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入组60例符合Kane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定义的患者,随机服用氯氮平200~400mg·d-1和利培酮4~8mg·d-1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1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12,16周末评定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指标各1次.治疗前后还需评定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各1次.结果:两组基线时各项指标包括用药剂量(折合成氯丙嗪)无差异(P均>0.05).两组治疗第4周末GAF量表评分明显增加,治疗第8周末PANSS总分、阴性症状因子分明显降低,治疗第12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两组比较治疗第16周末利培酮组TE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00),而GAF量表得分明显高于氯氮平组(P=0.000),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效,且利培酮的不良反应更轻,更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肌苷口服液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氯氮平片200~400 mg.d-1,2%肌苷口服液30 mL.d-1;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4~8 mg.d-1。均共治疗1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12,16周末根据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评定疗效。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评定韦氏记忆量表(WMS)。结果两组治疗第4周末GAF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第8周末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第12周末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第16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TESS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肌苷口服液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相似文献   

3.
李月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568-1569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各2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采用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结论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月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568-1569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各2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采用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分别服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12周, 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利培酮组总有效率62.9%, 氯氮平组60.0%,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 不良反应轻, 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陶锋  孙晓斐 《海峡药学》2012,24(2):133-134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用米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8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米氮平组(合用组)和单用利培酮组(单用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的第四、八、十二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12周后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和一般病理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ES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联用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12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从治疗后的第2周末起,2组PANSS的T、P、N、G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治疗第4周末,2组间PANSS的T、G因子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末,2组间PANSS的T、P、N、G因子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张怀伦  张英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92-3093
目的:了解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人组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联合米氮平)和对照组(利培酮),治疗6周,在治疗前、治疗第二、六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不良反应评定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第二周末,PANSS总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阴性症状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P<0.01),HAMD评分在治疗第六周末时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1),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利培酮联合氟伏沙明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2月入住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利培酮联用氟伏沙明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后4、8、12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起,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阴性症状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程度较轻。结论利培酮联用氟伏沙明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利培酮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7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末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培酮片剂与微球制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片剂组(n=23)和微球制剂组(n=22),根据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8、16周末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PANS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依据。治疗第8、16周末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8、16周末片剂组及微球制剂组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相比,治疗第8周末微球制剂组PANSS评分低于片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16周末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利培酮微球制剂较片剂疗效更显著,治疗结束时两种剂型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舒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单用组,各30例。合用组给予奥氮平合并舒必利治疗,单用组给予奥氮平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4、8、12周分别评定1次。结果合用组第8周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12周时降低更为明显(P〈0.01);第8周和第12周时阴性症状分及精神病理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PANSS总分和阳性、阴性因子分及精神病理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合用组治疗8周及12周时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均低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舒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明显改善阳性症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喹硫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两组的疗程相同.采用潘氏量表及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效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3.2%,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4周末疗效明显,潘氏量表(PANSS)评定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周末疗效明显,PANSS评定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ANSS评定总分在治疗前、1周末、2周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末、6周末、8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两种药物来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则只服用氯氮平进行治疗,观察12周,分别于入组前、治疗6周末、12周末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治疗效果,同时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6周末及12周末的BPRS评定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这一疾病的治疗可采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两种药物进行尝试,其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有较大程度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拉莫三嗪+利培酮)和对照组(利培酮+安慰剂)。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72.5%,显效率20%;对照组有效率52.5%,显效率12.5%。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12周末TES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组各30例,进行为期8周的对照研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间总分及阴性症状减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显效率66.6%,利培酮组显效率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优于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首发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的阿立哌唑治疗和利培酮治疗,评定工具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12周末评定)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治疗后2、4、6、8、12周末评定),使用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在治疗后各观察点均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各观察点的PANSS总分及减分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治疗终点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3,P=0.728);两组总体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8,P=0.256),但治疗后4、6、8、12周末,利培酮组的TESS评分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P均〈0.05)。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其副作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要轻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8.
贡永宁  郭平 《医药世界》2010,12(2):107-109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利培酮)和对照组(利培酮+安慰剂)。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有效率72.5%,显效率20.0%;对照组有效率52.5%,显效率12.5%,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一定差异(P〈0.05);治疗后2、4、8、12周末TESS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镁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氨磺必利配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予氯氮平+氨磺必利、对照组予氯氮平+安慰剂,治疗12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后第4、8、12周末,观察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NSS各因子积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观察组减分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磺必利配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显著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将102例T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52)给予12次MECT治疗;对照组(n=50)给予8次MECT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次末、8次末、12次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两组有效率在MECT治疗4次末、8次末、12次末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ANSS总分在各测量时点组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但在MECT治疗的第4次、第8次、第12次评分与入组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ESS总分在各测量时点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在治疗第8次时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疗程的MECT治疗对TRS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无差别,MECT治疗TRS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加强MECT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对治疗安全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