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铿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57-158
目的:研究对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帮助提高治疗尿毒症的有效率,以及降低尿毒症的死亡率。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0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是30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将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全部运用到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方案中。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肌酐、尿素氮、血钙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60例患者在治疗之前的肌酐、尿素氮和血钙数值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治疗,肌酐、尿素氮和血钙均得到了改善,且观察组各数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是治疗尿毒症方案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症状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少,应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田其生 《现代保健》2010,(14):46-47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效果.方法 选择16例尿毒症并伴有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明显减轻(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地改善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3.
赵辉  张献 《现代保健》2012,(23):29-3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 联合血液灌流(HP) 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抽取长期规律透析患者40 例,分为两组,每组20 例,一组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方法,另一组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素氮、肌酐、β2- 微球蛋白、电解质及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HD 与HD+HP 均可清除尿毒症所产生的小分子毒素,调整电解质的平衡.两组治疗后各种电解质及BUN、Cr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2- 微球蛋白在HD 治疗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在HD+HP 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减低(P〈0.05) ;两组治疗后β2- 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D+HP 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明显优于HD,并且在改善由中大分子毒素引起的一些临床症状上也明显优于HD.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作为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一种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临床作用及护理.方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交替进行:治疗12例药物、毒物中毒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同时进行:治疗12例尿毒症患者.结果:药物、毒物中毒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7例患者中,6例治愈,肾功能恢复正常,死亡1例.尿毒症的10例患者中,经过6~8次HP+HD后,患者睡眠、食欲、皮肤瘙痒症状及营养状况明显改善,3例甲旁亢患者的甲状旁腺素显著下降,2例心包炎患者的心包积液消失.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药物、毒物中毒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必要治疗手段.2种方法联合应用起到优势互补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中分子中毒症状,对预防透析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改善尿毒症瘙痒症状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血透患者中,抽取240例有瘙痒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采取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记录3组患者的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微球蛋白和血肌酐,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 3种血液净化方式均可使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及微球蛋白在治疗前后变化明显(P<0.01),且B组和C组患者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在采用血液透析维持治疗的同时,若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或加血液灌流的治疗,皮肤的瘙痒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生活和工作质量也会得以明显的提升,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粟瑶 《现代保健》2011,(36):57-58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串联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30例,每周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次单纯血液透析;对照组30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串联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串联组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磷(P)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疗效确切,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李明玉 《现代保健》2011,(36):104-10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疗效,从而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48例维持性血透的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常规血液透析组。治疗前后1个月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β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组头晕、骨痛、皮肤瘙痒、高血压、嗜睡、贫血等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β2-MG、PT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b升高。常规血液透析组WH、β2-MG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方式增加对尿毒症毒素,尤其是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具有明显的效果,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联合组行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前、后观察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素氮(Bun)、肌酐(Cr)、血红蛋白(Hb)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PTH、β2-MG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PTH、β2-MG等中分子物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法。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皮肤瘙痒、高血压、贫血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肌酐(Cr)、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等生化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高血压、贫血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是实验组各项的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 Cr、BUN 水平均有所下降,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Hb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β2-MG 清除率也比对照组显著提多(P<0.05)。结论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法治疗尿毒症,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每组20人;对3组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接受治疗6个月后观察记录患者甲状旁腺素、肌酐、血尿素氮及皮肤瘙痒程度等各项指标。结果:3组对肌酐及尿素氮的清除都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和甲状旁腺素与接受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患者的血压较为稳定,甲状旁腺素和皮肤瘙痒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得到了明显的缓解(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血液透析,能明显的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降低患者的血甲状旁腺素,血磷等各项指标,但是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临床效果.方法 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28例,采用透析器与树脂血液灌流器(130型)串联进行,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ml/min.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流速为500ml/min.先血液灌流及透析2h后再单纯透析2h.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皮肤瘙痒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将81例有不同程度皮肤瘙痒表现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50例)和对照组(单纯血液透析,31例).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分别检测所有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清总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IH)水平及皮肤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明显(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清磷、iPTH明显降低[(2.69±0.46)mmol/L比(0.98±0.39)mmol/L与(632.78±76.89)ng/L比(342.81±39.71)ng/L](P<0.01),对照组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能明显减轻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皮肤瘙痒,而单纯血液透析则对其改善不明显,机制可能与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能较好清除患者体内致皮肤瘙痒的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靳兰凤 《工企医刊》2013,(6):468-469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方式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1年9月-2012年10月的64例尿毒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6次为一个疗程,10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血清尿素氮、β-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PTH、β2-MG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变化;患者头晕、骨痛、皮肤瘙痒、高血压、贫血等症状,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可以明显增强对患者体内尿毒素的清除力度,减轻临床症状,与单独采用血液透析方式比较,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成 《临床医学工程》2012,(11):1901-1902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在标准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高血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标准血透治疗,治疗组给予8次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三次血液灌流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甲状旁素(PTH)、肾素(RA)及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PTH、RA等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血Scr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难治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瘁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血液透析+血液灌流30例,治疗前后观察钙、磷、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以及皮肤瘙痒缓解情况。结果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患者的缓解率为64%,治疗后磷、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血液透析+血液灌流30例,治疗前后观察钙、磷、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以及皮肤瘙痒缓解情况。结果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患者的缓解率为64%,治疗后磷、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崔岚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895-2896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尿毒症患者,将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收入实验组,共45例,将仅采用血液透析的患者收入对照组,共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食欲、睡眠、皮肤瘙痒状况有所改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亦有少部分患者食欲、睡眠、皮肤瘙痒情况有所改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1例急性重度硫酸汞中毒的起因、临床表现及救治过程.方法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并提前应用二巯基丙磺钠.结果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较血液透析尿汞排出明显增多.透析前应用二巯基丙磺钠有利体内汞排出而对肾脏影响小.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同时使用络合剂驱汞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透析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进行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6个月后血液中毒素分子清除情况,包括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质水平、甲状旁腺激素(PTH)、磷(P04^-3)。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UA、BUN、Cr、PTH、P04^-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BUN、Cr、PTH、P04^-3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血液灌流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可提高血液毒素分子清除情况,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刘斌  刘刚  李桂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909-2910,29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41例,给予单纯血液透析+常规治疗;B组20例,给予单纯血液灌流+常规治疗;C组31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常规治疗。结果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经联合治疗而最终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其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时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