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2009年本科开展PICC置管术以来100例PICC置管后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主要问题有静脉炎、导管感染、导管脱出、穿刺点出血、导管的堵管等并发症.旨在降低导管的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谭敬华  蔡昌兰 《全科护理》2011,(30):2749-2750
[目的]通过我科在临床中对双腔PICC置管术的应用进行总结,探讨其置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双腔PICC置管的病人46例,对一次穿刺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人的适应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双腔PICC置管术一次成功率高、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双腔PICC置管术具有优越性,良好的护理让其在临床中能广泛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 352例住院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其中155例出现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6%,分别为静脉炎、渗血、导管脱出、肢体肿胀、堵塞、导管异位、导管局部感染。结论应对置管实行统一管理,以减少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住院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其中12例均出现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91%。根据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除1例导管堵塞溶栓失败外,其余11例并发症都得到缓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针对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应加强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隧道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本院肿瘤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隧道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术,隧道组给予隧道式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置管效果、并发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情况。结果:对照组和隧道组置管时间基本相同(P>0.05),隧道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尖端达最佳位置率高于对照组(P<0.05);隧道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隧道组置管时、置管1 min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隧道式PICC置管术可改善肿瘤病人置管效果,减少病人并发症及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6.
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406-2407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提高临床护士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6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提高了护理效果。结论对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采用防护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患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PICC置管后X胸片定位与常规的PICC置管术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时的应用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手术患者10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的PICC置管术后予以化疗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PICC置管后予以X胸片定位再予以化疗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为89.24%(45/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两组患者的导管异位、导管脱落、导管断管、导管阻塞、远期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CC置管后X胸片定位较常规的PICC置管术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化疗时的应用及护理时更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PICC置管术自9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以其操作简捷,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被广泛应用,该技术选择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作为插入点,导管尖端达到上腔静脉.在无感染的情况下,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之久.但在PICC导管操作时和置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易感染、易出血、管腔堵塞、误入歧途、进入颈外静脉等问题.我科2008年7月-2009年1月成功置管52例,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化疗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随机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行化疗和PICC置管术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美皮康外贴预防静脉炎,对照组采用传统热敷的方法,比较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美皮康在预防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优于传统热敷,并且无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经肘窝上与肘窝下两种途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79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进行肘窝上或肘窝下PICC置管,观察比较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这两种途径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结果】经肘窝上静脉PICC置管术后的结直肠癌患者较肘窝下静脉PICC置管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P=0.049)。【结论】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于那些肘窝上静脉血管清晰的患者,临床上将穿刺部位调整为肘窝上静脉同样也可以减少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术应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红黄球方式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操作时间、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置管后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分;观察组操作时间、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术可提高肿瘤化疗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生活质量,缩短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神经外科病房开展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应用经验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 用法国优格公司的PICC导管,从上肢的贵要静脉穿刺将导管置于上腔静脉。结果 将PICC技术用于神经外科, 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留置导管时间10.9天,31例顺利完成治疗。该 技术操作较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术简单,容易固定和护理,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本组4例在带管期间继发感染。 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下腔静脉PICC置管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宇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90-1191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既可减少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抢救的及时用药和静脉营养的供给。此项技术在我科开展以来,共完成PICC85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82例,低血糖3例;76例选择静脉进行穿刺上腔静脉置管,9例均因上腔静脉置管失败后选择下腔静脉置管。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PICC置管的169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列出PICC存在的护理问题,运用总结临床经验、分析及循证护理,选择合理技术方法,解决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2组置管的质效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PICC置管术后,其主要并发症下降,操作成功率、置管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以动态了解PICC置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循证,解决问题,不断持续改进操作流程与质量管理,提高操作技巧,最终可达到降低并发症和促进PICC置管技术的发展与推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ICC健康球操对PICC置管术后患者并发症生率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血液科室所有PICC置管术后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同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PICC健康球操加上口头健康宣教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口头健康宣教,在三个月以后进行两组的对比。结果 三个月以后,同时两组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ICC健康球操结合口头健康宣教在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单纯的健康宣教组。结论:在规范下PICC健康球操的实行结果下,PICC置管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临床一般的健康宣教,这样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费用代价。  相似文献   

16.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d至1年)。笔者总结了本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开展PICC置管术以来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63例,用于需中长期静脉输液、化疗等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PICC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以及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纳入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机械性静脉炎,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CC置管术后患者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移、导管位置、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运动刺激、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与PICC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移、导管位置、运动刺激为PICC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独立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 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移、导管位置、运动刺激为PICC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独立危险性因素,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提供有效的干预,降低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上肢浅静脉PICC管置管术后,再行彩超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化疗科先接受PICC置管术后行彩超诊断检查的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先经PICC管置管术后彩超检查明确诊断60例患者无症状,3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3例患者PICC管局部感染,炎性变化.结论:在上肢浅表静脉行PICC管置管术后彩超诊断,彩超声像图能清晰反映PICC管在静脉血流情况,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在临床中失败的原因,从而降低PICC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失败率。方法:对8例PICC穿刺失败的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出导致PICC置管术失败的相关因素,并得出相应对策。结果:导致置管失败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因素、操作者因素、导管因素等。结论:PICC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此项技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与患者有效沟通并悉心护理是PICC置管术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患者使用血管超声机结合微插管鞘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结果成功置管104例,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行PICC置管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极大提高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由传统的肘窝下改为肘窝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结论血管超声引导系统结合微插管鞘行PICC置管术无论在置管成功率上还是患者的舒适度上都是一种可靠的技术,为PICC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