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诱导受体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诱导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蛋白的表达,探讨血清DcR3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乳腺癌、18例乳腺良性疾病和15例乳腺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DcR3的水平。结果41例乳腺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25例,阳性率为61.0%,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状况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以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血清DcR3水平分别为(247.93±33.12)pg/ml,(240.15±24.20)pg/ml和(233.46±15.94)pg/ml,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与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DcR3水平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DcR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尤其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增高。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关,可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新靶点。血清DcR3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无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病理组织中瘦素表达与凋亡调节因子Survivin、Bcl-2和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2003-01-2005-01,接受手术切除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组织中Leptin和Sur-vivin、Bcl-2、BAX的表达。统计分析leptin与Survivin、Bcl-2、BAX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瘦素在乳腺癌中表达与肿瘤大小(r=0.246,P=0.013)、淋巴结转移(r=0.209,P=0.035)和远处转移(r=0.215,P=0.030)呈正相关;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大小(r=0.313,P=0.001)、远处转移(r=0.204,P=0.040)呈正相关;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大小(r=0.246,P=0.013)、淋巴结转移(r=0.287,P=0.003)呈正相关。瘦素与Survivin(r=0.247,P=0.012)、Bcl-2(r=0.230,P=0.020)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瘦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特点,及其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ER、P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5例乳腺小叶增生、15例乳腺导管单纯增生、15例乳腺癌旁组织不典型增生及56例乳腺癌组织中VDR的表达情况。结果VDR在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导管单纯增生、乳腺癌旁组织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率为分别为26.7%(4/15)、33.3%(5/15)、40.0%(6/15),VD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5.0%(42/56)。VD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不典型增生及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导管单纯增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中VDR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的T分期、腋淋巴结转移表达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VDR在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表达率,可作为乳腺癌治疗中维生素D类似物的一个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4.
BAG-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AG-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以及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方法对40例乳腺癌组织与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乳腺纤维瘤及乳腺囊性增生病各10例)中BAG-1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AG-1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7.5%(31/40)、15.0%(3/20);VEGF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2.5%(33/40)、35.0%(7/20)。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BAG-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AG-1和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但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AG-1和VEGF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Beta Protein 1(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Pl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P1 tuRNA阳性率为75.6%(34/45),相应癌旁组织中BP1 mRNA阳性率为17.8%(8/4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P1蛋白阳性率为66.7%(30/45),相应癌旁组织中BP1蛋白阳性率为13.3%(6/45).癌组织中BP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BP1高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绝经状况、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Ki-67无相关性.结论:BP1基因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并可能成为乳腺癌中新的治疗靶点;BP1蛋白具有成为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的可能性,联合检测BP1与ER、PR及c-erbB-2蛋白的表达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雄激素体、p1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1例乳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及CDKNI抑制癌基因p16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5年生存期呈正相关(P<0.005)。与p1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5),结论:雄激素受体与p16蛋白表达可结合起来作为乳腺癌的一个生物学指标及预防后指标,为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组织CK5/6与EGF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5/6(CK5/6)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6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CK5/6及EGFR的表达。结果:CK5/6及EGFR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6%(27/163)及41.1%(67/163)。CK5/6及EGF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CK5/6的χ2值分别为0.418和0.032,P值分别为0.518和0.858;EGFR的χ2值分别为0.548和1.775,P值分别为0.459和0.183。CK5/6及EGF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CK5/6的χ2值分别为32.616、63.781和9.847,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2;EGFR的χ2值分别为19.057、19.242和19.508,P值均为0.000。组织学分级越高及TNM分期越高者CK5/6及EGFR的表达越高。淋巴结转移者CK5/6及EGFR的阳性率高。CK5/6和EGFR在ER、PR及HER2阴性乳腺癌者(三联阴性)表达率高。结论:乳腺癌检测CK5/6及EGFR,同时结合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联阴性及CK5/6阳性和(或)EGFR阳性者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组织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E  Li R  Zhang Z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71-373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乳腺癌、19例转移性乳腺癌组织Pgp表达及化疗疗效。结果乳腺癌Pgp表达阳性率为48.3%,Pgp表达与年龄、月经状态、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分期、病理组织类型及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Pgp阳性组远处转移率(62.1%)及死亡率(51.7%)高于阴性组(16.1%及12.9%,P<0.005),5年生存率(48.3%)低于阴性组(87.1%,P<0.05)。阳性组辅助化疗后远处转移率(94.7%)高于阴性组(57.1%,P=0.0468)。转移性乳腺癌Pgp阳性组化疗有效率(1/10)低于阴性组(7/9,P=0.0055)。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Pgp表达对评估乳腺癌多药耐药、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Pgp阳性者对MDR型药物耐药,疗效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组织CD4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乳腺癌组织CD44表达,χ2检验分析CD44与乳腺癌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 Log-rank检验分析CD44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率为68.3%(69/101);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03 4;与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36个月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2%、93.3%,CD44过表达阳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05, P=0.027;CD44过表达阳性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81.2%、97.8%,CD44过表达阳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14, P=0.030.结论: CD44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CD44过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CD44过表达是乳腺癌预后差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2例乳腺癌、15例癌旁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56.5%)显著低于癌旁组(86.7%)和正常组(100.0%),P均〈0.05;癌旁组(86.7%)低于正常组(100.0%),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32.1%)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61.8%),P〈0.05;浸润性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4.4%)显著低于早期浸润性癌(75.0%),P〈0.05;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P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PTEN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fp和Plk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于2010年1月至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科住院的86例ER阳性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fp和Hk3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ER、Efp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雌激素刺激后ER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中Efp、Pkk3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雌激素及蛋白酶抑制剂MG132处理后MCF-7细胞中Efp、Plk3的表达变化.结果:86例ER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55例Efp表达阳性(64.0%),28例Plk3表达阳性(32.6%).Efp表达阳性组织中Plk3表达阳性为23.6%,Efp表达阴性组织中Plk3表达阳性为48.4%,Efp和Plk3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Efp蛋白表达与乳腺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明显正相关(P<0.05),Plk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明显负相关(P<0.05).MCF-7细胞ER mRNA高表达,而MDA-MB-231细胞的ER mRNA低表达.MDA-MB-231细胞经雌激素刺激后,Efp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MCF-7经雌激素刺激后Ef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Hk3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未检测到Plk3蛋白的表达.MG132处理后MCF-7细胞中Plk3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MCF-7经雌激素刺激后,再用MG132处理,Efp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Plk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ER阳性乳腺癌中Efp和Plk3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Efp可促进Plk3的蛋白降解,并可能参与了ER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耐药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凋亡促进因子Sma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乳腺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0例乳腺癌组织中LM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3.75%(51/80),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的50.00%(40/80),P=0.003;乳腺癌组织中Srnac表达为42.50%(34/8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2.50%(58/80),P=0.000.两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c-erbB-2表达密切相关,P<0.05.Livin和Smac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99,P=0.007.结论:Livin的高表迭及Smac的失活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今  张红丽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77-1878
目的:检测并分析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ER、PR在内分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37例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乳腺癌组织中的ER、PR表达。结果:ER,PR阳性率分别为55.47%,51.09%,PR(+)患者,其ER大多数表达阳性;绝经后ER阳性患者较绝经前患者多;ER、PR阳性率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R和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存在可以预测肿瘤对激素治疗是否敏感,为临床指导辅助内分泌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并分析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ER、PR在内分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137例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乳腺癌组织中的ER、PR表达 . 结果:ER,PR阳性率分别为55.47%,51.09%,PR(+)患者,其ER大多数表达阳性;绝经后ER阳性患者较绝经前患者多;ER、PR阳性率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R和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存在可以预测肿瘤对激素治疗是否敏感,为临床指导辅助内分泌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Galectin-3与OPN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Galectin-3与OPN在1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与49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PN在乳腺IDC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分别为99.0%(102/103)和94.6%(35/37).Galectin-3在乳腺ID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6.4%(89/103),其中高表达率和中等表达率分别为20.4%(21/103)和34.1%(35/103),而在良性病变组织中为低表达.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IDC组织中,OPN和Galectin-3表达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Galectin-3表达在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演进中可能起到促进作用,并能够增加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OPN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在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凋亡促进因子Smac/DIABLO和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乳腺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76例乳腺癌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7.8%(51/76),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的59.2%(36/76),P〈0.05;乳腺癌组织中Smac表达为52.6%(40/7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5.0%(57/76),P〈0.05。两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Livin和Smac表达呈显著负相关,γ=-0.238,P〈0.05。结论:Livin的高表达及Smac/DIABLO的低表达或失活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凋亡促进因子Smac/DIABLO和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乳腺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76例乳腺癌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7.8%(51/76),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的59.2%(36/76),P<0.05;乳腺癌组织中Smac表达为52.6%(40/7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5.0%(57/76),P<0.05。两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Livin和Smac表达呈显著负相关,γ=-0.238,P<0.05。结论:Livin的高表达及Smac/DIABLO的低表达或失活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乳腺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4例乳腺癌组织中SATB1、Bcl-2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ATB1、Bcl-2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两组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简称K-M法)、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分析法。结果 SAT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癌旁组织(χ2=30.03,P=0.00);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乳腺癌旁组织(χ2=5.01,P=0.03)。SAT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但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及淋巴结转移而升高(P0.05);Bcl-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升高和淋巴结的转移而表达下降。乳腺癌组织中SATB1与ER、PR表达有相关性(r=-0.31,P=0.01;r=0.29,P=0.01),与Bcl-2的表达无相关性(r=-0.21,P=0.05);Bcl-2与ER、PR表达无相关性(r=0.09,P=0.40;r=0.17,P=0.12)。SATB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χ2=32.55,P=0.00);SATB1、ER、组织学分级和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4个独立因素(P0.05)。结论 SATB1可能提示乳腺癌发展的恶性进程,其高表达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乳腺癌预后预测指标。Bcl-2高表达提示乳腺癌表现好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phA2和Ephri-1nA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0例乳腺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30例乳腺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1%和59.23%;EphA2蛋白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Ephrin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EphA2和EphrinA1蛋白阳性染色共同定位于大致相同的肿瘤区域和血管内皮细胞,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EphA2和EphrinA1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可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赖氨酰化酶(LOX)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及HIF-1进行比较,探讨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56例正常乳腺组织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LOX和HIF-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21%(27/56)、26.78%(15/56)和20.00%(4/20),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P=0.019)、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28)之间的LOX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乳腺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之间的LOX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LOX蛋白在不同临床分期(P=0.005)和淋巴结转移(P=0.042)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年龄和肿瘤大小患者的癌组织中LOX蛋白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2和0.058。LOX蛋白与HIF-1α蛋白之间呈正相关,r=0.368,P=0.005。结论: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乳腺癌临床分期越晚,肿瘤组织中LOX蛋白的表达率越高。伴淋巴结转移乳腺癌LOX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LOX蛋白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关。LOX蛋白与HIF-1α蛋白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