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和非洛地平逆转原发高血压 (EH)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 将 6 8例原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和非洛地平组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6个月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二尖瓣E峰、A峰最大峰值血流速度PE、PA及PE/PA。结果 与非洛地平组相比 ,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PE、PA及PE/PA均显著改善。结论 培哚普利可以逆转左室肥厚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非洛地平可以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但逆转左室肥厚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86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后4周、12月测血压、服药前和服药后12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F、FS无改变,LVD、IVST、LVPW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降低(P〈0.01),E/A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厄贝沙坦、培哚普利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而且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王正斌 《中外医疗》2014,(20):43-44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对左室肥厚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氯沙坦,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肥厚相关指标变化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室肥厚IVST、PWT、LVDd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能逆转患者左室肥厚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的临床价值。方法服用氯沙坦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厚度、重量和E/A比值。结果服药后血压、左室厚度和重量显著降低(P<0.01),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氯沙坦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抑制左室重构的效果。方法:将277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4例、培哚普利治疗组108例、氯沙坦治疗组105例,并于治疗前及治疗一年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内径、左室肌重量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并对患者的心功能在相应时间进行NYHA评级,以了解三者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功能的影响和左室重构的阻抑作用,同时对服药的耐受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一年后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LVEF有明显提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分别增加8.58和8.91(20.6%和21.5%);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心衰评级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在上述指标上有加重趋势;培哚普利组与氯沙坦组间各主要指标的在相同时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培哚普利组在咳嗽副作用上高于氯沙坦及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有较高死亡率。结论:ACEI类药物培哚普利和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均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阻抑左室重塑过程,提高左室收缩的同步性,改善左室功能,改善预后,且其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干预作用,以及对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培哚普利(derindopril)[2 mg/(kg.d)]组、螺内酯[20 mg/(kg.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治疗12周后,各组分别应用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DM水平。结果心脏超声结果显示,螺内酯组和培哚普利组同高血压模型组比较,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左室质量、左室内径及左房内径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培哚普利组比较,螺内酯组相对室壁厚度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内酯组、培哚普利组同高血压模型组比较血浆ADM水平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内酯和培哚普利均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且螺内酯逆转左室肥厚优于培哚普利;应用螺内酯和培哚普利后,血浆ADM水平下降,伴随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改善,其机制可能为ADM在高血压中作为代偿性激素,可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system,RAAS)相互拮抗,或通过ADM直接作用,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沙坦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的临床价值。方法:服用氯沙坦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厚度、重量和E/A比值。结果:服药后血压、左室厚度和重量显著降低(P〈0.01),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氯沙坦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和对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50例,给予口服培哚普利4mg,每日1次,总疗程6个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疗效。方法:选择30例初诊的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监测其经氯沙坦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左室重量指数。30例患者治疗六月后,血压及左室重量指标均有效降低。结论:氯沙坦在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同时也能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与硝苯地平对高血压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肥厚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研究对象的65 例患者分为培哚普利组和硝苯地平组,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空腹血糖、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24 h 尿蛋白、肾功能。结果 培哚普利组较治疗前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 P< 0-05 或P< 0-01) ,且治疗8 个月后上述指标改善培哚普利组较硝苯地平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 或P< 0-01) 。结论 培哚普利能逆转左室肥厚及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及Q-T间期离散度(QTc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9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左室重量指数、QTcd及BPV等相关参数.结果:LVH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数为(158.68±23.57)g/m2,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P<0.001);LVH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校正QTcd均明显高于LVH组(P<0.01~P<0.001).结论:老年患者高血压LVH与BPV有关,LVH是心律失常、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BPV可作为降压治疗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室肥厚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方法:用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观察了51例老年EH与46例非老年EH患的血压动态变化及左室结构改变。结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在老年EH组多见,尤其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较非老年EH并发左室肥厚多见。结论:老年EH多有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并与并发左室肥厚相关,多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较偶测血压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恤压(EH)左塞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将122例EH伴INH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三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盟下降(P〈0.01);三组左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C组比A、B组更明显(P〈0.01)。结论:两药联用对LVH的逆转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蔡晓萍  关浩增 《广西医学》2003,25(5):690-69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与血压变异性 (L BPV)的关系。方法 :对 10 6例伴有或不伴有LVH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并与年龄相近的正常血压者 4 0例进行对比 ,分析血压的变异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LVH与无LVH组患者的 2 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 (2 4hSSD) ,2 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 (2 4hDSD) ;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 ,舒张压标准差 (dDSD) ;夜间收缩压标准差 (nSSD) ,舒张压标准差 (nDSD)均显著增大 (P <0 0 5 )。LVH组较无LVH组的 2 4hSSD、2 4hDSD、dSSD显著增大 (P <0 0 5 )。结论 :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 ,伴LVH时这种改变更明显。EH患者的BPV变化 ,与LV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 ( EH)伴左室肥厚 ( LVH)的疗效。方法 :将 EH伴 LVH患者 1 60例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 82例 ,单用依那普利 ,B组 78例 ,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 6个月后及两组间血压与 LVH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 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P<0 .0 1 )且两组间降压幅度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两组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A组 ( P>0 .0 5 )较 B组明显 ( P<0 .0 5 )。结论 :两药合用对 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左室构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的变化。方法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左室构型分为四组:正常构型组(n=34)、向心性重构组(n=18)、向心性肥厚组(n=11)和离心性肥厚组(n=15)。测定与比较各组24 h动态血压、左室功能、颈动脉内径、血流参数和斑块发生率。结果向心性肥厚组24 h平均收缩压高于正常构型及向心性重构组(P<0.01)。离心性肥厚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构型组(P<0.05),Tei指数高于正常构型组(P<0.05)。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正常构型组(P<0.05),且向心性肥厚组颈动脉分叉处IMT高于其他三组(P<0.01)。向心性肥厚组斑块检出率(54.55%)较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不同左室构型左心功能和颈动脉结构变化不同,离心性肥厚者心功能受损最明显,心室肥厚者颈动脉重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维  夏豪  庞明  史文  苏卫红  郭清  梁湘琪  周芸 《广西医学》2010,32(4):398-40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根据脉压指数(PPI)分为A组68例,B组62例。统计并计算各组的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短轴缩短率(EF)、射血分数(FS)。结果年龄、病程、PPI、PP、SBP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DBP与LVMI负相关(P〈0.01)。PPI≥0.5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PI〈0.5的患者(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缬沙坦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的机制.方法测定EH伴LVH(EH+LVH组,n=30)和不伴LVH(EH组,n=27)者缬沙坦治疗24周前后及健康对照组(n=30)的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MI)及血浆ET-1水平.结果治疗前EH+LVH组血压、LVMI和血浆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EH组比较,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VMI及ET-1水平较高;LVMI与血浆ET-1浓度呈正相关(r=0.413,P<0.05).缬沙坦治疗后EH及EH+LVH组患者血压、血浆ET-1水平均下降;EH+LVH组LVMI下降明显(P<0.01),EH组未有变化(P>0.05).结论ET-1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缬沙坦降压及逆转LVH机制可能部分源于对ET-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及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EH患者随机分为A组缬沙坦与双氢克尿噻合用 ,B组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于服用前及后 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其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LVDd)、左室重量指数 (LVMI)、Ep、Ap、Ep Ap、IRT、观察血压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 6个月血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IVST、LVPWT、LVDd、LVMI较前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Ep Ap明显高于服药前 (P <0 .0 1) ,IRT较前明显缩短 (P <0 .0 5或P <0 .0 1) ,B组与A组比较Ep Ap、IRT改善更为明显 (P <0 .0 5 )。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合用具有良好的降压和逆转LVH的作用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有协同作用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60例患者口服卡维地洛 1 0~ 2 0 mg,2次 / d,治疗半年 ,用动态血压仪记录卡维地洛治疗 EH的降压效果 ,用超声心动图测量 LVH的逆转情况。结果 :卡维地洛可使 2 4 h血压平稳下降 ,且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 (P<0 .0 1 )。结论 :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 ,对 EH的 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