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的治疗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天疱疮与大疱性类天疱疮是最为常见的获得性大疱病。 50年代,皮质类固醇的问世并应用于大疱病的治疗,使这 2个重症皮肤病的预后大大得到改善。早期制定的大剂量服用皮质类固醇方案虽然能控制皮疹,但长期服药的结果也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坏死等,甚至因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如严重的感染、消化道溃疡穿孔造成大出血等。目前,对大疱病的治疗可选择不同的药物,然而皮质类固醇仍是治疗天疱疮、类天疱疮的首选药物,但如何合理使用,如何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则是临床医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及类天疱疮1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及类天疱疮122例张志礼邓丙戌姜燕生赵云妹天疱疮及类天疱疮是皮肤科的危重病,我科多年来一直探讨在辩证使用中药的基础上配合较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控制病情的治疗方法。现将122例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979年~...  相似文献   

3.
天疱疮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10年来天疱疮治疗的研究进展,皮质类固醇与免疫抑制剂同时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天疱疮的预后,在此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疗法、改良的冲击疗法以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使难治性天疱疮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长期缓解。随着传统药物(疗法)的最佳组合以及新药物新方法的不断问世,治愈天疱疮的希望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1例重症天疱疮合并类天疱疮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是皮肤科较为严重的疾病,其共同特点是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大小不等的水疱及水疱破溃后的糜烂渗出。疾病的有效控制不仅依赖于积极的治疗,更需要护理的密切配合。我所于2000年3月18日收治1例天疱疮合并类天疱疮患者,该患者病情严重,皮损较多。给护理带来极大困难,通过对此病人的护理观察,谈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5.
增殖型天疱疮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增殖型天疱疮1例金文①漆军①虞瑞尧①*增殖型天疱疮较为罕见,我们见到1例,其表现十分典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1岁,农民,因头部、躯干、四肢反复出现大疱、糜烂、结痂伴乳头瘤样增殖半年于1994年12月8日入院。1994年6月初患者无明显诱因于鼻尖、...  相似文献   

6.
7.
为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曾接受血浆置换疗法的10例天疱疮、7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天疱疮患者血浆置换后皮损均不同程度减轻,其中4例尼氏征数日内由阳性迅速转为阴性;5例全身症状好转;4例检测天疱疮抗体滴度者,3例下降,1例无改变;3例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另1例第三次血浆置换后糖皮质激素用量比第一次减少。7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浆置换后皮损均减轻;4例全身症状减轻;4例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血浆置换疗法辅助治疗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副肿瘤天疱疮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肿瘤天疱疮是近些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它的治疗与其他大疱性疾病有共同之处,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酯、抗CD20单克隆抗体、他克莫司等药。但由于其黏膜损害较为顽固,且合并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因此治疗起来较为棘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对天疱疮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天疱疮患者通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均能获得临床缓解,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等"辅助疗法"能减少激素用量及其所产生的远期并发症,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根治难治性天疱疮。结论:目前天疱疮的治疗药物仍以激素为主,但由于其副作用,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案的研究正积极展开。  相似文献   

10.
天疱疮是一组威胁患者生命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传统的系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虽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常因其不良反应而限制了临床应用.随着对天疱疮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逐步应用于临床或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如清除血清中的致病性抗体、生物制剂(CD20拮抗剂、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p38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胆碱能受体激动剂、CD40/CD154阻断剂、桥粒芯蛋白3合成肽等.目前,由于上述药物价格昂贵、缺乏可靠的临床疗效数据或尚处于试验阶段等多种原因,尚未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Abstract:
Pemphigus is a group of life-threatening autoimmune blistering disorders. Although conventional therapies with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and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can reduce the mortality from pemphigus, complications have restricte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With 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pemphigus, some novel treatment modalities, such as clearance of pathogenic antibodies in sera, biologic agents (CD20 antagonist,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tagonist),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 cholinergic receptor agonists, CD40/CD154 blockade, desmoglein 3 synthetic peptide, etc,have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to the treatment of pemphigus. However, high expense and lack of reliable clinical data have limited the wide use of these new modalities in pemphigus.  相似文献   

11.
12.
天疱疮是一组威胁患者生命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传统的系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虽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常因其不良反应而限制了临床应用.随着对天疱疮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逐步应用于临床或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如清除血清中的致病性抗体、生物制剂(CD20拮抗剂、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p38促丝裂...  相似文献   

13.
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是好发于老年人的一种自身免疫大疱病,目前认为临床上存在病谱,其中结节性类天疱疮(PemphigoidNodularis,PN)是类天疱疮的一种特殊亚型,临床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69岁。因全身瘙痒性皮疹3年,发水疱2周入院。患者于1995年底起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黄褐色豆粒大小之丘疹、斑丘疹,结节,自觉瘙痒。后逐渐发展至双上肢、躯干。诊断为“结节性痒疹”。予抗组胺药物,雷公藤制剂及外用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皮疹时轻时重,迁…  相似文献   

14.
天疱疮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10年来天疱疮治疗的研究进展,皮质类固醇与免疫抑制剂同时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天疱疹的预后,在此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疗法,改良的冲周疗法以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滴注使难治性天疱疮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15.
增殖型天疱疮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增殖型天疱疮是一型较罕见的天疱疮,发病率约占天疱疮的3%左右。我科近期发现1例,临床及病理表现典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头面部,口腔,腋下,外阴皮损3个月”收我科住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颊粘膜破溃,其后局部逐渐增厚,伴表面渗液,疼痛明显。在当地以“扁平苔藓”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前又以“白念珠菌感染”给予氟康唑治疗,病情发展,头面、颈侧、腋下及外阴部陆续出现疣状增生性的皮损,表面糜烂渗出,局部痒痛。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可,二便正常,因进食困难,体重下降5kg。患者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16.
重症天疱疮2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目的:提高对重症天疱疮的治疗水平。方法:总结了21例重症天疱疮患者的治疗。结果:除7例首剂量选择泼尼松80mg/d可控制病情外,其他控制不佳的患者还需应用皮质类固醇冲击治疗,同大量口服皮质类固醇相比,可缩短病程,减少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剂量。免疫抑制剂、静脉内免疫球蛋白滴注等的联合应用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论:重症天疱疮除常规剂量皮质炎固醇治疗外,常需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及类天疱疮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疱疮及类天疱疮是皮肤科的危重病,笔者多年一直探讨在辨证使用中药的基础上,配合较小量皮质类固醇控制病情的治疗方法,现将28例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80年—2002年的住院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3.5~78岁,平均51.76岁。其中寻常型天疱疮(PV)14例,落叶型天疱疮(PF)2例,红斑型天疱疮(PE)4例,疱疹样天疱疮(HP)2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6例。本组病例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12例做了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依据皮损范围将患者分为重症(≥40%体表面…  相似文献   

18.
研究显示,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天疱疮、类天疱疮疗效显著,其中利妥昔是一种源自基因工程的人鼠嵌合型抗B淋巴细胞CD20的单克隆抗体,最早应用于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治疗。除利妥昔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KC706、PI-0824疫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或单克隆抗体如英夫利西等均取得满意疗效。但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天疱疮和类天疱疮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且价格昂贵、缺乏一定量的可靠临床疗效的数据,影响了生物制剂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天疱疮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方法,但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产生很多副作用。近年来,临床医生不断寻求各种安全有效的其它治疗方法,并取得显著进展,如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血浆置换疗法、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自体造血于细胞移植等,可部分甚至完全替代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07例天疱疮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回顾性分析107例天疱疮住院病例临床资料,研究其病情受控前的各项指标,发现病情的轻重是影响皮质类固醇(下称激素)初始量、激素减量前时间、减量前激素总量、最大控制量和激素总量等指标的重要因素;加用免疫抑制可减少激素用量;红斑型大疱疮和疱疹样天疱疮病情轻,容易控制。对其中的55例进行了随访,发现患者的死亡率与年龄、天疱疮类型和有无应用免疫抑制剂有关,缓解率与病情轻重、住院间最大控制量和天疱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