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39岁。2002年6月始出现持续性腹部胀痛伴午后发热、盗汗、纳差、消瘦,多次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于2002年9月12日住院。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肌紧张可疑,脐周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腹水常规检查:比重1.040,细胞数1.47/L,单核85%。多核15%。肝功能检查:白蛋白/球蛋白=1.25,HBsAg( ),HBcAb( ),  相似文献   

2.
初治肺结核强化期类赫氏反应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近年来肺结核化疗初期发生类赫氏反应 2 5例。临床资料2 5例中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11~ 6 5岁 ,平均 30 .5岁。2 5例均为初治病例 ,其中肺门淋巴结核 1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 1例 ,浸润性肺结核病 16例 ,结核性胸膜炎 7例。采用2 HRZE(S) / 4HR治疗。经化疗后出现或重新出现结核中毒症状 17例 ,其中发热 10例 ,1例体温超过 39℃ ,其余体温均在37.5~ 38.5℃ ,盗汗、胸痛各 9例 ,咳嗽咳痰增多 8例 ;肺内病灶增多者 12例 ,新出现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者 1例 ,胸水吸收后又重新增多或对侧出现胸水分别为 6例和 1例 ,肺内病灶有吸收…  相似文献   

3.
在肺结核强化治疗期间发生赫氏反应64例,按原治疗方案继续治疗,酌情加用激素,在1~2个月内病情好转,最终全部治愈。本文就抗结核治疗中类赫氏反应发生的机制、治疗及转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治疗强化期类赫氏反应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肺结核强化治疗期间发生赫氏反应64例,按原治疗方案继续治疗,酌情加用激素,在1 ̄2个月内病情好转,最终全部治愈。本文就抗结核治疗中类赫氏反应发生的机制、治疗及转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18岁,住院号29048。因高热、腹胀、乏力15天,于1985年7月5日入院。既往体健。体查:体温39℃,脉搏13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98/64mmHg。急性高热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无异常所见。腹部膨隆,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神经系统检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胸膜炎化疗中类赫氏反应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赫氏反应是指在确诊为结核病的正规化学治疗中病变暂时恶化或出现新的病灶。不需更改化疗方案及插入其它特殊治疗措施已成共识。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类赫氏反应症状常较重,且易出现胸膜增厚粘连等后遗症。尽早给予有效的插入治疗十分必要。本文就我院1995年至1997年10月间所收治的226例  相似文献   

7.
肺结核强化治疗中类赫氏反应24例分析临沂市胸科医院(276000)于伟,王辉明临沂市兰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韩蔷1985~1994年,在我院新登肺结核病人化疗过程中发生类赫氏反应24例,现报道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16~59岁。...  相似文献   

8.
郭义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915-1916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中出现的类赫氏反应的现象,诊治经过及其转归。方法选择38例结核性脑膜炎出现类赫氏反应的病例,用加大或恢复激素的剂量,维持原方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38例类赫氏反应的病例,均好转。结论在小儿结脑治疗中可以出现类赫氏反应的现象,不要误诊为结脑恶化,及时调整治疗可以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9.
类赫氏反应是指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恶化 ,在肺结核治疗中较常见。 1990~ 2 0 0 0年 ,我院收治结核性脑膜炎 (下称结脑 )患者 2 8例 ,其中出现类赫氏反应 9例 (占 3 2 .1% )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6例 ;年龄 13~ 45岁。脑脊液检查均符合结脑的改变 ,均采用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及乙胺丁醇等抗痨治疗 ,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出现类赫氏反应时间为抗痨治疗后 2~ 3周 ,临床表现为头痛加剧 9例 ,体温升高 4例 ,脑膜刺激症状加重 4例 ,出现昏迷或原有昏迷加重 2例。此时 ,复查脑脊液均见白细胞计数增加。治疗及疗效 :发…  相似文献   

10.
患者,苏××,男,47岁,渔民。患者曾在洞庭湖捕鱼,有血吸虫病治疗史3次。后因右侧口角反复抽搐4月,左侧头痛2月伴右侧肢体感觉障碍1月,去武汉铁路中心医院作CT和核磁十损检查,确诊为左侧颞额顶叶脑型血吸虫病,于1997年6月29日来我院求治。l临床资料入院时查体:T36.6C,P70次/min,R18次/min,BP16/9.skPa,舌伸出右偏,颈强3指,。心肺征(一),肝脾未触及,右侧肢体感觉减退,布氏征及克氏征(-)。血常规Hb130g/L,RBC46X10”/L;WBC6.OXIO’/L,NO.47,L0.4O,EO.13,EBC(嗜酸性细胞)1.3xlo’/…  相似文献   

11.
抗结核治疗中的类赫氏反应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患者在异烟肼 (INH)、利福平 (RFP)强化治疗阶段出现“暂时恶化”现象 ,类似驱梅治疗时的“赫氏反应”,因此称其为“类赫氏反应”(Herxheimer's reaction)或化疗反应性结核病。我院 1993年 6月至 2 0 0 2年 8月出现本反应 2 9例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9例中 ,男 13例 ,女 16例 ;年龄 3~ 5 6岁 ,平均 2 1.5岁。诊断和分类依据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1 ] 及中国结核分类法 [2 ] ,其中原发性肺结核 9例 ,继发性肺结核 17例 ,结核性胸膜炎 3例 ,均为初治患者 ,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 17例。治疗方案按照目前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相似文献   

12.
我站于1989年8~11月采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111例,其中58例发生类赫氏反应,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11例中男101例,女10例;年龄7~67岁,74.8%为儿童青少年;学生占32.4%,农民占67.6%。按临床分型,重型19例,中型39例,轻型53例。全部患者均于当年6~10月有下沮漳河血吸虫易感地带捕鱼捞虾、游泳戏水、打草等接触疫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42例类赫氏反应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类赫氏反应发生率为0.93%,平均年龄(28.0±0.9)岁,多发生于肺结核初治病例抗结核治疗1~2个月间,病灶呈暂时性恶化表现.结论 类赫氏反应多发生于肺结核初治年轻病例,病情恶化呈暂时性及一过性表现,临床经对症处理后常很快缓解,预后良好,无须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科于1985年6月~1998年6月收治的320例小儿结核病中,发生类赫氏反应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9~13岁。8例PPD试验为强阳性。2例痰菌阳性。1.2类赫氏反应与原结核病类型:8例均为初治病例。X线胸片显示原发综合症1例,粟粒型肺结核3例,浸润型肺结核4例。1.3发生反应的时间及表现:2例在化疗开始1个月内发生,6例在化疗开始2个月内发生。7例粟粒型和浸润型结核类赫氏反应均表现为胸片病灶暂时性增多,病变范围扩大;1例原发综合症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王信杰  翟鸥  祁明臣 《山东医药》2003,43(17):31-32
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指结核病化疗过程中结核病暂时性“恶化”,表现为原病灶增大或新病灶(肺内、外)出现,临床上易被误为治疗失败。1994~2000年我院收治3686例肺结核化疗患者,其中发生类赫氏反应108例,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赫氏反应 (Herxheimer)是指驱梅治疗中病灶暂时性恶化反应。少数结核病人在强化抗痨过程中亦可发生类似“赫氏反应”的现象。现将 1990年 1月至2 0 0 0年 10月临床诊治的 2 4例类赫氏反应综合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化疗前情况  2 4例中 ,男 15例 ,女 9例。年龄 15~ 5 4岁 ,平均 2 9.8岁 ,小于 4 5岁 2 2例 (91.7% ) ,大于 4 5岁 2例 (8.3% )。 2 4例中 ,浸润型肺结核 18例(75 % ) ,其中合并空洞 8例 ,合并气胸 1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4例 (16.7% ) ;结核性胸膜炎 2例 (8.3% )。痰涂片抗酸菌阳性 18例 (75 % ) ,其中涂片 (+ ) 1…  相似文献   

17.
赵敏 《临床肺科杂志》2004,9(4):435-435
男15岁。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强阳性,痰结核杆菌检查阳性,X线胸片显示粟粒型肺结核。治疗方法:纳入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WLSP)管理,给予六个月的免费治疗方案(2HRZS/4H3R3).强化期2个月;异烟肼300mg/次,利福平300mg/次,吡嗪酰胺0.5g/次3/日,链霉素0.75g/次。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8岁,因"发现慢性乙型肝炎(CHB)2年,腹胀伴发热10 d"入院。患者发现CHB 2年,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自行停药。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10 d,多在午后,体温最高达39.3℃,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乏力、纳差、盗汗,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腹泻、黑便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治疗期出现类赫氏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分析2006~2010年收治的505例肺结核病人中出现的25例类赫氏反应.结果 类赫氏反应发生率4.95%,多数为青壮年.表现为胸水、病灶暂时性恶化、淋巴结肿大及胸壁结核等,多在抗结核治疗的初1~3个月内发生.结论 类赫氏反应多发生于强化期治疗的肺结核病人,临床诊断上需综合判定,维持原治疗方案和积极对症处理,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某,男,15岁,居住血吸虫病流行区.既往体健,否认癫痫和药物过敏史.2003年6月15日前后多次到团东外洲嬉水.当时双下肢有一过性小红丘疹,数天后未治自愈.7月25日开始发烧、畏寒、腹泻、全身乏力.7月26日到当地团洲血防站门诊检查血吸虫病,IHA、ELISA均呈强阳性反应,水洗沉淀法找到血吸虫虫卵,诊断为急性血吸虫病,医生要求患者住院治疗,但患者执意回家服药.按120 mg/kg体重,总剂量为5 400 mg,6日疗法,予以治疗.7月27日早餐后1 h,患者服吡喹酮4片,约1 h后,开始腹痛、呕吐,解稀大便带红白冻样约100m1,30 min后,患者出现高热抽搐,1 h后进入昏迷状态,急送团洲血防站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