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电图变化,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脑血管病、且均行连续脑电图检测(continuous electroencephalogram monitoring,CEEG)的患者,分析CEEG分级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60例患者中19例CEEG表现为弥散性慢活动,3例死亡;4例表现为间歇性δ节律,无1例死亡;12例癫痫样活动,3例死亡;4例三相波,2例死亡;5例单节律活动,均死亡;9例低波幅活动,均死亡;6例局灶性异常,无1例死亡;1例爆发-抑制性类型,死亡.CEEG中Ⅰ~Ⅱ级存活率为92.31%(12/13)、Ⅲ级为60.71%(17/28)、Ⅳ~V级为31.58%(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EEG分级与预后呈正相关(r2=0.76,P<0.05).结论 CEEG可作为判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苗青  张干  孙静  周媛  宫鑫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56-1358
目的: 探讨不同脑出血部位及血肿量的连续脑电图(CEEG)监测的波形特点.方法: 对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24 h CEEG.结果: 60例急性脑出血中,CEEG异常较明显,多呈广泛性改变,以双侧或单侧弥漫性θ波为主,伴阵发性δ活动.表浅部位(脑叶、小脑)较深部病变(脑干、脑室、基底节)CEEG异常率高,改变明显.血肿20~40 ml和>40 ml的脑出血患者CEEG异常率均高于脑出血量<20 ml的患者(P<0.05和P<0.01).结论: CEEG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脑电图结果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为对照组,纳入的16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分析两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脑电图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的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结果:观察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预后良好、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与脑电图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预后良好患者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结论: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异常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连续脑电图检测脑出血患者脑功能异常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2月1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连续脑电图(ContⅠnuous electroencephalography,CEEG)检测,并依据CEEG分评估患者脑功能情况,记录所有入选者预后情况。分析脑功能异常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100例患者中均表现为脑功能异常,异常率为100%。32例患者表现为弥散性活动,其中7例患者病死;20例患者表现为癫痫样活动,其中7例患者病死;8例患者表现为间歇性δ节律,无病死患者;8例患者表现为单节律活动,全部病死;15例患者表现为低波幅活动,全部病死;6例表现为三相波,其中3例患者病死;10例患者表现为局灶性异常,无病死;1例表现为爆发-抑制性交替,全部病死;CEEGⅣ-V级病死率较CEEGⅠ-Ⅱ级与Ⅲ级均较高,且CEEGⅢ级与CEEGⅠ-Ⅱ级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EEG分级与预后表现为正相关(r=0.457,P=0.000)。结论 CEEG检测脑出血患者脑功能有助于客观、准确评估患者并预测疾病预后情况,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即脑功能损伤程度越高、预后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5.
杨申  李妹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2):897-899
目的应用床旁连续脑电图(continuous electroencephalogram,CEEG)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其脑电图表现模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连续脑电图表现和颅脑CT的关系,探讨连续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急性期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急诊收住的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脑电图监护,入院前及入院后不同时期均行头部CT检查,结果与同时期脑电图作比较。结果 7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6 h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有不同程度异常74.28%,高于CT确诊为脑梗死阳性率58.57%(P〈0.05);24 h后和72 h后EEG异常率与CT诊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6h)EEG诊断价值可能优于CT,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丁洁  王鹏   《四川医学》2019,40(6):602-60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检查结果与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病例组)、4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BAEP、EEG检查,统计分析病例组BAEP、EEG检查异常与正常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程度、90天内预后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的BAEP、EEG异常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BAEP正常的脑干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优于BAEP异常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程度较BAEP异常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EEG正常的脑干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优于EEG异常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程度较EEG异常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预后良好的患者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Ⅲ波及Ⅲ~Ⅴ波间潜伏期均显著的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急性脑干梗死患者BAEP、EEG检查发生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吞咽困难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采用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晕厥患者,患者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检测及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显示12例患者脑电图正常,39例患者脑电图为轻度异常,40例患者脑电图为中度异常,7例患者脑电图为重度异常,其脑电图异常率为87.76%。而经常规脑电图检测显示79例患者脑电图正常,15例患者脑电图轻度异常,4例患者脑电图中度异常,其异常率为19.39%。AEEG检测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REEG(P<0.05)。结论给予晕厥患者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可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视频脑电图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情况,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早发性及迟发性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住院的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259例,进行连续视频脑电图监测,记录脑电图异常类型及脑梗死部位,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 2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27例(88.0%)脑电图监测异常,早发性癫痫发作12例,25例患者监测到癫痫样放电而无临床发作。分水岭梗死组早发性癫痫和癫痫样放电的发生率为29.0%(9/31),部分皮层及皮层下梗死组的发生率为13.4%(21/157),完全大面积脑梗死组的发生率为9.9%(7/71);3组患者早发性癫痫和癫痫样放电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8,P<0.05)。随访1年,有10例(4.1%)患者出现迟发性癫痫,均为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患者,其中2例患者为脑梗死急性期脑电图监测存在癫痫样放电,8例为半球弥漫性慢波或局限性慢波;脑梗死急性期癫痫样放电患者与其他脑电图异常患者迟发性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3,P=0.426)。结论连续视频脑电图监测能够早期发现癫痫和癫痫样放电,迟发性癫痫可能出现在脑梗死急性期脑电图监测异常患者中,对该类患者应加强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动态监测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重症医学科(ICU)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0年6月收住ICU的成年休克患者共58例。对纳入患者均经过积极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测定患者入ICU时(0h)、入ICU后6h、24h、48h血乳酸值,以后每24h测定一次,直到血乳酸降至正常范围内或出院或死亡;计算6h、24h的乳酸清除率,分析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42例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感染性休克2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7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3.92±17.59)岁;平均APACHEⅡ评分20±4,血乳酸(9.04±2.55)mmol/L;死亡组入住0h、6h、24h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P〈0.05),而两组高乳酸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对于休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6h、24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在晕厥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例晕厥患者的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的监测结果。结果:200例晕厥患者中AEEG结果示:24例为正常脑电图,78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80例为中度异常脑电图,18例为重度异常脑电图,中-重度异常脑电图的异常率为49%。而常规脑电图(REEG)结果显示:158例为正常脑电图,31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11例为轻中度异常脑电图,异常率为21%。AEEG和REEG异常率之间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EEG较REEG在对脑源性晕厥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昊  朱怀轩  程群  杨柯  杨静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0):1045-1046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功能变化特征。方法用脑电图机记录了4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变化。结果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正常脑电图14例(32.56%);轻度异常脑电图25例(58.14%);中度异常脑电图4例(9.30%),总异常率为67.44%。脑各区脑电图θ、α2波的改变在正常脑电图的患者和轻度异常、中度异常的患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P〈0.01),但是轻度异常和中度异常的患者之间差别不明显。结论从脑电生理角度观察精神分裂症对大脑的损害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发作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90例老年人迟发性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结果 :80例有明确病因 ,分别为脑血管病 4 6例 (脑梗死 34例、脑出血 12例 ) ,脑肿瘤 2 1例 ,脑外伤4例 ,脑萎缩 9例。临床发作类型为部分性发作 6 2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 4 0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2 2例 ) ,全面性发作 2 3例 ,不能归类的发作 5例。脑电图正常 8例 ,异常 82例。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活动 2 5例 ,局限于一侧半球的慢活动 38例 ,散在或阵发性棘波、尖波或棘慢、尖慢综合波 5 5例。结论 :脑血管病 (脑梗死、脑出血 )是老年迟发性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临床以部分性发作为主 ,脑电图异常率高 ,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活动基础上出现癫痫样放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48例经临床和医技检查证实的脑脓肿病人回顾性分析了脑电图头颅核磁共振资料,研究脑电图在脑脓肿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48例患者经临床及医技检查,确诊为脑脓肿,保守治疗15例,微创穿刺引流脓肿12例,手术切除脓肿21例,脑电图分别在脑脓肿患者治疗前,保守治疗和手术后10~95d(平均45d)进行,日本光电16导脑电图仪,参照国际10/20电极安置法系统放置头皮电极,FPz接地线,分别进行参考导联的单极、纵向和环形的双级导联描记常规脑电图。结果 48例脑电图在脑脓肿疾病早期就表现特异性的不正常,经过保守和手术治疗后脑电图显著好转,提示由于脑脓肿早期由于脑水肿,造成正常神经细胞的活动障碍,结果出现弥漫性的异常慢波,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消失,脑电图也随之改善。结论 脑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脑脓肿早期引起的大脑皮层功能改变,辅助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比较脑脓肿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差异,可以对脑脓肿的诊断、治疗、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脑电图检查方便简易具有直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脑电图(EEG)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同时进行TCD、EEG检测和对比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经TCD检查大多数有异常改变.可表现为脑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及频谱性质的改变。EEG提示:α泛化.前移.平均α频率8~10Hz,项、枕区α波不占优势,部分患者有活动轻度弥漫性增多。结论 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管缺血范围及程度高度敏感,EEG对脑缺血后脑细胞的功能改变有价值,因此二者结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便携式脑电图床边动态监测昏迷患者脑功能状态在临床的应用,以期提供一种新的、简便有效的脑功能评估方法。方法:对120例昏迷病人进行动态脑功能监测:包括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和持续床旁脑电图动态监测,评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随访3个月,结合患者的结局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预后评估。结果:反映脑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由轻到重的脑电图模式依次为:δ节律、失节律、三相波、局灶性癫痫样波、α昏迷、爆发-抑制、全面抑制;脑电图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Ⅲ级以上时预示预后不良;相同脑电图分级下,脑电图反应性良好的患者其预后较无反应性者好。结论:单次脑电图监测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昏迷患者的脑功能损害程度,但不能非常准确的预测预后,而连续床旁动态脑电图监测可动态观察脑电图模式及其反应性、脑电图分级的演变,根据其变化趋势评价患者的预后结局,结果更可靠,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鞍区肿瘤的脑电图(EEG)特征。方法:224例经手术和(或)病理、CT、MRI证实的鞍区肿瘤分成3组:(1)垂体腺瘤组153例;(2)颅咽管瘤组46例;(3)鞍区其他肿瘤组25例。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方法在手术前2-30 d内记录EEG。结果:过半数的患者(57.6%)呈现正常或轻度异常EEG,其余患者(42.4%)表现EEG异常,其中弥漫性异常29.0%,阵发性异常8.5%,局灶性异常4.9%。此外,有24例(10.7%)出现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IRDA),77例(34.4%)有生理波抑制现象。IRDA及生理波抑制在颅咽管瘤组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直径>20 mm的鞍区肿瘤EEG异常率高。结论:鞍区肿瘤的EEG以无特征性改变占主导地位,其EEG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弥漫性及阵发性异常,少有局灶性异常出现。肿瘤体积与异常程度呈正相关。EEG对鞍区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3例大田原综合征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田原综合征临床与脑电图资料.结果 23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强直痉挛性发作,脑电图均为暴发抑制型脑电图, 21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迟滞,15例患儿4~6月龄时转变为婴儿痉挛症,脑电图表现为高度失律, 2例患儿在1.5~3岁时转变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 脑电图发作间歇期可见2 Hz慢棘慢波综合.结论 大田原综合征大部分病因明确,除依据典型发作形式和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诊断外,其特异性脑电图改变也是确诊该病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致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慢性酒精中毒致癫痫发作23例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癫痫发作多与突然戒酒或急剧增减饮酒量有关,发作类型多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改变为波形不规则、调节、调幅差,δ、θ慢性活动呈弥散性分布,偶有尖波发放。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可伴发癫痫,其对脑功能的影响和脑组织的损害是弥漫性的。  相似文献   

19.
204例脑性瘫痪的异常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性瘫痪的异常脑电图特点,为脑瘫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用ND-8292型脑电图机,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FplFp2,F3F4,T3T4,C3C4,O1O2,Cz头皮电极所描记的204例脑瘫异常脑电图。结果:轻度异常68例(33.3%),中度异常82(40.2%),高度异常16例(7.9%),局灶性异常38例(18.6%)。结论:脑性瘫痪异常脑电图特点①以弥漫性改变为主,少见单纯局灶性改变,②低电压驼峰波,睡眠纺锤波,低电压节律失调及驼峰波,睡眠纺锤波缺如,脑瘫的异常改变与病因病情及智能障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