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治疗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拟寻找一种合适的PD管代用品,简化置管方法,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不同年龄阶段的ARF患儿分别选用2.5、3.0、3.5号的气管导管,经刺侧孔、消毒等处理后代替PD管,用深静脉置管装置,参考Seldinger穿刺法行床边置管,PD液分别从二个不同的通路持续或间断流入、流出腹腔。结果经此法治疗的26例ARF患儿虽有7例死于DIC或MODF,但无一例发生腹膜炎和腹壁渗漏,水肿均逐渐消退,大部分尿量增加。结论在没有合适的商用PD管的情况下,以气管导管代替PD管,床边插管,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适合儿童患者、操作简单的腹膜透析(PD)法。方法不同年龄段患儿选用不同型号气管导管,刺侧孔及消毒后代替PD管,采用深静脉置管装置行床边穿刺置管,PD液分别从两个不同通路流入、流出腹腔。结果经此法治疗21 例急性肾衰竭(ARF)患儿虽有5例死于DIC或MOSF,但水肿均渐消退,循环、呼吸好转,尿量增加,无1例发生腹膜炎和腹壁渗漏,血清Scr、BUN、尿酸(UA)、K 、CO2-CP分别从PD前(424±133)μmol/L、(41 5±12.6)mmol/L、(764±187)μmol/L、(6.7±2.1)mmol/L、(14.5±3.7)mmol/L降至PD结束时(166±37)μmol/L、(8.9±3 1)nwnol/L、(350±74)μmol/L、(3.7±0.4)mmol/L、(23 0±1.8)mmol/L,相差均非常显著。结论以气管导管或导尿管代替PD管,床边穿刺置管行P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普通儿科病房中需中长期输液患儿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普通儿科病房开展PICC置管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和消化科病房住院的符合PICC适应证且监护人同意PICC置管的连续病例,对置管原因、并发症、导管结局及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0例PICC置管患儿(其中1例为禁忌证置管)进入本文分析,男38例,女22例,年龄1月4 d至14岁。置管原因包括输注胃肠外营养(PN) 45例(75.0%),静脉输液>6 d 9例(15.0%),可预计的外周静脉通道无可选择的风险6例(10.0%)。导管实际留置时间(17.2±10.7)d,总留置时间为1 033导管日。22例患儿出现并发症23例次(22.3例次/1 000导管日)。其中,导管异位7例次,导管堵塞6例次,静脉炎3例次,导管破/断裂3例次,误伤动脉2例次,静脉痉挛1例次,静脉回流受阻1例次。经原位治疗后18例次导管继续使用,5例次拔管。导管结局:计划拔管42例(70.0%),非计划拔管5例(8.3%),包括导管破/断裂、导管堵塞无法再通各2例,无法纠正的静脉回流受阻1例,带管转科/出院13例(21.7%)。平均穿刺时间(68.2±43.5)min,PICC置管费用/住院总费用为7%。结论:普通儿科病房中长期输液患儿行PICC置管必要且可行,使用中需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在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效果.方法以Tenckhoff透析管,外科切开植入法,袋装腹膜透析液,应用CAPD法对小儿ARF进行腹膜透析(PD).结果8例ARF患儿平均PD时间(28.63±20.03)天,院内期间存活7例,死亡1例.PD1~3天血钾恢复正常,2~6天血HCO-3恢复正常,5~7天血尿素氮、肌酐值分别下降47.8%和40.8%,患儿尿毒症症状改善.并发症有腹透析液外渗,透析管引流不畅,腹膜炎等.结论CAPD在救治小儿ARF中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的各种代谢紊乱,改善尿毒症症状.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急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儿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RF)抢救的第一步是建立通畅的呼吸道,气管内插管(EndotrachealIntubationEI)是最好的方法。1993年5月~1996年12月,我们应用气管插管抢救58例新生儿RF,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气管插管患儿58例,男40例,女18例,日龄<24hrs18例,2~7天21例,8~14天12例,15~用天7例。所有病例均按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及血气分析诊断。二、方法采用聚氯乙烯导管或Portex鼻导管,内径(ID)选择及插入深度均采用体重法。导管ID为:体重1000~1500g2.5mm,~2000g3mm,~3000g3.5mm…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终末期肾病腹腔镜及开放手术置管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诊断为终末期肾病、符合慢性腹膜透析(CPD)的适应证、行腹膜透析置管术且术后接受休整期(置管术后至开始腹膜透析的间隔时间)观察并起始透析的患儿。根据腹膜透析后6个月内有无并发症(导管移位、堵塞、渗漏,疝,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出口感染,隧道感染等)分为2组,考察并发症与休整期和不同置管方式(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相关性。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CPD患儿144例,男84例,平均年龄(8.8±3.8)岁,腹腔镜置管83例,开放手术置管61例,透析前白蛋白(35.8±7.8)g·L-1。有并发症组(n=54)和无并发症组(n=90)性别、年龄、BMI、休整期、原发病、透析前白蛋白、是否大网膜切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 vs 47.5%,P=0.03)。腹腔镜较开放手术置管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低(6.0% vs 18.0%, P=0.02),导管移位、堵塞、渗漏,疝,出口感染,隧道感染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置管比较,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少,休整期不影响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间歇性腹膜透析在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间歇性腹膜透析 (IPD)对急性肾衰竭 (ARF)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Tenckhoff透析管 ,外科切开植入法 ,塑料袋装腹膜透析液 ,应用IPD对 30例小儿ARF进行腹膜透析 (PD)。结果  30例ARF平均PD时间为 12± 2 .5d ,存活 30例 ,PD治疗 1~ 2d血钾恢复正常 ,2~ 4d血HCO-3 恢复正常 ,10~ 14d血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并发症为腹透液外渗、腹膜炎、透析管引流不畅、下腹部疼痛、高血糖。结论 IPD在救治ARF中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 ,能有效控制患儿的各项代谢紊乱 ,改善尿毒症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PICU)经桡动脉、股动脉和尺动脉不同置管途径及相关并发症 ,以确定尺动脉作为外周替代性血管置管的可行性。对象和方法 对一所三级儿童治疗中心既往 4年PICU 0 4~ 36个月的所有尺动脉、桡动脉或股动脉置管的 12 4例危重病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尺动脉和桡动脉导管型号分别为 2 2 ga和 2 4 ga ,股动脉导管用 2 5 Fr 2 5cm或 3 Fr 5cm。所有导管均经皮插入。若常规外周部位置管失败则改用尺动脉。结果共有尺动脉置管 18例、桡动脉置管 10 3例和股动脉置管 6 9例纳入本研究。置管时间 :尺动脉 1~ 19d[平均 (4 2± 4 2 )d],桡动脉 1~ 2 4d[平均 (5 3± 4 2 )d],股动脉 1~ 2 1d[平均 (6 9± 4 5 )d]。尺动脉、桡动脉和股动脉因缺血终止置管者分别为 5 6 %、 3 9%和 8 7% ;导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 0 %、0 97%和 4 3%。结论 根据尺动脉缺血和感染的发生率 ,我们认为常规部位置管失败而又必须动脉置管时 ,可选用经尺动脉外周置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食管闭锁术后食管吻合口瘘患儿置入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食管闭锁术后食管吻合口瘘的婴幼儿,在B超导引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经床边X造影定位后行肠内营养,观察插管过程,营养管开口位置,置管后并发症。结果 15例患儿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经X线摄片定位,12例导管开口端位于空肠起始部,3例导管开口端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置管时间最长30 min,最短8 min,平均置管时间10±5 min。2例患儿置管时间达30 min,12 h内出现胃部不适,呕吐淡咖啡色液体约5~10 mL;留置时间最长90 d,最短7 d;非计划性拔管6例。结论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瘘在B超导引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是一项安全的,费用低廉,成功率高的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超低出生体重儿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处理方法,以提高发生AKI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例经腹膜透析治疗AKI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7例PD治疗的AKI超低出生体重儿中,胎龄25~28周,出生体重(780~990)g;持续透析天数为2~18 d。3例出现置管处渗漏,2例发生腹膜炎。2例患儿治愈,3例生化指标好转,2例因高钾血症、心律失常死亡。7例患儿中5例透析前与透析后临床水肿、血肌酐、尿素氮、pH值、血钾均有好转。结论 腹膜透析是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AKI时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等待患儿肾功能恢复,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矫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病例的治疗过程,根据是否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将患儿分为两组,即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组(置管组,n=54),术中未放置肠营养管组(对照组,n=50);比较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手术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经口喂养达40mL/3h的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手术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分别是(131.9±13.5)月,(114.1±13.2)个月,与对照组的(128.7±12.6)月、(110.5±15.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组术后经口喂养达40mL/3h所需的时间为(17.7±5.1)d,较对照组(21.4±7.4)d显著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置管组无肠穿孔、肠扭转、堵管等置管并发症,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胆汁淤积l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功能性肠梗阻3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胆汁淤积6例,发生率较置管组显著增加。结论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用于高位消化道畸形新生儿术后肠内营养,方法简单,无创伤,并发症少,有助于提高喂养耐受性,为新生儿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定位法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经上肢静脉PICC置管患儿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行体表测量+术后X线胸片定位;观察组患儿行体表测量+心电定位+术后X线胸片定位。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及操作耗时。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胎龄、置管日龄、疾病类型及穿刺部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高于对照组(95% vs 79%; P < 0.05);观察组PICC置管耗时短于对照组(P < 0.05)。心电监护仪定位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7%)和特异性(100%)。结论 在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导管尖端位置,能提高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并可节省置管耗时。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经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在新生儿科多用于危重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为治疗提供有效的静脉通路。但当个别患儿肘部血管不适宜置管而又需长期静脉输液时,我们在充分考证后,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于2005年6—7月共进行了3例经大隐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全部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1年2月-2006年4月,13例学龄前儿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儿接受不同方式输尿管镜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儿中,1例输尿管末端结石患儿逆行入镜及置入导丝失败改开放手术,2例行Ⅰ期6.5/8.5Fr输尿管半硬镜下钬激光碎石,2例行Ⅰ期硬性扩张后8/9.8Fr输尿管硬镜取石,1例行Ⅰ期气囊扩张后8/9.8Fr输尿管硬镜下取石,7例Ⅰ期输尿管置管被动扩张1~3周后,Ⅱ期8/9.8Fr输尿管硬镜下取石。12例息儿共接受19次输尿管镜术,结石全部取出,无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4例(1例I期硬性扩张,3例置管被动扩张)患儿接受排尿性膀胱造影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5例(2例Ⅰ期6.5/8.5Fr输尿管半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3例Ⅰ期置管被动扩张)行静脉肾盂造影未见输尿管开口狭窄及肾积水。结论 输尿管镜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直接明了,安全有效,作为ESWL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气管插管治疗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急性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治疗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急性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加强监护病房(PICU)收治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急性喉炎4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2例(27%);其中喉气管支气管炎10例,喉炎2例。患儿均选用较正常年龄对应管号小0.5~1.0号导管行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指征:Ⅲ度喉梗阻经雾化及口服或静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短期症状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存在威胁生命的呼吸衰竭9例;Ⅳ度喉梗阻3例,其中1例在院外行心肺复苏。结果除1例为院外心肺复苏时插管外,余患儿插管过程均顺利,操作时无窒息。患儿插管后均行呼吸机机械通气,带管时间平均3.4d(24h~9d)。所有患儿拔管后常规使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呼吸支持,平均1.5d(2h~4d)。初次拔管失败者2例,其中1例拔管后呼吸道梗阻改用气管切开治疗。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1.2d(4~22d)。结论气管插管治疗可用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急性喉炎所致严重喉梗阻,多数情况下可取代气管切开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初次手术方式。方法收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穿孔患儿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个月~5岁;病程平均4d。患儿均有突发性腹胀、腹痛、哭闹不安和发热,7例出现黄疸、5例伴呕吐。查体均有明显腹膜炎体征。8例经B超和(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病例均行腹腔穿刺,抽到含胆汁的腹水。初次手术方法有3种:2例Ⅰ期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行胆总管囊肿T管外引流术,6例行胆囊造瘘术。9例Ⅰ期行外引流手术的患儿3~6个月再次手术完成胆道重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未出现吻合口瘘、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本组5例发现穿孔位于胆总管胆囊管交界处,6例未发现穿孔灶。在Ⅱ期手术中发现,Ⅰ期行胆总管T管引流者胆总管周围黏连严重、解剖结构混乱,手术难度大、出血多(100~200mL)、耗时长(3.5~5.0h)。而Ⅰ期行胆囊造瘘术的患儿,未发现有因胆囊管梗阻而致胆汁引流不畅者,且Ⅱ期手术时胆总管周围结构较清晰,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出血少(30~50mL)、耗时短(2.5~3.0h)。结论初次手术行胆囊造瘘术对于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后腹腔炎性反应水肿明显、黏连重、状态差的患儿是一种更合理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纤维支气管镜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呼吸道病变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呼吸道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进行了共18次支气管镜检查,其中6例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炎症反应14例,气管或支气管狭窄9例,气管或支气管软化5例,右上气管性支气管4例,肺不张3例,气管憩室1例,声门麻痹1例,会厌软化1例。6例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5例治愈;1例肺不张经冲洗后3d肺不张完全恢复。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气道情况的一种很好手段。炎症反应、气管或支气管狭窄、气管或支气管软化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较为常见.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能起到治疗的效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主要为可纠正的低氧血症。因此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极低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极低或低出生体重儿置管术后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63例患儿均成功置管,其中成功置管于下腔静脉41例(65.1%).留置时间4~21 d,平均12.9d.留置导管期间非计划拔管11例,其中置管于脐静脉非计划拔管8例,不同置管位置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P<0.01).本组均在生后36 h内插管,插管时间不同的患儿置管于下腔静脉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3,P>0.1).置管期间5例发生疑似导管相关感染,感染率为6.2/1000血管内导管日,63例拔管后同时行导管末端培养和血培养,结果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1例(1.6%),酵母样真菌阳性1例(1.6%),导管留置时间不同的患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5,P>0.95).结论 脐静脉置管术可以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9.
Hybrid手术镶嵌治疗儿童法洛四联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ybrid手术镶嵌治疗儿童法洛四联症(TOF)的效果。方法术前介入治疗:3例有巨大体肺侧支(APCAs)的重症TOF在根治术前予以侧支血管堵塞术,其中2例采用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堵闭体肺侧支血管,1例采用可控弹簧圈栓塞体肺侧支血管。术后镶嵌治疗:6例TOF根治术后残余分流,包括4例残余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1例残余左室右房通道VSD,1例残余房间隔缺损(ASD)。对于VSD,首先建立动-静脉轨道,选择较缺损直径大2mm的VSD封堵器,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将封堵器放置正确位置后释放封堵器;对于ASD,经股静脉置入鞘管至左心房,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ASD封堵器放置到位后释放封堵器。结果3例有巨大APCAs的重症TOF在根治术前予以侧支血管堵塞术后随即行外科手术,术后肺血明显减少,灌注肺症状消失,术程顺利,皆获得满意效果。随访1,5~2.0a患儿发育正常。6例TOF根治术后残余分流者经导管封堵术封堵成功,心脏杂音消失。随访1~3a无残余分流及心脏瓣膜异常,未出现心律失常,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Hybrid手术治疗伴巨大APCAs及术后存在残余分流的TO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肺气压伤是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呼吸器治疗的常用并发症,为防止肺气压伤的发生,1991年1月~1992年12月,我们采用下列改进措施;(1)选用定时,限压恒流型呼吸器;(2)气管导管选择比一般所用的增加;(3)保证导管适当深度及管端的正确位置;(4)高频通气;(5)镇静剂及肌肉松弛剂的应用;(6)避免过度通气,使机械通气患儿肺气压伤的发生率由我院原来的21.1%下降至3.8%,经统计学处理二组肺气压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