d),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社会功能、疼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ICC置管术相比,改良赛丁格尔PICC置管术可延长置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及术后并发症,还能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时需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置管失败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途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死亡、紧急冠状动脉闭塞行旁路血管移植术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局部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