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L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显示,Livin和VEGF在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40例BT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和60.0%,Tis~T1、T2、T3、T4期BTCC中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77.8%、91.2%和87.5%(各期相比,P均〉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55.6%、83.3%和100%(各期相比,P均〈0.05);组织学分级Ⅰ、Ⅱ和Ⅲ级BTCC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90.0%和83.3%(各级相比,P均〉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60.0%和100%(各级相比,P均〈0.05)。认为Livin和VEGF在BTCC中呈高表达,有望成为有效、敏感的瘤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及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分别检测P^16蛋白、PC-NA蛋白表达,结果显示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的表达与膀胱癌分级间呈负相关(P<0.005),在浸润性癌显著低于浅表性癌(P<0.005),在复发组低于未复发组(P<0.005);PCNA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呈高度正相关(P<0.05),浸润性癌高于浅表性癌(P<0.01),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P<0.01)。P^16和PC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5)。认为检测P^16、PCNA的表达对了解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膀胱癌的诊断、推测预后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20ct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p120ctn表达。结果示p120ctn在膀胱正常黏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率相比P〈0.05。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随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随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均〈0.05)。认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20ctn呈异常表达p120ctn可作为监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26(CX26)、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BTCC组织、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CX26、CK19。结果BTCC组织中CX26、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35.0%、77.5%,正常膀胱组织中分别为90.0%、40.0%,两者比较,P均〈0.05;CX26、CK19蛋白表达均与BTCC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319,P〈0.05)。结论CX26低表达及CK19高表达在BT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TE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 (TE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特征 ,探讨 TERT与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选取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膀胱组织 ,用 TERT抗体和链酶卵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观察 TERT的表达程度。结果显示 :TERT阳性的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现为肿瘤细胞浆及部分胞核的棕黄色颗粒。TCC组织 TERT阳性率为 81.9% ,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认为 TCC组织中 TER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及癌旁粘膜组织 ,TERT可作为 TCC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胚胎成形素Noda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下称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lot及RT—PCR方法分别检测17例膀胱癌组织及6例膀胱正常组织中Nodal蛋白及mRNA。17例膀胱癌病理分级:I级5例、Ⅱ级7例、Ⅲ级5例;TNM分期:Ta期7例、T1期6例、T2~T4期4例。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没有检测到Nodal蛋白、mRNA的表达,17例肿瘤组织均存在Nodal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且Nodal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其分级、分期越高,Nodal表达亦越强,Ⅲ级〉II级(P〈0.05)〉I级(P〈0.01),T2-T4期〉T1期〉Ta期(P均〈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Nodal蛋白、mRNA呈高表达,其表达强弱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Nodal有望成为膀胱癌早期检测及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8.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容易复发、转移。研究检测肿瘤复发、预后的指标很有意义。P53作为抑癌基因在人类多种肿瘤中的突变率约50%。目前研究显示,P53,基因的突变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等生物学特性相关。本研究通过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的免疫组化(IHC)研究,分析P53突变蛋白的表达,以评估其与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及作为肿瘤监测指标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3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放疗、化疗和手术)的原发性TCC患者的癌组织病理蜡块,其中男48例,女5例;平均年龄55(32~80)岁。6例行膀胱全切,47例行保留膀胱手术(TURBt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膀胱黏膜、85例TCC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的Hec1和CyclinD1。结果TCC组织中Hec1、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及癌旁组织(P均〈0.05)。CyclinD1的表达与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Hec1的表达与TCC临床分期有关(P〈0.05)。TCC组织中Hec1和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5,P〈0.05)。结论Hec1和CyclinD1存TCC中讨嘉扶.可作为TCC病弹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P27及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细胞凋亡、P^2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简称膀胱癌)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采用DNA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份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P^27标记指数(P^27LI)、PCNA标记指数(PCNALI)。结果显示,AI、P^27LI与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AI与P^27LI在T2、T3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在复发的膀胱癌中AI、PCNALI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27LI显著低于未复发者。表明AI、P^27LI、PCNALI可作为评估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膀胱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7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观察组)和29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其中的CXCR7 mRNA和蛋白。结果观察组CXCR7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92±0.0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32±0.148,P〈0.05。观察组中浅表性膀胱癌CXCR7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76±0.065,明显低于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0.731±0.074,但二者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11例CXCR7蛋白低表达、26例高表达,对照组分别为23、6例,两组CXCR7蛋白表达情况相比P〈0.05。观察组26例浅表性膀胱癌中15例CXCR7高表达,11例浸润性膀胱癌CXCR7均为高表达。CXCR7表达情况与膀胱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CXCR7表达情况与膀胱癌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均〉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CXCR7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检测膀胱癌组织中的CXCR7 mRNA或蛋白可能有助于判断膀胱癌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膀胱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膀胱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ivln,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L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45/69),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不表达;Livin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病灶数量无关(P〉0.05),与肿瘤的复发有关(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Livin呈高表达,其可作为膀胱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Fas、FasL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FasL的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对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肝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中Fas、FasL表达强度。并采用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FasL表达阳性百分率;同时,采用荧光实时标记法测定血清中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水平;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并研究其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中Fas、FasL表达强度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加重而增强(P均〈0.001),与白蛋白及丙氨酸转移酶(ALT)呈负相关(P〈0.005,P〈0.001),与球蛋白、总胆红质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FasL的表达阳性率与血清中肝炎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与慢性肝炎分度无明显的相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诱导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FasL的表达。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随炎症活动度加重而表达增强,但其介导的凋亡并不引起肝细胞炎症损伤即ALT活性并不升高,相反减少;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白蛋白的合成。提示Fas—FasL介导的肝细胞凋亡是以非细胞损伤方式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同时,随血清HBV DNA水平增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FasL的表达亦增强,淋巴细胞的凋亡因而增多,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Fas、FasL介导的凋亡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且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Fas/FasL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as及其配体FasL与大肠癌患者肿瘤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 (FCM )对 4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以 40例正常人的PBL作对照。结果 大肠癌患者TIL上Fas分子表达率为 16 8% ,PBL上Fas分子表达率为 8 0 % ,正常人PBL上Fas分子表达率为12 6% ,前者表达率明显高于后两者 (P <0 0 5 ) ,大肠癌患者PBL上Fas分子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BL上Fas分子表达 (P <0 0 5 )。结论 Fas分子在大肠癌患者PBL与TIL中的表达不同 ;Fas/FasL在大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和全身水平均参与了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hsa-miR-200b基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BT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cadherin蛋白,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其中的hsa-miR-200b基因。结果 BTCC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缺失率为25.86%(15/58),hsa-miR-200b表达量为36.27±34.2;BTCC组织中E-cadherin蛋白、hsa-miR-200b基因表达均与BTCC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E-cadherin正常表达组的hsa-miR-200b基因表达量为2.63±0.39,与E-cadherin表达缺失组的0.73±0.39相比明显增高(P〈0.001)。结论 BTCC组织中hsa-miR-200b、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上调,且二者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可能在在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和PTE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1和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B7-H1和PTEN,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不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的阳性表达率为72%,且B7-H1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正常膀胱组织中PTEN呈阳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PTEN表达显著降低(P〈0.05)。B7-H1与PTE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4,P〈0.01)。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7-H1的高表达和PTEN的突变或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100A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的S100A4和MMP-2。结果S100A4及MMP-2在TC-CB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55%,而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或微量表达;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级有关(P均〈0.01),S100A4与MMP-2的表达有关(r=0.66,P〈0.01)。结论S100A4与MMP-2在TCCB中的表达增加,其过量表达与TCCB浸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D44的变异体V6(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进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采用单克隆抗体染色法测定CD44V6的表达水平,对各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与肿瘤的大小、数目无明显关系。结论 CD44V6在膀胱肿瘤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密切关系,其表达率的降低表明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