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53例室上性心动过连(PSVT)病人.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技术与心内电生理检查所测得的各项指标。结果: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房室结双径路(DAVNP)并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隐匿性房室旁道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敏感性分别为93.5%主87%,特异性均为100%。AVNRT年和AVRT的RP分别为72±15ms和128±17ms(P<0.01)。提示经食管心房结调搏技术对PSVT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v L导联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110例连续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64例,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组46例,比较传统指标与单独a VL导联切迹在AVNRT和AVRT鉴别中的价值。结果 a VL导联切迹在AVNRT中出现25例,在AVRT中出现1例;下壁导联伪s波在AVNRT中出现24例,在AVRT中出现1例;V1导联伪r波在AVNRT中出现29例,在AVRT中出现2例;a VL导联切迹对AVR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39.06%和98.44%,与上述常规指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a VL导联切迹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诊断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评价食管心房调搏(TEAP)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价值及各类型在食管心房调博上的特征。方法:对10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用腔内电生理检查(IEPS)和射频消融术(RF)。结果:发现食管心房调搏的诱发率为79.4%,食管心房调搏能鉴别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AVNRT S-F)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能鉴别左、右侧房室旁道所致AVRT顺向型,但不能进一步鉴别侧壁、后侧壁、后间隔等。结论:食管心房调搏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电极在食管中与左房的位置有关。故食管心房调搏可能有助于临床治疗和术前判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鲍智  翟顺生  边容  秦菘 《广东医学》2012,33(23):3605-3606
目的测量发作心动过速时△RP间期在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类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有发作时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明确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PSVT患者,测量发作心动过速时RPV1、RPⅢ、△RP间期,比较不同类型PSVT患者RPV1、RPⅢ、△RP间期差异。结果心动过速发作时RP间期≥110 ms的93例患者均为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RPV1间期≤80 ms的103例患者均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93例RP间期≥110 ms患者中,其中△RP间期≥40 ms的5例患者均为后间隔旁路,而<20 ms的59例患者均为非后间隔旁道。RP间期90 ms≤RPV1<110 ms的77例患者中,△RP间期≥40 ms的12例患者均为AVRT,其中后间隔旁道11例,非后间隔旁道1例。△RP间期<20 ms的29例患者中,2例为AVRT,均为非后间隔旁道,27例为AVNRT。结论心动过速发作时△RP间期有助于鉴别后间隔旁路和AVNR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进行RFCA.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6例,总成功率97.7%,复发率3.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3例,总成功率98.9%,复发率4.4%.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1例因为并发症死亡.结论:RFCA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和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全身情况和解剖变异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90年代中叶,随着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al-ventricularNodalReentrantTachycardia,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al-ventricularReentrantTachycardia,AVRT)取得巨大成功,众多电生理学者的目光开始瞄准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典型的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可激动间隙的特点及其分区。方法25例AVNR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后,分别在右室心尖部和高位右房给予VS2和AS2早搏刺激,从心动过速周长-10ms开始刺激,相隔8个心动过速周期,以-10ms的步长进行递减扫描,测定可激动间隙,并与4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比较。结果25例AVNRT患者中,2例经右心房AS2刺激可以使心动过速重整,仅2例患者可经心房AS2刺激使心动过速终止,3例经心室VS2刺激可以使心动过速重整,经心室VS2刺激均未能使心动过速终止,与AVRT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动过速重整时,偶联间期与回归间期之和可小于心动过速周长的2倍,亦可等于心动过速周长的2倍。结论刺激部位不同,折返环不同,所暴露的可激动间隙可能不同。刺激的偶联间期与回归间期之和等于心动过速周长的2倍,不能排除心动过速的重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迅速起效且无副作用的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并比较它终止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的差异。方法:经食管行心房起搏法。结果:76例中7l例有效,5例无效。结论: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简单、安全、起效迅速。对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发作有很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窄QRS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食管和(或)心内电生理检查的14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8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发作时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结果AVRT组和AVNRT组平均ST段压低幅度分别为(1.90±1.65)mm和(1.33±1.46)mm(P<0.01);AVRT组中ST段压低≥2mm和(或)T波倒置者有86例(60.14%),明显高于AVNRT组的27例(33.75%)(P<0.005)。此差异不能被心率所矫正。另左前、左侧壁和左后壁旁道参与的AVRT,其最大ST段压低多分布于V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心电图无预激表现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电生理机制,对我院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出P_位于QRS后SVT200例临床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隐匿性房室旁路(CAP)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占上述SVT的54.5%(109/20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占45.5%(91/200),(2)隐匿性房室旁路以与的AVRT中23.9%(26/109)同时并有房室结双径路(AVNDP),但均只能诱发出AVRT。并对CAP并AVNDP的电生理特点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