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霞 《中外医疗》2010,29(25):66-66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众多的手术期病人由于精神紧张、外伤、疼痛、手术创伤及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的疼痛刺激,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进一步升高,有的甚至发生高血压急症,因此,手术期高血压病人行急症手术时,麻醉风险较大。严重高血压有引起各种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术前及术中有效地控制血压和麻醉处理,能够避免许多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单纯使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使用静脉麻醉,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麻醉方法及各时间血压、心率的控制情况。结果:麻醉开始之前两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合麻醉之后及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压心率低,手术牵拉脏器、组织时血压、心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手术患者中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增加麻醉的安全性,较好的控制血压和心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及手术刺激常伴有血压增高、心动过速及颅内压增高等反应,这些刺激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阿片类药物能有效地抑制麻醉和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术中调控应激反应的常用药物[1].本研究旨在观察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高血压患者术中麻醉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血压病人日益增多,高血压患者接受手术麻醉的数量不断增加,有报道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已占老年人手术的 30%~60%.麻醉医师几乎每天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遇到高血压,需要及时诊断病根据不同的病因及严重程度和紧急情况给不同处理.围术期高血压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病人的高血压高于正常血压30 %或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 压超过 90mmHg,高血压病人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严重的合并症给麻醉医生带来新的挑战,高血压增加了麻醉手术的风险,尤其是增加围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急诊手术麻醉的死亡率比择期手术高2 ̄5倍,高血压本身是麻醉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总结20例合并高血压病人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经过,急诊高血压病人的危险性恰似术前末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为预防麻醉手术中的血压波动,术前应用对心律及传导系统影响小的钙通道阻滞剂或新型具有α-受体阻断和中枢性调节双重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压宁定控制血压。术中如出现血压升高可调节吸入麻醉药的浓度,血压下降要在MAP和CVP的监测下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15例的临床分析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华北 《当代医学》2010,16(36):36-37
目的查找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7年静脉全身麻醉下此类手术153例,术后再出血15例,发现再出血主要发生在麻醉复苏过程后、手术后12h内,血压均有显著波动。2008年后改进此类手术麻醉复苏过程并加强术后早期血压控制。结果 2008年后至今148例同类手术,术后再出血仅8例,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通过改进麻醉复苏过程和加强手术后早期管理可以较好控制血压明显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危险因素,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300例需要行择期骨关节置换术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条件分析法对性别、年龄、术前并存症、血压控制情况、ASA术前评分、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108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为36.0%。并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性别、年龄、ASA术前评分、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前并存症、血压控制不合格是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并发症状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并存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时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骨关节置换术前的重点治疗以及护理关键,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合并高血压的手术病人,因全身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术中常由于血压的剧烈波动产生严重并发症,增加了手术危险性.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达到最佳麻醉效果,减少用药量,保持平稳的血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应用于高血压手术病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众多的围手术期病人由于精神紧张、外伤、疼痛、手术创伤及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的疼痛刺激,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进一步升高,有的甚至发生高血压急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因此,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行急症手术时,麻醉风险较大。笔者结合20例高血压病人的麻醉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患者麻醉和拔牙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为此类患者安全施行拔牙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高血压患者227例,正常血压患者35例,观察分析麻醉前10 min,麻醉注射即刻,拔牙后即刻、拔牙后3 min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结果高血压组手术过程中收缩压升高均值与手术前及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舒张压、心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严密监测各项心血管参数,重点观察收缩压的升高,高血压患者可安全施行局麻下的拔牙手术。无痛麻醉的使用可降低术中血压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廖发玲 《中外医疗》2010,29(27):16-16,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临床麻醉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前来我院进行手术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结果术中出现室性早搏6例,心动过速7例,未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术,中血压均较平稳,麻醉效果良好。结论高血压病人手术时,选择全身麻醉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张小丽  周激 《中外医疗》2010,30(17):18-18,6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临床麻醉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前来我院进行手术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结果术中出现室性早搏6例,心动过速7例,未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术中血压均较平稳,麻醉效果良好。结论高血压病人手术时,选择全身麻醉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术中行迷走神经减压术的降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行颅内迷走神经减压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清除血肿后,即刻行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手术后7例血压完全正常,8例在手术1周内血压接近正常,3例在手术2周内血压接近正常,4例血压无明显改善。结论:颅内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可以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避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再出血,减少两次手术和麻醉的影响,为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现代评估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和 围术期高血压 围术期是外科患者在接受手 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麻醉医师所面临的手术患者出现 的血压增高,可能是原有高血压 病的延续,也可能是疾病或手术 刺激引起的暂时性症状。因此,应 该区别认识临床高血压病和围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拉贝洛尔(Lab)参考书中麻下行腰椎间盘手术期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0例ASA I-II级择期局麻下腰椎间盘髓核接除术中发生高血压的145例病人,应用Lab治疗,观察麻醉前,后及手术期的血压变化和用药量。结果:小剂量Lab在麻醉前应用能维持术前基础血压和心率,较大剂量Lab则能控制麻醉手术期高血压,结论:Lab用手术麻醉前和手术期高血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中的麻醉处理方式,减少麻醉的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麻醉处理。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快速静脉诱导;麻醉维持选择有脑保护作用的异丙酚、瑞芬太尼等,在手术不同阶段配合手术者控制血压,监测并及时纠正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结果:所有患者麻醉经过平稳,无术中死亡。手术结束后拔管21例,保留气管插管者22例。术后围手术期再出血者5例,3例保守治疗,2例再次手术。术后7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大,对麻醉要求高。选择有脑保护作用的异丙酚、瑞芬太尼,根据手术不同时间维持血压在不同水平,有利于患者度过手术期。保护脑功能、降低颅内压、维持循环稳定。能够较好地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陈燕莲 《当代医学》2013,(18):19-20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行剖宫产术的麻醉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产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妊高征患者的手术麻醉资料,其中49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50例采用全身麻醉(EA),21例采用硬膜外麻醉(GA)。统计术中血压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统计术后患者血压变化、心力衰竭发生率、入ICU比率、住院时间、新生儿1min、5min阿氏评分。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在MAP、手术时间、出血量、麻醉效果优比率明显低于GA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麻醉效果优比率明显优于EA组(P<0.05);CSEA组在术后血压变化、心力衰竭发生率、ICU入住率、住院时间、新生儿1min和5min阿氏评分≤7分(%)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率、ICU入住率、新生儿1min和5min阿氏评分≤7分(%)明显低于EA组(P<0.05)。结论 CSEA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进行临床手术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样本,且所以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结果术中出现室性早搏6例,心动过速7例,未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显示术中血压均较平稳,麻醉效果良好。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外科手术采取全身麻醉更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围手术期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高血压病人在面临手术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高血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压控制在多少合适?应该选择哪些降压药物?等等。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所遇到的问题也时常摆在内科医生的面前。为此,作者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从内科医生的角度,针对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的有关血压控制水平和治疗药物选择的问题,阐述一些意见和观点。一、术前血压的控制水平精神紧张可以短期和长期增高血压,各种外科手术均可成为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影响患者的血压,甚至使其血压大幅度的波动,增加患者术中、术后的风险。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控制血压本  相似文献   

20.
郑彬武 《重庆医学》2008,37(11):1228-1229
目的探讨如何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剧烈波动和维持麻醉平稳。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男42例,女28性,年龄56~87岁;合并轻中2型糖尿病5例,房颤2例;术前深昏迷27例,其他为浅昏迷或烦躁患者)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的麻醉处理情况,全部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加静吸复合麻醉)。结果术中经过都较平稳,无1例死亡;术后有5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和其他并发症。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麻醉要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准确调控患者的容量、血压以维持循环稳定和加强氧供,防止二氧化碳蓄积是避免颅内压(ICP)增高、加重出血、确保证患者安全和取得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