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儿童长期发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在儿童长期发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偶氮偶联磷酸奈酚AS-BI法测定63例发热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以阳性率和阳性指数表示。结果NAP阳性率在发热组为71.3%±24.1%,对照组为74.6%±11.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阳性指数发热组为138.7±78.6,对照组为95.3±26.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NAP阳性率及阳性指数在细菌感染组为87.6%±12.9%和196.0±76.3,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48.7%±21.8%%和69.9±39.3)和对照组,在病毒感染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支原体感染组及结缔组织病组。结论NAP活性在长期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尤其在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中有重要参考意义。在阳性率和阳性指数两个指标中,阳性指数更能反映NAP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中的应用。方法:对77例MPD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NAP用偶氮偶联法进行测定,对NAP的阳性率和积分进行判断。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组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骨髓纤维化(MF)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IT)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组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PV组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MF组、IT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但是MF组的NAP积分与IT组无差异。结论:所有CML的NAP阳性率和积分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MF组、IT组、PV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故NAP是CML诊断一个良好实验指标。NAP的阳性率和积分在PV与MF、IT有不同变化,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在MF和IT中NAP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4.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对某些血液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文献尚未见不同年龄儿童NAP活性正常值报道。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儿童疾病只能参照成人NAP活性正常值,这就使诊断有一定困难甚至误诊。因此,我们对ap例正常儿童作了NAP活性测定,旨在探讨儿童NM活性的正常值及变化规律,为诊断儿童疾病在运用该项指标时,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1.亚对象我院幼儿园体格检查合格,即无发热、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数正常的An例儿童,男、女各100例,年龄2-7岁,平均4.5岁。1.2采血时间上午9… 相似文献
5.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对慢性苯中毒的诊断价值福建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陈友枢探索慢性苯中毒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仍是学者们所关心的课题。报道认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LAP)可作为慢性苯中毒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1982年卫生部已列入苯中毒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妊娠妇女14例、感染性疾病8例、健康体检者20例采集末梢血推片,用偶氮联法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并显微镜镜检计算其积分。将其结果与风湿性疾病32例(其中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4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患者的NAP染色结果比较。结果:妊娠妇女、感染性疾病及健康体检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与积分都高于风湿性疾病患者。结论:在风湿性疾病患者中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可与感染性疾病与风湿病鉴别诊断,有利于临床风湿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刘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1):95-9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NC)分类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87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中细菌感染108例(细菌感染亚组),病毒感染36例(病毒感染亚组),病毒合并细菌感染43例(合并感染亚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行hs-CRP、NAP、WBC及NC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亚组和合并感染亚组hs-CRP、WBC及N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感染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菌感染亚组hs-CRP、WBC及NC水平最高,合并感染亚组次之,病毒感染亚组最低,3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NAP及NAP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细菌感染亚组NAP及NAP积分最高,合并感染亚组次之,病毒感染亚组最低,3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NAP、WBC及NC分类检测是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快速有效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NC)分类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87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中细菌感染108例(细菌感染亚组),病毒感染36例(病毒感染亚组),病毒合并细菌感染43例(合并感染亚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行hs-CRP、NAP、WBC及NC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亚组和合并感染亚组hs-CRP、WBC及N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感染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菌感染亚组hs-CRP、WBC及NC水平最高,合并感染亚组次之,病毒感染亚组最低,3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NAP及NAP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细菌感染亚组NAP及NAP积分最高,合并感染亚组次之,病毒感染亚组最低,3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NAP、WBC及NC分类检测是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快速有效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s-CRP、改良快速偶氮偶联法检测NAP、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hs-CRP、N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患儿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在诊断支原体肺炎效能方面,NAP<hs-CRP<二者联合(P<0.05)。结论:血清hs-CRP、NAP水平变化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在全血细胞减少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测定在全血细胞减少血液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182例全血细胞减少血液病患者和50名健康人指尖血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均经Kaplow偶氮偶联法进行NAP细胞化学染色,显微镜油镜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以积分值记录结果.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组疾病NAP积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巨幼细胞贫血、脾功能亢进、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5组疾病NAP积分均值明显低于上述2组疾病和对照组(P<0.0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NAP积分均值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可作为鉴别诊断全血细胞减少血液病的可靠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2例感染性肺炎病例治疗前后进行NAP活性检测,NAP活性采用Kaplow偶氮耦联法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阳性细胞进行阳性率及积分统计分析,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小儿50例,结果以阳性率和积分表示.结果:细菌感染组NAP阳性率及积分为(82.3±17.1),(181.2±96.7);支原体感染组阳性率及积分为(35.1±13.6),(76.5±19.2),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27.4±16.7),(41.6±23.3)和对照组(28.6±18.2,44.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组虽然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幅度较小,与细菌感染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NAP活性增高组经治疗后恢复期明显降低,与冶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P活性测定在小儿非重症型感染性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特别是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之间)、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辅助意义,并可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对骨髓增殖性疾病(MPD)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对骨髓增殖性疾病(MPD)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快速偶氮偶联法,对78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及MDS患者,进行NAP活性及阳性指数检测,并与正常对照配对比较,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真性细胞增多症(PV)、骨髓纤维化(MF),酶的活性及阳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MDS、白血病及正常对照,相互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NAP活性及阳性指数对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相关性.方法 对74例不同hsCRP浓度的临床病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sCRP、NAP同步检测,作t检验和相关性比较.结果 高值hsCRP组和中值组hsCRP的NAP积分值均明显高于低值组,P<0.01,高、中值组hsCRP值的NAP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1.8%和82.3%也高于低值(53.6%).hsCRP值与NAP积分的相关性比较,高值hsCRP组的hsCRP与NAP积分有良好相关性(P<0.01),而中值组的hsCRP与NAP积分相关性较小(P>0.05).结论 hsCRP作为急性反应蛋白与NAP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当hsCRP> 50 mg/L时可部分代替NA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肺炎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新生儿肺炎患儿54例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细菌组)24例和新生儿非细菌性肺炎(非细菌组)30例。比较两组的PCT、CRP、NAP百分率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组的PCT、CRP、NAP 百分率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指标对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比较高。结论血清PCT、CRP、NAP 百分率联合检测,可作为新生儿肺炎的早期辅助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依靠显微镜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和计数是血液病分析的基础,其诊断一致率约为60%~80%[1],双核粒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中性粒细胞,常认为是病态造血的一种现象,过去被认为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特有细胞[2].工作中发现,一些一般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反应性粒细胞增多症也可见,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何伟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0):76-77
目的 探讨分析对儿童缺钙诊断时使用碱性磷酸酶(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于健康体检时行缺钙筛查的幼儿园儿童的健康体检资料,对所有儿童实施血钙、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经证实200例儿童中,缺钙儿童82例,健康儿童118例,分析缺钙儿童和健康儿童的血钙、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并根据是否存在低血钙分为低血钙组(95例)和正常血钙组(105例),比较两组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 缺钙儿童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15.62±1.54)、(276.95±21.26)U/L,均高于健康儿童的(44.26±4.98)、(176.59±22.08)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钙组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04.88±2.43)、(284.61±15.97)U/L,均高于正常血钙组的(49.86±5.32)、(154.82±30.17)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准确地反应儿童是否缺钙,但是血钙水平无法反应儿童是否缺钙,且低血钙儿童的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比正常血钙儿童显著上升,因此可通过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反应儿童缺钙的情况,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定量骨碱性磷酸酶( BAP-E)、定性骨碱性磷酸酶(BAP-CIT)、血清碱性磷酸酶(AP)三个指标在佝偻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55例佝偻病患儿、26例对照婴幼儿血清AP、BAP-E、BAP-CIT,BAP-E采用ELISA法,BAP-CIT用全血干化学和免疫浓缩技术。结果 佝偻病患儿的AP和BAP-E较... 相似文献
19.
黎金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3)
目的 探讨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在儿童缺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4儿童缺钙患者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我院收治的68例健康儿童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及分析两组血钙、碱性磷酸酶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钙低发生率为58.1%(43/74),高于对照组的17.6%(1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5,P<0.05).血钙低者碱性磷酸酶及骨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血钙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钙、碱性磷酸酶及骨碱性磷酸酶均可反映儿童缺钙情况,但血钙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缺钙与否,低血钙者的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较血钙正常者显著升高,其对评价患者是否缺钙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血钙正常者,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