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头痛(migraine)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运用头穴透刺疗法、麦角胺疗法等。自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期间,对偏头痛98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CD的改变及对发作次数、头痛程度、持续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炳林 《中医研究》2002,15(5):28-29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 ,是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单侧或双侧颞部搏动性头痛。目前发病机理尚未阐明 ,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中西医无特效疗法 ,笔者以川芎茶调散为主方加减治疗该病 6 0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6 0例病人均为本院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2 0~ 6 5岁 ;病程 3月~ 16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协会 1988年拟定的偏头痛标准。中医辨证属于风火夹瘀证 ,表现为头痛反复发作 ,部位在一侧或双侧额颞部 ,呈跳痛、胀痛或刺痛 ,疼痛剧烈 ,痛处固定 ,头目眩晕 ,急躁易怒 ,胸胁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刺络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刺络疗法,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观察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将两组临床疗效、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络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每次发作的性质及过程相似,头痛多为单侧,伴以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以青年女性多见。2002~2006年,笔者以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偏头痛72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是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属于头痛的范畴,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临床治疗多以预防发作及控制症状为主。川芎茶调是治疗头痛的经典方,为探讨川芎茶调颗粒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选择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邱瑞瑾 《河南中医》2013,33(6):985-987
原发性头痛以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最常见,中医治疗偏头痛和原发性头痛分别采用中药汤药治疗,中成药治疗,针刺疗法以及综合治疗,还有医师采用滴鼻剂及心理疏导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头体针疗法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治疗组、尼莫地平对照组,分别给予头体针疗法和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比较颅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疗法均可改善无先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头体针疗法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指数,优于尼莫地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能够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头体针疗法能够改善偏头痛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血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舒胶囊与西比灵胶囊合用治疗偏头痛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科自 2 0 0 1年 4月— 2 0 0 3年 4月采用天舒胶囊与西比灵胶囊治疗偏头痛 3 0例 ,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根据 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选择病程在 1年以上 ,每月发作频率在 3次以上的先兆型或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为入选对象 ,排除高血压病、癫痫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头痛发作程度按发作时头痛伴随的植物神经反应及其对日常活动影响的程度分为 4组 :Ⅰ级(轻度头痛 ) :发作时头痛轻微 ,植物性神经反应不明显 ,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Ⅱ级 (中度头痛 ) :头痛较重 ,伴有轻微植物神经反应 ,日常活动受…  相似文献   

9.
平衡针疗法是军中名医王文远教授创立的一种独特疗法。从 1 995年开始 ,笔者用此疗法治疗面瘫、偏头痛、坐骨神经痛、呃逆等病症 ,取得良效 ,现举几例介绍如下。1 偏头痛姜某 ,女 ,45岁 ,银行职员。1 996年 5月 2 0日初诊。患者右侧头痛半年 ,近 1周情志不遂诱发加重 ,同时伴心烦、少寐、口干、纳差、舌质偏红、苔白、脉弦。诊断 :偏头痛。治法采用平衡针疗法。取左侧头痛穴 (相当于太冲穴 )。局部常规消毒 ,取 2 8号 1 .5寸毫针 ,针尖略向上斜刺 ,局部酸胀或针感向上传导 ,3~ 5秒即可出针。针 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 ,次日再针 1次而愈。2 …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是一间断性反复发作的、以一侧头痛为特征的搏动性头痛疾病。发作持续4~72 h,15%~20%患者伴有先兆。偏头痛以女性多见,发病高峰是25~55岁,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笔者采用综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40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及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及放血疗法治疗;B组为药物组,采用口服西比灵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判定治疗效果。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脑血流速度进行检测。结果穴位埋线及放血疗法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改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并对颅内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及放血疗法可提高偏头痛临床治疗效果,能对颅内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偏头痛积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积分及综合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发作性头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浅针疗法由黄廷翼传入福建,目前在福建应用较多。临床实践发现浅针疗法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本文通过报道运用黄廷翼浅针疗法治疗偏头痛验案1例,以供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4.
罗丕舵  王森  贾刘云  王倩  孟毅  刘志勇 《光明中医》2016,(22):3376-3378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头痛,中医治疗偏头痛可分为中医药物疗法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医非药物治疗偏头痛作为中医药物治疗的辅助,其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而且可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其临床价值日益凸显,得到更多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就近五年偏头痛的中医非药物治疗相关研究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近况与评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近况与评析广州市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王冬娜(510515)主题词偏头痛/中医药疗法,综述,指导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头痛类型,属祖国医学的“头风”、“厥头痛”、“夹脑风”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中医工作者对本病的...  相似文献   

16.
透穴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多数认为是由颅内、颅外血管舒缩障碍引起。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痛势剧烈,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偏于一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尚无有效且无副作用的药物根治,大量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均表明透穴疗法对治疗偏头痛具有独特的功能和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5 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2 5例 ) ,治疗组予刺五加 30 0m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对照组口服苯噻啶 2 .5mg及泰必利 10 0mg ,每日 3次。均治疗 30d ,观察用药前后的头痛频率及头痛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头痛每月发作频度显著减少 ,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刺五加具有中枢神经调节及改善微循环作用 ,对治疗偏头痛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痛穴(宁神穴)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头痛穴切割疗法相对于普通针刺组的治疗优势。方法:选择符合瘀阻脑络型偏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头痛穴切割组和普通针刺组,疗程为一周。以治疗前、治疗当天、治疗第三天、治疗一周为观察点,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观察其镇痛疗效,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综合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头痛穴切割组愈显率96.7%,普通针刺组为53.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穴切割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普通针刺组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当天、治疗第三天、治疗一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穴切割组和普通针刺组临床综合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穴治疗偏头痛有效,且头痛穴切割疗法优于普通针刺组。  相似文献   

19.
定风痛颗粒剂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多于青春期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据1991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含台湾)抽样调查表明,偏头痛患病率为0 .9852 %。男女之比为1∶4 0。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5年12亿人口计,我国约有偏头痛患者12 0 0万。偏头痛病程缠绵,对正常工作、生活及学习均带来影响,久治不愈者更易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痛苦。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紧张、噪音污染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作....  相似文献   

20.
杨传涛 《光明中医》2001,16(2):41-42
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病 ,以突发性头痛为主要表现 ,伴见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不适症状 ,相当于中医的“头风病”。目前 ,中西医对本病之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而且缺乏有效和根治的方药 ,我们自1 995年 2月~ 2 0 0 0年 3月采用自拟方行气活血饮治疗偏头痛 3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 99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2 ]1 2 入选标准 :(1 )符合国际分类法中的先兆或非先兆型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