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椎椎弓根形态测量研究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目的:观察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形态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40具国人胸椎标本的椎弓根横径、矢状径、矢状面夹角、椎弓根间距、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及椎弓根-椎板夹角,观察椎弓根后缘中点与相应横突根部的关系。结果:(1)除T1外,各节段椎弓根矢状径均明显大于横径(P<0.01);(2)椎弓根矢状面夹角从T1到T9逐渐减小,T10以下为负角;(3)椎弓根后缘皮质沿其轴线到椎体前缘的长度从T1到T7逐渐增加,T7到T12基本相同;(4)T1与T12椎弓根螺钉拟进钉点位于横突根部中点,T2及T11位于横突根部中上1/3点,其余各节段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结论:进行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应根据不同节段椎弓根形态特点,结合X线片或CT片,选择相应的螺钉直径、长度、进钉部位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术前CT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改良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以术前CT扫描椎弓根轴心来获得螺钉置入解剖参数引导胸腰段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改良方法。方法:使用改良置钉技术对56例脊柱损伤患者置入胸腰椎弓根螺钉242枚,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1~69岁,平均43岁。以术前CT扫描确定椎弓根轴心线,轴心线附近的解剖标志为参照确定螺钉入点,内聚E角、螺钉长度、直径均可在CT椎弓根轴心片上读出,而矢状F角可由X线侧位片上读出或观察脊突线得出。结果:242枚螺钉术后均拍摄椎弓根CT片复查,238枚螺钉完全置入椎弓根内,仅4枚有穿破椎弓根皮质,失误率1.65%,但穿破较小,均无神经根症状。结论:术前CT扫描椎弓根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是一个较好的改良方法,能有效降低不良置钉率。  相似文献   

3.
个体化选择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患者57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2例,马凡综合征1例.根据患者术前CT设计拟固定胸椎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并用于指导术中的进钉点选择,术后根据螺钉是否突破椎弓根的皮质壁来判断置钉准确性.结果:全部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591枚,胸椎417枚,腰椎174枚,术后530枚螺钉的轴线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准确率为89.7%, 其中胸椎置钉准确率为86.8%(362,417).61枚螺钉的轴线突破椎弓根皮质壁,胸椎55枚,腰椎6枚.55枚偏置的胸椎椎弓根螺钉中52枚螺钉的实际进钉点与术前设计一致,其中19枚钉尖位于椎体内;3枚螺钉为术中实际进钉点选择失误,螺钉轴线突破椎弓根皮质壁的距离均不超过4mm.无脊髓、大血管及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个体化选择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可提高脊柱侧凸患者胸椎置钉的准确率,减少术中进钉点选择失误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青少年脊柱侧凸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测量 2 0例正常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参数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 (Scofix器械 ) ,对 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进行了矫正治疗。结果 :正常青少年T4椎弓根横径最小 ( 3 9± 0 6 6mm) ,胸椎椎弓根中点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与中点之间 ,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在T11、T12为负角 ,T10以上为正角 ,T1最大 ( 35 8°± 0 84°)。 2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11个月 ,特发性和先天性侧凸的矫正率分别为 5 7 8%和 46 4%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根据测量结果 ,如选择好进钉点、方向及深度 ,Scofix器械对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矫正可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5.
对15具T_9—L_5段尸体脊椎标本的推弓根进行了实体及X线片形态学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椎弓根高、椎弓根宽、椎弓根后缘皮质与前缘皮质的距离及椎弓根轴线与矢状面夹角.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应选择合适的螺钉,选准进钉点,并注意进钉方向及深度.  相似文献   

6.
对称性可调节式椎弓根钻孔导向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制一种椎弓根钉钻孔导向器供术中使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根据术前CT及X线片测定的水平面椎弓根钉置入角(TSA)、矢状而椎弓根钉置入角(SSA)及进钉点间距的数据,应用该钠孔导向器引导术中椎弓根螺钉钻孔操作。临床应用于21例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患者,置入椎弓根钉84枚。结果:术后CT及X线片显示全部椎弓根钉置入位置准确,两侧椎弓根螺钉对称,具有相同或相近的SSA及TSA。结论:该钻孔导向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可提高固定钉的安置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以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置入螺钉后再行脊柱全长X线片及CT扫描评价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32例共置入226枚胸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加密和X线片观察到205枚螺钉(90.7%)完全在椎弓根皮质骨内。10例21枚螺钉(9.3%)发生错置,7枚螺钉(3.1%)偏外,5枚螺钉(2.2%)偏前外侧(其中2枚螺钉靠近节段血管),4枚螺钉(1.8%)偏下,4枚螺钉(1.8%)直径过大导致椎弓根内壁膨胀内移,1枚螺钉(0.4%)误入椎管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T1~T4错置12枚(18.2%),T5~T12错置9枚(6.1%);凸侧椎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为93.8%,凹侧为83.1%。结论:脊柱畸形患者术前应常规采用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根据扫描图像测得的相关数据可为术中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有一定的误置率,螺钉发生错置多见于上胸椎和凹侧.术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颈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颈椎椎弓根螺钉的个体化置钉的研究.方法 进行128枚椎弓根螺钉的置入,采用椎弓根螺钉的体化置入技术.手术前对患者颈椎的正侧位x线片进行研究,通过椎弓根纵轴在颈椎侧位像上的投射,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横向进钉线(X线),通过对CT的研究,确定椎弓根纵轴在颈椎侧块上投射的点位,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纵向定位线(Y线),在手术中通过两线的交点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O点),通过术前的X线确定椎弓根螺钉的头倾角和尾倾角,通过CT确定椎弓根螺钉的内倾角,最终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向,结合手术中一定的操作技术,完成椎弓根螺钉的个体化置钉.结果 本组正确置入118枚,螺钉穿透椎弓根但基本在椎弓根内的6枚,4枚穿出经调整后准确置入.结论 颈椎椎弓根置钉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漏斗技术结合徒手椎弓根探针技术置入椎弓根钉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术前测量目标椎的e角、f角及椎弓根直径,选择准确的进针点:骶椎以下关节突左7点右5点为进针点,腰椎以人字嵴顶点作为进针点,胸椎按Kim推荐的入点进针。在椎弓根入口去皮质后据e、f角徒手推进椎弓根探针至椎体前缘,测量所需螺钉长度,再沿钉道扩孔、攻丝及置入相应直径与长度的螺钉;术后CT片按照椎弓根内侧壁穿透<2 mm,外侧壁穿透<4 mm作为安全评价标准。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2012年1月利用该技术在184例中置入736枚椎弓根钉的情况。结果所有螺钉椎弓根内侧壁穿透<2 mm,外侧壁穿透<4 mm,总合格率100%;无一例出现神经根或脊髓损伤加重的表现,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利用合理的进针点,在个体化置钉的基础上,利用漏斗技术结合徒手椎弓根探针技术能成功置入胸腰椎椎弓根钉。  相似文献   

10.
胸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与内固定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胸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设计一种胸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方法 用游标卡尺对 10具成人T1~ 11椎体干燥标本、 2 0份X线片、 2 0份MRI和CT片的椎弓根高度、宽度、长度、进钉点定位及椎弓根轴线的角度、椎弓根之间的宽度、椎弓根的毗邻等进行观测。结果 确定进钉点在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下缘的外缘线上 3mm处 ,与矢状线的夹角在 15°~ 2 0°,T4 以上椎体可容纳直径 5 0mm、长度 3 0~ 3 5cm的椎弓根螺钉 ,T4 以下椎体可容纳直径 4 5mm、长度 3 5~ 4 0cm的椎弓根螺钉。结论 胸椎经椎弓根螺钉可较安全地置入椎弓根 ,内固定器能很好的复位骨折椎体 ,间接减压椎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