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冠状动脉主干重建术治疗孤立性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狭窄不是一个新概念。Bailey等〔1〕首先报道了冠状动脉近段的内膜剥脱术,Efler等〔2〕首先报道了LMCA重建术。Favoloro等〔3〕继续使用心包施行LMCA重建术治疗LMCA狭窄,但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  相似文献   

2.
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者心肌缺血严重 ,一旦出现严重心绞痛或 /和急性心肌梗死可突然死亡 [1 ]。 1999年 1月~2 0 0 0年 11月 ,我们为 9例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5 6~ 70岁 ,平均年龄 6 3.2岁 ;体重 6 0~ 75 kg,平均体重 71kg。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按 WHO诊断标准 ,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 4例 ,均为广泛前壁AMI。有高血压病史 5例 ,糖尿病史 1例 ,脑出血史 1例 ,上消化道出血史 1例…  相似文献   

3.
左主干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u M  Chen X  Guo Z  Chen Z  G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49-651
目的 探讨左主干狭窄(LMS)≥50%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42例LMS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8.7岁。LMS介于50% ̄75%者16例,大于75%者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按CCSS标准心绞痛分级,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17例,Ⅳ级18例。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者24例。结果 术前平均住院时间2.3d人均移植血管3.3根,无手术死亡。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  相似文献   

4.
225例左主干狭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LMS)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225例LMS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4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11例。6例急诊手术,其中3例术前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76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149例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术中改为体外循环5例。其中13例全动脉化、3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术前住院2.3d。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2.95个。死亡13例(5.78%)。结论尽管LMS是预示CABG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CABG现在仍是其治疗的第一选择,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对33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了OPCAB,用左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与左前降支进行吻合,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分别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对角支和钝缘支进行吻合。结果每例患者行旁路血管移植2~5支,平均3.4支。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OPCAB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是可行、有效的,手术损伤小;而积极的术前准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和配合、建立一支熟练快速的应急队伍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单一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血管补片成形术治疗单一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手术结果.结果本组8例患者均存活,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5年4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因心绞痛复发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完全消失,并参与正常活动.结论冠状动脉主干血管成形术可作为单一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外科手术方式之一,但不宜用于病变血管处有管壁严重钙化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对46例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结果 46例均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心绞痛8例,血压下降15例,右颌下血肿1例,心脏压塞1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尿潴留3例,经对症治疗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提出完善术前准备,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时识别和处理介入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46例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结果46例均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心绞痛8例.血压下降15例,右颌下血肿1例,心脏压塞1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尿潴留3例,经对症治疗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提出完善术前准备,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时识别和处理介入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左冠状动脉主干外科血管成形术治疗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为主要病变的冠状动脉心脏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9月至2004年12月因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接受左冠状动脉主干外科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病死率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远期生存率。结果围手术期病死率8%,与是否为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是否为急诊手术相关。出院患者随访率95%,中位随访时间102个月。42例患者发生远期冠状动脉事件,9例患者死亡。10年及2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1%和52%,无冠状动脉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7%和41%。结论左冠状动脉主干外科血管成形术治疗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为主要病变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影像学诊断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LMC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LMCAA患者,男3例、女3例,1例成人、5例婴幼儿。6例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CT(MDCT)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例超声提示左冠状动脉内径偏细,起源显示欠清晰,不除外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例超声提示左冠状动脉近段发育细,似壁内走行、开口狭窄;另4例超声仅提示二尖瓣脱垂并大量反流,冠状动脉未探及异常。5例经MDCT明确诊断为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1例不除外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重度狭窄或闭锁。6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均明确诊断为LMCAA。结论 LMCAA属罕见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可提示该病;CT对多数患者可明确诊断;心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LMCAA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2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以及随访情况。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48.2±15.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4.2±4.6h,住ICU时间3.3±0.8d,住院时间18.0±2.7d,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本组患者随访7~98个月(29.0±19.2个月),25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心绞痛症状缓解,3例于术后3年、4年和8年分别死于脑血管病变、心脏骤停及肺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7例重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LR)的经验。方法按加拿大心脏病协会(CCS)心绞痛分级,7例患者术前心绞痛分级为3.6±0.7,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平均为2.8±0.6支,全身麻醉下左前外侧第5肋间进胸,暴露左心室壁进行TMLR,平均打孔32.5个。结果术后1个月内心绞痛消失,6例随访1年心绞痛无复发,心绞痛级别改变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射血分数增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检查心肌缺血区缩小。结论TMLR能缓解重症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的心绞痛,改善心肌血供,促进休眠心肌的复原,提高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13.
1例患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动脉的7岁女孩,行左冠状动脉的重建术获得成功。因异常起源的左冠状动脉源于肺脉的主干左后侧,右冠状主干较,不能直接植入升主动脉;病儿年龄小,大隐静脉和其他自体血管难以利用,故采用人工血管左冠状动脉旁路架桥术。术后病儿恢复顺利,研室功能正常,心血管造景证实人工血管桥和左冠状动脉 通畅、无狭窄或扭曲。作者认为,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病人,当左冠状动脉不能直接植入升主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279例(71.2%),CCABG(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113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17±0.86)支/人,CCABG组搭桥(4.24±0.94)支/人(t=-0.710,P=0.478)。2组新发心房纤颤[31例(11.1%)vs 8例(7.1%),χ^2=1.459,P=0.227]、围术期心肌梗死[7例(2.5%)vs 3例(2.7%),χ^2=0.000,P=1.000]、肾功能不全[9例(3.2%)vs 4例(3.5%),χ^2=0.000,P=1.000]、肺部并发症[15例(5.4%)vs 6例(5.3%),χ^2=0.000,P=1.000]差异无显著性。OPCAB组手术死亡[2例(0.7%)vs 5例(4.4%),χ^2=4.368,P=0.037]、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20 h(8-48 h)vs 51 h(14-130 h),Z=-2.823,P=0.005]、ICU停留时间[51h(38-141)h vs 92 h(42-352)h,Z=-2.618,P=0.009]、术后输血量[500 ml(200-1200)ml vs 800 ml(400-2100)ml,Z=-2.411,P=0.016]、二次开胸[5例(1.8%)vs 10例(8.8%),χ^2=9.052,P=0.003]、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1.1%)vs 9例(8.0%),χ^2=10.647,P=0.001]方面明显优于CCABG组。结论OPCAB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 男,48岁,主因发作性胸闷、胸痛5年,加重6d而入院。于入院前5年出现发作性胸痛,为心前区闷痛,多于休息中起病,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有效。入院前6d,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发憋,为压榨性剧烈疼痛,持续3h,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心肌酶谷草转氨酶60.2U/L、乳酸脱氢酶586.3U/L、肌酸激酶750.4U/L、肌酸激酶同工酶60.3U/L,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扩冠、抗凝治疗,仍有胸痛发作,多于晨起发病,伴出汗。故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17.
气管肿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气管狭窄是一种少见病,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给麻醉带来了较大难度。我院对2例气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了手术重建,现将有关麻醉体会报道如下。例1女,52岁,因胸闷气促渐行加重半年入院,CT等影像学诊断为声门下3cm气管环状肿瘤,2cm×3cm大小,伴严重气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LMCD)的双源CTA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双源CTA诊断的LMCD患者33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左主干50%,左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70%定义目标血管,经CT图像后处理,于心脏短轴层面观察节段心肌密度,分析其影像特点,同期行CAG,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33例患者中,双源CTA确定目标血管75支,以CAG为金标准,CTA诊断主要血管病变72支,准确率96.00%(72/75),9支(9/33,27.27%)冠状动脉左主干为单纯LMCD,24支(24/33,72.73%)LMCD合并其他主要血管病变,其中20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合并末端岔口病变。29例(29/33,87.88%)例患者46节段CTA显示心肌密度减低,23例34节段位于心内膜下,6例12节段为透壁性。对42支(42/75,56.00%)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22支病变局限、行单纯PCI,20支为左主干末端岔口病变、行PCI同时覆盖左前降支或回旋支开口。13支(13/75,17.33%)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支(20/75,26.67%)采用药物保守治疗,随访3个月,未发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冠状动脉双源CTA可发现LMCD部位及范围,发现其他血管病变及异常血流灌注的节段心肌,为临床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61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骨后闷痛伴胸闷6个月,加重3天"入院。无放射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0min可缓解,入院前3天起症状发作较前频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60 mmHg/90 mmHg,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同期联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对15例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患者实施了同期CEA与CABG手术。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63~80岁,平均(70±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其中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3例,2支血管病变2例,3支血管病变10例。手术先行CEA再行CABG 14例,1例患者先行CABG后行CEA,有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完成CABG,其余1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在行CEA时,所有患者均使用颈动脉转流管,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血管补片加宽颈动脉切口。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行右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无心绞痛,短暂性缺血性脑发作(TIA)或脑中风发生。结论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方法可行,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