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与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是否有内在联系,为临床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制定更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及指导意义。方法 4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Singh指数测定,分为骨质疏松治疗组(观察组)和消炎镇痛组(对照组),参照美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质疏松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重要原因,患者应进行系统性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减少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与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是否有内在联系,为临床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制定更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及指导意义。方法 4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Singh指数测定,分为骨质疏松治疗组(观察组)和消炎镇痛组(对照组),参照美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质疏松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重要原因,患者应进行系统性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减少疼痛。  相似文献   

3.
孔雷  孔荣 《安徽医学》2014,35(1):47-49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骨质疏松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伴有骨质疏松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O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O例,治疗组从术后第3天起用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联合维D钙咀嚼片口服;对照组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术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术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的治疗效果满意,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且能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假体松动等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蒋雪明 《大家健康》2016,(8):101-101
目的: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72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到该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所有患者均伴有疼痛,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镇痛治疗,实验组基于常规镇痛治疗实施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下降,其中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疼痛评分下降情况更为显著(P <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出现疼痛患者运用抗骨质疏松治疗,镇痛效果明显,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仙灵骨葆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疗效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1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仙灵骨葆联合维生素D、阿仑膦酸钠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指使用人工生物关节替换原有受损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现临床上多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病变,髋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等。可有效的解除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髋关节受损大多数为老年人,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其中假体脱位为并发症之一。经过复位术后的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分别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对2组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恢复术后生活质量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要明显优于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疼痛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显著,疼痛状况明显缓解,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采用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进行治疗,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1年至2012年共收治1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生理,护理特点与方法。结果: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良率达90%,临床护理效果较满意。结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通过精心的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2010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3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组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密度及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21.0±6.0)d,对照组为(35.9±5.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L2~4椎体骨密度为(0.65±0.02)g/cm2,对照组为(0.60±0.04)g/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8%,对照组为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较好,患者住院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有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不同治疗分组依据随机数表法展开;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等相关指标以及术后疼痛发生率等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等系列指标方面同对照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概率低于对照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分别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加以治疗后,均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等系列指标,并且前者在降低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概率方面,获得效果更为显著,从而证明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加以治疗后,可以获得更为确切的综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组各34例,分别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疼痛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组 Harris 评分优良率为88.24%,半髋关节置换术组为76.47%,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程度和优良率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髋关节病,并随访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上述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髋关节病效果良好。治疗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优良率最低,股骨头坏死的优良率最高,股骨颈骨折居中。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髋关节病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顾夙 《中外医疗》2013,32(2):73+75-73,7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28例患者随访2~8年,平均(5.1±0.3)年。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0.9±3.6)分,疼痛NPRS评分(0.6±0.3),髋关节总活动度(189.2±11.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可以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杨洪佳  周长友  魏钢  沈金刚 《中外医疗》2013,32(14):74-74,76
目的探讨临床中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远期效果。方法将该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之间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观察组)与同期的传统方法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对照组)的临床远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56.7%、53.3%,对照组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36.7%、30.0%。观察组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的情况,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远期效果比较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7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5例,采用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死亡人数。结果: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内固定术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优于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5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40)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n=40)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2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7.5%)均低于对照组(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多,但是在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因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临床上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案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于此类手术日趋成熟并广泛推广,术后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应激性溃疡出血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本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的8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各为28例,分别给予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2年疼痛情况等。结果:半髋关节术所用时间显著小于全髋关节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总输出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半髋关节患者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全髋关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取得相当的临床疗效,但术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更轻,更易为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