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杰  曹玉婷  张明  季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19-102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末端保护的意义,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将采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18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集临床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实验组84.3%,对照组85.3%,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科的局部反应率与留置针末端是否保护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贝朗静脉留置针与B-D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需长期输液的6个月~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n=100),实验组患者选用贝朗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对照组患者选用B-D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2组患者均行特殊护理方式,1周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液体外渗发生率、穿刺处渗血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留置时间(2.79±0.68)d,显著对于对照组的(4.95±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液体外渗率为2.0%,对照组的则为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穿刺处渗血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朗静脉留置针较易穿刺,血管小易送管,从针头处易抽血,但是管质较硬,留置时间短,穿刺处易渗血;B-D静脉留置针管质较软,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穿刺点渗血少,但是血管小,模糊难穿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经济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方法.方法 将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按入院时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在患儿腋静脉置留置针,对照组采取在患儿四肢或头皮静脉置留置针,分别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保留天数及护理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留置针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护理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护理并发症少,经济方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牛黄解毒片与蜂蜜混合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2009年6月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50%硫酸镁注射液湿敷,实验组用牛黄解毒片捣碎与蜂蜜调匀外敷局部,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黄解毒片与蜂蜜调匀外敷能有效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留置针局部加温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患者1 20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留置针局部加温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堵管、溶血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堵管率35.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血率7.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3±13.4)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1.5±15.6)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针局部加温可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减少堵管及溶血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患者输液中的安全系数,减少对血管损伤及机体危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匡大林 《安徽医学》2014,35(1):119-12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不同穿刺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用贴膜固定,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可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节约护理操作时间,对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危权 《大家健康》2016,(2):141-141
目的:探讨比较上肢静脉留置静脉输液和颈外静脉留置静脉输液的留置时间的长短。方法:将使用留置静脉输液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均采用颈外静脉留置输液,对照组均采用上肢静脉留置输液,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颈静脉留置针,不仅留置时间较长,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吴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S):127-127,136
目的:探讨调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对减少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5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按年龄段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40例,对照组510例。实验组采用调整后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进行穿刺。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调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巾的松止血带、松拳环节,可减少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的渗漏情况,降低穿刺部位的皮肤污染,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静脉留置针在小儿门诊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从整体上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在家长自愿的原则下从医院小儿门诊中选取120名患者并采用随机法平均分为两组,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法,实验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法。然后将两组相关的信息与数据根据特定的调查表进行分析与对比。结论:实验组的渗漏与感染情况例数少,满意度达到了98.3%,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小儿(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患儿的恢复较快,对提高医疗资料,保障患儿身体健康意义重大,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型号留置针在成人桡静脉穿剌临床运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1日0:00时-2011年1月31日24:00时住我科的病人136例,予手腕上部桡静脉处行血管穿剌静脉留置,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单号入实验组,双号入对照组,实验组使用22G型号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24G型号静脉留置针,观察并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及留置时间.结果 22G型号静脉留置针比24G型号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导管堵塞及导管脱落少,留置时间长(P< 0.05 ).结论 提示对血管粗,易滑动,不易固定的桡静脉选择导管相对长,管径粗的22G型号留置针为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 做好静脉留置针前的准备,正确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置入和封管方法.结果 减轻病人痛苦,保护血管.结论 静脉留置针有效的减少了反复穿刺,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清醒大鼠尾静脉的留置时间。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相同的方法分别进行尾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置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固定方法,即用3M透明敷贴固定;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用厚约0.1 mm的铝合金皮套管环形包裹在留置针外侧,分别记录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166.86±9.03)h,对照组的留置时间为(20.24±5.04)h,两组留置时间相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固定方法安全可靠,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住院糖尿病病人经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与国产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血的效果比较。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元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糖尿病病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后其优点明显高于对照组,该方法可保护血管,减少因反复多次穿刺抽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同时有利于抢救和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糖尿病病人用静脉留置针采血适用于需随时监测血糖情况,指导临床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与一次性采血针相比较,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更为安全有效的皮肤消毒方法.方法 将400例需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按传统消毒方法,实验组按改进后的消毒方法进行皮肤消毒,比较两组感染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导管留置情况及留置时间长短、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感染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情况及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的皮肤消毒方法优于传统皮肤消毒方法,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联接导管在临床输液治疗中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效果.方法:我院老年科输液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联接导管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型静脉留置针或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输液治疗,比较两组输液操作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共输液3025人次,发生针刺伤13次,发生率为0.429%;实验组共输液3988人次,发生针刺伤5次,发生率为0.125%.实验组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联接导管可明显降低临床针刺伤的发生率,有效防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胡萍  李春华  张来华 《海南医学》2012,23(15):144-145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将6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实行包干责任制护理,对照组实行功能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堵管、渗漏、意外脱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包干责任制护理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贝朗型静脉留置针和BD型静脉留置针在肝科患者输液中的留置时间。方法对190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用BD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90例用贝朗型静脉留置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留置的时间。结果两种类型的留置针在肝炎患者的静脉留置的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肝科患者输液中有效选择静脉留置针是提高留置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吴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127-127
目的:探讨调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对减少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5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按年龄段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40例,对照组510例。实验组采用调整后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进行穿刺。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调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中的松止血带、松拳环节,可减少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的渗漏情况,降低穿刺部位的皮肤污染,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几率。  相似文献   

19.
水胶体敷料——透明贴预防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瑞华  韩蔷  王丽平 《四川医学》2008,29(3):279-280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在预防静脉留置针静脉炎中的效果,为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中如何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发生提供线索和途径.方法 对2007年3月1~30日在我院普外一科住院的胆管疾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实验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则采用普通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然后使用同一观察表格进行静脉炎发生情况的观察,并对观察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 实验组24h静脉炎发生率0.00%,36h 2.00%,48h 10.00%,60h 16.00%,72h 22.00%,>72h 34.00%,平均留置时间为70.73h;对照组24h静脉炎发生率5.88%,36h 13.73%,48h 35.24%,60h 54.90%,72h 66.67%,>72h 70.59%,平均留置时间为56.62h.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长.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在预防静脉留置针静脉炎中有较好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一定程度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张火英 《中外医疗》2016,(36):118-120
目的 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急诊急救治疗的辅助作用,并与普通留置针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总结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提高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587例急诊患者,将其按照急救留置针方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94例患者,对照组1793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进行,对照组采用常普通留置针,比较两组留置针使用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刺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9.94%,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81.20%,观察组护士刺伤率0.17%,对照组护士刺伤率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治疗当中需要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补充体液,并在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时提高手术准备速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效果更高,护理人员以及周围人群受伤率明显降低,与普通留置针相比安全性更高,能够保护护理人员不受感染,减少针刺伤及职业暴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