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利丰  吴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123-2125
目前,在临床CT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有很多,为了探讨不同肠道准备对腹部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本文收集2010年9月~2012年2月分别采用3%甘露醇和1%泛影葡胺同时、分次口服对56例腹部增强CT检查患者进行检查前肠道准备,并与采用1%肥皂水清洁灌肠后分次服用1%泛影葡胺的肠道准备方法的对照组患者进行肠道充盈效果、CT图像质量、肠道准备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对比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点扩散函数(PSF)技术联合小体素重建对PET图像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遵循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 NU 2-2018标准,使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PET体模模拟临床扫描.原始数据分别在使用PSF技术和非PSF技术(noPSF)的条件下,选用常规体素(4 mm)和小体素(2 mm...  相似文献   

3.
血糖水平对18F-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对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行体格检查或评价肿瘤性质的受检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9组(组间距为1mmol/L),第1组为血糖正常组,即血糖<6.0mmol/L(10例);第2~9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分别为6.0~6.9mmol/L(11例),7.0~7.9mmol/L(13例),8.0~8.9mmol/L(11例),9.0~9.9mmol/L(11例),10.0~10.9mmol/L(8例),11.0~11.9mmol/L(6例),12.0~12.9mmol/L(5例),≥13.0mmol/L(5例).受检者做完PET/CT检查后,图像质量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判断.同时根据肝不同层面的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SUVmax)及SUV平均值(SUVavg)分别计算肝图像噪声.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组之间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第2~9组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分别与第1组进行比较,第2~7组与第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8,9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评分低于第1组.(2)血糖水平与图像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5);血糖水平与肝噪声呈正相关(SUVmax、SUVavgr值分别为0.33和0.60,P均<0.05);SUVavg所算噪声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优于SUVmax.结论 图像质量随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下降,血糖<12.0mmol/L时与血糖正常者PET/CT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当血糖水平≥12.0mmol/L时图像质量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PET/CT图像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率前提下缩短PET/CT图像采集时间的可行性。方法18例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在CT扫描后按1、2、3min/床位依次进行3次PET扫描,共得到54帧图像。患者按体重分为以下3组:(1)45~60kg(7例),(2)61~75kg(7例),(3)76~90k(4例)。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共同阅片确定每例患者病变的位置和数目,图像质量由2位医师独立判断。结果3min/床位PET/CT图像上共检出127个病灶,其中最小的病灶直径约为3mm,除1min/床位图像漏检3个病灶外,其他所有病灶均能被1min/床位、2min/床位的图像识别。(1)~(3)组患者在3min/床位采集图像上识别的病灶数分别为71、41、15个,第1组患者的所有病灶在3种不同采集时间图像上均能被识别,第2组患者1min/床位采集图像遗漏了3个病灶,而2min/床位图像识别出的病灶数与3min/床位图像相同。第3组患者的所有病灶在3种采集图像上也均能被识别。1、2min/床位的PET图像质量均较3min/床位图像差,1min/床位图像质量最差,主要表现为图像本底噪声高、对比度差。3组患者中,第3组患者图像质量最差。结论对体重低于60瞻患者,1~3min的采集时间,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而对体重60k以上患者,建议选择2~3min/床位的采集时间,对病情较重或不合作患者,根据需要可考虑选择1min/床位的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呼气中期屏气CT扫描模式对PET/CT图像质量及肺组织SUV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9月至12月间序列完成18F-FDG PET/CT显像的200例常规受检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3~87(55.01±11.60)岁.所有受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平静呼气中期屏气行PET/CT之同机CT采集组[屏气组,男52例,女48例,29~ 83(55.43±10.38)岁]和自由平静呼吸行PET/CT之同机CT采集组[自由呼吸组,男68例,女32例,23 ~ 87(55.68± 12.72)岁],每组各100例.图像分析由核医学科1位资深技师和2位资深医师评判.分析所有PET/CT的PET和CT空间配准、肺底部肺组织SUV和CT图像中肺部呼吸运动伪影等.以PET和CT在同一层面出现膈顶为两者空间配准良好,反之为配准不良.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SUV间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屏气组同机CT肺组织呼吸伪影发生率(28%,28/100)明显低于自由呼吸组(96%,96/100; x2=98.132,P<0.01).屏气组PET/CT的PET和CT空间配准良好率(40%,80/200)明显高于自由呼吸组(30%,60/200;x2=4.396,P<0.05).CT图像上出现膈顶先于PET、PET和CT膈顶位置配准良好和PET图像上出现膈顶先于CT 3种情况的肺底部组织的SUV逐项递增,屏气组(对应的SUVmax分别为0.73±0.28、1.00±0.29和1.60±0.68,SUVmean分别为0.59±0.23、0.81±0.22和1.33±0.34;F=21.93和24.57,均P<0.01)此现象较自由呼吸组明显(对应的SUVmax分别为0.84±0.36、1.08±0.27和1.16±0.24,SUVmean分别为0.69±0.29、0.85±0.20和0.94±0.24;F=7.23和6.29,均P<0.01).结论 呼气中期屏气CT扫描简便易行,不增加辐射剂量,可明显降低同机CT呼吸运动伪影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ET和CT图像空间配准率.PET和CT失配准膈肌位置不同可导致低估或高估肺组织SUV.  相似文献   

6.
PET/CT成像原理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PET/CT为功能分子影像学设备,其应用快速普及。本文从PET/CT探测环的结构组成、数据获得、图像重建算法和图像融合4个方面探讨了PET/CT的成像原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缩短氘代-氟[18F]丙那嗪(18F-D6-AV133)PET/CT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及帕金森病诊断效能的影响,减少长时间显像造成的运动伪影。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患者27例与健康对照者24例,受试者注射示踪剂18F-D6-AV133(371.04±16.30)MBq,60 min后进行图像采集,时长10 min。应用CT衰减校正重建为采集时间3、5、7、10 min的4组图像,对所得PET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纹状体相对枕叶的标准化摄取值比值(SUVR),2位医师分别对不同组图像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不同采集时间SUVR、视觉评分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SUVR最佳临界值。结果 2位医师图像质量视觉分析一致性较强(ICC=0.853,P<0.001),采集时间为5 min的图像能达到临床工作中普遍的质量水平,占78.4%(40/51)。图像质量半定量结果显示,采集时间5 min和10 min所得SUVR与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18F-FDG PET/CT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到2014年12月间行18F-FDG PET/CT检查的9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AIP患者胰腺内均显示18F-FDG高摄取病灶,其中6例为全胰腺弥漫性18F-FDG摄取;3例为局灶性FDG摄取;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SUVmax)为7.0±2.3(4.0~10.2).8例患者在同机CT平扫上呈现全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呈现胰头局限性增大.所有患者胰腺病灶内均未见液化坏死及钙化表现,均未出现周围血管包埋改变及胰腺周围液体渗出.2例显示胰腺周围包膜样结构.3例患者出现胰腺外受累,包括前列腺受累3例,右肾受累1例,双侧颌下腺受累1例,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受累2例.7例患者伴有胆道梗阻.结论 AIP在18F-FDG PET/CT显像有其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及代谢变化,识别这些特征有助于AIP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时,针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患者术中42个圆形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每个ROI对应的无植入针、有植入针拔针芯、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的CT值和CT值噪声标准差(SD).得到3组CT值、SD,其中无植入针组为A组、有植入针拔针芯组为B组、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组为C组,以A组数据为基准,分别计算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SD的差值百分比.结果 A、B、C3组CT值的平均数分别为(17.09±39.40)、(106.86±52.28)、(120.05±73.47)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0.19,P<0.05);A、B、C3组SD的平均数分别为(41.42±38.71)、(106.86±52.28)、(239.88±112.08) 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5.26,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的差值百分比分别为(121.34±160.35)%、(438.00±44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SD差值百分比分别为(251.53±240.25)%、(785.67±766.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6,P<0.05).结论 CT成像参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粒子植入针明显影响图像质量,拔出一定距离的针芯可明显减少该影响,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粒子的准确布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SFT的CT、PET/CT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1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PET/CT扫描,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13例SFT患者中,胸部5例,腹部8例,肿瘤直径为3.3~17.8cm,平均7.8cm;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8例,形态不规则5例;边界清楚9例,不清者4例;②CT平扫: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8例,1例见高密度出血灶;③CT增强:10个病灶的动脉期呈"地图样"强化,可见多发迂曲供血血管从肿瘤的边缘延伸到肿瘤内部,静脉期呈进行性强化,并有不规则片状、结节状无强化区,3例病灶动脉期及静脉期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④PET/CT:2例SFT在PET显像均为阳性,其中病灶最大SUV值为5.0,最小SUV值为2.9,延迟显像最大SUV值为2.3;⑤SFT显微镜主要表现为: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间可见胶原间质及薄壁的"鹿角状"分支血管。免疫组化:CD34、Vimentin、bcl-2阳性。结论 SF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见到单发、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地图样"强化,可见到迂曲强化的血管影延伸到肿瘤内部,静脉期呈进行性强化时应考虑到SFT的可能性,PET/CT有助于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Discovery LS PET/CT的验收及性能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全面评估DiscoveryLSPET CT的性能指标。方法 PET CT验收包括CT性能测试、PET性能测试及图像融合精度测试。CT性能测试采用陕西省疾病控制中心“CT验收标准” ,模型为美国体模实验室生产的CT专用模型。PET性能测试采用美国全国电子工厂协会 (NEMA)标准 ,模型为NEMAPET标准模型 (1994年版 )。结果 CT定位光及床精度偏差为 0 ,CT值 0 7,噪声 3 5 8,空间分辨13lp cm ,对比分辨 3mm。PET横向空间分辨半高宽 (FWHM)为 4 33mm ,灵敏度 0 15 7·s- 1 ·Bq- 1 ·ml- 1(二维 ) ,散射分数 11 16 % (二维 ) ,散射分数校正精度 1 37% ,均匀性 7 4 4 %。Jaszczak模型可分辨7 9mm圆柱及 9 5mm圆球 ,均匀性良好。结论 该PET CT的性能指标达到出厂要求 ,个别指标误差 <10 % ,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的特点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几年,具有高性能PET和CT的同机PET/CT已投入临床,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呈迅速增长之势.加入高档CT的PET较之传统的PET在技术和临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CT扫描一方面为PET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衰减校正数据,大大缩短采集时间,另一方面为PET图像提供了精确的解剖定位,使结果更加肯定,但引入CT的PET扫描也带来了一些技术上的新问题.PET/CT在头颈、腹盆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即使在生理运动影响较大的胸部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初步临床研究表明,PET/CT较之单独CT或PET在临床肿瘤学中具有明显优势,PE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和临床医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PET/CT在探测脾转移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脾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的8例脾转移癌患者,与单独PET、CT及B超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对比,以随访结果证实诊断正确与否。结果PET/CT诊断的8例脾转移癌,单独使用PET发现6例,单独CT诊断4例,B超诊断1例。PET/CT检查前已诊断的2例脾转移癌,PET/CT没有漏诊,余6例PET/CT检查前临床资料均未提及脾转移癌。PET/CT同时发现8例患者均存在其他多脏器转移。结论PET/CT探测脾转移癌较单独PET和CT有明显的定位和定性优势,可提高脾转移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PET/CT作为重要的分子成像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精准放疗中。其用于肺癌的放疗计划及疗效评估时,对影像质量的要求往往较诊断性成像更高。目前,随着PET/CT新技术在放疗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基于PET/CT影像评估肿瘤异质性的生物适形放疗及靶区勾画已初步用于临床,不仅可以提高放疗的准确性,更可以进一步减少辐射诱导损伤,在肺癌的放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就PET/CT新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PET/CT——功能与解剖结构的同机图像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T/CT为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将PET与CT安装在同一机架上,一次扫描可获得PET与CT的融合图像,对定位诊断肿瘤、指导肿瘤放疗计划、选择活检部位及监测疗效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CT提供了一种PET衰减校正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PET/CT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势及目前尚存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成人型肺母细胞瘤(ATPB)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ATPB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MS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8例,PET/CT检查4例,其中3例同时做CT及PET/CT检查。结果 9例ATPB均为周围型,均为单发,其中1例合并肺内多发转移。CT表现:8例呈边缘光滑锐利或仅有浅分叶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肿块,仅1例可见典型浅分叶、毛刺及胸膜牵拉征象。5例病灶直径≥5 cm且密度不均,7例有坏死液化,增强扫描强化明显。18F-FDG PET/CT显像4例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放射性浓聚,标准摄取值最大值约3.2~4.7。结论 ATPB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综合CT和PET/CT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对部分病例可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