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常胎心监护的观察及护理,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98例胎心监护异常的孕妇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顺产65例(66.33%),剖宫产32例(32.64%),产钳助产1例(1.03%),无死产史。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胎心电子监护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17例36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结果 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97例,无反应型16例,宫缩刺激试验(CST)正常型80例,CST异常型24例.异常者中28例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围产儿死亡1例.结论 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胎心率变化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胎心电子监护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17例36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结果 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97例,无反应型16例,宫缩刺激试验(CST)正常型80例,CST异常型24例.异常者中28例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围产儿死亡1例.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胎心率变化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夏晨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5(2):85-85
全产程持续性胎心电子外监护是从产妇临产开始,利用胎心监护仪以数字式对胎心率进行监测,并且可同时监测宫缩压力、胎儿对官缩的反应、胎心率基线及宫缩时周期性心率,直至胎儿娩出。本院自2003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在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降低新生儿窒息、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和剖宫产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04年3月在我院足月单胎头位分娩产妇,第一产程中胎心率(FHR)异常图形217例(观察组)和FHR正常图形的269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第一产程异常FHR图形的发生率为44.7%,常见类型为轻度变异减速64.5%、基线变异减弱21.6%和轻度心动过速12.0%。晚期减速、基线变异减弱和重度变异减速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论:第一产程异常FHR图形的发生率较高,其中晚期减速、基线变异减弱、重度变异减速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程中连续胎心率监护的意义。方法 应用产科中央监护系统对进入产房的426例孕妇(正常妊娠312例,高危妊娠114例)在潜伏期进行30—60min的入室监护,对402例活跃期的孕妇进行连续监护至胎儿娩出。结果 应用改良Fischer评分,入室监护危险组发生率低,为1.28%,正常组占92.31%,在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危险组2.49%及2.33%,较潜伏期增多(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危险组中羊水粪染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低Apgar’s评分发生率、新生儿发病率均较正常组高(P<0.01)。观察结果表明高危妊娠危险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结论 对分娩期孕妇尤其为高危孕妇进行全产程的连续胎心监护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时发现胎儿窘迫,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563例阴道分娩时胎心监护的异常波形.结果: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375例,无反应型53例,收缩刺激试验(CST)正常型115例,CST异常型20例.无反应者均于临产前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及时的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使用不同胎心监护方法的效果,同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住院分娩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150)。对照组采用多普勒,安排专人,每隔5min对患者进行一次胎心监测,每次持续监测的时间为1min,直到胎儿分娩为止。试验组在患者进行第二产程时,使用胎心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直到胎儿分娩。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阴道助产发生几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发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中,对患者采用胎心监护仪进行连续监测,能够及早、及时地发现胎儿窘迫现象,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有效降低和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入院孕妇1 408例进行常规胎心监护,共监护例数达2 690人次。结果:胎心监护可以提高工作质量,降低了工作强度,既准确又节省人力。结论:尽早发现胎儿宫内是否缺氧并积极处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院 1998年 6月~ 1999年 3月 ,对 2 80例产妇进行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至新生儿娩出止。以了解胎心监护基线变异情况的临床意义及apgar评分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象选择 1998年 6月~ 1999年 3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 2 80例 ,年龄 2 1~ 34岁 ,孕周 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在产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1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360例产妇为观察组,全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照组360例,应用传统的方法听诊胎心。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应常规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胎心变化,尽早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和人类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胎心监护在产程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9年1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360例产妇为观察组,全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照组360例,应用传统的方法听诊胎心.结果 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妇应常规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胎心变化,尽早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和人类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脐带缠绕胎儿的胎心监护特点及分娩方式和预后。方法 通过对92例脐带缠绕新生胎儿产时胎心监护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脐带缠绕胎儿产时胎心监护图主要为变异减速,随血流减少程度加重可出现晚期减速、延长减速、心动过缓,并且多能经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率低。结论 脐带缠绕胎儿时只要产时严密监护,经阴分娩是安全的,不是择期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相似文献
15.
768例胎心监护的应用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胎心监护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768例,分析胎心监护临床资料并进行无应激试验(NST)。结果 NST试验中,混合组及无反应型组分别与反应型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反应型组,差异极显著。结论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对早期观察胎儿窘迫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熟练地识别胎心监护图,正确地指导产程中的处理,减少围产儿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高危因素为91.27%,母体高危因素为65.87%,产程处理因素为42.06%。结论: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主要与胎儿因素、母体因素有关,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产程监护、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讨论胎心监护在第一产程中监测胎儿窘迫的临床应用.方法 提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4月,580例在自然临产的产妇中,第一产程中的胎心监护.对于胎心监护波形正常的487例及波形异常的9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在第一产程中胎心监护波形正常的,分娩后的新生儿没有窒息现象,93例胎心监护波形异常的,有68例为偶发变异减速,通过吸氧,改变体位,静滴平衡盐,产后新生儿情况良好.对于20例频发变异减速的,通过以上处理以外,尽快缩短产程,产钳助产或胎吸助产,新生儿也有好的阿氏评分,其中有3例伴后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轻度窒息.4例出现晚期减速的,积极行剖宫分娩,新生儿产下重度窒息,经抢救后均转儿科治疗.结论 胎心监护在第一产程中,能对胎儿窘迫做出正确判断,指导及时做出正确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产时胎心监护后的临床效果并对产时胎心监护进行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待产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诊断仪监测胎儿心率,观察组进行产时持续胎心监护并进行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现胎儿宫内窘迫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25,P0.01),且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6.65,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61,P0.05)。结论: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可及时准确判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情况并通过对症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产妇在胎心监护时进行护理可提高对胎儿的监护质量,值得在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产时胎心监护后的临床效果并对产时胎心监护进行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待产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诊断仪监测胎儿心率,观察组进行产时持续胎心监护并进行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现胎儿宫内窘迫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25,P<0.01),且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6.65,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61,P<0.05)。结论: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可及时准确判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情况并通过对症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产妇在胎心监护时进行护理可提高对胎儿的监护质量,值得在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