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施万细胞神经膜管(SCNC)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成鼠30只,随机分3组:1O只造模后行SCNC移植(A组);10只造模但不移植(B组);10只不造模也不移植作正常对照组(C组)。下段胸髓半切法造模。术后8周每周行动物行为测试和斜板试验;术后6周测定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后8周行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A组、C组可测出CSEP波形,B组未测出。行为测试、斜板试验及图像分析A组、C组与B组差异显著,A组与C组之间斜板试验有显著差异。A组通过脊髓损伤处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B组。结论自体施万细胞神经膜管移植有助于引导再生轴突生长通过,对损伤脊髓再生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及GAP-4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EGFP-N1-NGF转染许旺移植组16只(A组),许旺细胞移植组16只(B组),PBS对照组12只(C组)和假手术组8只(D组),用改良Allen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7,14,21,28 d用BBB评分法观察动物行为学的变化,用肌电图检测动物中枢传导速度和波幅;然后处死动物,取损伤区1 cm范围脊髓节段,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GAP-43免疫组织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的组织学变化.结果:BBB评分结果D组>A组>B组>C组;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中枢传导速度A、B、C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GAP-4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提示A>B>C组,D组仅有少量表达.结论:本研究证实NGF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能够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可能是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移植对大鼠亚急性脊髓损伤GAP-43和SPRR1A蛋白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2只SD大鼠分为五组:行全椎板切除、未建模、未移植12只(A组);建模后未移植干细胞20只(B组);建模后移植1×106个干细胞20只(C组)、建模后移植3×106个干细胞20只(D组)、建模后移植5×106个干细胞20只(E组).在C、D、E组移植术后d1、d7、d14、d21对五组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取损伤脊髓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GAP-43和SPRR1A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区聚集迁徙情况.[结果]C、D、E组脊髓损伤区运动功能恢复和GAP-43、SPRR1A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A、B组,但D组、E组较C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证实HUCMSCs在脊髓损伤区及其周围明显聚集并存活;BBB评分A组无变化,C、D、E组高于B组,D、E组高于C组,D组与E组无差异.[结论]HUCMSCs移植治疗亚急性期脊髓损伤,可促进脊髓损伤区域GAP-43及SPRR1A蛋白的高表达,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选择3×106个干细胞作为静脉移植剂量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是当前国内外致力探讨的课题,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精确动物模型有助于为脊髓损伤的恢复带来新的突破。方法: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静止压迫型脊髓损伤模型,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ortex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随机分为:A组:8只,脊髓受压30min;B组:8只,脊髓受压180min;C组4只为对照组,脊髓显露后不损伤。观察电生理学、组织病理学、运动功能恢复、MRI变化。结果:A,B两组脊髓组织学均有损害、MRI显示两组均有脊髓受压性改变,B组脊髓组织损害程度和MRI显示的受压体积显著大于A组(P<0.001);A组CSEP逐渐恢复达基线的76%,B组CSEP无恢复;脊髓受压早期A,B两组均有后肢功能障碍,A组1周后基本恢复后肢功能,B组4周仍无恢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能够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分级脊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波形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应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大鼠均制成T9水平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疏密波电针组(A组)、连续波电针组(B组)、断续波电针组(C组)、造模组(D组)4组,每组12只。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后肢功能的BBB评分、斜板试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天,A、C组BBB评分优于造模组(P<0.05),斜板试验角度A组优于造模组(P<0.05)和C组(P<0.01);第3天,BBB评分A、B、C组优于造模组(P<0.05),斜板试验角度A组显著优于造模组(P<0.05);第7天,BBB评分A、B、C组优于造模组(P<0.05),斜板试验角度A、B、C组均优于造模组(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天,SOD活性A、B、C组较造模组明显增高(P<0.05),MDA含量较造模组显著降低(P<0.01);第3天,A、B、C组较造模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A组明显高于C组(P<0.05),A、B、C组MDA含量低于造模组(P<0.05);第7天,A、B、C组SOD活性优于造模组(P<0.05),MDA含量低于造模组(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波形电针对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疏密波能明显通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加快自由基的清除,加强血液循环,减少脊髓损伤的继发损伤等方面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是当前国内外致力探讨的课题,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精确动物模型有助于为脊髓损伤的恢复带来新的突破。方法: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静止压迫型脊髓损伤模型,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ortex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随机分为:A组:8只,脊髓受压30min;B组:8只,脊髓受压180min;C组4只为对照组,脊髓显露后不损伤。观察电生理学、组织病理学、运动功能恢复、MRI变化。结果:A,B两组脊髓组织学均有损害、MRI显示两组均有脊髓受压性改变,B组脊髓组织损害程度和MRI显示的受压体积显著大于A组(P&;lt;0.001):A组CSEP逐渐恢复达基线的76%,B组CSEP无恢复;脊髓受压早期A,B两组均有后肢功能障碍,A组1周后基本恢复后肢功能,B组4周仍无恢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以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能够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分级脊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采用Allen法(10 g×25 mm)在T9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硫酸镁治疗组(A组)、GM1治疗组(B组)、硫酸镁+GM1治疗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12只。伤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浓度,观察自由基变化。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A、B、C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优于对照组,第3天、第7天BBB评分和斜板试验C组优于A、B组(P<0.05)。大鼠脊髓损伤后A、B、C组MDA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使用硫酸镁联合GM1对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效果优于硫酸镁及GM1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桥接动物模型,应用霍乱毒素B-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构建的GDNF修饰的神经移植复合体的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5)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5)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5)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进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再生评价.结果:12周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沉默Nogo-66的受体(NgR)基因的方法提高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胎龄为14~16 d的Wistar胎鼠脑组织,体外培养NSCs,经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染以沉默NgR基因,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SCs在转染前后NgR的蛋白表达.另将3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3组,切断胸8、胸9段右半侧脊髓致伤.A组为注射等量不含NSCs的培养液对照组;B组为单纯NSCs移植组;C组为沉默NgR基因NSCs移植组.各组分别于伤后1、2、4、6、8周采用斜板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估,观察神经恢复情况.第4周取脊髓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5-溴脱氧尿嘧啶(BrdU)免疫组化染色;8周后取脊髓组织,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观察.结果 转染siRNA后,NgR的蛋白表达水平较转染前明显降低(1.03±0.08比1.88±0.15,P=0.002).斜板实验:8周时,B、C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明显恢复,C组较B组为快(P<0.05).A组切片未见神经轴索通过,B、C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BrdU阳性细胞及HRP阳性神经纤维束数C组>B组>A组(BrdU阳性细胞:A组(39.82±14.07)个、B组(91.68±12.34)个、C组(103.67±11.52)个,HRP阳性神经纤维束:A组(11.35±1.71)个、B组(39.87±2.42)个、C组(83.64±2.13)个],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NSCs的NgR基因沉默后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可明显改善损伤后大鼠的后肢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冻存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异体移植对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方法 45只Wistar大鼠于SCI后2 d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只,分别在SCI处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NSCs、低温冻存后复苏的NSCs.术后分别通过免疫组化和组织切片鉴定移植细胞的分化与存活、BBB运动评分和斜板实验评定大鼠功能恢复,细胞存活率,以及评价NSCs低温冻存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及组织切片显示,B、C组在移植区均有NSCs的特异性表达nestin阳性细胞存活,而A组无表达;脊髓空洞面积A组[(3.9±0.1)mm2]与B组[(1.2±0.3)mm2]和C组[(1.1±0.3)mm2]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949,P<0.01),而B、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A组[(2.0±0.5)分]与B组[(16.4±0.8)分]和C组[(16.0±1.4)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0.157,P<0.01),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板实验评分:A组[(31.3±2.9)度]与B组[(46.8±2.1)度]和C组[(46.5±2.4)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099,P<0.01),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冻存后复苏液的NSCs细胞存活率[(55.9±5.2)%]与未冻存[(65.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34,P>0.05).结论冻存NSCs复苏后仍具有活跃的增殖和分化潜能,是SCI移植治疗有价值的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大鼠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诱发电位的变化,探讨减压后神经功能恢复的规律。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组,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组+减压后1、2、3、5、7、10、14、20、28d组,分别观察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用Tarlov评分及斜板试验来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CSEP和MEP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其中前7d变化较快,7d后CSEP和MEP潜伏期分别缩短了39%、34%,波幅分别增加了62%、48%,以后变化不明显,脊髓的神经功能于前10d恢复较快,以后有升高但变化不明显。结论慢性渐进性脊髓损伤减压后脊髓神经功能于减压早期即10d左右有一迅速的恢复,以后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赵凡  杨有庚  王江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1):1287-1290
目的建立有效、可靠的完全脊髓横断动物模型,探讨多个完整胚胎脊髓移植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A组(单纯横断)、B组(横断+BDMF)、C组(横断+移植)、D组(横断+移植+BDNF)。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切除大鼠脊髓3-4mm,镜下观察确保完全离断,取3—4个完整胚胎脊髓同时移植。B组及D组应用微型泵定时定量泵入BDNF溶液(2mg/ml)。术后1—6周进行功能锻炼及行为学分析。结果术后A组、B组后肢运动功能未恢复;术后3W,C组及D组开始恢复后肢运动功能,术后6W出现协调踏步动作。术后1,2W,C组与D组CBS行为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W、4W,CB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的建立了大鼠完全脊髓横断模型。多个完整胚胎脊髓组织移植解决了脊髓完全离断情况下所需移植物总量较大的问题,联合应用BDNF,对脊髓损伤修复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持续性脊髓压迫对脊髓损伤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脊髓压迫时间对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静止压迫型SCI模型,选择T13为损伤中心,压迫脊髓,当 CSEP波幅下降达基础值的 50%时,维持静止压迫。将28只犬随机分为A、B、C、D 4组,A、B、C组脊髓分别受压30 min、90 min和180 min,D组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的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和行为学变化。结果 损伤组脊髓组织学均有损害,MRI显示损害程度随脊髓受压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 P<0.01);至术后28 d,各损伤组动物后肢功能均有恢复,BBB分级评分法评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SCI后持续性脊髓压迫能加重损伤程度,应尽早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ALLEN氏重物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A组给予黄芪注射液2 m L/(kg·d),连续给药14 d。B组给予黄芪注射液0.5 m L/(kg·d),连续给药14 d。C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30 mg/kg,24 h内每隔4 h后重复给药1次。D组给予灭菌生理用水0.5 m L/(kg·d)连续14 d。各组用药后1、5、10、14 d分别进行Rivlin斜板实验对大鼠脊髓功能的行为学评分进行评价,采用改良Gale联合行为评分(CBS)测定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学方面功能,在给药后48 h测定脊髓损伤组织的重量,并根据公式计算脊髓损伤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A组各时间点Rivlin斜板度数明显高于B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效果明显优于D组和B组。与D组相比,A组大鼠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CBS明显提高。根据公式计算脊髓损伤组织的含水量,D组和B组的含水量明显高于A组,而A组和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大鼠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降低脊髓损伤组织的含水量,从而减轻组织的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PIO)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神经细胞样细胞(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条件下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并用SPIO标记。实验动物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A)、模型对照组(B)、正常对照组(C);A、B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伤后按照BBB法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于细胞移植后第1、3、5周行MRI检查。结果诱导7 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细胞样细胞形态;细胞移植后1~5周,A、B组动物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B组恢复较慢,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T MRI检查见移植处在T2WI序列呈低信号改变,第3周时低信号向损伤区扩大,第5周时可在损伤区见到低信号改变。结论bFGF、EGF和RA可以联合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将其移植于大鼠脊髓损伤区,MR技术可以活体追踪干细胞显示:随着损伤处移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损伤的脊髓功能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康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44 只雌性Sprague-Dawley 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抽取24 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咬除T9~T11段椎板、棘突。其余采用改良Allen 法成功建立SCI 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5 组,即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 只。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剂量50 g/(kg &#8901; d)、25 g/(kg &#8901; d)、12.5 g/(kg &#8901; d)灌胃;醋酸泼尼松组以醋酸泼尼松0.06 g/(kg &#8901; d)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24 h、3 d、7 d、14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斜板试验,干预后3 d、7 d、14 d 处死大鼠取脊髓样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损伤区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24 h 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斜板试验角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术后3~14 d 脊髓康中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术后14 d 脊髓康中剂量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 显示,不同时间点醋酸泼尼松组和脊髓康中剂量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二者具有等效性(P>0.05)。荧光定量PCR显示,醋酸泼尼松、脊髓康可促进SCI后脊髓损伤区BDNF mRNA的表达,早期醋酸泼尼松效果较为明显,而干预后14 d 脊髓康中剂量效果明显优于醋酸泼尼松。结论脊髓康可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SCI后脊髓内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复方红芪提取液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实验选用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照组,中药0 .5、1.0 和1.5 ml组。以钳夹方式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每日1次按组别注射 相应药物。于术后3日和1、2、4周取L46脊髓固定,切片作HE染色,光 镜下观察脊髓前角多突起运动神经元的变化。2周、4周取标本前行损伤远近段神经传导速度 测定。结果: 中药各组及NGF组在2周后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即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 05)。2周时,中药1.5 ml组对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数量以及对神经纤维传导速度都有明显的 促进作用,而在4周时中药1.5 ml组和NGF组在两项指标实验中都显示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呈正相关关 系。结论: 复方红芪提取液对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以及防止神经元坏死与NGF具有同等 的作用,并能更早期地发挥作用,其效果优于NGF。其原因可能是复方红芪制剂为多因素 、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intracord transplantation of microgene pSVPoMcat- genetically- modified Schwann cells (MSCs)on spinal cord injury (SCI).Method Rats with semi- division(SD) of the spinal cord was divided into 4 groups.Group S consisted of the rats with SD treated with the transplantation of MSCs, Group B of the rats with SD treated with the transplantation of SCs without genetic modification,Group C of the rats with SD without treatment and Group D was the normal control. 8 hours after operation,the half of the rats of each group were killed and the injured segment of the spinal cord was resected to be examined with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 Another half of the rats of all the groups were examined with neurological function tests to have a 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 (CBS).Resul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and Na+ and Ca2+ ions and a decrease of K+ and Mg 2+ ions in the injured cord segment of Group C a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covery was observed in Group A. The intracord transplantation of pSVPoMcat genetically modidied SCs improved the neurological outcome of spinal cord injury.Conclusion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tracord transplantation of pSVPoMcat- genetically- modified- Schwanncells exerts protective effects on the injured segment of the spinal cor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ion environment of the spinal co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