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体外循环下治疗6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结果DeBakeyⅠ型48例、DeBakeyⅡ型11例、DeBakeyⅢ型3例采取体外循环手术,同期体外循环下植人大血管腔内覆膜支架25例。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3例,总死亡率4.8%。结论结合外科手术和支架植入方法能提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血管外科新进展——微创外科在大动脉外科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动脉疾病 ,如夹层动脉瘤 ,可自升主动脉起始 ,涉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以至腹主动脉分叉 ,为当今尚未解决的难题 ,在急性期数小时或数日内可突然发生死亡。收集 96 3例 ,1周内死亡者 70 % ,3月内死亡者 90 % ,剩余病例中的 2 5 %死于瘤体破裂[1] 。即或对于已有弓降部膨隆性 (动脉瘤性 )病变的夹层动脉瘤 ,应用远侧腹主动脉开窗术[2 ] 或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架桥和永久钳夹主动脉峡部远侧降主动脉的手术 (Carpintier手术 ) [3 ] ,也无非是一些仅达到缓解性目的的手术 ,已被列入规范治疗方法领域。如若用体外循环 ,甚至于深低温停…  相似文献   

3.
再次及多次主动脉瘤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3例共27次主动脉瘤手术的经验。方法:全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2次手术者12例,3次手术1例,再次手术距前次手术平均50个月(22d-233个月),首次手术分别是:主动脉根部置换7例,慢性B型夹层行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3例,肾动脉下方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1例,急性A型夹层行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成形,川崎病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成形各1例,再次手术分别是因残余夹层扩大行全弓置换加ElephantTrunk1例,胸降主动脉置换2例,2例再发弓部夹层,1例行根部置换+部分弓部置换,1例行升弓部置换;2例胸降主动脉瘤,1例胸腹主动脉瘤,1例B型夹层,常温阻断下行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根部瘤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部置换术,川崎病再发无名动脉和弓部动脉瘤行无名动脉及部分弓置换1例,1例A型夹层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成形术后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再发升主动脉瘤行升主动脉置换;1例根部置换再行弓降部置换术后,再发弓部动脉瘤,第3次手术行全弓置换,再手术时采用深低温停循环8例,常温阻断4例,中低温体外循环2例。结果:术后4例出现脑部并发症,1例肝功能异常,均治愈,无住院死亡。随访远期死亡3例,另有2例随访6个月和70个月,现待手术。结论:再次手术以再发或多发动脉瘤(包括主动脉夹层)为最常见原因,其次是残余夹层进一步发展,再次手术一定要积极,以免延误手术时机导致死亡。应根据再次手术的部位选择基本方法,累及弓部需深低温停循环并选择性脑灌注,远弓部和胸,腹主动脉可用常温阻断或股一股转流,如无法游离阻断则需要深低温停循环,累及根部则只需要一般体外循环,大出血和昏迷是再次手术最危险的并发症,尽早建立体外循环,低温和停循环期间的脑灌注可有效预防这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疾患.是由于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层.形成主动脉壁两层分离状态而成。夹层可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如其假腔不断扩大,在主动脉壁间形成动脉瘤.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主动脉任何部位.按Stanford分型,凡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为A型.内膜撕裂口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近端降主动脉.病变扩展可累及升主动脉.也可延至弓部、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根据DeBakey分型,如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扩展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Ⅰ型:而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病变扩展仅限于升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Ⅱ型。  相似文献   

5.
对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评价(附1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136例患主动脉疾病的病人术前经trueFISP3DCEMRA影像学检查,并与术中主动脉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研究。病人男1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5±12.2)岁。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组108例,急诊发病(发病时间小于2周)76例,包括I型夹层动脉瘤41例,II型夹层动脉瘤9例,IIIA夹层动脉瘤1例,IIIB夹层动脉瘤57例;非夹层动脉瘤组28例,包括升主动脉瘤9例,马方根部瘤6例,降主动脉脉假性动脉瘤5例,降主动脉瘤4例,升主动脉假动脉瘤、降主动脉缩窄、弓部瘤、弓部假性动脉瘤各1例。结果术前MRA诊断与术中所见对比显示,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其累及范围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撕裂位置诊断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100%;头臂干受累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100%;心包及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假腔内血流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100%。结论trueFISP3DCEMRA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安全、可靠,基本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被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其他主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瘤袋与右房搭桥吻合治疗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出血杨辰垣,蓝鸿钧,孙宗全,张凯伦,刘成硅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手术后出血,用常规方法往往难以控制。1993年3月~1994年12月我们采用Cabrol手术方案连续为3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作了手术。其中...  相似文献   

7.
胸部降主动脉瘤体外循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部降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不同体外循环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术前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胸部降主动脉瘤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9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8.1岁;病程6d~4个月(19.0±6.5d)。术前临床诊断为DeBakeyⅢ型夹层41例,马凡综合征手术后并存或并发Ⅲ型夹层9例,假性动脉瘤7例,真性动脉瘤8例。施行人工血管补片修补降主动脉破口2例,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63例,其中降主动脉置换术+肋间动脉移植术18例。结果 65例患者采用的体外循环方法包括左心转流13例,全心转流12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全身逆行灌注(TBRP)30例,改良上下半身分离体外循环10例。体外循环时间51~212min,DHCA时间18~75min,逆行灌注时间18~73min,上半身停循环时间21~31min,下半身停循环时间39~67min。所有患者无1例手术死亡;未发生大脑并发症,无1例瘫痪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死亡2例,均死于无尿性肾功能衰竭。结论根据胸部降主动脉瘤发生的解剖部位和范围选择不同的体外循环方法 ,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选择的标准是要有利于手术操作,器官保护效果确实,操作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3例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病人中男8例,女5例.年龄(62.6±8.3)岁.动脉瘤的最大直径为45~68?mm,平均(58.1±7.3)?mm.体外循环方式有完全体外循环、部分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SCP)、深低温停循环(HCA)及逆行性脑灌注(RCP).6例弓部动脉瘤及3例急性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在HCA和SCP下行全弓部置换术;1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在HCA和RCP下行血管置换;3例真性降主动脉瘤中,2例在部分体外循环下,1例在HCA下行血管置换,其中2例行肋间动脉重建.采用的外科吻合技术有开放吻合和阻断瘤体两侧进行吻合两种.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脊髓损伤.发生2例脑梗塞,无肾功能不全者.结论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手术时,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和适当的外科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行人工血管置换同时术中植入血管内支架(即"杂交手术")的外科经验.方法 主动脉夹层6例中急性Standford A型4例,其中破口分别在升主动脉2例、降主动脉1例,升降主动脉均有破口1例.行升主动脉并全弓置换同时术中于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型2例、Bentall手术1例);慢性StaM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均为介入无法完成者,破口较大、均在降主动脉起始部、左锁骨下动脉下方,行近端降主动脉置换同时术中于远端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全主动脉螺旋CT,了解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血管内支架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成功,体外循环时间38~228 min(平均92 min).Standford A型夹层升主动脉阻断118~186 min(平均136min)、选择性脑灌注33~68min(平均49min);Standford B型夹层:1例在上、下半身分别停循环22、28 min下完成手术,另1例常温下不停循环、保持下半身灌注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主动脉螺旋CT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血管内支架无内瘘及移位,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明显缩小.结论 对于夹层撕裂范围广泛、多破口的主动脉夹层病人,行近端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同时在远端真腔内植入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血管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脉升部、降部,累及左右半弓或全弓的动脉瘤和急慢性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常要控制性降压、低温及停循环等特殊措施,对全身各系统干扰大,有较特殊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因此对麻醉的要求较高。本研究对31例大血管手术麻醉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以期提高临床麻醉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3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常见主动脉病变〔1〕。由于病变部位影响体外循环的正常进行、要求血管吻合技术较高等原因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难度较大。我科自 1991年 12月至 1999年 1月为 3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 ,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现就手术及体外循环有关问题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8例中男 36例 ,女 2例 ;年龄 19~ 71岁 ,平均 (43 2 4± 13 2 3)岁 ;病程 1~ 132个月 ,平均 (2 3 16±36 32 )个月。按DeBakey分型 :I型 9例、II型 2 3例、IIIA 3例、IIIB 3例。发病原因除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2例急、慢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治疗,其中6例应用常温股(髂)动脉-股静脉转流方法行动脉瘤切除和人工血管置换,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部分胸主动脉、全部胸主动脉或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5例采用血泵法全血回收+股动脉输入技术行人工血管置换。结果常温股动脉-股静脉转流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0.8±6.1 min,库血用量560±120 ml;深低温停循环患者最低鼻咽温1518℃,体外循环时间168.5±47.3 min,库血用量1 028±350 ml;血液回收+股动脉输入患者无1例输入库血。全组患者气管内插管时间17.4±4.8h,ICU停留时间2.9±1.8d;住院期间无死亡,无重要器官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合理采用不同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可有效地减少术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的矫治效果,探讨其最佳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非体外循环下一期解剖矫治7例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6~41岁,平均年龄24.4岁。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胸降主动脉瘤3例(其中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缩窄手术后再狭窄1例。全组患者术前均通过彩色超声心动图、CT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均在全身麻醉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手术入路为胸骨正中切口1例,左后外侧切口6例;解剖矫治为:主动脉弓补片加宽4例,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3例(其中1例同期行腹主动脉置换,1例B型主动脉夹层同期植入支架象鼻)。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7例,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随访20.1个月,无远期死亡,无主动脉缩窄复发二次手术患者。有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随访11个月时声音嘶哑未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对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行一期解剖矫治是安全可行的,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危重症疾病.Stanford分型将其分为A型夹层和B型夹层,其中B型夹层是指内膜破裂处常位于近段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仅限于降主动脉或延伸入腹主动脉,而不累及升主动脉.根据症状的时间,B 型夹层通常分为超急性期(≤24 h)、急性期(1~14 d)、亚急性期(15~90 d)和...  相似文献   

15.
<正>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其中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最为常见并最具代表性。一、主动脉夹层微创治疗进展主动脉夹层是极其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由Nicholls于1761年在King GeorgeⅡ的尸检报告中首次报道~([1])。DeBakey等~([2])于1955年首次报道手术切除主动脉夹层。1999年,Dake和Nienaber分别报道了以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成功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慢性Stan-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女,40岁,左侧胸背痛2年加重半年,时有心慌、气短、双下肢无力,上腹部、腰部钝痛1个月。查体:瘦长型、关节松弛,BP左上肢21/14 kPa、右上肢19/10 kPa;HR80次/分;MRI:Ⅲ型夹层动脉瘤,剥离自主动脉弓下至第一肝门处;超声:主动脉弓部见漂浮内膜、破口10mm长,真腔血流1.6m/s,假腔0.8m/s,胸片示主动脉球显著增大,降主动脉增宽。术前诊断: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在全麻、深低温、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双腔气管插管麻醉,正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非体外循环下建立猪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为临床探讨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法提供实验手段。方法将10头小猪分为两组,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组(n=4)通过主动脉侧壁钳钳夹部分降主动脉,切开主动脉侧壁,分离主动脉中、内1/3管壁,通过升高血压冲击主动脉壁,建立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组(n=6)先建立猪左颈动脉-左股动脉转流,完全阻断降主动脉,其余步骤同组。结果组未形成夹层及假腔,组除1头猪因术中气管插管脱出而窒息死亡,其余5头主动脉夹层均形成,剪开主动脉壁,见夹层及假腔向远端扩展达膈肌水平,长度约14~18cm,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见夹层在主动脉中层产生。结论通过预置左颈动脉-左股动脉转流,完全阻断降主动脉,机械分离主动脉壁,利用升高血压冲击主动脉壁,造成夹层分离,可以成功建立猪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主因"突发胸部疼痛伴头晕24 h"急诊入院,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后发现为主动脉夹层形成,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 BakeyⅠ型)。胸部增强CT(图1)显示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根部,累及主动脉瓣膜和右冠状动脉,顺行撕裂累及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未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改良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术。手  相似文献   

19.
波动性高血压与中膜板层变化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为了验证和完善关于波动性血压可引起主动脉中膜板层分离 ,从而导致Stan fordB型夹层动脉瘤的假说。方法 通过犬的动物模型设计 ,同时加大血压的波动性和应用悬吊法来加大应力对主动脉弓与主动脉降段交界处的作用。结果 在施加血流动力学应力作用影响后 ,主动脉弓与主动脉降段交界处中膜可较明显地形成 3个板层区。结论 用本实验方法 ,验证了波动性高血压可以造成主动脉弓与主动脉降段交界处中膜板层的分离破坏。在一定角度上解释了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病人作一期腔内隔绝术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原则。临床资料 :1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的病人于 2 0 0 1年 2月在本中心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前CTA显示 :主动脉自弓降部开始出现夹层 ,一直延伸到腹主动脉分叉上6cm ,假腔的最大直径达 6 .6cm ;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最大直径为 4 .5cm ,瘤颈受夹层累及 ;双侧髂总动脉各有一直径 2 .5cm的真性动脉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降主动脉植入规格为 34mm× 34mm× 1 30mm的直管型Talent移植物封闭夹层裂口 ;腹主动脉植入规格为 2 6mm× 1 4mm× 1 4 5mm的分叉型Talent移植物。将腹主动脉瘤和双侧髂动脉瘤隔绝 ,手术耗时 30 0min ,失血 30 0ml,透视 62min ,造影 5次 ,使用造影剂 2 0 0ml。术后病人恢复顺利 ,术后第 2天出ICU ,术后 30d出院。随访 1年 ,病人生活质量良好 ,复查CT示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及髂动脉瘤完全封闭。结论 :腔内隔绝术的微创特点使一期治疗Stand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成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术后应先处理胸主夹层处理腹主动脉瘤 ,以减少后半程手术对先前植入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