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与缺血后处理(IPO)对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成年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各6只,均开腹、游离双肾。假手术组(S组):切除右肾,缝合腹壁;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切除右肾、游离左肾后,左肾动、静脉夹闭60min后恢复灌流;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在左肾动、静脉夹闭前先予5min的缺血、5min的再灌,共3次,然后恢复灌流: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在肾动、静脉夹闭60min后立即再灌注30s、再缺血30s,共6次,然后恢复灌流。结果术后3d,IPC,IPO组与I/R组相比,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降低(P均〈0.05)。与I/R组相比,IPC、IPO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浓度降低、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下降、细胞凋亡指数(M)降低(P均〈O.05),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IPC与IPO都能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探讨未成熟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采用经典心脏缺血预处理和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动物Langendorff灌注模型分为3组:缺血/再灌(I/R,n=6),建立模型,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心脏缺血预处理组(IPC,n=60,建立模型,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反复2次缺血5min,再灌5min;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DL-IPC,n=6),反复2次阻断双下肢血流5min,松开5min,建立模型,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然后各组全心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以左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IPC和DL-IPC组在左室功能恢复优于I/R组(P<0.050,在ATP含量、SOD活性均优于I/R组(P<0.010,在心肌含水量低于I/R组(P<0.05),在MDA含量、CK、LDH漏出率方面均低于I/R组(P<0.01)。结论 双下肢缺血预处理与心脏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具有同等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作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48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后处理组(IPO)、缺血预处理后处理联合作用组(IPC+IPO).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记录再灌注时的心律失常情况;测定再灌注末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心肌含水量的测定.结果 IPC+IPO能明显减少再灌注时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减轻再灌注损伤,降低MDA的含量,减少心肌含水量.结论 IPC+IPO对大鼠MIRI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非心脏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和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动物离体心脏 L angendorff灌注模型 ,分为 4组 :1缺血 /再灌注 (I/R,n=6 ) ,离体心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 min;2心脏缺血预处理组 (IPC,n=6 ) ,离体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 m in,缺血 5 m in/再灌 5 min各 2次 ;3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DL- IPC,n=6 ) ,反复 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 5 min/松开 5 m in,建立离体心脏 L angendorff灌注模型 ,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min;4肾缺血预处理组 (K- IPC,n=6 ) ,反复 3次阻断左肾动脉 5 m in/放开 5 min,建立离体心脏 L angendorff灌注模型 ,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 min。然后各组全心缺血 45 min,恢复灌注 15 m in改为工作心 30 m in。以左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 DH)漏出率、心肌组织 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心肌羟脯氨酸 (HP)含量及血清内皮素 (ET)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IPC,DL- IPC及 K-IPC组左室功能恢复优于 I/R组 (P<0 .0 5 ) ,ATP含量、SOD活性、HP含量均优于 I/R组 (P<0 .0 1) ,心肌含水量低于 I/R组 (P<0 .0 5 ) ,MDA含量 ,CK,L DH漏出率及 ET含量均低于 I/R组 (P<0 .0 1)。结论 :非心脏缺血预处理与心脏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肠缺血预处理(IPC)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IPC在肠I/R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进行4次循环的5min夹闭/Smin开放(即IPC),24h后实施缺血30min再灌注24h,制作I/R损伤模型。检测IPC后肠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以NO2^-/NO3^-代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观察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检测血清NO及血浆二氨氧化酶(DAO).采用Chiu评分法观察肠组织损伤情况。结果IPC后肠组织NO、SOD含量下降.而MDA含量明显升高,肠肌间丛NOS阳性神经元数明显降低,DAO水平明显降低,肠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IPC对I/R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理与灭活了氧自由基,降低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取出心脏,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后处理(IPO)组、小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LF)组、大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HF)组、小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LF+ IPO)组、大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HF+ IPO)组,各10只.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流灌装置,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后处理采用6×10s的再灌注/缺血循环,法舒地尔预处理于缺血前15 min分别以含有1 μmol/L、10 μmol/L的法舒地尔KH液灌注.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冠状动脉(冠脉)灌流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LF+ IPO组和HF+ IPO组缺血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与Control组相比,P均<0.01;HF+ IPO组的上述各指标与IPO组和HF组相比,P均<0.05.结论 法舒地尔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大剂量法舒地尔预处理与缺血后处理两者联合应用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协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者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损伤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中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其与JAK2-STAT3通道的关系.方法 24只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ufentanil组)和舒芬太尼后处理+AG490组(Sufentanil+AG490组).观察心肌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Sufentanil组和Sufentanil+AG490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与I/R组比较,Sufentanil组能明显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与Sufentanil组比较,Sufentanil+AG490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结论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机制与JAK2-STAT3通道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大鼠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损伤模型上,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cli.tioning,IPC)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与单纯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组比较,IPC能减轻I/R引起的冠脉流量降低,减少心肌组织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及组织蛋白酶D(CD)的漏出,抑制MDA形成与Ca2+聚集,其保护程度与IPC对正常心脏I/R损伤的保护程度相近。表明IPC对ISO损伤心脏仍有保护,提示IPC的心脏保护作用对已有缺血损伤的心肌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参附注射液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1只犬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注射液(SFI)预处理组(SFI纽)。观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cTn-I)含量,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FI组LDH、CK-MB和cTn-I值均明显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增大(P〈0.01)。与I/R组比较,SFI纽能显著降低血清LDH、CK-MB、cTn-I值和心肌组织MDA含量(P〈0.01),显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P〈0.05),升高心肌SOD活性(P〈0.05)。结论SFI预处理对心肌缺血/4g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高血脂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I/R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 min,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 min。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0 min后,再灌注10 s,缺血10 s,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40 min。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用伊文氏蓝-红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的范围。结果 ①血清CK活性的测定: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I/R组的活性CK的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712.94±20.68)、(946.58±27.43) vs (232.12±18.26)U/L,P<0.05,1 U=16.67 nkat],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I/R组(P<0.05)。②血清SOD和MDA的含量:缺血后处理组血清SOD 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MD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心肌梗死范围: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后处理组和I/R组的心肌缺血区与左室面积的比率无明显差异。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坏死区与缺血区的比率显著低于I/R组[分别为(25.3±6.6)% vs (39.2±7.1)%,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I/R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正加速度(+Gz)暴露下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无水乙醇对照组(A组)、+5 Gz值暴露组(B组)、+10 Gz值暴露组(C组)、GSH预处理组(D组),每组10只。D组适应性喂养7 d后,连续3 d腹腔注射GSH。4组均于10 d后禁食24 h,禁水12 h,用无水乙醇灌胃1 h后,A组不受+Gz作用,B组暴露于+5 Gz值3 min,C、D组暴露于+10 Gz值3 min,下离心机后观察各组胃黏膜损伤情况,并检测胃黏膜中丙二醛(MDA)、GSH的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各组大鼠胃黏膜在肉眼观察均有损伤,损伤程度:+10Gz值暴露组+5 Gz值暴露组无水乙醇对照组GSH预处理组,B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分别与A、B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胃黏膜损伤最轻,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B组胃黏膜中MDA、GSH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SH-Px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A、B两组相比,C组胃黏膜中MDA含量升高明显,GSH含量降低明显,GSH-Px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胃黏膜MDA含量明显降低,GSH的含量明显升高,GSH-Px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H对+Gz值暴露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的胃黏膜有预防及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胃黏膜GSH的含量、GSH-Px的活性及抑制MDA的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舒芬太尼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舒芬太尼不同剂量预处理组(SPC1、SPC2、SPC3组)。舒芬太尼不同预处理组分别以0.25,1,5μg/kg静脉泵注5min,停止5min,重复进行3次。于缺血前30min、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时记录心电图,观察测定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并记录缺血30min、再灌注40min内心律失常评分。并取右室心肌组织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LVDP、SOD降低,LVEDP、MDA升高,心律失常评分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PC组以及SPC1、SPC2、SPC3组LVDP、SOD升高,LVEDP、MDA降低,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或0.01)。结论舒芬太尼可模拟心脏缺血预处理作用,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聚普瑞锌诱导HSP70保护大鼠胃黏膜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普瑞锌诱导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减轻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无水乙醇灌胃致大鼠胃黏膜损伤后分别应用聚普瑞锌100 mg/kg、200 mg/kg灌胃及赋形剂灌胃,同时以空白组作对照,检测胃黏膜HSP70蛋白表达。同时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胃黏膜IGF-1含量和SOD活性。结果聚普瑞锌100 mg/kg治疗组治疗3 d时HSP70表达的相对灰度值为278.3%±10.8%;聚普瑞锌200 mg/kg治疗组治疗3 d时HSP70表达的相对灰度值为471.1%±24.7%,与空白组和赋形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大鼠胃黏膜IGF-1含量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普瑞锌能够诱导损伤后大鼠胃黏膜产生大量HSP70,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谭曼红  王惠吉 《胃肠病学》2008,13(3):174-178
背景:很多胃黏膜损伤模型中发现巯基物质含量下降,巯基物质对胃黏膜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巯基物质对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纯巯基对照组、阿司匹林模型组、巯基预防组、硫糖铝预防组、NaCl治疗对照组、巯基治疗组和硫糖铝治疗组8组。测定黏膜溃疡指数(UI),行大体、组织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测定胃黏膜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阿司匹林模型组胃黏膜发生病变,UI与其余各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GSH、6-keto-PGF1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01)。巯基预防或治疗后,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UI显著下降(P〈0.001),GSH、6.keto.PGF1α含量显著增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SOD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致大鼠胃黏膜损伤,胃黏膜GSH下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外源性GSH具有增强胃黏膜抗氧化作用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枣花蜜对无水乙醇诱导小鼠胃黏膜损伤可能存在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并探究其可能存在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蜂蜜预防组(P1)、预防对照组(P2)、蜂蜜治疗组(T1)和治疗对照组(T2)。P1组以0.1ml/d枣花蜜、P2组以等量生理盐水(NS)灌胃9 d,第10天予0.1 ml无水乙醇灌胃;T1组、T2组予0.1 ml无水乙醇灌胃后第2日起分别予0.1 ml/d枣花蜜和等量NS灌胃9 d;C组予等量NS灌胃10 d。各组于第11天眼球采血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处死后取全胃剖开测定溃疡指数,并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与P1组相比,P2组在枣花蜜处理后胃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5),溃疡抑制率为85.41%;与T1组比较,T2组溃疡指数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抑制率为0.09%。P1组的血浆SOD活性比P2组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C组比较,P1组、T1组的血浆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枣花蜜对无水乙醇诱导的小鼠胃黏膜损害有预防作用,可能通过影响SOD活性、清除活性氧物质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丹参酮ⅡA后处理组(c组),每组8只。A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B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C组:后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3min和再灌注后2min内静脉注入丹参酮ⅡA。缺血再灌注160min时,经颈总动脉插管抽取动脉血约2ml,离心取血清,测定血清中CK、LDH、MDA和SOD含量。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B组相比,c组CK和LDH明显降低,凋亡指数亦明显降低;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吲哚美辛胃损伤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氧自由基的作用 ,以及胃动力对这种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DS大鼠随机分 4组 :对照组、吲哚美辛 5mg/kg组、吲哚美辛 2 5mg/kg组、阿托品组 (阿托品 1mg/kg +吲哚美辛 2 5mg/kg)。吲哚美辛灌胃 ,灌胃前 10min阿托品皮下注射。取动脉血测ET、NO、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水平 ,进行胃形态学观察。结果 :5mg/kg吲哚美辛不引起胃粘膜损伤 ,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 ;2 5mg/kg吲哚美辛可引起胃粘膜显著出血性损伤 ,损伤指数为 38 5 7± 12 4 7,病理损伤积分为13 36± 3 37;ET 1和MDA水平升高 (P <0 0 1) ,NO、SOD、GSH Px水平降低 (P <0 0 1,P <0 0 1,P <0 0 5 ) ;阿托品组粘膜损伤较轻 ,损伤指数为 8 71± 3 35 ,病理损伤积分为 3 77± 1 0 4,ET 1含量和对照组无差异 ,MDA水平升高 (P <0 0 5 ) ,NO、SOD含量有所下降 (P <0 0 5 ) ,GSH Px含量无变化。结论 :吲哚美辛所致胃粘膜损伤中 ,ET 1和MDA生成增加起损害作用 ,内源性NO、SOD和GSH Px可清除氧自由基 ,有保护作用 ;阿托品对吲哚美辛所致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提示胃动力增加在吲哚美辛致溃疡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相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近交系Lewis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左心做功模型,受体大鼠存活2d后,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结扎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3h、6h、12h、24h、2d、4d及7d,每个时相点8只受体鼠;缺血后处理组:移植心脏缺血30 min,在再灌注前1 min给予再通10秒,阻断10秒,连续3个循环。每个时相点8只受体鼠;假手术组: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分别比较再灌注结束后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值、移植心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梗死范围。结果在再灌注时间3h、6h、12h、24h、2d、4d 6个时相点,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后处理组血清CK-MB均值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CK-MB值(P均0.05)。再灌注6h时,缺血后处理组CKMB峰值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34.73±8.83)U/L vs.(52.58±10.05)U/L,P0.01]。在再灌注时间3h、6h、12h、24h、2d、4d、7d 7个时相点,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心肌梗死范围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在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3h~7d内能降低血清CK-MB峰值,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显示促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对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莫沙必利对阿司匹林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单纯损伤组以及不同剂量莫沙必利干预组(0.25mg/kg、0.50mg/kg、0.75mg/kg)。干预组大鼠以不同剂量莫沙必利灌胃行预处理,以150mg/kg阿司匹林灌胃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实验第4d,处死大鼠。评估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组织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检测Occludin蛋白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Occludin、ZO.1以及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JNK(p-JNK)和磷酸化p38(p-p38)蛋白表达。结果: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各莫沙必利干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胃黏膜组织学明显改善;胃黏膜Occludin、ZO-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胃黏膜p-ERK、p-p38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而胃黏膜p-JNK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莫沙必利对阿司匹林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降低MAPKs信号通路中ERK和p38蛋白磷酸化程度,并上调胃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从而改善胃黏膜屏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