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血小板无效输注是存在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输用血小板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病因复杂,包括免疫相关及非免疫相关因素两方面,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2.
虞容  单筠  何吉  金蕾  傅启华  严力行 《检验医学》2003,18(2):111-112
目的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23例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80例(35.87%),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阳性75例(33.63%),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阳性1例(0.45%),同时含有HLA和HPA抗体者4例(1.79%).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抗体以HLA抗体为主;针对不同抗体,可采取不同方法选择血小板供者.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并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患者在多次输血(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妊娠及器官移植后,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我们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小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对 2 2 3例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80例 ( 3 5 .87% ) ,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抗体阳性 75例 ( 3 3 .63 % )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HPA)抗体阳性 1例( 0 .45 % ) ,同时含有HLA和HPA抗体者 4例 ( 1.79% )。结论 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抗体以HLA抗体为主 ;针对不同抗体 ,可采取不同方法选择血小板供者  相似文献   

5.
长期依靠血小板支持治疗的患者,常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es,PTR)。其免疫性因素主要为HLA抗体、HPA抗体等。Doughty等报道,44%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其中88%是与非免疫性原因有关,单独非免疫性原因占67%,另21%与免疫性原因共同存在。血小板抗体存在于25%的PTR患者中,国内对PTR患者血小板抗体的筛选和鉴定,仍缺乏足够的研究。笔者采用美国GTI-MACE1试剂盒,通过ELISA方法对PTR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进行鉴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佛山地区临床客观情况的免疫抗体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策略与技术路线.方法 采用PCR-SSP法对佛山地区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600人进行HLA-1 (A,B位点)基因分型,其中100人进行HPA-1~15基因分型,建立HLA、HPA供者库.使用3种不同输血策略(HLA/HPA供者库配合输注、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配合输注、随机输注血小板)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提供血小板,并比较其输血效果.结果 HLA/HPA供者库配合输注策略和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配合输注策略获得相合供者率分别为100.0%、8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HPA供者库配合输注策略、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配合输注策略和随机输注血小板策略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100.0%、62.5%、10.0%,前两者间及前两者分别与后者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HPA供者库配合输注策略和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配合输注策略的平均实验时间分别为(7.5±1.6)h、(13.3±6.1)h,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费用分别为(365±47)元、(696±343)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HPA供者库配合输注策略比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配合输注策略更易寻找到相合的供者,平均实验时间更短,平均费用更少,输注有效率更高,输血效果良好,是为佛山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寻找相合血小板较为理想的输注策略,建议在临床输血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免疫因素或其它因素使输入的血小板破坏,从而使输注效果受损甚至完全无效,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目前一般认为CCL小于7.5~10时可认为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主要原因是免疫性破坏,这已成为血小板输注最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 共检测102例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1、24h的血小板计数,计算出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值(CCI值),结合临床表现判断输注疗效。患者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根据是否有血小板抗体、并发症、输注次数及输注的血小板种类对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CCI值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1.6%(73/102)。无效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7.2%)高于有效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52.8%)低于无并发症组(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效率降低。不同血小板输注次数组间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小板种类间比较,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和24hCCI值与血小板抗体是否阳性及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均有关(P<0.05)。结论 血小板抗体、并发症、输注次数及血小板种类均为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配合性输注措施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患者255例,对输血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值进行监测,对1h、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进行计算,对于判断为PTR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行交叉配型,分析配合性输注效果。结果 255例多次输血患者中发现PTR者共82例(32.2%)。82例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者62例(75.6%),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552,P0.05);62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33例成功配合,28例输注有效,另外29例患者因配合未成功采用随机输注ABO同型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后及随机输注1h、24h后CCI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使血小板输注效果显著提高,而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PTR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阎石  韩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3,14(12):659-660
  相似文献   

12.
正血小板表面存在大量结构各异、功能不同的细胞膜分子;迄今为止,人们已从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病理学等学科的视角,对血小板膜分子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丰富了各自学科的基础理论,而输血医学对血小板膜分子研究的视角侧重于它的实用性,即如何保证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血小板输注是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已经成为困扰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PTR是指患者输注血小板后未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名AL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184次的临床资料,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PTR率及其非免疫相关因素。结果本组AL患者的PTR率为33.70%(62/81);按年龄分组,成年与儿童患者的PTR率分别为39.20%(49/125)与17.39%(4/23)(P0.05);按ABO血型分组,A与O型血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0.51%(32/79)与22.39%(15/67)(P0.05);按有无脾大分组,脾肿大与无脾肿大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3.75%(28/64)与28.33%(34/120)(P0.05);按有无发热分组,发热与无发热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1.77%(33/105)与27.62%(29/79)(P0.05);按有无感染分组,感染与无感染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3.75%(42/96)与22.73%(20/88)(P0.05);按有无败血症分组,有败血症与无败血症患者的PTR率分别为60.00%(9/15)与40.74%(33/81)(P0.05);按输注血小板前使用激素与否分组,使用与未用激素患者的PTR率分别为27.78%(30/108)与42.10%(32/76)(P0.05)。按性别、是否妊娠、AL类型、药物影响(化疗药物、抗生素)分组比较,PTR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感染、脾脏肿大、年龄、ABO血型可能为导致AL患者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输注血小板前使用激素可能会减少AL患者PTR的发生。性别、妊娠、AL类型、某些药物(化疗药物、抗生素)与PTR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院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了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便做好预防工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本院312名血小板减少的肿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并于输注前后检测血小板,以校正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值(CCI)和24 h血小板回升率,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影响因素。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76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统计抗体分布。结果 75.6%(236/312)的患者输注后血小板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低于实体肿瘤患者(χ2=29.87,P0.05)和其他肿瘤患者(χ2=6.06,P0.05)。输注次数2次的患者(无效率为5.1%)输注血小板无效率明显低于输注次数7次患者(无效率为57.1%),也低于输注3-4次(无效率为39.5%)、5-7次患者(无效率为46.4%),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分析76名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其中免疫因素占60.5%,非免疫因素占39.5%。结论反复输注产生血小板抗体是PTR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次输注者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294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信息,按性别、年龄、血型、血小板输注次数等进行分组,评估输注疗效,计算有效率,并分析影响输注疗效的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血型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接近.不同的输注次数影响输注疗效,输注次数越多,...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与配合性输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主要原因,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用以提高输注疗效。方法对多次输血患者于输血前后监测血小板计数值,并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对判断为血小板输注无效者,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对配合性输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78例多次输血患者发生PTR共88例(31.7%);88例PTR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67例(76.1%);67例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成功37例,血小板输注有效32例,有效率达86.5%。结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免疫性因素,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12例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血液病中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症状可通过血小板输注取得明显治疗效果,然而反复多次的血小板输注,可引起血小板的输注无效(PTR),发生率可达30%左右^[1]。笔者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需要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作血小板交叉配型,以预防FTR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困扰临床。引起PTR的原因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免疫因素主要是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非免疫因素包括发热、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骨髓移植(BMT)、脾肿大、药物影响等。针对PTR的原因可采取相应对策,避免免疫因素的影响可以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ABO和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解离HLA抗原的血小板.对血小板表面HLA抗原进行化学修饰,紫外线照射血小板,给受者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避免非免疫因素,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发热、感染、DIC、去除药物影响等,脾大患者必要时切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