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在临床CT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有很多,为了探讨不同肠道准备对腹部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本文收集2010年9月~2012年2月分别采用3%甘露醇和1%泛影葡胺同时、分次口服对56例腹部增强CT检查患者进行检查前肠道准备,并与采用1%肥皂水清洁灌肠后分次服用1%泛影葡胺的肠道准备方法的对照组患者进行肠道充盈效果、CT图像质量、肠道准备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对比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点扩散函数(PSF)技术联合小体素重建对PET图像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遵循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 NU 2-2018标准,使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PET体模模拟临床扫描.原始数据分别在使用PSF技术和非PSF技术(noPSF)的条件下,选用常规体素(4 mm)和小体素(2 mm... 相似文献
3.
血糖水平对18F-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对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行体格检查或评价肿瘤性质的受检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9组(组间距为1mmol/L),第1组为血糖正常组,即血糖<6.0mmol/L(10例);第2~9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分别为6.0~6.9mmol/L(11例),7.0~7.9mmol/L(13例),8.0~8.9mmol/L(11例),9.0~9.9mmol/L(11例),10.0~10.9mmol/L(8例),11.0~11.9mmol/L(6例),12.0~12.9mmol/L(5例),≥13.0mmol/L(5例).受检者做完PET/CT检查后,图像质量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判断.同时根据肝不同层面的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SUVmax)及SUV平均值(SUVavg)分别计算肝图像噪声.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组之间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第2~9组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分别与第1组进行比较,第2~7组与第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8,9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评分低于第1组.(2)血糖水平与图像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5);血糖水平与肝噪声呈正相关(SUVmax、SUVavgr值分别为0.33和0.60,P均<0.05);SUVavg所算噪声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优于SUVmax.结论 图像质量随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下降,血糖<12.0mmol/L时与血糖正常者PET/CT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当血糖水平≥12.0mmol/L时图像质量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PET/CT图像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率前提下缩短PET/CT图像采集时间的可行性。方法18例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在CT扫描后按1、2、3min/床位依次进行3次PET扫描,共得到54帧图像。患者按体重分为以下3组:(1)45~60kg(7例),(2)61~75kg(7例),(3)76~90k(4例)。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共同阅片确定每例患者病变的位置和数目,图像质量由2位医师独立判断。结果3min/床位PET/CT图像上共检出127个病灶,其中最小的病灶直径约为3mm,除1min/床位图像漏检3个病灶外,其他所有病灶均能被1min/床位、2min/床位的图像识别。(1)~(3)组患者在3min/床位采集图像上识别的病灶数分别为71、41、15个,第1组患者的所有病灶在3种不同采集时间图像上均能被识别,第2组患者1min/床位采集图像遗漏了3个病灶,而2min/床位图像识别出的病灶数与3min/床位图像相同。第3组患者的所有病灶在3种采集图像上也均能被识别。1、2min/床位的PET图像质量均较3min/床位图像差,1min/床位图像质量最差,主要表现为图像本底噪声高、对比度差。3组患者中,第3组患者图像质量最差。结论对体重低于60瞻患者,1~3min的采集时间,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而对体重60k以上患者,建议选择2~3min/床位的采集时间,对病情较重或不合作患者,根据需要可考虑选择1min/床位的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呼气中期屏气CT扫描模式对PET/CT图像质量及肺组织SUV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9月至12月间序列完成18F-FDG PET/CT显像的200例常规受检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3~87(55.01±11.60)岁.所有受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平静呼气中期屏气行PET/CT之同机CT采集组[屏气组,男52例,女48例,29~ 83(55.43±10.38)岁]和自由平静呼吸行PET/CT之同机CT采集组[自由呼吸组,男68例,女32例,23 ~ 87(55.68± 12.72)岁],每组各100例.图像分析由核医学科1位资深技师和2位资深医师评判.分析所有PET/CT的PET和CT空间配准、肺底部肺组织SUV和CT图像中肺部呼吸运动伪影等.以PET和CT在同一层面出现膈顶为两者空间配准良好,反之为配准不良.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SUV间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屏气组同机CT肺组织呼吸伪影发生率(28%,28/100)明显低于自由呼吸组(96%,96/100; x2=98.132,P<0.01).屏气组PET/CT的PET和CT空间配准良好率(40%,80/200)明显高于自由呼吸组(30%,60/200;x2=4.396,P<0.05).CT图像上出现膈顶先于PET、PET和CT膈顶位置配准良好和PET图像上出现膈顶先于CT 3种情况的肺底部组织的SUV逐项递增,屏气组(对应的SUVmax分别为0.73±0.28、1.00±0.29和1.60±0.68,SUVmean分别为0.59±0.23、0.81±0.22和1.33±0.34;F=21.93和24.57,均P<0.01)此现象较自由呼吸组明显(对应的SUVmax分别为0.84±0.36、1.08±0.27和1.16±0.24,SUVmean分别为0.69±0.29、0.85±0.20和0.94±0.24;F=7.23和6.29,均P<0.01).结论 呼气中期屏气CT扫描简便易行,不增加辐射剂量,可明显降低同机CT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ET和CT图像空间配准率.PET和CT失配准膈肌位置不同可导致低估或高估肺组织SUV.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究缩短氘代-氟[18F]丙那嗪(18F-D6-AV133)PET/CT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及帕金森病诊断效能的影响,减少长时间显像造成的运动伪影。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患者27例与健康对照者24例,受试者注射示踪剂18F-D6-AV133(371.04±16.30)MBq,60 min后进行图像采集,时长10 min。应用CT衰减校正重建为采集时间3、5、7、10 min的4组图像,对所得PET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纹状体相对枕叶的标准化摄取值比值(SUVR),2位医师分别对不同组图像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不同采集时间SUVR、视觉评分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SUVR最佳临界值。结果 2位医师图像质量视觉分析一致性较强(ICC=0.853,P<0.001),采集时间为5 min的图像能达到临床工作中普遍的质量水平,占78.4%(40/51)。图像质量半定量结果显示,采集时间5 min和10 min所得SUVR与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18F-FDG PET/CT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到2014年12月间行18F-FDG PET/CT检查的9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AIP患者胰腺内均显示18F-FDG高摄取病灶,其中6例为全胰腺弥漫性18F-FDG摄取;3例为局灶性FDG摄取;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SUVmax)为7.0±2.3(4.0~10.2).8例患者在同机CT平扫上呈现全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呈现胰头局限性增大.所有患者胰腺病灶内均未见液化坏死及钙化表现,均未出现周围血管包埋改变及胰腺周围液体渗出.2例显示胰腺周围包膜样结构.3例患者出现胰腺外受累,包括前列腺受累3例,右肾受累1例,双侧颌下腺受累1例,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受累2例.7例患者伴有胆道梗阻.结论 AIP在18F-FDG PET/CT显像有其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及代谢变化,识别这些特征有助于AIP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时,针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患者术中42个圆形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每个ROI对应的无植入针、有植入针拔针芯、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的CT值和CT值噪声标准差(SD).得到3组CT值、SD,其中无植入针组为A组、有植入针拔针芯组为B组、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组为C组,以A组数据为基准,分别计算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SD的差值百分比.结果 A、B、C3组CT值的平均数分别为(17.09±39.40)、(106.86±52.28)、(120.05±73.47)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0.19,P<0.05);A、B、C3组SD的平均数分别为(41.42±38.71)、(106.86±52.28)、(239.88±112.08) 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5.26,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的差值百分比分别为(121.34±160.35)%、(438.00±44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SD差值百分比分别为(251.53±240.25)%、(785.67±766.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6,P<0.05).结论 CT成像参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粒子植入针明显影响图像质量,拔出一定距离的针芯可明显减少该影响,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粒子的准确布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SFT的CT、PET/CT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1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PET/CT扫描,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13例SFT患者中,胸部5例,腹部8例,肿瘤直径为3.3~17.8cm,平均7.8cm;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8例,形态不规则5例;边界清楚9例,不清者4例;②CT平扫: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8例,1例见高密度出血灶;③CT增强:10个病灶的动脉期呈"地图样"强化,可见多发迂曲供血血管从肿瘤的边缘延伸到肿瘤内部,静脉期呈进行性强化,并有不规则片状、结节状无强化区,3例病灶动脉期及静脉期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④PET/CT:2例SFT在PET显像均为阳性,其中病灶最大SUV值为5.0,最小SUV值为2.9,延迟显像最大SUV值为2.3;⑤SFT显微镜主要表现为: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间可见胶原间质及薄壁的"鹿角状"分支血管。免疫组化:CD34、Vimentin、bcl-2阳性。结论 SF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见到单发、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地图样"强化,可见到迂曲强化的血管影延伸到肿瘤内部,静脉期呈进行性强化时应考虑到SFT的可能性,PET/CT有助于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Discovery LS PET/CT的验收及性能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全面评估DiscoveryLSPET CT的性能指标。方法 PET CT验收包括CT性能测试、PET性能测试及图像融合精度测试。CT性能测试采用陕西省疾病控制中心“CT验收标准” ,模型为美国体模实验室生产的CT专用模型。PET性能测试采用美国全国电子工厂协会 (NEMA)标准 ,模型为NEMAPET标准模型 (1994年版 )。结果 CT定位光及床精度偏差为 0 ,CT值 0 7,噪声 3 5 8,空间分辨13lp cm ,对比分辨 3mm。PET横向空间分辨半高宽 (FWHM)为 4 33mm ,灵敏度 0 15 7·s- 1 ·Bq- 1 ·ml- 1(二维 ) ,散射分数 11 16 % (二维 ) ,散射分数校正精度 1 37% ,均匀性 7 4 4 %。Jaszczak模型可分辨7 9mm圆柱及 9 5mm圆球 ,均匀性良好。结论 该PET CT的性能指标达到出厂要求 ,个别指标误差 <10 % ,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的特点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起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4,28(2):49-53
最近几年,具有高性能PET和CT的同机PET/CT已投入临床,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呈迅速增长之势.加入高档CT的PET较之传统的PET在技术和临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CT扫描一方面为PET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衰减校正数据,大大缩短采集时间,另一方面为PET图像提供了精确的解剖定位,使结果更加肯定,但引入CT的PET扫描也带来了一些技术上的新问题.PET/CT在头颈、腹盆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即使在生理运动影响较大的胸部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初步临床研究表明,PET/CT较之单独CT或PET在临床肿瘤学中具有明显优势,PE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和临床医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PET/CT在探测脾转移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脾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的8例脾转移癌患者,与单独PET、CT及B超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对比,以随访结果证实诊断正确与否。结果PET/CT诊断的8例脾转移癌,单独使用PET发现6例,单独CT诊断4例,B超诊断1例。PET/CT检查前已诊断的2例脾转移癌,PET/CT没有漏诊,余6例PET/CT检查前临床资料均未提及脾转移癌。PET/CT同时发现8例患者均存在其他多脏器转移。结论PET/CT探测脾转移癌较单独PET和CT有明显的定位和定性优势,可提高脾转移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PET/CT作为重要的分子成像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精准放疗中。其用于肺癌的放疗计划及疗效评估时,对影像质量的要求往往较诊断性成像更高。目前,随着PET/CT新技术在放疗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基于PET/CT影像评估肿瘤异质性的生物适形放疗及靶区勾画已初步用于临床,不仅可以提高放疗的准确性,更可以进一步减少辐射诱导损伤,在肺癌的放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就PET/CT新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PET/CT——功能与解剖结构的同机图像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军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0,24(6):246-249
PET/CT为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将PET与CT安装在同一机架上,一次扫描可获得PET与CT的融合图像,对定位诊断肿瘤、指导肿瘤放疗计划、选择活检部位及监测疗效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CT提供了一种PET衰减校正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PET/CT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势及目前尚存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T,gadoxetate disodium‐enhanced MRI,and PET/CT for th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下载免费PDF全文
Sang Hyun Choi MD So Yeon Kim MD PhD Seong Ho Park MD PhD Kyung Won Kim MD PhD Ja Youn Lee PhD Seung Soo Lee MD PhD Moon‐Gyu Lee MD PhD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JMRI》2018,47(5):1237-1250
19.
目的探讨成人型肺母细胞瘤(ATPB)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ATPB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MS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8例,PET/CT检查4例,其中3例同时做CT及PET/CT检查。结果 9例ATPB均为周围型,均为单发,其中1例合并肺内多发转移。CT表现:8例呈边缘光滑锐利或仅有浅分叶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肿块,仅1例可见典型浅分叶、毛刺及胸膜牵拉征象。5例病灶直径≥5 cm且密度不均,7例有坏死液化,增强扫描强化明显。18F-FDG PET/CT显像4例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放射性浓聚,标准摄取值最大值约3.2~4.7。结论 ATPB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综合CT和PET/CT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对部分病例可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