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两性平等与和谐发展是两性关系的理想模式,也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长足进步的希望之路。性别观念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两性平等是建立在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平等,这种平等首先基于人的生命本体的共性平等,在共性上尊重差异以及消除差异带来的偏见,最后实现基于差异互相补充的两性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家庭性学是性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幸福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家庭的内涵非常丰富,不能归结为性,性活动也不是家庭生活的全部,但家庭与性活动的直接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夫妻的性活动繁育了后代;性生活和谐是夫妻恩爱的重要内容,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之,夫妻性生活不和谐、一方不忠实于对方,就会导致家  相似文献   

3.
论性修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性修养的学术讨论所见不多,但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内容在性教育、性学习中有交叉涉及。性修养即人们在涉性领域的社会化过程,即性文化的学习和内化过程。就其内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凡涉及两性关系的社会文化,如性本质、性别意识,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观念、制度、习  相似文献   

4.
性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文化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弘扬优秀性文化,深入研究现实问题,举办好性文化节,管理和利用好网络。  相似文献   

5.
性是人的基本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性,人既是性的产物,也是性的实践者。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性教育的程度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普及性教育是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伟大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保证。性教育是终生教育,而学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性教育的重要阶段,从学前的幼儿园阶段到大学阶段,可以说学校教育贯穿了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而处在不同学业阶段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性教育内容,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性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不仅影响着儿童个性的发展,同时作为人性潜能的一部分,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必需的技能,使其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做出关于两性关系问题的正确抉择.本文以欧洲性教育标准为契机,着重介绍“全人性教育”的标准与特征:“全人性教育”在思想上,把性看作“一种积极的人体潜力”;在理念上,倡导性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在法律依据上,以性及生殖健康权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胚胎发育之性定向及出生后性别社会化过程的个体差异,使性启蒙教育、性生理及性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更显突出;性社会学、性医学及性伦理学的发展,使不断进步的性科学对改善和提高性生活质量作用更遂心愿,从而证明性教育的阶段性和终身性的意义。社会发展水平,政治、经济、文化状态对大众的性活动有普遍的影响,反之,个人的性实践可能成为社会和谐的正能量或污染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实现政治清廉、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强国强军,人民安康、"性福"生活、幸福甜蜜的宗旨和出发点,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性文明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8.
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以及与人们两性关系相联系的人口生产,构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并制约着人们生活其中的社会制度。恩格斯正是根据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家庭及两性关系的历史演变,作出了科学的令人信服的分析。两性关系早于家庭出现。家庭—两性关系的社会形式出现以后,又经历了几个顺序相继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时代,一夫一妻制家庭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在婚姻基础、择偶标准等两性关系上发生了根本变化。百年以来,“科学发展证明了恩格斯著作的基本论点的全部正确性”。这些论点和科学方法,对我们当前进行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研究,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样的文化是中国的性文化呢?是封建的性禁锢的文化?还是当今世界最开放的性文化?还是性无知、性压抑的文化?还是潘金莲、木子美式的性文化?新旧学派在争论,每位中国人都参与了争论,应该说最健康和文明,或者能把社会和人们的性,导向健康和文明的性文化,才是中国人的性文化。  相似文献   

10.
"黄色短信"随着手机短信成为一种文化时尚而广泛流行,对人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试图从性文化、性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黄色短信"广泛流行的社会心理实质;认为"黄色短信"的产生符合人类性文化形成的条件,"黄色短信"具备性文化的文化功能;究其实质,"黄色短信"是一种现代科技、工业快速发展条件下的新型性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