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分析45例腹型癫痫患者的脑电图(EEG),结果异常率为100.0%。异常脑波为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27例(60%),阵发或爆发高幅同步δ活动者36例(80%),其中既有爆发性慢活动又有棘(尖)波者17例(37.7%)。经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44例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EEG恢复正常。最后,讨论了腹型癫痫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抽动症障碍(TD)患儿的EEG表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76例T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EEG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作EEG检查。结果:176例TD患儿中EEG正常102例(57.9%),异常74(42.0%),其中轻度异常56例(75.6%),中度异常16例(21.8%),一重度异常2例(2.7%)。EEG无特异性、规律性。结论:本组病例EEG的与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发病率无明显关系,少部分患儿出现尖波、棘波、棘慢波,可能提示有潜在的癫痫灶存在,但目前无临床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EEG的改变。结果:本组103例中EEG正常3例(2.9%),异常100例(97.1%),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阵发性尖(棘)波或尖(棘)慢波。结论:EEG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及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EEG的动态监测对判断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临床病情转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ideo-EEG)在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ZN8000型EEG仪对临床确诊的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监测时间2.5~28h平均用18.8h。结果:共监测到93次临床发作,睡眠中发作54次,清醒时发作39次,发作持续时间7~120s,平均34.8s。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双眼向前或向一侧凝视11例,头向一侧转动9例,一侧面部或肢体抽搐9例,行为或口咽自动症6例,精神症状5例,姿势性发作5例,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15例。发作期EEG示癫病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12例,阵发性高幅慢波5例,未见异常1例,EEG异常率95%。发作间期EEG示中高幅阵发性慢波3例,阵发性痫样放电9例,未见异常6例,EEG异常率65%。结论:Video-EEG对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有重要诊断价值,痫样放电与临床发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顽固性癫痫的疗效及评价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用VNS治疗7例顽固性癫痫患者,治疗期为3年,结束治疗后继续观察2年,共观察5年。整个观察期内患者仍用足量抗癫痫药物。比较治疗前、治疗期及结束治疗后癫痫的发作情况及EEG变化。结果:7例患者在VNS治疗期内5例有效,其中3例发作频率减少25%~50%,2例终止发作,另2例无效。结束VNS治疗后原有效的3例中,2例发作加重,1例发作类型改变,发作次数增加,但强度减轻;2例终止发作者中1例目前仍未发作,另1例癫痫复发。EEG情况与临床相一致,当癫痫发作被控制时,EEG明显好转,棘(尖)慢复合波减少。癫痫复发时EEG会出现相应的痫样放电。7例患者在结束随访的第五年,有6例EEG仍明显异常,有棘(尖)或棘(尖)慢复合波。结论:VNS治疗顽固性癫痫具有安全性,且治疗期间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其对发作的完全控制率低,停止刺激后易复发,且费用昂贵,很难作为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81例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地形图(BEAM)结果显示:继发性全身性发作,BEAM显示较高的异常检测率和定位率,病变部位δ、θ频率的能量值增高,α频率显示低能量功率值。原发性癫痫发作的间歇期,棘、尖波与背景脑电活动相比,发放能量较弱,背景活动能量掩盖了真实性棘、尖波能量,计算机很难准确作出异常放电的定位诊断。故4例常规EEG背景中显示棘、尖波发放,而BEAM未能显示棘、尖波地形图.癫痫小发作,BEAM不能反映特异性异常脑波的棘波成份,仅能反映与棘波共同发放的慢波频率范围的能量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颞叶内侧癫痫(MTLE)及颞叶外侧癫痫(颞叶新皮层癫痫,NCTLE)蝶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V-EEG)的特点。方法: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从发作类型、临床特征以及解剖部位、病因等方面,将112例难治性颞叶癫痫分为MTLE89例,NCTLE23例,对其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TLE组和NCTLE组均具有高先兆出现率,蝶骨电极发作间期EEG棘波、棘慢波、尖波、尖慢波总检出率分别为83.1%和30.4%,其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发作期蝶骨电极EEG定位准确率较高,MTLE定侧率为70.8%(63/89),临床发作形式以手口自动症为主。结论:MTLE与NCTLE具有相应EEG及临床发作特征,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能有效鉴别诊断MTLE与NCTLE,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准确定位致痫灶提供可靠依据,进而有利于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灰质异位症(HGM)所致癫痫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EEG)特点。方法:报告4例脑HGM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EEG特点和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大脑HGM症患者均合并其他脑部发育畸形,如脑裂、透明隔缺如,其临床表现为反复的癫痫发作且呈迟发性难治性癫痫、智力低下及运动系统受损,其EEG特征为额、中央反复阵发高至极高波幅尖慢、棘慢波综合或慢波增多。抗癫痫药物可对症治疗,γ刀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癫痫发作。结论:脑HGM所致癫痫发病年龄早,主要发作类型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其EEG异常放电与病灶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约半数患者正规的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对晕厥与癫痫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以昏倒就诊,但常规脑电图(REEG)和心电图(ECG)均阴性的患者做24小时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观察。结果:46例AEEG检测到多次阵发性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等痫样放电而诊断为癫痫,24例诊断为晕厥(心源性晕厥占58.3%,脑源性晕厥占25%,反射性晕厥占16.7%),6例不能定性,16例正常,总阳性率为82.6%。结论:24小时AEEG加心脏导联监测能帮助鉴别临床以昏倒发作的晕厥与癫痫,并能区分晕厥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脑肿瘤继发癫痫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患者行头皮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先确定癫痫灶的汜.44-围,切除原发肿瘤病灶后再行皮层脑电描记,并与切除前进行比较,对仍有癫痫样波的皮层行双极电灼,尽量电灼至癫痫波消失。结果:13例患者术前ECoG均异常,均可见较多尖、棘波,尖慢波,切除病灶后2例尖、棘波明显减少,11例病灶周围仍有较多棘波,行双极电灼后9例棘波消失,2例偶见单个尖波。结论:在脑肿瘤继发癫痫患者手术中应用ECoG对准确探查癫痫灶的部位及范围,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减少术后癫痈发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时程脑电图(LTME)和CT在癫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分析2005年1月~12月采用LTME(SOLARROVER-8型AEEG和SOLAR2000型VEEG)及GE1800型CT对320例癫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LTME正常123例(38.4%),异常197例(61.6%)。临床发作48例(15.0%),同时占异常脑电图的24.4%。异常脑电图中样波114例,占异常的57.9%,非特异性异常83例(42.1%)。在LTME中,AEEG和VEEG的异常率及临床发作率均无明显差异,x2=1.32,P>0.05及x2=0.93,P>0.05。CT正常229例(71.6%),异常91例(28.4%)。CT与LTME两组异常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0.88,P<0.001。结论:LTME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脑电图的阳性率,特别对无明显临床发作表现和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CT广泛应用使脑部疾病引起的癫阳性率大为提高,降低了原发性癫的诊断率,已成为癫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寻找癫最可能和最重要的潜在原因。CT与脑电图二者结合在癫病因诊断及定位诊断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癫的治疗、预后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癫发作后常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在癫发作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癫患者50例,非癫性发作患者30例,分析发作后症状及脑电图表现。结果:38例癫患者和4例非癫患者发作后头痛、疲劳、嗜睡;脑电图(EEG)第一次检查异常38例,第二次异常44例,非癫发作后EEG异常8例。结论:癫患者有发作后症状,对癫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电图检查在颞叶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8年7月我院确诊的颞叶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45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和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 常规脑电图痫样波检出阳性率(24.44%)低于视频脑电图(48.89%)和蝶骨电极脑电图(6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样放电以左侧为主,前颞部位多见,定侧率为86.67%、定位率为91.11%;异常放电形式以棘波、尖波为主,5例患者未见癫痫样放电,以颞区θ、δ活动为主;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表现为α节律衰减,β活动、θ和δ活动增加;清醒期患者癫痫波检出率(28.89%)低于睡眠期患者癫痫波检出率(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叶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脑电图表现,背景活动异常、发作间期及发作期异常放电波形与部位等特点对颞叶癫痫的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4小时脑电动态监测与常规脑电图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195例患进行常规脑电图1~2次,然后行24小时动态脑电监测,监测同时做视反应、过度换气等诱发实验。结果:有二人判定,分为正常、界限、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和局限性异常,同时判断有无癫痫样放电。结果:癫痫患105例常规脑电异常37例(35.2%),而24小时动态监测异常为56例(53.33%);可疑癫痫50例中常规脑电异常20例(40%),监测异常33例(66%);晕厥患40例中常规脑电异常10例(25%),而监测异常为15例(37.5%)。结论:24小时动态脑电监测比常规脑电图更易发现异常,对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在癫痛发作间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脑电地形图在110例癫痫患者的发作间期被检查了。并且与脑电图进行了对比。结果:脑电地形图在110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有明显改变,与脑电图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电地形图在癫痫发作间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癫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4 h 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25 例临床诊断为癫癎及可疑癫癎儿童进行24 h 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总异常率为62-3 % ,癫癎组异常率77 % ,癎样波检出率74-7 % ,可疑癫癎组异常率31-6 % ,癎样波检出率18-4 % 。两组之间异常率和癎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01) 。其癎样放电时相以睡眠期为主(97-2 % ) 。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癎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癫癎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6例老年癫痫患者作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正常者2例(3.57%),轻度异常8例(14.8%),中度异常34例(36%),高度异常12例(22:2%),脑电图总异常率96.43%。结论:脑电图对老年人癫癎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32例糖尿病性癫痫和100例正常个体脑电地形图检测结果,异常率53.1%。显示慢波功率值增高,α波慢化或功率值降低。并与脑电图作对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电地形图对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诊断,是一种客观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EEG)表现。方法:对388例诊断偏头痛患者进行EEG及临床分析。结果:正常EEG268例(69.07%),异常EEG120例(30.93%)。结论:偏头痛常表现EEG非特异性异常,甚至样放电,但以EEG异常不能代替临床诊断,头痛性癫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EEG检查结果综合判定,并与偏头痛进行鉴别,其些偏头痛可以伴癫发作,两者交叉重叠,极易混淆,对头痛性癫的诊断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腹型癫痫的诊断与疗效的观察。方法:使用日本1118型脑电图仪对80例腹型癫痫进行检查。结果:80例腹型癫痫患者脑电图75例(94%)异常。结论:脑电图对腹型癫痫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