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修医生教授,首先请您谈谈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一些基本情况好吗? 教授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OAB是一种以症状学诊断为基础的概念,它取代了以尿动力学诊断为基础的逼尿肌过度活动这一概念.OAB在尿动力学上既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表现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OAB无明确的病因,它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尿频、尿急症状,可把它与伴有OAB症状的其它许多疾病区分开来.OAB与下尿路综合征(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鉴别点在于:OAB仅包含有储尿期症状,而LUTS既包括储尿期症状,也包括排尿期症状,如排尿困难等.  相似文献   

2.
膀胱活动过度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亮  沈宏 《华西医学》2007,22(3):689-690
关于膀胱活动过度(overactive bladder,OAB)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00年前,当时Duldey[1]只是根据扩约肌是否松弛将其划分为主动和被动尿失禁.国际尿控协会(ICS)直到2001年才将OAB正式定义为一组下尿路症状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尿频(24小时排尿>8次,每次尿量<200ml)、尿急(有突发的急迫排尿感)、伴或不伴有尿失禁(急迫排尿感未被抑制或未及时入厕而发生尿液不自主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女性护士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患病现状,并分析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和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女性下尿路症状问卷中文版,排尿行为量表对济南市3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636名女性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4%的女性护士至少患有一种LUTS,储尿期症状患病率(84.3%)远高于排尿期症状(17.9%),UI和OAB的患病率分别为45.9%和19.2%,年龄、分娩方式、憋尿、用力排尿是UI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月经情况、憋尿、无尿意排尿是OAB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女性护士LUTS患病率较高,应健全护理职业环境,普及LUTS和排尿行为的知识,形成行之有效的排尿行为的干预策略,以预防LUTS的发生,提高护士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国际尿控协会(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将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定义为在排除感染及其他病理改变的前提下,出现尿急、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通常有尿频和夜尿增多[1],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 OAB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主要有逼尿肌活动增加、桥脑上抑制减少、相关离子通道调节失调以及膀胱上皮信号改变和膀胱间质细胞活动增强[2]。  相似文献   

5.
排尿中枢或其周围神经的病变引起排尿障碍者称作神经原性膀胱〖 1〗。我们以入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为对象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观察丙咪嗪治疗排尿障碍,旨在探讨脑卒中与神经原性膀胱发病机理及丙咪嗪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经头部 CT、 MRI证实的急性脑卒中入院患者 23例,脑出血 8例,脑梗死 15例;男 17例,女 6例,年龄 41~ 74岁,平均 55.17岁。详细问诊:尿频 (昼尿、夜尿 )、尿意急迫、尿失禁等储尿路症状和排尿困难 (排尿延迟、尿等待 )、尿闭等症状。有排尿症状者采用国际尿禁制学会 (ICS)[2]推荐的尿流动力检查…  相似文献   

6.
膀胱传入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感觉功能实际上就是大脑皮层对来自下尿路传入神经冲动的主观感知和整合,主要是对下尿路牵张所引起的膨胀、温度、痛觉和伤害性刺激的自主感知,尿意感的出现是由非自主控尿转向自主控尿的标志。正常的膀胱感觉功能是实现膀胱储尿和排尿生理过程的基础。在膀胱测压逐渐充盈膀胱时,可有3种明显的感觉:充盈初感、初排尿欲、强烈排尿欲。充盈初感可能只有在人为膀胱充盈时才被发觉,此感觉很弱,不恒定,可能依赖于皮层对其解释的波动。与排尿欲相关的冲动走行于盆神经内,排尿欲望来自于膀胱壁的牵张。传入机制的变化可能与下尿路症状或逼尿肌不稳定相关。下面,从不同方面简要复习有关膀胱传入机制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讲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波  李龙坤 《中国康复》2001,16(4):245-247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在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较为常见 ,是诊断和治疗均较棘手的一组疾病。近年来随着尿动力学的广泛应用 ,临床认识水平、诊治方法及疗效有明显进步 ,以下就主要进步的部分进行介绍。1 排尿生理及病理下尿路的基本生理功能为储尿和排尿 ,二者循环交替进行 ,并受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膀胱尿道组织结构、神经、体液和心理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膀胱和尿道行使感受和效应功能 ,而中枢神经系统及传入传出神经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周围组织和器官也对其有一定影响。1 .1 储尿期 储尿期的基本特征是膀胱低压 ,尿道高压 ,尿道关…  相似文献   

8.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进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必须有明确的相关神经系统病史。其治疗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9.
刘丽  姚鲜 《中国临床护理》2014,6(3):215-2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OAB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膀胱训练、盆底肌锻炼、生活方式干预及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第7天、15天、30天观察患者排尿症状、储尿期的单次尿量和膀胱最大容量情况,评价生活质量(QOL)。结果①干预第15天、30天观察组患者尿频、尿急和夜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②干预后2组储尿期的单次尿量及膀胱最大容量逐渐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③干预第15天、30天观察组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治疗OAB,较单纯药物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排尿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脊膜膨出患儿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脊膜膨出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变化、受排尿症状干扰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国际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儿逼尿肌漏尿点压、72 h总排尿、漏尿次数、残尿量以及生存质量受干扰评分以及LUT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脊膜膨出患儿的膀胱排尿功能,改善下尿路症状、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感觉相关的排尿日记评价40岁及以上的社区女性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发病情况.方法 620例女性(平均58岁)完成了3 d的感觉相关的排尿日记.膀胱感觉的定义:0级=膀胱没有感觉,1级=膀胱有涨满的感觉,但没有排尿的愿望,2级=有排尿愿望,3级=有强烈的排尿愿望,4级=有非常紧迫的排尿愿望,但没有急迫性尿失禁,5级=出现因尿急引起的漏尿.结果 96例(15.5%)有OAB症状,包括74例(11.9%)没有急迫性尿失禁(即干性OAB)和22例(3.5%)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即湿性OAB).在全部的11 418次排尿中,随着膀胱感觉等级的增加,排尿量显著增加.干性OAB受试者的24 h排尿量显著高于正常受试者.湿性OAB受试者的平均排尿量显著低于干性OAB受试者和正常受试者.无尿急感觉的正常组的膀胱感觉3级时平均排尿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湿性OAB组的膀胱感觉4级和5级时排尿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干性OAB组.结论 感觉相关的排尿日记能有效地评价排尿感觉、尿失禁和排尿模式.正常组、干性OAB组和湿性OAB组中引起诸如尿急或尿频等症状的原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患者膀胱组织中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排尿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女性OAB患者(OAB组)及非OAB受试者(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平均24h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初始尿意容量(first desire to void,FDV)及最大尿意容量(maximal volume atmicturtion desire,MV),评判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streaming rate,Qmax)及排尿量(voiding volume,VV),完成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两组入选对象均行膀胱镜检查,并于非膀胱三角区区域收集膀胱肌肉组织,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膀胱肌肉组织匀浆中H:S含量。结果OAB组患者与对照组受试者膀胱组织中H2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B组H2S水平与平均24h排尿次数及24h尿失禁次数呈正相关,与FDV、MV、VV、Qmax呈负相关。结论女性OAB患者膀胱组织内H2S水平较正常女性明显升高,H2S含量作为一种有效、客观的监测指标,对评价女性OAB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排尿过程能量消耗曲线对女性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1例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通过女性下尿路症状评分量表(FLUTSSS)评估病情,并对其排尿过程能量消耗曲线进行研究.经尿道镜检查其中54例证实有膀胱颈抬高后,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手术.于手术后3个月和1年复测女性下尿路症状评分量表和尿动力学检查及排尿过程能量消耗曲线.21例术后选择膀胱镜复查.[结果]术后3个月与1年复查结果显示女性下尿路症状评分明显下降,排尿期消耗曲线恢复到正常范围.最小能量损耗比下降.[结论]女性BOO用普通的尿动力学方法不能作出一个准确的诊断标准,排尿过程能量消耗曲线可为女性BOO的诊断提供一个较精确的参数.  相似文献   

14.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发病率越来越高。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为组织学的定义,是一种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并压迫前列腺尿道部,造成膀胱出口梗阻而出现排尿困难,临床表现为下尿路症状(尿频、尿急、排尿无力、尿流滴沥,需用力排尿和夜尿增多)的疾病,并可出现许多并发症(包括急性尿潴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脊柱裂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探讨其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方法33例脊柱裂患者采用非完全同步影像尿动力学方法评估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了解膀胱的感觉、稳定性、顺应性、相对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有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储尿功能参数,以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力、有无逼尿肌内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等排尿功能参数。将患者按照有无肾积水或返流、肾功能损害分为上尿路损害组和非损害组,统计比较各组中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脊柱裂患者上尿路损害的发生率约为51%(17/33),其中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率为33%(11/33),无返流性肾积水发生率为18%(6/33)。在肾积水患者中,64.7%具有膀胱输尿管返流。上尿路损害组的膀胱顺应性和相对安全容量等参数与非损害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脊柱裂患者具有较高的上尿路损害发生率,其中膀胱输尿管返流占较大比例。膀胱顺应性下降及相对安全容量小可能是患者发生上尿路损害的主要尿动力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女性护士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患病现状,并探讨OAB与排尿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12年5-11月对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3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及健康状况问卷、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女性下尿路症状问卷(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female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questionnaire,ICIQ-FLUTS)中文版及排尿行为量表,先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OAB的不良排尿行为。结果 19.2%的护士患有OAB,其中尿急和夜尿是护士OAB最常见的两种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月经状况和个人尿路感染史及不良排尿行为中的憋尿、排尿地点选择倾向、无尿意排尿、用力排尿对OAB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良排尿行为中的憋尿和无尿意排尿是OAB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护士的OAB发病率高于普通女性群体,护士的不良排尿行为(尤其是憋尿和无尿意排尿)可能是OAB的危险因素,应向护士群体普及OAB和正确排尿行为的相关知识,以加强其重视维护自身膀胱健康。  相似文献   

17.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治疗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常规的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OAB的异名很多,但有神经异常原因者,常称逼尿肌反射亢进(detrusor hyperflexia)。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将OAB定义为逼尿肌无意识收缩,前提是没有感染或其他明显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尿急,伴有/也可不会急迫性尿失禁,并且经常有尿频和夜尿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50岁及以上男性夜尿患病现状及其与年龄、下尿路症状及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不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年龄≥50岁男性作为研究对象。下尿路症状的评估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腹部超声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测定和最大尿流率测定。夜尿定义为夜间睡眠过程中≥2次排尿。结果本研究共调查社区中老年男性人群1656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共计1639人。年龄50~89岁,平均(64±10)岁。夜尿的患病率为66.4%(1089/1639)。夜尿的患病率与社区中老年男性的年龄、IP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对年龄以及IPSS评分的分层研究发现,夜尿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下尿路症状的加重明显升高(P<0.01)。夜尿人群中OAB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夜尿人群。结论社区中老年男性夜尿的患病率很高,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常见但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中老年男性夜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年女性人群下尿路症状(LUTS)的发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广东省深圳市某社区青年女性人群进行随机抽样问卷凋查(问卷设计参考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国际前列腺状问卷(IPSS)布里斯托女性下尿路症状(BFLUTS)问卷及生活质量(QoL)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结果:调查共发出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7份。储尿症状总患病率为91.2%,随年龄的增加,总储尿症状患病率呈增高趋势(P〈0.01),与年龄和分娩方式有关;排尿症状总患病率为65.2%,随年龄的增加,总储尿症状患病率呈增高趋势(P〈0.01),与生育情况、分娩方式以及文化水平有关。受调查者以刺激症状和梗阻症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别为(2.87±1.32)分和(2.23±1.05)分;刺激症状和梗阻症状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51和0.23。结论:青年女性人群中的LUTS患病率很高,且不同程度影响青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间歇导尿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上尿路扩张积水的影像尿动力学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单纯间歇导尿处理的12例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扩张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系统规律随访,本组患者肾积水均得到缓解或消失。其影像尿动力学共同特点为无逼尿肌过度活动,测压容积300 ml,储尿期末逼尿肌压力40cm H2O,无膀胱输尿管返流,排空差,腹压排尿,残余尿150 ml。结论对于储尿功能尚可,主要表现为排尿障碍的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扩张积水患者,建议首选间歇导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