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多由于发生频发的室早继而造成室速或室颤,导致病人死亡。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观察到:AMI患者中如心室晚电位(VLP)出现阳性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机会远高于心室晚电位阴性者。自1991年以来,随机选择资料较完整的35例AMI患者心室晚电位为阳性与35例AMI患者心室晚电位为阴性者进行对照,其中,阳性组男性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岁。阴性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岁。 评判标准;①总QPS≥120ms;②总QRS时限较  相似文献   

2.
心室晚电位阳性与室性心律失常之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VLP)与室性心律失常之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室晚电位检测阳性及可疑阳性患者52例,同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者占VLP检测阳性总数的73.08%。结论心室晚电位对预测存在室性折返具有肯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心室晚电位阳性转阴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22例心室晚电位(VLP)患者,获得阳性转阴的效果,并与硫酸镁极化液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将41例VL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36~80岁,平均57岁,其中冠心病11例,风心病4例,肺心病3例,其它4例;对照组19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40~79岁,平均56岁,其中冠心病10例,风心病3例,肺心病3例,其他3例。VLP阳性标准:(1)RMS<25uv;(2)LAS≥34ms;(3)TQS≥120ms。若(1)加(2)或(3)中任何一项异常,则诊断为VLP阳性。两组患者情况基本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心室晚电位(VLP)常常是致命性室性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先兆,与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多数不能使VLP阳性转阴。因此开展心室晚电位阳性转阴的治疗研究。具有特殊的临床价值。笔者使用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观察56例急性心肌梗死VLP阳性患者。合部病例均无休克和心力衰竭,常规心电图检查无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经过严格的VLP阳性标准筛选。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梗死部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病例选择1.2.1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1.2.2VLP阳性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第二周末进行VLP检查。阳性标准为:①经滤波后的QRS复合波时限>120MS;②QRs复合波末端40MS内信号振幅<25uV;③QRS复合波终末部低于40uV振幅的持续时间>39MS。其中两项和两项以上标准异常为阳性。1.3观察方法1.3.1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把5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3.2给药...  相似文献   

5.
温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27-322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急性期、恢复期的心室晚电位(VLP)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NHE-2000型心电检测仪,对49例AMI患者进行VLP检测.结果:49例AMI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26例中急性期12例,VLP阴性8例,阳性4例,无死亡病例.14例恢复期患者中VLP阳性9例,死亡3例;VLP阴性5例无死亡病例,心内膜下心梗3例恢复期均为阴性无死亡病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中恢复期5例,VLP阴性2例,死亡1例.急性期1例VLP阴性死亡.急性期死亡率为4.76%( 1/21),恢复期死亡率为14.28%(4/28),VLP均为阳性.49例VLP阳性率为40.81% (20/49) (P<0.05).VLP阳性者心率失常的发生率和猝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VLP阴性者.值得注意的是下壁心梗发生率高26例占53.06%,死亡率11.53%(3/26).结论:AMI患者VLP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警惕恢复期VLP阳性患者的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对36例心肌炎患儿监测心室晚电位(VLP),结果阳性3例,其中2例死亡。对照组23例,无1例阳性。三项VLP参数两组比较有显差异(P(0.01或0.05)。动态观察VLP有助于病情轻重的判断和予后的估测。  相似文献   

7.
心室晚电位(LPD)是指心室肌某部的局部电活动在体表记录到的信号。近年来,我们在护理中运用心室晚电位监测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AMI)等疾患,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救治,取得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991年3月~1995年4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进行心室晚电位检查的380例内科心脏疾患者中,其中心室晚电位呈阳性者136例。男97例,女39例,平均年龄65.5岁;心室晚电位阴性244例,男157例,女87例,平均年龄63岁。  相似文献   

8.
陈云雷  赵建中 《江苏医药》1992,18(10):564-565
心性猝死在扩张性心肌病(DCM)中发病率较高,猝死的主要原因与室性心律失常(VA)密切相关,心室晚电位(VLP)对预测和估计严重VA 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目的是检出在DCM 组中VLP 阳性发生率和该组病人VLP 与VA 间的关系,对象和方法按照WHO 心肌病诊断标准,42例选自1990年2月至1991年4月DCM 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0±12.0(30~76)岁,按NYHA 标准心功能均在Ⅲ~Ⅳ级,全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室晚电位(VLP)各项异常指标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50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186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112例)与对照组(202例),结合临床各项相关资料,进行VLP结果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186例,VLP阳性32例,阳性率17.2%。合并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82例,VLP阳性21例,阳性率25.6%;而不伴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104例,VLP阳性11例,阳性率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112例,VLP阳性34例,阳性率30.4%;对照组202例,VLP阳性18例,阳性率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LP是种非创伤性检查技术,可以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尤其对老年COPD患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cTnI)及心室晚电位(VLP)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的临床价值.方法 10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轻、重两组,同时检测肌钙蛋白及心室晚电位,通过对轻、重两组的统计分析,观察CTNI及VLP在VM的快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中的意义,选择同期健康检查儿童作健康对照组.结果 轻症及对照组心室晚电位均为阴性,重症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75%;肌钙蛋白在心肌炎组阳性率为94.5%,对照组均为阴性.轻症VM组与重症VM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心室晚电位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能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
张筱霖  乔本柏 《江苏医药》1997,23(4):276-276
1978年Berbari首先报告用信号叠加技术和时域分析(TDA)法从体表检测心室晚电位(VLP),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但TDA有一定局限性,且可出现误判。1984年Cain等采用频域分析fPDA)法检测VLP获得成功,为VLP的检测开辟了新途径。本文旨对FDA的临床应用进行研讨。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1.TDA法VLP阳性组(n一67):其中心血管病59例,其它疾病8例。2.冠心病组(n—188):陈旧性心肌梗塞(OMI)20例,心绞痛39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29例。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3.室性心律失常组(n—227);偶发室性早搏63例,…  相似文献   

12.
心室晚电位(VLP)为心室某处心肌延迟除极所产生的电活动。VLP的出现,表明心室内有潜在的折返径路存在,这对预测室速、室颤猝死的高危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将75例冠心病人VLP检查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已确诊的冠心病人75例,分A、B两组。A组为无心梗病史者,共56例,男45例、女11例;年龄44~84岁。B组为有心梗病史者,共19例,男18例、女  相似文献   

13.
心室晚电位(VLP)的诊断标准采取25~250HZ滤波叠加后进行时域分析,有三个主要素数:(1)滤波后的QRS总时间>120ms;(2)滤波后QRS终末部低耗幅(<40μv)时限>40ms;(3)QRS终末40ms振幅<25μv。凡符合(1)和(2)或(2)和(3)两者及全部者为晚电位阳性。目的:调查高原移居人群的晚电位情况;方法:按年龄分三组进行比较;结果:冠脉供血不足组晚电位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心电图组;结论:高原低氧所致的VLP阳性,提示有导致心肌梗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 心室晚电位(VLP)是心室除极末期出现的低幅高频电位,它与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VA)特别是室速室颤有关,能预示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我们应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检测评议75例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心室晚电位(VLP)情况.方法:对108例ACS行VLP检测.结果: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VLP阳性率30.00%,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VLP阳性率18.18%,不稳定心绞痛患者VLP阳性率8.57%,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冠脉病变的加重,VLP的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眼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部分病人可继发青光眼。我们对1988年1月~1998年12月住院的外伤性前房出血继发性青光眼26例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我院近11年共收治眼外伤患者152例,伴前房出血83例,占眼外伤的546%。其中引起继发性青光眼26例,占前房出血的313%;男21例,女5例。年龄4~74岁。右眼17例,左眼9例。就诊时视力:无光感2例,光感13例,≤0111例,眼压304~618mmHg(1mmHg=0133kPa),平均3975mmHg。全部青光眼发生在伤后2周内。12 前房出血量与青光眼关系 根据Oksala的分类法[1],Ⅰ级21…  相似文献   

17.
谢春风  陈启阳 《贵州医药》1995,19(5):269-269
我科于1992年6月~1994年4月共作VLP84例,其中阳性检出率为32.14%,我们测定分析了QT间期离散度(QTd)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受检测的84例均为住院患者,冠心病50例,室性心律失常12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晕厥原因待查5例,心肌炎3例,高心病2例,肺心病2例,风心病2例,心包炎、二失瓣脱垂各1例。84例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18~90(59±13.1)岁。1.2方法1.2.1常规心电图除T.U波分界不清的导联外测定每一导联的QT间期,从不同导联最长的QT间期减去最短的QT间期,即得QTd。84例病人均未服…  相似文献   

18.
刘伟  蒋若愚 《贵州医药》1994,18(3):156-157
对65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病季节1~4月为高峰,心电图检查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患者中有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危险倾向存在.为提高预测性.对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心律失常者,应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查,并对该病预后因素及其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指导体系部队做好肺结核的防治工作,我们对1995-01~2002-01收治的109例军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1995-01~2002-01收治的109例军队肺结核病患者。2结果2.1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在109例病例中,男性98例,女性11例;年龄17~68岁,平均20.9岁,其中16~26岁75例,占68.8%;≥60岁7例,占6.4%。战士78例,占71.5%;干部6例,占5.5%;职工、学员25例,占22.9%。1995~2002年,年住院人数分别为8、11、14、18、20、18、20例。第一季度26例,占23.8%;第二季度25例,占22.9%;第三季度27例,占24.7%;第四季度31例,占28.4%。2.2…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人渗出性胸腔积液132例临床鉴别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老年人渗出性胸腔积液为良性或恶性 ,临床鉴别诊断常有困难 ,本文收集 13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 1993年至 1999年住院期间患有胸腔积液患者共 2 46例 ,均经检验证实为渗出液。其中 35岁以上中老年人渗出性胸腔积液 132例占 5 4.6 % ,有 4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占 37.1% ,良性胸腔积液 83例占6 2 .9%。恶性胸液的 49例中 ,男 2 7例 ,女 2 2例 ;年龄 35~6 0岁 30例占 6 1.2 % ,6 0~ 81岁 19例占 38.8%。良性胸液的83例中 ,男 5 4例 ,女 2 9例 ;年龄 35~ 6 0岁 6 3例占 76 % ,6 0~ 80岁 2 0例占 2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