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长程与短程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不同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995年10月至1996年12月入我院的AMI患者50例,结合时域与频域的方法,分别进行长程(24小时),短程(1-3小时)分析。结果 长程短程HRV分析相关性很强,相关系数在0.74~0.98之间。 长程分析还是短程分析HRV,在6个月随访死亡病例中均降低,除高频(HF)低高频比值(LF/H  相似文献   

2.
心率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院时心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至2004年我院AMI患者904例,随访728例,根据出院时心率水平分为55~70次/min(A组)、71~80次/min(B组)、81~90次/min(C组)及>90次/min(D组)4组,随访4.5年。结果:1.随出院时心率水平的增加,3~4年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D组及C组因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心绞痛再住院率及1年、2年及3年病死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心率水平是随访期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45,95%CI:1.390~3.018,P=0.005)。结论:过快的心率是AMI患者死亡及再住院的强预测因子,对AMI患者应严格控制心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心脏猝死 (SCD)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死亡原因。近年来研究证实SCD与心脏的自主神经活动有关。我科从1993年 8月~ 2 0 0 0年 5月对收入院的 3 6例AMI患者进行了Holter监测 ,观察其心率变异 (HRV)。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①AMI组 3 6例 ,男 2 2例 ,女 14例。年龄 43~ 74(平均 5 7.5 )岁。均符合WHO( 1979)诊断标准。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5例 ,前间壁 16例 ,下壁 13例 ,下壁、正后壁、右室壁 1例 ,下壁合并下后壁 1例。②对照组 2 2例 ,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41~ 78(平均 5 5 .2 )岁 ,均为无器质性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入院时心率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CREATE研究数据库中7485例中国STEMI患者,以入院不同心率水平分为< 60次/min组(991例)、60~69次/min组(1491例)、70~79次/min组(1743例)、80~89次/min组(1495例)、90~99次/min组(794例)和≥100次/min组(971例),分析各组患者30 d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基线资料显示,心率≥90次/min的2组患者中,入院血糖水平,女性、前壁梗死、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killipⅡ~Ⅳ级发生率均高于60~69次/min组(P<0.05).心率< 60次/min组病死率高于60~69次/min组(9.6%比6.3%,P<0.05),心率≥60次/min的所有患者中,随心率水平升高,各组间病死率呈增加趋势(依次为6.3%、8.1%、9.2%、12.6%和24.6%,P<0.05);30 d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心率<60次/min 组27.0%、60~69次/min组12.5%、70~9次/min组13.7%、80~89次/min组14.3%、90~99次/min组17.5%、≥100次/min组31.1%(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心率60~69次/min组相比,<60次/min组患者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随心率水平升高30 d死亡风险逐步增加(心率70~79次/min组:OR=1.391,95% CI 1.028~1.883,P<0.05;80~89次/min组:OR=1.447,95% CI 1.066~1.966,P<0.05;90~99次/min组:OR=1.834,95% CI1.303~2.582,P<0.05;≥100次/min组:OR=2.579,95% CI 1.893~3.515,P<0.001);与心率60~69次/min组比较,心率<60次/min和>90次/min患者联合终点事件风险明显增加(OR值分别为1.532,1.436,1.893,P均<0.05).结论STEMI患者入院心率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息心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文宣 《内科》2011,6(4):314-315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AMI患者按照入院时RHR高低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和预后,探讨RHR与梗死部位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HR≥85次/min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RHR〈85次/min的患者;广泛前壁梗死和同时两部位梗死患者RHR明显高于单一部位梗死患者;死亡患者平均RHR明显高于存活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HR升高,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有关,在基层医院可利用RHR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心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静息心率是独立于其它危险因子之外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Eur Heart J,2000,21:116)。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入院心率与预后的关系却了解较少,本旨在探讨趼段抬高的AMI老年患的入院心率快慢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与预后及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探索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规律及对AMI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10 3例AMI患者症状发生 2 4小时内及 3周时的HRV时域及频域指标 ,并与 9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 AMI患者HRV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 ,年龄大、梗死面积大、Killip分级差 ,HRV较小。发生心脏事件者HRV明显低于不发生心脏事件者。 结论 提示AMI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诱发心脏电生理紊乱 ,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8.
心肌肌钙蛋白I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1例AMI患者的血清cTnI,根据cTnI水平分为二组 ,观察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缺血性胸痛、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 ,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分析cTnI水平与它们的关系。结果 在 5 1例AMI患者中 ,cTnI较高组 2 9例 ,较低组 2 2例 ,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为 4 1 38%相对于 9 0 9% ,(P <0 0 1) ,缺血性胸痛为 4 4 83%相对于 18 18% ,(P <0 0 5 ) ,心脏性死亡为 3例相对于 0例 ,LVEF为 4 8%± 12 %相对于 5 8%± 12 % ,(P <0 0 5 ) ,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cTnI是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张文华 《山东医药》2004,44(16):67-68
近年来,我们对8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其心率变异性(HRV)与病死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各相关指标 ,旨在为降低 AMI近期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分析近 4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 2 83例 ,依据 4周内存亡情况分为两组 ,存活组 2 4 0例 ,男性 174例 ,女性 6 6例 ,死亡组 4 3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18例 ,对比分析其年龄、既往史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临床及溶栓治疗、并发症、死亡率。结果 年龄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存活组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低于死亡组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低于死亡组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多元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胸痛、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并不是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 ,而近期预后与年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就诊时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WBC(白细胞 )增高密切相关。结论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近期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静息心率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AMI患者110例进行RHR测定,以40例体检无异常发现者作为对照,分析RHR与AMI的梗死面积、并发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AMI组RHR显著高于正常人(82.8±12.4次/分vs71.8±10.4次/分,P<0.001);不同梗死面积的患者间RHR差异显著(F=6.393,P<0.01),RHR随梗死面积的增加而增快;合并心力衰竭或休克的AMI患者RHR显著高于无合并症者(P<0.05或0.001);RHR增快(≥80次/分)的AMI患者射血分数低于RHR正常(<80次/分)者(P<0.01);住院期间死亡患者RHR亦显著高于病情好转及治愈者(t=3.995,P<0.001),其中RHR≥90次/分的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RHR<90次/分的AMI患者(χ2=25.521,P<0.005)。结论RHR与AMI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关系,可作为评估AMI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入院时不同基础心率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78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后心率水平分为三组:心率55~70次/min组(A组)、71~90次/min组(B组)和心率 90次/min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分析入院后不同心率的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入院和出院CK、CK-MB、c Tn T、c Tn I水平均较A组同期显著增高(入院时t=3. 11~30. 24,P 0. 01;出院时t=9. 87~15. 07,P 0. 01);心肌坏死标志物CK、CK-MB、c Tn T、c Tn I显著增高的患者中,心率较高者(C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再梗死、猝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心率较低组(A组/B组)(χ2=5. 72~9. 72,P 0. 05)。结论 STEMI患者入院心率是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尤其对于入院心率较快( 90次/min)患者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注意病情变化,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陈琮玲  杨贤  吴韩  李依璇  骆兵  兰希  张晋萍 《心脏杂志》2023,(6):676-679+684
目的 探讨急性期心率对急性心肌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治疗的138例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炎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急性期心率指标对远期MACE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4(13,53)月。相比非MACE组,MACE组的年龄(P<0.05)、暴发性心肌炎(P<0.05)、白细胞计数(P<0.05)、LVEF<50%(P<0.05)、出院平均心率(P<0.01)、出院最高心率(P<0.05)是急性心肌炎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出院平均心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37~0.899),最佳截断值为78.31,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77.1%。出院最高心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CI:0.599~0.798),最佳截断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简便迅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 ,我们对 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住院患者进行 ,分析并应用体表心电图Ⅱ、Ⅲ、aVF导联ΣQ∑ST结果来估计AIMI病人心律失常、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 (心衰 )及住院死亡率发生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 :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AIMI患者共 87例 ,男性 5 4例 ,女性 3 3例 ,年龄 3 2~ 85岁 ,发病均在 72h以内 ,AIMI的诊断主要根据胸痛史、血清酶升高和心电图异常。本组病人入院后均采用AMI常规治疗 ,其中 9例进行了静脉内溶栓治疗。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每日上、下午各记录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发病时间<24 h)入院诊断为AMI患者97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和肽素浓度,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技术测定cTnI浓度,连续测定3 d和肽素和cTnI水平.记录...  相似文献   

16.
心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心率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3-2004年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ST段抬高AMI患者904例,根据入院时心率水平分为<80 次/min组、80~90 次/min组及>90次/min组,分别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死亡例数.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史、冠状动脉造影例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90次/min组及80~90次/min组患者前、侧壁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心率<800次/min组(P<0.05).心率>90次/min组患者LVEDD为(51.9±7.5)mm,80~90 次/min组为(51.6±5.8)mm,高于<80次/min组[(50.3±5.3)mm];>90次/min组的LVESD[(39.5±8.7)mm]也明显高于80~90次/min组[(37.1±7.1)mm]及<80次/min组[(34.8±6.2)mm];而>90次/min组LVEF(46.0%±10.6%)明显低于80~90 次/min组(49.5%±11.3%)及<80次/min组(54.6%±10.8%).904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65例(7.2%),>90次/min组患者的病死率[18.2%(27/148)]明显高于80~90次/min组[8.5%(16/189),P<0.01]和<80次/min组[3.9%(22/567),P<0.01],后两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率增快,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增加.对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心率增快是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5,95%CI:1.008~1.043,P=0.005).结论 过快的心率是AMI心室重塑与死亡的强预测因子,对AMI患者应密切关注和控制心率,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心率变异性检测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检测对老年心肌梗死(心梗)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心梗组102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的HRV时域6项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心梗患者平均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SD的标准差(SDSD)、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的均值(rmSASD)低于健康人,分别为(32±14)ms比(43±17)ms、(11±7)ms比(15±7)ms和(20±10)ms比(28±18)ms(依次为P<0.01、P<0.05、P<0.05);心梗后心源性死亡者SD低于存活者〔(25±13)ms比(33±13)ms,P<0.05〕,其中多壁心梗死亡者SD更低于单壁死亡者〔(16±3)ms比(20±3)ms,P<0.05〕。结论心梗对HRV有明显影响,HRV可作为确定心梗危险分层和预测心梗预后的一个指标,定期检测HRV对判断心梗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变化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102例AMI患者和100例正常人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两组的DRs值(DR2,DR4,DR8)及HRV时域指标(SDNN,SDANN),比较两组的DRs值,并对AMI患者的DRs与HRV时域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的DR4值明显小于正常组(0.4002%±0.2461%vs.0.7627%±0.3164%,p<0.001);DR8值亦小于正常组(0.0086%vs.0.02%,p<0.001);DR2值则与正常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8.0441%±2.1567%vs.8.3860%±1.7074%,p=0.214)。DRs预测中、高危患者的比例在AMI组为39.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4%(p<0.001);AMI组的DRs与SDNN、SDANN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的DR4及DR8值明显降低,与SDNN及SDANN呈正相关,提示DRs可定量评估AMI患者迷走神经张力,或可成为预测国人心梗患者发生猝死的又一新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并室性期前收缩(PVS)者100例,有PVS而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健康者100例作对照,分别检测HRT的初始(TO)和窦性心率的斜率(佟)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标准差(SDNN),进行分析。结果AMI患者TO与TS均较对照组减弱,以鸭降低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O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TO、TS与HRV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MI患者俗减低,HRT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估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极早期及稳定期心率变异性(HRV)、心肌酶与心功能的量化关系.方法 选取发病24 h内AMI患者30例,化验心肌酶谱测定肌酸激酶(CP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发病48 h内及两周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测HRV各指标值.两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稳定期HRV各指标均与LVEF呈正相关,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心搏数的百分比 (PNN50)、全程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的r值分别为 0.77、0.80、0.56、0.56、0.66、0.59(P均<0.05); HRV指标SDNN、SDANN、LF其恢复程度与LVEF呈正相关(P<0.05);而极早期HRV与LVEF无相关性.CPK、CK-MB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稳定期与极早期比较HRV时域指标SDNN、SDANN明显恢复(P<0.01).结论 AMI患者稳定期的HRV及两周内HRV恢复程度可反映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