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肺动脉造影(SCTPA)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二者结合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SCTPA和V/Q显像检查以及相关检查,评价SCTPA,肺V/Q显像以及联合检查对PTE的诊断价值。结果:SCTPA对检出段以上PE有明显优势,V/Q显像在检出亚段PE上有优势,可减少误诊及漏诊,准确评价病情,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SCTPA和V/Q显像检查相结合有望代替肺动脉造影(PA),提高对PTE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89例PTE确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结论 PTE是一种常见肺血管疾病,对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确诊试验,如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89例PTE确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结论 PTE是一种常见肺血管疾病,对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确诊试验,如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核索一日法肺通气/灌注(V/Q)显像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肾静脉血栓(RVT)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情况,并与CT血管造影(CTA)结果 进行比较.方法 99例DVT和RVT患者进行肺通气(锝气体)/锝标记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99mTc-MAA)灌注显像和胸部X线片检查,其中12例进行V/Q平面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23例同期进行CTA检查.根据肺栓塞前瞻性研究(PIOPED)诊断标准(1995年修订版),综合分析V/Q显像和胸部X线片结果 ,将PTE划分为高、中、低、极低度可能性和正常5类,并以高、中、低度可能性为阳性,极低度可能性和正常为阴性.比较灌注相SPECT显像与V/Q平面显像发现的病灶数量.结果 99例患者中,PTE高度可能性为35.4%(35/99)、中度可能性为8.1%(8/99)、低度可能性为9.1%(9/99)、极低度可能性为4.0%(4/99)、正常为43.4%(43/99),阳性率为50.5%、阴性率为49.5%.12例同时进行CTA、肺灌注V/Q平面显像和SPECT显像检查的患者,3种检查分别发现48、43和50个阳性肺段.8例CTA检查阳性患者的48个受累肺段中,肺灌注V/Q平面显像显示34个肺段阳性,与CTA检查的符合率为70.8%;肺灌注SPECT显像显示39个肺段阳性,与CTA检查的符合率为81.2%;两种检查与CTA检查符合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肺灌注V/Q平面和SPECT显像分别较CTA检查多发现9个和11个病变肺段,均在亚肺段水平.肺灌注SPECT显像较V/Q平面显像多发现的7个肺段也均定位于亚肺段水平.肺动脉部分栓塞时,由于血流可以通过,肺组织灌注可能正常,V/Q显像往往不能发现病变血管;而当外周肺段、亚肺段较小肺动脉栓塞时,CTA检查易漏诊.结论 SPECT可以明显改进肺V/Q显像.肺V/Q显像可以提供优良、准确的PTE诊断结果 ,CTA检查与其可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ECG)动态变化,进一步提高ECG在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选自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期间经X线胸片、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46例PTE患者,主要分析PTE患者发病前后ECG的动态变化。结果464例PTE患者出现ECG动态变化者44例,占96%。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律失常出现最早,占50%。额面心电轴右偏〉90度、S1QⅢTⅢ、SⅠS ⅡSⅢ综合征、重度顺钟向转位、右束支传导阻滞、TV1-V4倒置等一系列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ECG表现,占40%。ST段呈缺血性及损伤性改变甚至出现心肌坏死样图形占10%。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心电图虽然是非特异性,但ECG能为临床提供最早最快最敏捷的诊断资料,将ECG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症状紧密结合,对PTE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应用肺通气/灌注(V/Q)显像早期诊断及尿激酶早期溶栓的疗效。(2)方法:对28例急性肺栓塞患采用99Tcm-DTPA和99Tcm-MAA,肺通气/灌注显像显示左、右肺急性肺栓塞患,选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溶栓后再次行肺通气/灌注显像。(3)结果:肺栓塞如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可迅速逆转肺栓塞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4)结论:肺的通气/灌注显像可以较准确诊断肺栓塞,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ET)患者的发病特点,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确诊的45例P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ET病人近年明显增加,60岁以上PET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ET的最主要原因,慢性心肺疾患、外科手术、创伤及骨折和恶性肿瘤也是PET的主要危险因素。45例PTE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者占84.4%,D-二聚体≥500μg/L占97.8%,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23.2%,肺灌注扫描诊断PET阳性率84.2%,CT肺血管造影(CTPA)阳性率96%。结论临床表现多样,常因症状无特异性,需关注其临床特征并结合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作为方便快捷的筛选指标,CTPA、肺灌注通气(Q/V)扫描显像等无创性检查对诊断PET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放射性核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铁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348-349
放射性核素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中的应用,主要有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分别主要用于评价肺动脉血流的分布情况和气道的通畅性和肺的局部通气功能,二者联合应用可对PTE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估。因PTE的栓子约70%~90%来自下肢深静脉,50%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可能发生PTE,故对DVT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进行肺灌注显像时,可同时获得下肢深静脉的显像,这使得肺通气/灌注显像在DVT-PTE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不同影像学方法的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诊断的22例急性PTE病人的临床资料,除4例因病情危重不能进一步检查仅行临床诊断外(其中2例尸检证实),其余18例均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等至少两种以上方法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急性PTE诊断阳性率。结果18例患者中,15例行CTPA,诊断肺栓塞12例,阳性率为80%。核素扫描14例,其中肺通气/灌注扫描9例,单纯肺灌注扫描5例,诊断肺栓塞13例,阳性率为92.9%。10例行核素扫描患者同时行下肢深静脉造影,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5例表现为侧支循环形成,血流受阻,管腔狭窄,瓣膜功能异常等改变。心脏彩超检查16例,仅1例发现血栓,8例表现为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反流等PTE的间接表现,2例正常,肺栓塞诊断率为56%(9/16)。10例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例发现深静脉血栓,1例瓣膜功能不全。结论CTPA对急性PTE的诊断阳性率较高,是诊断PTE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快捷、方便、可靠等特点,可作为一线检查手段。核素扫描的同时行下肢静脉造影,对急性PTE的诊断率也很高,同时减少了诊断步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提高肺通气 /肺灌注 (V/ Q)显像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探讨影响 (V/ Q)显像质量的因素 ,给予护理干预。方法 :通过对 11例可疑肺动脉栓塞 (PE)病人行 (V/ Q)显像 ,对其中 1例同时进行 99m 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 (MAA)下肢静脉和肺灌注显像进行的观察 ,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结果 :11例可疑 PE病人中 ,有 9例 (V/ Q)显像图像质量清晰 ,有 2例 (V/ Q)显像中的肺通气不成功。结论 :肺通气显像的成败取决于患者吸气的方法 ,应从加强病人在检查前作有效的腹式呼吸训练着手 ,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 ,是提高 (V/ Q)显像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治疗效果。②方法 对31例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多种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其中呼吸困难22例(70.9%)。31例中经螺旋CT-PA确诊PTE28例,诊断率达90.3%,核素肺通气十灌注(V/Q)扫描16例,显像诊断9例,诊断率达56.6%,溶栓治疗治愈率达88.8%,抗凝治疗治愈率迭63、6%,比较溶栓前后氧分压(PO2)差异有显著性(P〈0.05),CTPA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④结论 PTE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螺旋CT(CTPA)是确诊PTE的重要方法。PTE经溶栓治疗能较快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氧分压,改善过度通气,血管再通也较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低剂量平扫CT(SPECT/CT)肺灌注显像与肺通气/灌注(V/Q)平面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肺灌注显像和V/Q平面显像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准,评估SPECT/CT肺灌注显像和V/Q平面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患者中最终有100例诊断为肺栓塞,其中肺段病变247个,亚肺段病变285个。SPECT/CT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0%、90.00%、89.17%、97.80%、62.07%,均大于V/Q平面显像的81.00%、80.00%、80.83%、95.29%、45.71%。SPECT/CT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肺段病变检出率87.04%与V/Q平面显像的82.19%无显著差异(P>0.05),对亚肺段病变检出率92.28%高于V/Q平面显像的85.96%(P<0.05)。结论 SPECT/CT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优于V/Q平面显像,且可提高对亚肺段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应用,为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以利及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两间教学医院近10年来确诊PTE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于2000年至2009年间,被确诊为该病的住院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有94.4%(117/124例)存在致病危险因素,常见的因素为年龄≥40岁(92.7%)、卧床≥3天(41.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3.1%)、高血压(21.8%)、手术(20.2%)、恶性肿瘤(19.4%)、外伤(骨折)(16.9%);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62.9%。PT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气促79例(63.7%)、呼吸困难36例(29%)、胸痛29例(23.4%),咯血13例(10.5%)。常见体征为呼吸加快73例(58.9%)、心率>100次/分66例(53.2%)。辅助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PTE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和筛查。CT肺血管造影(CTPA)和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V/Q)对PTE的确诊率高,前者更可成为一线检查方法。予溶栓+抗凝治疗PTE较单纯抗凝治疗效果好,两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总死亡率为35.3%。结论:遵循警觉PTE存在的致病危险因素,细致掌握具有一定特点的临床表现,及时应用D-二聚体、CTPA等相关诊断技术,可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并可及早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肺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对2002年~2008年诊断的AECOPD并PTE的住院患者22例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转归作临床评估分析。结果呼吸困难j00%,典型三联征46%,低氧血症833%,低碳酸血症38.9%,D-二聚体〉500μg/L955%,心电图8QⅢT^Ⅲ表现46%,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阳性857%,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944%。溶栓治疗5例,死亡1例;抗凝治疗14例,死亡5例;对症处理3例,死亡1例。结论AECOPD并PTE时表现更不典型,D-二聚体和螺旋CT强化扫描较少受干扰。早诊断,规范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苏伟  陈裕胜  张晓峰 《广东医学》2004,25(11):1294-1295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 37例PTE的临床特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X线胸片、增强肺CT、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结果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呼吸困难 2 4例 ,胸痛2 1例 ,咳嗽气喘 30例 ,咯血 6例 ,紫绀 12例 ,发热 16例 ,晕厥 8例 ,心悸 2 3例 ,低血压 6例。血浆D二聚体 >5 0 0μg/L占 95 % ;胸部CT呈肺动脉内低密度缺损或完全缺损 5例 ,肺野楔型或条带状密度增高影 11例 ;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2 5例均呈现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 ,伴深静脉血栓 (DVI) 12例 (32 4 % )。死亡 8例 ,其中 5例猝死。结论 PTE症状谱广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对PTE提示和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诊断意识 ,警惕危险因素 ,对PET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一日法肺通气/灌注显像(V/Q)在肺栓塞(PE)中的诊断价值并和螺旋CT作对比研究。方法 53例临床疑似PE患者行一日法V/O,并与CT或肺动脉造影作对比研究。结果 最终29例患者被确诊为PE,肺灌注显像有34例呈现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V/Q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3.3%(28/30),95.7%(22/23)、94.3%(50/53);螺旋CT共检出21例PE患者,对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2.4%(21/29)、87.5%(21/24)和81.1%(43/53)。29例PE患者中,CT显示完全阻塞的肺动脉血管所对应的85个节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65个节段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CT显示“部分充盈缺损”所包括的256个节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206个节段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显示为“亚肺段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肺段有26个,另有40个肺段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但无对应血管充盈缺损。结论 一日法V/Q对PE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肺通气显像提高了肺灌注显像诊断的特异性。V/Q与螺旋CT对PE的诊断两者为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肺栓塞及其病因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到我科行肺通气(PPV)/肺灌注(PPI)/下肢深静脉显像(RNV)检查且最后临床确诊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IE)患者核素显像资料。结果128例患者核素显像资料结果肺通气(PPV)/肺灌注(PPI)不匹配;128例 PTE患者中 RNV 检出下肢深静脉病变者107例,占83.4%。结论 PPI-PPV RNV 是诊断 PTE 及其病因的有效,方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血栓栓塞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3例经确诊的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胸部螺旋CT、超声心动图、核素肺灌注扫描、下肢深静脉检查及介入、溶栓和抗凝等治疗方法。结果:23例中呼吸困难23例,胸痛11例,咳嗽12例,晕厥9例,咯血11例,心悸19例,休克8例。肺部口罗音17例,紫绀18例,颈静脉怒张12例。典型PTE心电图改变SⅠ、QⅢ、TⅢ改变者18例,核素肺灌注扫描提示肺段分布灌注缺损5例,胸部螺旋CT扫描肺动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19例,下肢深静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显示近段下肢静脉内血栓8例。肺动脉旋切消融术4例,选用尿激酶溶栓治疗18例,全部病例均予低分子肝素和华发令抗凝治疗。结论:PT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心电图、核素肺灌注扫描、胸部螺旋CT扫描在PTE的早期诊断中居重要地位,及时而正确的介入、溶栓、抗凝治疗决定PT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45例PTE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通气/灌注(V/Q)显像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结果两组在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显示PTE栓塞形态、部位、分期及间接征象,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提高临床医生对PTE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56例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56例PTE患者危险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为常见占53.6%,PT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占82.1%,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增强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为PTE确诊的重要手段。PTE治疗以抗凝及溶栓治疗为主。结论提高PTE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降低PTE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