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8例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早期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特点。结果研究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中低分化比例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均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5岁的宫颈癌患者73例为观察组,963例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年轻宫颈癌患者在首发症状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临床病理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轻宫颈癌患者早期癌比例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年轻宫颈癌的发病,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及宫颈癌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崇庆国  王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5):1214-1214,1217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年龄大于36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行为、首发症状、宫颈体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类型、生存期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性行为年龄小、性伴侣数多;首发症状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宫颈糜烂多;0-Ⅱa期宫颈癌的比率高;非鳞癌比率高;预后差(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具有自身临床及病理特点,预后较差,应做好青少年早期性教育,普及宫颈癌的防治知识,提高普查活检诊断技术,强调临床综合性治疗,以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肿瘤向局部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年轻子宫颈癌患者与中老年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01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轻组(年龄≤35岁)和中老年组(年龄>35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301例子宫颈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5.07±0.52)岁,发病高峰年龄为35~46岁(54.2%);年轻组43例(14.3%),中老年组258例(85.7%)。所有患者中,多孕(G≥3次)170例(56.5%);多产(P≥2次)102例(33.9%)。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及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中老年组无症状体检发现的比例较年轻组高(26.0%比20.9%)。年轻组腺癌构成比(16.3%)高于中老年组腺癌构成比(6.7%)(P<0.05)。年轻组以Ia期占44.2%,中老年组占25.6%(P<0.05)。在病理特征方面,年轻组发生淋巴转移的比例以及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和间质浸润的深度均低于中老年组。结论:年轻子宫颈癌患者较中老年子宫颈癌患者肿瘤的临床分期早,腺癌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56例年轻宫颈癌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56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重庆现代女子医院的年轻宫颈癌例数与同期宫颈癌总数之比逐年上升(P<0.01)。年轻宫颈癌中宫颈腺癌及其他非鳞癌总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同期中老年宫颈癌中非鳞癌所占比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轻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亦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应更好地对年轻宫颈癌患者进行预后估计,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年龄≤35岁年轻宫颈癌患者发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检索Pubmed、Ovid-medline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并收集有关年龄≤35岁年轻宫颈癌患者与>35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按预定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应指标完成Meta分析。结果根据本研究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6篇,其中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13篇,共包括13 714例宫颈癌患者(年轻宫颈癌患者2 582例,中老年宫颈癌患者11 132例)。Meta分析表明: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早期(0A)发生率、病理组织学分型为宫颈非鳞癌(腺癌为主)发生率、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G3)、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癌灶直径大于4 cm、宫颈基层浸润深度≥1/2、脉管浸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为主,病理组织学分型为低分化非鳞癌,但生存率较中老年组低。应加强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传和筛查的推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将宫颈癌患者204例分为年轻组(≤35岁)和中老年组(〉35岁),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等资料对比分析。结果宫颈癌发病最高组46~50岁,≤35岁占19.60%。≤35岁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主,≤Ⅱa期占94.5%,腺癌占10.0%。〉35岁组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和绝经后出血为主。两组临床表现、分期及病理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年轻化,≤35岁组腺癌发病率较高,临床期别早,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肝癌临床分期、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比浊法检测54例不同临床分期及Edmondson病理分级肝癌患者(肝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高,肝癌组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各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分级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肝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肝癌Edmondson病理分级无相关性.动态观察肝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肝癌的分期及病情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 1997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93例宫颈癌 ,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年轻组 (≤ 35岁 )和中老年组 (>35岁 ) ,对其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细胞分化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分期、组织学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 35岁组 :≤Ⅱa期占 82 .6 1% ,≥Ⅱb期占 17.39% ,鳞癌占 86 .6 7% ,腺癌占 13.39% ;而 >35岁组 :≤Ⅱa期占 5 1.4 3% ,≥Ⅱb期占 4 8.73% ,鳞癌占 82 .98% ,腺癌占 17.0 2 %。从细胞分化程度分析 ,≤ 35岁组和 >35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 >35岁组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较高、腺癌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 R-10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35例宫颈癌组织的mi R-101水平,以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正常对照,探讨宫颈癌组织mi R-10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mi R-10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平均下调0.4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 R-10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和间质浸润深度无明显关联(P>0.05)。mi R-101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mi R-101高表达的患者(P<0.01)。结论 mi R-101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下调,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临床指标,并可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6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5岁组(98例)和>35岁组(70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病理特征。结果≤35岁组的初产年龄≤20岁、孕次≤3次、产次≤3次、有HPV感染史的患者占比均高于>35岁组(P<0.05)。两组患者首发症状、治疗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35岁组的Ⅰb+Ⅱa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腺癌的占比高于>35岁组(P<0.05)。两组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差异较大。临床应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认知,并采取积极合理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且总结患者的术后复发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年轻宫颈癌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共选择80例,为患者选择采用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患者入院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同时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年龄超过35周岁的宫颈癌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同样选择80例,为患者进行宫颈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总结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患者术后复发以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进行比较,之间没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3年复发42例,复发时间为(10.2±2.25)月,3年OS为62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8.55月。观察组80例患者当中复发42例,未复发38例,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临床分期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都存在差异性。结论:经过手术治疗以后能够证实,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的大小、患者的临床分期、患者的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的浸润深度等,所以在临床当中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2000年6月~2006年12月,我们对90例妇科癌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0例,均为女性,35~65岁。卵巢癌78例,宫颈癌102例。均神志清、能自主活动,均无消化性溃疡、肝病、出血性疾病等病史。其中卵巢癌及宫颈癌临床分期基本无差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干预组平均49.0±8.2岁,手术时间3.1±0.5h,术中出血量230±60m l;对照组平均48.0±8.8岁,手术时间3.0±0.5h,术中出血量250±50m。l两组年龄、文化程度、术前术后用药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两组均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ollagen triple helix repeat containing 1,CTHRC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宫颈癌患者39例(宫颈癌组),正常体检者(对照组)、慢性宫颈炎(宫颈炎组)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患者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检测CTHR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THRC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宫颈癌组36例(92.3%)呈阳性表达,CIN组18例(60%)阳性表达,宫颈炎组2例(6.67%)阳性表达,对照组无阳性表达,宫颈癌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THRC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炎组及CIN组(P<0.05);CIN组、宫颈癌组CTHRC1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CTHRC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在病理分级、临床分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HRC1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有望成为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龄≤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瘤体直径、病理类型、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治疗方式为影响预后的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体直径≥4cm、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治疗方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疆地区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正>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36例患者均经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96例,导管内癌21例,黏液腺癌19例。临床分期:I期40例,II期31例,III期46例,IV期19例。均为女性,25~35岁15例,35~65岁121例,平均年龄(44.17±5.65)岁。13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56例。2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13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颈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 ,随着宫颈细胞防癌涂片检查 ,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 35岁以下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却趋上升 ,本人收集华西医科大学附二院1996~ 2 0 0 0年手术治疗宫颈癌 135例 ,以探讨年轻患者宫颈癌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1996~ 2 0 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宫颈癌病理因素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进行分析探究,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1-01—2013-12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宫颈癌患者268例,对其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宫颈癌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268例患者中共检出淋巴结转移76例,且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诸多病理因素有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女性宫颈癌的分子病理特征,揭示其预后不良的分子因素,为提高疗效提供有意义的治疗靶点。方法对64例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研究组)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同期治疗的90例35岁以上宫颈癌患者(对照组)的病理资料做为对照进行比较,运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的方法同步测定、分析2组之间survivin、P27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65.6%,对照组为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量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27在2组之问的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预后差,其分子病理分析提示与Burvivin的表达有关,以此为靶点通过生物治疗有望改善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46-2547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根治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宫颈癌手术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观察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护理服务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P<0.05);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11.42±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15.69±2.35d(P<0.05)。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