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杭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分布、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方法抽取21536名杭州城区17所小学和12所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筛查分类标准”作为参考标准,对学龄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质指数研究。结果杭州市男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P85)和肥胖(P95)普遍要高于WGOC标准;女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7—10岁组要稍高于WGOC标准,大于10岁各年龄组的超重BMI值都要低于WGOC标准;而肥胖(P醅)各年龄组的值均低于WGOC标准。各年龄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男生平均高达23.5%和10.0%,女生也有14.0%和4.9%。结论杭州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水平较高,尤其是男性学龄青少年,应尽快将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列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藏藏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及人体质量指数值分布情况,为促进学生营养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藏拉萨市和那曲牧区藏族7~18岁中小学生共2538名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对藏族学生的超重、肥胖情况进行筛查,并与全国汉族学生进行比较。结果与WG0C标准相比,藏族学生各年龄段BMI值的P85和P95值均相对较低;与全国汉族学生相比,拉萨市男、女生BMI值均偏低(尤以男生为明显).那曲牧区男生略低,而女生相差不大。与全国汉族学生相比,拉萨市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偏低,女生肥胖检出率偏低,但超重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互有高低;那曲牧区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相对较低,而女生相对较高。结论藏族男生超重与肥胖尚未形成流行趋势,而女生基本接近全国水平,整体营养水平相对落后,但仍应警惕肥胖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成都市7~1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为预测该地区超重肥胖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共获得成都市中、小学各2所7~15岁儿童青少年有效数据2 144份.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以及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结果 根据WGOC标准和IOTF标准,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68%,12.92%和6.53%,3.17%.不同性别学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P<0.0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分别为10~12岁和7~9岁,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10~12岁.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标准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能力以及适用性,为修订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兰州市资料,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NCHS标准I、OTF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约登指数)、一致性(Kappa值),分析2种国际标准在兰州市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结果超重检出率是IOTF标准>WGOC标准>WHO标准;肥胖检出率是WGOC标准>WHO标准>IOTF标准。在超重肥胖筛查能力方面,WHO/NCHS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与WGOC标准的一致性也最好。从界值点看,WGOC标准和WHO/NCHSI、OTF最大的不同出现在16~18岁阶段。结论 WHO/NCHS标准更适合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但灵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 2010—2019年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0年、2014年和2019年分别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安徽省在校中小学生有效数据7459份、8789份和5821份,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进行筛查,比较超重和肥胖变化情况。结果 2019年安徽省9~18岁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3%和10.0%,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13.0%,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2%和7.1%;城市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16.3%和12.3%,乡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2%和7.7%。2010—2019 年安徽省 9~18 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结论 2010—2019年安徽省9~18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处于增长趋势,超重、肥胖检出率存在性别及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杭州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特点,为探讨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199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MI)及年龄、身高标准分别筛查消瘦和生长迟滞来评价学生营养不良;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筛查超重、肥胖分类标准》(WGOC)筛查学生超重和肥胖状况。结果:2010年杭州市7~18岁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51%、12.51%和5.81%,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肥胖检出率乡村高于城市。结论:杭州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水平较低,营养过剩现象却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肥胖状况2种标准评价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2000年"身高标准体重"和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比较长沙市各城区所辖中学的学生肥胖状况。方法通过对4021名11~19岁中学生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实测,分别用2000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和WGOC标准筛选超重、肥胖,比较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学生特征。结果(1)用身高标准体重、WGOC标准筛选出的超重率分别为3.8%和12.0%,肥胖率分别为14.1%和6.6%;(2)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中,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存在明显不一致性。结论两种评价标准的侧重点各有不同,2000年身高标准体重侧重于反映青少年的肥胖水平,而WGOC标准则更侧重于反映青少年的超重水平。WGOC标准有利于及时监测中学生的超重现象,可为卫生职能部门预防青少年肥胖工作及早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汉族青少年肥胖分布特征。方法①选取2008-2009年延边地区安图县4所高中毕业生体检资料,共调查1 658名汉族学生,且均对调查内容知情同意。②采用统一设计的肥胖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体格指标均依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进行测量。分别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WHR)及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评价肥胖的指标。超重及肥胖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WGOC",以BMI(kg/m2)≥24.0为超重和≥28.0为肥胖。结论①男生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BMI的平均值均高于女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生BMI的P85和P95百分位点分别为23.7及26.2,女生分别为22.7及25.0。②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1.2%和7.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和1.4%,超重及肥胖合计检出率分别为13.5%和8.6%,超重及合计检出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BMI与体重、腰围、臀围、WHR及WHtR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0.548、0.584、0.056及0.555(均P<0.05)。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与性别、体重及WHtR密切相关,其OR值分别81.052、1.520及6.457。结果①本地区青少年BMI平均水平明显低于WGOC分类标准,其超重肥胖检出率接近大、中城市汉族。②BMI与体重、腰围、臀围、WHR、WHtR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地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患病与性别(女生)、体重(高体重)、WHtR(腹型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21 198名2~18岁人群的体重指数数据,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2000标准)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合并超重(包括肥胖)检出率、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8.6%和8.1%(CDC 2000标准),17.4%和5.1%(IOTF标准);根据WGOC计算的7~18岁合并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是20.9%和8.9%.学龄儿童(6~18岁)的合并超重率高于学龄前儿童(19.8%:14.8%,CDC 2000标准);学龄儿童中,男性高于女性(26.7%:16.5%,WGOC标准),城市高于农村(27.0%:15.9%,WGOC标准);学龄前儿童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有1/5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居国内最高水平.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北京市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界值点.方法 在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BMI生长参照值的基础上,根据常用的超重、肥胖筛查界值点选择方法(与成年人界值点接轨法、百分位法或Z分值法),初步分别确定[BMI 24kg/m2 (BMI24)、28 kg/m2(BMI28)]、(P85、P95)和(Z1、Z2)三组界值点,通过对不同界值点进行差值和检出率比较,并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和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OTF)的超重、肥胖界值点做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适宜界值点.结果 按照不同的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选择方法获得三组界值点,不同界值点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但在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上差异相对较小.与WGOC相比,男章超重、肥胖及女童肥胖界值点非常接近,女童在8.5~15.5岁其超重界值点比WGOC标准低0.3~1.0 kg/m2,通过筛查"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数据库,女童超重检出率比WGOC标准高约3.4%.结论 采用与成年人界值点接轨法(BMI24、BMI28)获得的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是适宜的,实现了在使用BMI指标上年龄的连贯性和筛查标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和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建议”比较静安区中小学生的肥胖状况。方法2002~2004年,静安区营养监测点7~18岁的学生,分别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和WGOC标准筛选肥胖、超重,比较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学生特征。结果(1)用身高标准体重、WGOC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分别为16.44%和10.51%,超重率分别为12.90%和15.31%;(2)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中,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存在明显不一致性;有4.41%(734/16 640)的学生用身高标准体重不能进行筛选,其中男生13~17岁组占91.69%(673/734);(3)2种标准筛选的肥胖学生均表现为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高于女生。结论随着我国青少年发育的快速变化,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已不能客观反映儿童青少年中的肥胖、超重水平,而WGOC标准能很好地区分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学生。  相似文献   

12.
张琚  王红  曹丽  李薇  郑小琴  陈洁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60-5062
目的:调查成都城区2~18岁儿童少年体质指数分布趋势以及超重、肥胖流行状况。方法: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和美国CDC2000标准对成都市城区10520名2~18岁儿童少年体质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成都城区儿童少年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男9.6、5.2,女7.1、2.3(WGOC标准);男9.5、2.8,女7.1、1.1(IOTF标准);男8.0、5.7,女6.0、2.1(CDC2000标准),男生肥胖率普遍>女生,BMI均呈先缓慢下降,后迅速回升趋势,肥胖-超重比女生>男生,均大于可接受水平。结论:成都城区儿童少年处于肥胖流行早期阶段,发生肥胖潜在危险性高,并呈上升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早期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目的 分析我国居民1992至2002年间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为制订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78704人)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849人)的资料,比较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别体重Z评分判定7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年龄别性别体重指数标准判定7至17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采用卫生部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判定≥18岁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结果 10年间我国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其中0~6岁、7~17岁、18-44岁、45-59岁和960岁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1.7%、17.9%、66.7%、45.2%和43.7%。不同性别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不同,0~6岁组女孩超重率和肥胖率上升幅度大于男孩,7岁以后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幅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农村居民男女性的超重和肥胖增长幅度均高于城市居民。10年间估计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人,其中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分别增加了7000多万和3000多万。结论 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均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超重和肥胖已经影响到我国近2亿6千万人,21世纪初期是我国肥胖干预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李静  罗纳  朱霖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88-109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1985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北京市海淀区资料,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比较7 ~18岁学生各年度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析各百分位数BMI( P25,P50,P75,P90,P95)变化趋势.结果 1985 -2010年7~18岁男生肥胖率分别为1.0%,4.0%,6.5%,15.2%,女生分别为0.5%,2.1%,2.8%,5.2%.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肥胖率以及各百分位数BMI值均随年度不断上升(P值均<0.01).1985 -2010年各百分位数BMI增长表现为男生增速高于女生,较高百分位BMI值增速高于较低百分位BMI值,各年龄组高百分位BMI值全面大幅上升.2000-2010年以来10~15岁男、女生BMI增速明显.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BMI水平持续增长,10~15岁学生是下一步肥胖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夏吴忠地区回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现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吴忠地区1 728例回汉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进行超重、肥胖的筛查。结果:吴忠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1%和2.6%,且汉族学生高于回族学生(P<0.05),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1),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应以城市男生为重点,加强中小学生预防肥胖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0%(男生:12.8%,女生:9.0%)和7.7%(男生:9.7%,女生:5.5%),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男生:9.3%,女生:7.4%)和5.2%(男生:6.2%,女生:4.1%)。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和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分别为12.3%、10.7%和8.2%,肥胖率分别为8.6%、7.2%和5.7%。结论 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