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6):58-61
目的分析顺产与剖宫产盆底肌肉受损程度及康复治疗后效果对比。方法研究纳入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100例盆底肌肉受损产妇,根据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包括顺产组50例和剖宫产组50例,两组产妇均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盆底肌肉受损程度及康复治疗后效果。结果剖宫产组产妇盆底肌肉受损程度明显低于顺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张力、阴道肌电压、最大尿流率Q(max)均明显改善,但顺产组产妇改善更为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在接受康复治疗后,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隆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顺产组产妇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跟剖宫产组相比更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顺产与剖宫产产妇均存在盆底肌肉受损情况,但剖宫产产妇受损程度更低,而顺产产妇康复治疗后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25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197例)、剖宫产组(39例)、产钳/胎吸助产组(22例);观察分析各组患者经盆底康复治疗后的有效率,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症状情况。结果 治疗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产钳/胎吸助产组(P 0.05);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均有疗效,可以改善盆底肌力状况,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症状。对产钳/胎吸助产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相似文献   

3.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促进产妇心身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底训练包括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实验组由专人指导进行盆底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盆底肌收缩力、性生活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张力性尿失禁、及尿失禁情绪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盆底肌训练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安全、有效,改善产妇整体康复水平促进产妇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正常分娩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40例,正常分娩产妇42例,观察剖宫产与正常分娩产妇产后6个月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结果:产后剖个月宫产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产妇,剖宫产产妇产后阴道后壁、阴道前壁、子宫脱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产妇。结论:剖宫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发生,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建议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恢复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取盆底肌锻炼)与观察组(42例,采取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后4个月时盆底肌张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产后4个月时,观察组女性性功能指数评分(FSF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观察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张力,改善产妇产后性生活,降低尿失禁、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盆底康复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予以阴道哑铃置入来训练阴道的收缩力。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进行治疗。对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会阴肌力情况进行测定并记录,并对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产妇进行3~6个月随访。结果两组产妇在治疗肌力情况均比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治疗后肌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哑铃训练联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使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强度得到明显的改善,预防出现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及产后尿失禁等临床症状,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妇女在产后经过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后其盆底肌康复的效果。方法 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在产后按照计划接受基础产后健康教育及进行一般康复训练,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还需积极完成产后特殊干预(包括专业康复训练和盆底肌的康复治疗)。在产后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盆底肌力≥3级的比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比率均小于对照组,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产后特殊干预,包括专业康复训练和盆底肌的康复治疗,能够提高产妇盆底肌力,预防产妇日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77-80
目的观察剖宫产及顺产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对其改善作用。方法 300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n=150)和阴道顺产组(n=150),比较产后两组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差异,比较产后6周两组间盆底肌力差异及血清松弛素(RLX)水平及产妇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含量差异。选择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差异。结果剖宫产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受损率及PFD发生率显著低于顺产组;剖宫产组阴道横断面肌力分级显著高于顺产组,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结果显示显示剖宫产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肌电压高于顺产组,疲劳度则低于剖宫产组;剖宫产组血清RLX水平显著低于顺产组,产妇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含量则显著高于顺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后,剖宫产组和顺产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显著提升,血清RLX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顺产,剖宫产对盆底功能造成的损伤较小,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PFD患者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9.
程芳  杨云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52-375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后6~8周尿失禁患者435例,采用尿失禁问卷调查( ICI-QSF问卷)及性功能问卷调查( FSFI问卷)对产妇分别进行尿失禁( SUI)调查、盆腔脏器脱垂( POP-Q)分度及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比较盆底康复治疗前后Ⅰ类肌、Ⅱ类肌的肌力和疲劳度、阴道动态压的变化等盆底功能的改变。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包括:仿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场景反射训练及Kegel锻炼。结果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明显提高,盆底肌力提高,疲劳度下降,阴道动态压上升:肌电值治疗前(5.6±1.8)μV,治疗8周后(15.1±4.6)μV(t=3.6,P<0.05);阴道动态压治疗前(48.7±11.0)cmH2O,治疗4周后(86.3±5.1)cmH2O(t=7.2,P<0.01);疲劳度明显改善(P<0.01),尿失禁治疗效果非常明显(t=5.6,P<0.05),盆腔脏器脱垂改善明显,阴道前后壁脱垂治疗前Ⅱ度63例、Ⅲ度14例,治疗后Ⅱ度16例、Ⅲ度0例,缓解率82%;子宫脱垂治疗前172例,治疗后39例,缓解率77.3%;性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评分(78.00±20.45)分,治疗后评分(100.00±25.36)分( t=8.6,P<0.01)。结论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有效提高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可达到治疗尿失禁、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90-9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性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阴道的收缩练习,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比较两种康复方案对于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的改善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结果经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改善率(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后产妇采取电刺激治疗,可使其盆底功能逐渐恢复,避免阴道组织松弛及盆底肌肉肌力松弛等情况发生,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避免产后妇女尿失禁等不良症状的发生,使其阴道紧缩度及盆底肌力的力量达到正常标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