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上有 Q 波伴 ST-T 波改变,则诊断较易。然病人就诊时可能已无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心肌梗塞只能从下壁导联 QRS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心电图及酶学等实验室检查,但在临床上常遇到漏诊及误诊者,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临床表现及心电图不典型者更是如此。鉴于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的关键,本文总结了我院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3.
肌钙蛋白T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肌钙蛋白T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秦永文综述章同华陈思聪审校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的病史,心电图系列变化和血清酶的升降。典型病例不难诊断。但是,临床上一些不典型的心肌梗塞病人往往被漏诊或误诊。Framinh...  相似文献   

4.
赵连明  杜明 《山东医药》1989,29(4):47-49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约70~80%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一般不难诊断。但对缺乏典型心电图改变者,则较难确诊。常见的特殊类型急性心肌梗塞有以下几种: 一、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Schamroth根据心肌梗塞的演变过程,将其分为三个主要时期:①早期超急性损伤期(极早期);②急性充分发展期(急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已经确诊的典型的心肌梗塞病人,发病前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病人,心肌梗塞前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1980年7月—1995年7月的病历,经临床心电图及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并具有心梗前5个月之内描记的完整12导联或15导联心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的误诊率为30~40%,多因临床症状及/或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而误诊。下面分别加以讨论。一、症状不典型约15%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典型胸痛,而表现为: 1.急性泵衰竭:见于大面积心肌梗塞,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心脏扩大多不明显。泵衰竭的极型为心源性休克。2.心律失常:可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不  相似文献   

7.
陈永文  姜萍 《山东医药》1991,31(10):19-19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但由于某些心肌梗塞缺乏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故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贻误治疗。近年来我们遇到20例心电图改变不典型的心肌梗塞,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室性早搏的形态:若在心电图上见到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出现梗塞性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的线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相对发病率及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发病年龄亦有提早趋势,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本病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及时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表现为突然加剧或首发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典型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酶谱变化的典型病例,一般诊断多无困难。造成临床漏诊或误诊的主要是一些症状、心电图或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7例急性心肌梗塞 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非典型性心肌梗塞共54例,其中疼痛部位不典型型者21例,无痛而以其它表现为首 发症状者23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10例,住院期间病死率31.2%。结论: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塞多见于老年人, 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阵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多。特点是高龄,确诊时间晚,临床症状或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误 诊病例多,住院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是临床上最常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检查方法,当心电图出现缺血性T波倒置、损伤性ST段抬高,坏死性Q波的改变,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但有几个部位的心肌梗塞在常规导联上,不出现心肌梗塞典型心电图的改变,这是因为常规导联中没有对向梗塞部位的导联,必须加做靠近或背向梗塞部位导联,结合病史,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来明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选择19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非典型性心肌梗塞共54例,其中疼痛部位不典型者21例,无痛而以其它表现为首发症状者23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10例,住院期间病死率31.2%。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塞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较多。高龄,确诊时间晚,临床症状及/或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误诊病例多,住院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一定限度。偶而,急性心肌梗塞可能不引起心电图改变。心肌梗塞后,病理性Q波也可以消退或完全消失。甚至进展型缺血性心肌病病人也可无异常Q波。此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误、漏诊教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由于对急性心肌梗塞(简称急性心梗)诊断水平的提高及监护,治疗措施的改进,其病死率已由30%降至15~20%。然而,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者仅占70~80%。不典型者易误、漏诊,贻误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心肌梗塞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心肌梗塞的诊断包括有临床诊断,心电图、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等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病史有典型的心绞痛,结合心电图及酶学改变,诊断并不困难,但老年人不典型及无痛型的病例多见,颇易误诊及漏诊,要进一步确定梗塞部位,评估心脏功能,考虑做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或冠脉旁路搭桥术。则要求做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15.
急性 心肌梗塞约70—80%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然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和临床表现与中年人有很大不同,常不典型。据年善初报道85例老年人心肌梗塞,典型胸痛22例,占25%,不典型胸痛25例,占29.4%,无痛者38例,占44.7%。据顾裕民报道无痛型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国内为18.6-52.8%。故对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塞表现要提高警惕。现将我们临床所见,及有关文献资料的特殊的临床表现简  相似文献   

16.
正确选择冠状动脉傍路术病人,需要排除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冠状循环机能不全病人作插管术时,有时可发生胸痛或心电图心肌损伤的表现,心插管本身亦有可能合并心肌梗塞。但接受心插管检查的病人,常有心肌梗塞史或存在传导异常,心电图心肌损伤的一般标准可能不可靠。常规测定的血清酶,  相似文献   

17.
急性 心肌梗塞约70-80%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然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和临床表现与中年人有很大不同,常不典型。据年善初报道85例老年人心肌梗塞,典型胸痛22例、占25%,不典型胸痛25例,占29.4%,无痛者38例,占44.7%。据顾裕民报道无痛型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国内为18.6-52.8%。故对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塞表现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8.
电击复律可引起心电图上ST和T波改变以及几种血清酶活力升高,这些改变可能提示心肌损害,并导致对心肌梗塞的误诊或漏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总血清CPK及MBCPK均有升高。由于心肌是人体内含有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心肌梗塞(MI)系指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或 MI部位不典型,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无MI直接征象者,或合并其他 ECG改变掩盖 MI的诊断,临床易误诊。为防止误诊或漏诊,本文拟对其ECG诊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国内外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而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也较前多见。许多资料认为发病一周内病死率最高,24小时内尤甚。如能熟习不典型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及时而合理的处理,则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一环。本文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41例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临床特点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