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科2005年3月~2007年2月医院感染进行病历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中以老年、危重患者居多;感染部位占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基础疾病以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的感染率最高;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病室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近年全院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分析其感染率、感染部位构成比感染病原菌种类。结果 2009至2011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5%、2.40%,2.28%,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院同期住院患者的发生率(平均2.1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比最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原因,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行为,加强病区护理及管理,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200例ICU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当中有25例出现院内感染,且感染多为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原因多受病房环境、机体抵抗力下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及相关医护人员缺乏感染意识等影响。结论加强管理ICU病房、改善病房环境、针对治疗过程当中容易产生污染及感染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将院内感染途径切断、增强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力、适当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可有效降低ICU的院内感染率,是可供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发生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患者79例,按年龄、发生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菌等四方面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结果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以及医务人员控制感染的意识和方法缺乏等因素有关.结论 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并改进方法,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重环境因素和治疗护理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免疫力等临床干预措施,减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策略,为有效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针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防控意识、做好消毒隔离、加强手卫生管理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获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7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6例,感染率为24.09%,感染原因与接受侵入性操作治疗,年龄较大,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有关。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患者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的护理干预,限制侵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7.
陈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0):90-91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378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3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医院感染情况和消毒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41%高于对照组的1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9例占本组感染例数的32.14%,对照组21例占44.68%,均高于泌尿道、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医务人员洗手后手菌落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ICU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陈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4)
目的 探讨ICU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378 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3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医院感染情况和消毒效果.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41%高于对照组的1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9例占本组感染例数的32.14%,对照组21例占44.68%,均高于泌尿道、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医务人员洗手后手菌落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ICU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对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 ,对本院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住ICU的395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2014年1月开始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将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184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前,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211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ICU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由12.50%下降至6.1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调整例次感染发病率由3.75%下降至1.91%,次日感染发病率由19.67‰下降至12.54‰,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由12.18‰下降至8.2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由5.81‰下降至0‰,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由3.48‰下降至3.12‰。结论 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有针对性的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并实施,能有效的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中应用防控感染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患者常规护理中应用防控感染措施,显著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概率,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对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 ,对本院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住ICU的395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2014年1月开始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将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184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前,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211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ICU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由12.50%下降至6.1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调整例次感染发病率由3.75%下降至1.91%,次日感染发病率由19.67‰下降至12.54‰,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由12.18‰下降至8.2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由5.81‰下降至0‰,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由3.48‰下降至3.12‰。结论 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有针对性的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并实施,能有效的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对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 ,对本院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住ICU的395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2014年1月开始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将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184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前,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211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ICU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由12.50%下降至6.1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调整例次感染发病率由3.75%下降至1.91%,次日感染发病率由19.67‰下降至12.54‰,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由12.18‰下降至8.2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由5.81‰下降至0‰,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由3.48‰下降至3.12‰。结论 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有针对性的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并实施,能有效的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杨兴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4):44-4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因素,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ICU医院感染患者26例统计不同因素的医院感染率,并对感染部位、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年龄≥65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高于无上述因素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系统感染18例(69.2%),泌尿系统7例(26.9%),皮肤感染1例(3.8%)。共检出病原菌287株,G-杆菌15例(57.7%),其次为真菌8例(30.8%),最后是G+球菌3例(11.5%)。结论 ICU发生医院感染因素复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52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和干预组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卫生微生物学监测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34.98%,“年龄≥65岁”与“有基础疾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10.78%和10.24%,病房物品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卫生微生物学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所降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以及“留置导尿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为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的对策。方法护理干预组的护理人员强化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护理措施。结果常规护理医院感染19例,感染率7.2%;护理干预组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4.6%,两组之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率,ICU院内感染是可以防止的。 相似文献
16.
杨兴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0)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因素,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对ICU医院感染患者26例统计不同因素的医院感染率,并对感染部位、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年龄≥65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高于无上述因素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系统感染18例(69.2%),泌尿系统7例(26.9%),皮肤感染1例(3.8%).共检出病原菌287株,G-杆菌15例(57.7%),其次为真菌8例(30.8%),最后是G+球菌3例(11.5%).结论 ICU发生医院感染因素复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7):620-621
医院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 ]。烧伤特护病房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患者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有限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调查研究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ICU重症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两组正常的ICU医院感染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与对照组的67%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为(41.21±1.63)g/L,与对照组的(31.65±2.23)g/L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根据患者形成ICU感染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某院2007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1207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54例次,感染例次为2.9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28例,占36.16%,感染科室中以综合性ICU发病率最高为13.37%。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对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