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多以剖腹产结束分娩。为保证母体健康,降低剖腹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于1996年1月到1997年12月对87例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施行徒手旋转胎方位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持续性枕后位 (POPP)发生率极高 ,占头位难产的首位。我站对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住的 POPP 6 2例 ,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纠正枕后位的方法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枕后位排除明显头盆不称 ,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仍阻滞在骨盆不同平面的 POPP 6 2例 ,其中初产妇 5 7例 ,经产妇 5例。1.2 方法 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 ,于宫缩间隙将胎头略向上推至松动 ,宫口扩张 4 cm以上时 ,伸入阴道右手示、中两指 ,分开两指钳住胎头旋转 ;当宫口近开全或开全时 ,用全手伸入握住胎头旋转 (切忌粗暴 ) ,ROP顺时针旋转 90…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占头位难产的首位。降低持续性枕横位 (简称持横位 )和持续性枕后位 (简称持后位 )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本文选择 96例进入活跃期后产程阻滞的持横位和持后位实施了经阴道徒手旋转方法纠正胎头枕位异常,成功率达 87.5%,效果明显,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997~ 1999年分娩中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仍阻滞在骨盆不同平面的持横位和持后位 96例为对象,全部为初产妇。 96例均经改变体位,加强产力,封闭水肿之宫颈等措施后,产程阻滞,胎头不能旋转为枕前位者。 徒…  相似文献   

6.
徒手旋转胎头在持续性枕后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持续性枕后位的特点以及诊断依据,探讨在持续性枕后位的情况下减少母儿损伤,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自1999年10月~2006年8月在昌平区回龙观镇医院住院分娩期间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179例孕妇,在产程不同时期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结果:徒手旋转胎头成功者139例。占77.65%。其中顺利经阴道分娩的有127例,其余12例孕妇经产钳或胎吸助产分娩;徒手旋转胎头不成功,最终行剖宫产术40例。占22.35%。在产程活跃期手转胎头成功率86.59%,宫口开全后手转胎头成功率70.10%。结论:临产后需密切观察产程,及早发现持续性枕后位,及时行徒手旋转胎头至枕前位,对减少母儿并发症和降低剖宫产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持续性枕后位(POPP)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占头位难产中的首位。降低POPP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我院选择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POPP,施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枕后位(OP),成功率达81%,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路旭娜  彭红 《中原医刊》2004,31(3):26-27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最常见的原因,及时采用手法旋转使其转为枕前位,并可缩短产程,降低削宫产率,减少产妇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我院自1997年10月—2000年10月对4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实施徒手旋转术,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枕后位(persistent occiput posterior posterior,POPP)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头位异常,占头位难产中的首位,降低POPP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1].作者选择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POPP 54例,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胎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POPP,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徒手旋转胎头在持续性枕后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持续性枕后位的特点以及诊断依据,探讨在持续性枕后位的情况下减少母儿损伤,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自1999年10月~2006年8月在昌平区回龙观镇医院住院分娩期间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179例孕妇,在产程不同时期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结果:徒手旋转胎头成功者139例,占77.65%,其中顺利经阴道分娩的有127例,其余12例孕妇经产钳或胎吸助产分娩;徒手旋转胎头不成功,最终行剖宫产术40例,占22.35%。在产程活跃期手转胎头成功率86.59%,宫口开全后手转胎头成功率70.10%。结论:临产后需密切观察产程,及早发现持续性枕后位,及时行徒手旋转胎头至枕前位,对减少母儿并发症和降低剖宫产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31例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以徒手旋转法纠正胎头位置,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分析处理结果,并设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提示,徒手旋转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并发症无增加。说明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可确实有效纠正异常胎位,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报告徒手纠正持续性枕后位40例,将徒手旋转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戌丽与胎儿体重及分娩 评分的关系的比较,结果徒手旋转成功者35例,尖败5例,提示,徒手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可以砂位性难产,降低难产率,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3.
持续性枕后位(POP)是头位难产中最常见的一种胎方位,降低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1].笔者选择2000年2月至2005年9月待产的产妇,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施行了经阴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配合改变产妇体位的联合方法矫正枕后位(OP),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是胎头位置异常中最常见的 ,也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是预防头位难产的最主要措施。本文重点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在临产过程中不同时期应用徒手旋转胎位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我院自 1 998~ 2 0 0 1年间因持续枕横位及枕后位在进入活跃期后出现宫颈扩张延缓或停滞的5 86例 ,并随机分为 3组 ,第 1组 :宫口扩张 6~ 8cm ,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 1 .5cm ;第 2组 :宫口扩张 4~ 5cm ,先露在坐骨棘上 1~ 2cm ;第 3组 :宫口扩张 9~ 1 0cm ,先露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徒手旋转矫止持续性枕后位(POP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POPP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徒手旋转POPP使之转成枕前位并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对照组58例只采用加强宫缩、改变体位等一般处理。结果:观察组经阴分娩52例,占83.87%;剖宫产5例,占16.13%。对照组经阴分娩17例,占29.3l%;剖宫产41例,占0.6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徒手旋转矫正POPP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刘杰英  赵颖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S):75-75,77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持续性枕后位(POPP)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位异常,占头位难产的首位,降低POPP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我院选择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POPP施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胎儿背为脊前方的联合手法纠正枕后位的孕妇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徒手旋转胎头在持续枕后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2007年我院住院分娩进入活跃期的持续性枕后位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对照组不予干涉。结果: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211例,占87.9%;对照组阴道自然分娩22例,占9.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难产的首要病因,手术产率很高,且对母儿危害性大,在产程活跃期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法可明显降低手术产率,减少围生儿并发症,且操作简单,熟练掌握其手术指征,适宜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头位难产占难产的很大比例,而头位难产以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最常见。治疗除加强宫缩外,配合徒手旋转枕后位、枕横位的方法,可有效地纠正异常胎位,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现作如下分析。资料与方法1对象1997年7月至1998年8月我院分娩总...  相似文献   

19.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持续性枕后位(POPP)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位异常,占头位难产的首位[1],降低POPP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我院选择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POPP施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胎儿背为脊前方的联合手法纠正枕后位的孕妇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徒手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116例分析谢爱兰林莲莲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我院对产程图宫口扩张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各种检查,证实为枕横位与枕后位的116例初产妇,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及经腹部纠正胎方位等综合方法,效果明显,现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