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介入治疗是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往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疾病,通过此项技术有了较简便、较安全的诊治方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1]. 相似文献
2.
温毓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1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对比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5.7%,对照组手术成功率9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治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由2018年1月~2020年9月9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组成,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使常规护理(46例),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46例),相交其并发症.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中,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赫,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通过围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的准备,控制血压,预防癫痫,术前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剂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经抢救无效死亡,有两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过对症治疗后肌力恢复。结论对并发症术前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的准备,控制血压,预防癫痫,术前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剂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经抢救无效死亡,有两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过对症治疗后肌力恢复。结论对并发症术前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7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术后观察与护理,讨论术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的护理措施,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体会,通过护理手段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术后并发症实施准确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损伤降到最低,提高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使护理能更好地配合医疗新技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于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完全闭塞率分别为88.89%、61.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于介入治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完全闭塞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介入栓塞治疗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症状,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查及心理辅导,尽早手术,降低风险。术后仔细进行身体器官及穿刺部位等护理评估,做好常见护理问题及术后并发症护理工作。结果有效及时的护理使患者尽快进行手术,降低风险,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科学、专业、亲情化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恐慌疑虑,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4例非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5例确诊为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25例动脉瘤患者23例栓塞治疗成功,另外2例由于动脉瘤形状特殊,未能栓塞成功,行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栓塞成功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溶栓治疗后康复。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归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探寻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全面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综合评分)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分析将腰大池引流术应用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共5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S组和D组,D组实施常规腰穿术放脑脊液,S组实施腰大池引流术放脑脊液,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和平均引流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S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优于D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P<0.05);S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8.53±1.22)低于D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10.06±2.05)(P<0.05);S组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组患者的(P<0.05)。结论对实施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予以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并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2017年1月—2019年3月间选取9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30.43%);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P<0.05);两组的护患纠纷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境管理、用品准备、手术配合、风险防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卫琦琼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97-98,10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合并颅内段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重点加强手术前大出血的预防和急救,手术后穿刺点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表明科学的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该病的恢复。结论: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地抢救病人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杨学英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73-74
对12例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出化疗护理的观察方法与内容,并对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表明药物与心理是引起化疗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从而提出了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及3D-DSA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常规DSA能确诊12例,3例可疑动脉瘤,常规DSA中只有7例能清楚显示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所有病例中3D-DSA均匀清楚显示动脉瘤形态及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特别对3例可疑小动脉瘤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SA。结论:3D-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显示佳,能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胡群帆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60-61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综合治疗及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治愈68例,显效26例,有效28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75.3%。结论:加强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护理对病人听力的恢复与改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