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脑电图可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尤其大脑半球肿瘤的脑电图异常率相当高。对大脑皮质功能代偿失调和颅内压增高临床尚无示定位征象的患者常能提示定位(或定侧)的依据,以便在行脑血管造影或脑室造影前提供病变侧筛选指征。本文收集我院自1978年6月至1983年7月间,经手术和造影检查证实(其中4例仅  相似文献   

2.
有些儿童癫痫患者脑电图表现较恒定的局灶性放电,但却没有一般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特点;这些病人缺乏器质性脑损伤的既往史,神经系统检查无局灶体征,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头颅CT扫描也无相应的器质性病灶可寻。观察表明,这一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及脑电图表现具有特征性,其临床发作相对较少,对抗癫痫治疗有较好的反应。以下报道7例,就其脑电图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癫痫的脑电图表现。方法:对24例颅内占位继发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脑电图有痫样放电的19例,非特异性异常的3例,脑电图正常的2例。24例患者中影像学检查拟诊为脑胶质瘤的15例,脑膜瘤3例,转移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动静脉畸形1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1例。结论:脑电图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患者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脑炎78例脑电图与CT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黎明 《华夏医学》2001,14(2):148-149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 ,近年其发病有增加趋势 ,笔者整理我院 1993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经临床、脑电图、CT等确诊为病毒性脑炎 78例住院病例 ,就其脑电图与 CT在确诊的价值比较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78例 ,男性 46例 ,女性 32例 ;年龄 6~70岁 ,平均 38岁。诊断标准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有脑部的弥散性或局灶性病变症状和体征。 3脑电图显示有弥漫性或局灶性高波幅θ波。 4抗病毒和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5排除其它疾病。1.2 头颅 CT与脑电图异常率和异常程度 本组 78首次描记脑电图表现正常者 4…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脑部血管畸形患者的脑电图。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1~54岁。大脑半球27例(包括侧脑室前角1例,蝶骨嵴1例),第Ⅲ脑室膈区1例,小脑2例。这些患者都有头痛、昏迷、偏瘫等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或局限性症状。病史中有定位症状或检查时有局灶体征的有22例,无定位体征的有7例,双侧体征但1侧为主者1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2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中,幕上肿瘤脑电图160例,除1例误诊为正常外,余均为不正常脑电图.其中局灶性慢波122例(76.2%),患侧慢波18例(11.2%),即140例(87.4%)有定位定侧诊断意义.19例为弥散性异常,而其中18例为中线深部肿瘤.67例颅后凹肿瘤脑电图,除18例桥小脑角肿瘤中的11例正常外,余56例均为广泛不正常.这说明半球肿瘤脑电图多为局灶性慢波,而弥散性慢波以颅后凹或中线深位肿瘤为主.桥脑小脑角肿瘤脑电图50%以上为正常.  相似文献   

7.
结节性硬化症伴顽固性癫痫脑电图分析及术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伴顽固性癫痫的脑电图特点及术前痫灶定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其中30例行手术治疗)结节硬化所致顽固性癫痫的多导多形式脑电图特点并结合临床、影像学及发作期ECT等综合定位.结果:局灶性放电(单灶)4例,一侧双灶7例,一侧多灶或双侧改变以一侧优势的17例,双侧镜灶1例,双侧双灶3例,双侧弥散性放电5例.28例患者可定侧,并与影像学检查、临床发作相一致.术中行皮质及深部电图探测,证实了术前定位.本组随访1—6年,平均3.5年.30例患者中有16例获得Ⅰ级(Engel分级),7例获得Ⅱ级,5例为Ⅲ级,2例Ⅳ级.平均智商(IQ)从术前的55.4分提高到64.1分.结论:结节硬化伴顽固性癫痫EEG放电广泛,双灶或多灶性改变为主,大部分可通过多形式多导联脑电图定位,找出痫灶放电优势侧,并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发作期ECT等,找出原发痈灶并予以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60例经手术证实的脑脓肿病人进行了脑电图(EEG)检查.结果表明,60例EEG均表现不正常.其中以多形性δ波定位38例(63.3%),平坦波定位10例(16.6%),持续性θ波1例,总定位率81.6%.以上49例为大脑半球脓肿,定位率100%.广泛不正常不能定位者11例(18.3%),为颅后窝及中线脓肿,其中呈广泛θ波+δ波5例,θ波增多3例,双半球后部高幅δ皮2例,一侧半球α节律不好1例.提示EEG对大脑半球脑脓肿有较高定位价值.因为脑脓肿病变较肿瘤发展快,易形成包膜包块,导致脑中线移位,使EEG易出现局限性慢波灶.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脑空洞症是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空洞可占据一个或数个脑叶,亦可发生在基底节或小脑,多数在生后三个月左右出现症状,主要表现有脑性瘫痪、癫痫发作、智能低下,头围小。脑电图多数为弥漫性慢波节律,或高峰节律紊乱,少数为一侧性或局灶性痫样放电,头颅CT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低密度区。EEG和CT与临床表现之轻重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无局灶神经症状和体征的大脑半球出血3例上海东方医院内科刘毓生曾遇到3例大脑半球出血而无局灶神经症状和体征,予介绍。例1为58岁女性在听到响亮的迪斯科音乐声后即感剧烈头痛、呕吐。经一般治疗后仍间歇头痛和呕吐而收入病房。有高血压史十年。检查除发现视网膜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埋藏电极脑电图(intracranialelectroencephalogram,iEEG)在难治性婴儿痉挛症(intractableinfantile spasms,IIS)外科中的应用。方法无创检查定位困难的IIS 18例,采用双侧颅内硬膜下电极,其中14例同时在颅外安装头皮电极,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根据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分析iEEG监测对IIS的定位价值,并与头皮脑电图(scale electroencephalogram,sEEG)对比其特点。结果在iEEG上仅7例脑电图特征同sEEG,表现为典型高度失律或变异失律,其余11例未见失律,为后半球异常或局灶、单侧发放。iEEG定位9例为单侧局灶起源,5例明确为双侧起源但以一侧优势,4例难辨别。14例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疗效按Engel的标准评定,效果优良(EngelⅠ+Ⅱ级)为78.6%(11/14),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内埋藏电极脑电图能使无创检查定位困难的77.8%的IIS准确定位并获得满意手术疗效。sEEG上出现的高度失律并非真正的全脑性放电,iEEG发作期记录到皮层恒定的局灶改变提示症状性或隐源性IS的可能,其痫灶起源于皮层。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囊肿是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大脑囊性变性,皮质发育缺陷,脑内囊腔可见于一个或数个脑叶,亦可见于基底节或小脑,多数于生后二三个月出现癫痫、脑瘫、低智症状,脑电图多数为弥漫性高幅慢波或高幅节律紊乱,少数为一侧性或局灶性高幅波或癫痫样放电,头颅CT见脑内有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的脑脊液密度囊腔、无强化,并与脑室或/和蛛网膜下腔相通。其临床症状轻重与EEG和CT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40例散发性脑炎病人脑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CT异常31例,正常9例。CT改变特点:1弥漫性,2局灶性,3弥漫性基础上局灶改变,4脑萎缩,5无异常发现。散发性脑炎病人通过脑CT检查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能协助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等。可进行动态观察、以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39例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脑电图改变。39例中正常者6例(15.4%),异常33例(84.6%)异常中少数为弥散性损害,大多数为一侧性或局灶性改变,脑电图定位与临床符合者24例(61.5%)。本文还对病理波形、病情轻重、描记时间与脑电图的关系及分型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脑电图在脑梗死急性期的变化。方法脑梗死病人发病在12~24 h之内进行脑电图检查,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用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进行常规描记,判断梗死部位及脑电图异常程度。结果动态观察EEG改变60例,及时扩容、降纤、抗凝治疗后,EEG明显好转26例,好转7例。结论脑电图局灶性异常的程度一般与临床异常体征相一致。脑梗死急性期,脑波变化要比临床症状及影像检查先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声晕、血供特征的多普勒超声特征对非均匀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缺失与类似于局灶性脂肪缺失的肝脏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47例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患者的58个类似于局灶性脂肪缺失肝脏恶性病变病灶和52例脂肪肝患者的52个非典型非均匀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缺失的多普勒超声特征.以声晕、内部血供和血流速度为参数评价其在分析非均匀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缺失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肝脏恶性病变的声像特征有声晕、较多血管和血流信号较丰富,脉冲多普勒检测有动脉血流,而非均匀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缺失很少探及动脉血流,二者静脉分布数都少.区分二者时,以有声晕、有较多血管和探及动脉血流为肝脏恶性病变判断标准,无声晕、有较少血管或无血管、探及不到动脉血流为肝局灶性脂肪缺失(良性病变)判断标准.结果显示,58个肝脏恶性病变病灶中有13个符合良性或良性可能,45个符合恶性或恶性病变可能;52个非典型非均匀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缺失中13个符合占位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可能,36个符合脂肪肝局灶性脂肪缺失.以有声晕、有较多血管和有动脉血流存在为恶性病变参照标准鉴别恶性与良性(低脂肪灶)病变,则其敏感性为81.69%、特异性为79.03%、准确性为80.45%、阳性预测值为81.69%、阴性预测值为79.03%.结论 出现于无恶性病变危险因素的脂肪肝患者肝脏中无声晕及无动脉血流的可疑病变可能是不典型局灶性脂肪缺失或其他病变,为肝癌或转移癌的可能性较小.有无声晕及有无动脉血流对不典型局灶性脂肪缺失与恶性病变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昕  杨健  张桂榛  李尔珍  王珺  陈倩  宋国维 《北京医学》2016,(11):1195-1198
目的 研究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儿童患者不同病程分期的系列脑电图特点.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儿童抗NMDAR脑炎20例,对其在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无反应期、恢复期分别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分析脑电图在病程不同时期的表现,总结脑电图特点、探寻脑电图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共入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岁11个月至13岁4个月.监测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脑电图25份,23份异常;无反应期脑电图17份,17份异常;恢复期脑电图13份,7份异常.异常表现以慢波增加为主,可合并双侧导联不对称和快波性异常,局灶性棘波.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以局灶性慢波增多为主要表现,无反应期以弥漫性慢波增多为主要表现,慢波频率进一步减低.极度σ刷少见.恢复期慢波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 儿童抗NMDAR脑炎脑电图的显著特征是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加重的慢波性异常,EEG的表现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岳湘竹  李亚珂  王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81-178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的42个常规超声不能明确诊断的肝内局灶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42个肝内占位病变中,CEUS考虑恶性病灶19个,良性病灶14个,排除肝脏占位性病变9个,其中非均质性脂肪肝6个,再生结节3个,经手术、穿刺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或确诊恶性病灶18个,良性病灶15个,非肝脏占位性病变9个,CEUS正确诊断39例,超声造影定性诊断准确性为92.9%(39/42)。误诊3例:1例血管瘤误诊为胆管细胞癌、1例炎性假瘤提示可疑恶性占位、1例肝细胞中-低分化癌误诊为血管瘤,误诊率为7.1%(3/42)。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提高了超声对肝局灶性占位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为明确诊断,而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方法:对45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或进一步验证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分析研究并记录不同声像图特征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在不同时相的增强特性。结果: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都有其特征性的增强模式,进而有助于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所有病变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大多数病灶有相似的增强变化规律。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5.6%(43/45)。结论: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不同性质的肝脏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方式不同,借此可用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超声造影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真正达到了非创性和高效性目[1]。  相似文献   

20.
1936年Crey Walter首先应用脑电图技术作颅内肿瘤的慢波定位,使能在头皮表面为颅内肿瘤作出较正确的定位;随着脑电图检查技术的逐渐提高,方法日趋简便,病人痛苦很少,近年来已成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定位诊断时一种重要检查方法。现将我院经过手术证实的52例颅内幕上占位病变的脑电图作一总结,并对其定位诊断的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