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疗间歇期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PICC置管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ICC置管患者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流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流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化疗间歇期PICC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丽华 《浙江医学》2018,40(15):1754-175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行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120例PICC集束化护理的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移位1例,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移位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PICC置管全静脉营养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行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为降低感染率提供护理经验。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心脏直视术后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0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找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护理相关的问题,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高龄、长时间置管、无菌操作不严格、置管维护质量、静脉置管途径等),将以上护理问题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护理措施,在围手术期予以实施。观察2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穿刺部位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发生时间,局部渗血、导管脱出、导管阻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82%和18.44%(6例和19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91%和11.65%(3例和1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置管后导管堵塞、脱出、局部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9%、5.82%、2.91%和13.59%、16.50%、9.7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的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在相关护理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4.
蒋良芝 《吉林医学》2010,31(28):5031-503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拔除后,行相关检查并分析。结果:干预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效果明显。结论: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特别对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循证医学指导下PDCA循环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9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循证医学指导下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EICU入住时间和实施循证医学指导下PDCA循环护理前后护理人员预防导管感染知信行评分。结果:两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E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态度、行为、感染风险识别与预防能力、导管留置适应证掌握情况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指导下PDCA循环护理能延长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缩短EICU入住时间,并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导管感染知信行评分。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治疗时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安徽医学》2009,30(6):677-67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人工肝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处置措施。方法对83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护理问题是:导管相关性感染(3.5%)、局部渗血和皮下血肿(2.5%)及导管内血栓的形成(2.0%)。结论通过加强人工肝支持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采用PICC建立静脉通路。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2.1%和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PICC静脉置管,并加强置管与维护过程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对降低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安岳县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8例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试验组各34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置管情况、插管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1.18%,高于参比组的61.76%,存在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参比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QOL各项评分均高于参比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CRBSI发生率5.88%,其他并发症发生率5.88%,均低于参比组的26.47%,23.53%,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予以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集束化护理利于降低CRBSI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置管安全性,可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的作用和优势。方法对2011年1月~9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于2011年10月起实施集束化护理,对CRBSI发病率进行前瞻性调查。将200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采取严格手卫生消毒制度;做到最大化的无菌屏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导管和最佳的穿刺部位;每日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按照指南做好导管的维护和宣教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 2012年10月~2013年6月观察组病人CRBSI发生率为2.5‰;2012年1~9月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为7.24‰(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方面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集束化管理的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护理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7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导管材料均采用M e-dex 8.5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插管和平时的维护中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做,实验组按(2011年版本)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做。结果:两组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年龄、疾病诊断的比较 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皮肤破损、导管滑脱、堵管情况等方面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先选择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插管和维护时加强手卫生及无菌操作;不常规更换导管;每周监测血培养;加强护士中心静脉导管平时维护和换药的培训;每次穿刺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指定专人换药,使用免缝固定装置(思乐扣)等指南中规定的预防措施,能有效的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隔膜密闭式输液接头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使用中心静脉管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每5d更换1次分隔膜密闭式输液接头,对照组患者每5d更换1次传统的正压接头。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分隔膜密闭式输液接头能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1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循证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3.8%)低于对照组(12.0%),差异有显著性(χ2=4.46,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庄丽媚 《中国医药导报》2014,(5):133-135,138
目的 探讨研究和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由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52例患有PICC导管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导管维护全程教育及护理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所有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发生部位;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类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治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发生的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4d内治愈率和总治愈率分别为63.0%和92.6%,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36.0%和72.0%(P<0.05).观察组的导管堵塞、导管漏液的发生率分别为7.4%与3.7%,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8.0%与24.0%(P<0.05).结论 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导管维护全程教育及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PICC导管感染的护理效果更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就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为(23.67±4.14)d,对照组患者(7.16±1.10)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 PICC 治疗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助于延长临床置管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星青  吴丹 《甘肃医药》2021,40(1):83-8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降低感染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系统性导管护理模式,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导管感染者共...  相似文献   

17.
姜娟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205-520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维护中心静脉置管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4月间入住我院ICU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78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将2015年9月—12月间入住我院ICU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7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CLABSI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CLA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CLABSI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肝素封管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肝素钠封管,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肝素钠封管,全部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及类型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出口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联合抗生素肝素封管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效果显著,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防导致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原因,规范导管护理,杜绝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的发生.方法 我科580例经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归纳经静脉导管给药和置管护理后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置管后有10例发生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致拔管.结论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在各项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防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干预在重症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上肢静脉血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层级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置管和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如VAP、CAUTI、CRBSI)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vs 26.00%)(χ2=4.336,P=0.037);干预后随访1个月,发现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vs 14.00%)(χ2=4.8919,P=0.027);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00%vs 74.00%)(χ2=9.490,P=0.00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LT和aPTT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层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预防重症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其凝血功能,并降低其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缩短导管留置与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