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大部分切除后常有许多并发症的发生 ,现就我院 1979~ 2 0 0 2年对残胃 2 5 8例检查结果及完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男 2 0 8例 ,女 5 0例 ,年龄 2 3~ 72岁 ,平均4 3.2岁 ,胃镜检查距手术时间最短 2个月 ,最长 2 5年 ,平均 7.8年。手术原发病中十二指肠球溃疡 90例 ,胃溃疡 5 0例 ,复合性溃疡 15例 ,胃癌 98例 ,其他原因 5例。手术方式 :BillrothⅠ式术后 10 8例(41.9% ) ,BillrothⅡ式术后 15 0例 (5 8.1% ) (以下简称毕Ⅰ或毕Ⅱ式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日本的Olympus各型胃镜进行…  相似文献   

2.
119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临床与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984年4月至2008年10月检出的1195例残胃患者按毕Ⅰ式和毕Ⅱ式进行分组,对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发生率高达98.08%,毕Ⅱ式术后残胃及吻合口炎(90.77%)、胆汁反流(71.59%)、残胃原发癌(4.55%)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毕Ⅰ式(51.15%、34.48%、1.72%),P〈0.01,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发生率则是毕Ⅰ式(28.45%)明显高于毕Ⅱ式(16.73%),P〈0.01,其余残胃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及其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方法,毕Ⅱ式较毕Ⅰ式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近年来,残胃病变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定期复查内镜及病理是防治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 ,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 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进行分组 ,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 6 3.6 4 % (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镜下见胆汁反流者 5 6 .82 % ;残胃及吻合口溃疡 9.4 7% ;不典型增生 12 .88% ;残胃肠化 14 .0 2 % (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残胃癌 8.33% ,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 (χ2 =12 .84 ,P <0 .0 0 1) ,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 (9.2 2 % )明显高于BillrothⅠ式术后 (4.2 6 % ) ,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 ,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残胃病变182例临床与内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残胃相关病变的特点、主要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2004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82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镜诊断残胃病变,毕Ⅱ氏术后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毕Ⅰ氏手术(P0O.05),伴有胆汁反流残胃患者却检出率低于无胆汁反流患者(P〈0.05)。结论:残胃病变发生率高,应掌握手术指征,注意手术方式,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应予促胃动力、吸附胆汁、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以改善残胃病变预后。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术后易发生胃肠道症状 ,经内镜检查可发现多种病变 ,其中残胃炎和残胃癌较为临床注意。本院 1993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检出 2 76例残胃病变 ,其结果及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资料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2 76例残胃病变患者中 ,男 2 4 4例 ,女 32例。男女之比约为 7.63:1,年龄 2 4~ 78岁。术前原发病分别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占 64.86% (179/2 76) ,胃溃疡占 2 2 .4 6% (62 /2 76) ,复合性溃疡占 7.61%(2 1/2 76) ,胃癌占 4 .71% (13/2 76) ,胃恶性淋巴瘤占0 .36% (1/2 76)。行BillrothⅠ式术 38例 (13.77% )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老年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胃镜表现.方法 对105例老年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5例患者中,34例(32.38%)采用毕Ⅰ(BI)式手术,71例(67.62%)采用毕Ⅱ(BⅡ)式手术,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中残胃癌15例(14.29%),吻合口及残胃溃疡14例(11.43%),胆汁反流42例(40.O%),吻合口及残胃炎34例(32.38%).并发息肉13例(12.38%),幽门螺杆菌阳性33例(31.43%).统计分析显示,BⅡ式术后残胃癌、吻合口及残胃炎、胆汁反流的发生率高于(BⅠ)式(P<0.05),而BⅡ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较BⅠ低(P<0.05).结论BⅡ式较BⅠ式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老年残胃癌变、炎症和胆汁反流发生率均较高,应定期随防胃镜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2月16例胃切除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出院后生活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能避免病情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吴炳权  贾杰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032-1032
胃大部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胃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常用方法.术后残胃并发多种病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院1997年7月至2004年6月胃镜检查9038例,其中胃大部切除术后86例,占0.95%.现将该86例残胃胃镜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发生较多的并发症,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院自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检查16508例,其中有12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良性胃病),现对其内镜观察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214例残胃病变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7月~1996年7月,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有不同程度上腹不适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214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4例,男性178例,女性36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病史在胃大部切除术后6个月~16年,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0年-2002年302例施行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发生胃瘫18例(5.96%),均发生于术后3-10d,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1w内治愈2例(11.11%),2w内治愈5例(27.78%),3w内治愈11例(61.11%)。结论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胃瘫的主要原因。胃镜X线检查是胃瘫诊断与机械性肠梗阻鉴别的主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胆道感染及结石的发病率为16 %~ 4 2 % [1] ,对该种结石的处理正确与否 ,将影响术后效果。我院 1985年 1月~ 1999年 12月间收治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胆道结石 2 2例 ,均进行手术处理。现进行回顾性总结 ,以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36~ 6 8岁 ,平均 4 9 5岁。胃切除术后 3~ 18年发病。 2 2例中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 1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 5例、胆总管下端结石伴胰腺炎 4例 ,其中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 5例。均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寒颤、发…  相似文献   

13.
14.
临床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疗效满意 ,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再手术。我院 1992年 8月~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此类病人 13例 ,均经再次手术治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均为男性 ,年龄 34~ 76岁 ,平均 4 7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术后感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行胃大部切除根治术的298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等15项变量与术后感染的关系,用χ^2检验和四格表检验作单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作多因素分析。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率为13.12%,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呼吸系统疾病、发热、术后白细胞、围手术期输血浆等因素与术后感染呈现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血红蛋白含量、肿瘤TNM分期等因素与感染的发生无明显关联;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出6个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呼吸系统疾病,低体质量,糖尿病,发热,围手术期输血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呼吸系统疾病,低体质量,糖尿病,发热,围手术期输血浆与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有关,手术前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7.
A comparative ultrasound and rad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gallbladder and hepatic tree function was made in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with creation of artificial stomach, Billroth I and Roux operations.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30 unoperated patients. Scintigraphy discovered gallbladder dyskinesia in 12 (18.7%) patients of the study group and in 6 (20%) controls. Ultrasonography--in 15 (33.3%) patients of the study group, 5 (25%) patients after distal resection of the stomach with pyloriform gastroduodenoanastomosis, 18 (51.47%) patients operated by Roux and 5 (16.6%) controls, respectively. It is shown that normal transduodenal passage of foo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gallbladder and liver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胃溃疡急性穿孔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9~2010年收治的胃溃疡急性穿孔且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治疗资料及随访观察结果作以回顾总结。结果 3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患者死亡,术后恢复至Ⅰ级者15例,至Ⅱ级者20例,至Ⅲ级者2例;平均(11.5±3.2)d后所有痊愈出院。37例患者共随访1~5年,其中1例患者在随访3年后出现吻合口溃疡,1例发生肠粘连,其余均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能彻底解决溃疡及穿孔的问题,且死亡率低、远期复发率低,对符合适应证的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可首选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