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根据心脏再同步化用于心力衰竭(CARE-HF)研究结果 ,结合我国目前国情,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标准药物治疗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联合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的长期结果。方法选择1999年12月至2008年4月行CRT、CRTD治疗的患者68例,为CRT/CRTD治疗组。选择同期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84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需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 CRT/CRTD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常规药物治疗组明显改善,但最终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52/68)比73.8%(62/84),P>0.05]。但CRT/CRTD组中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显著少于常规药物治疗组[8.8%(6/68)比19.0%(16/84),P<0.05]。结论 CRT不能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总体病死率,但在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同时具备CRT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CRTD治疗可能成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后置入不同心脏装置的手术处理及注意事项。方法例1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年,射血分数(EF)0.30,心功能Ⅳ级,无经济能力再接受心脏再同步化联合除颤治疗(CRTD),决定保留原ICD情况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例2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置入VVI 3年后反复发生心室颤动,EF0.35,但无经济能力接受CRTD,保留起搏器情况下置入ICD;例3为扩张型心肌病,因高度AVB置入DDD起搏器后3年,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入院,决定将原来的DDD起搏器更换为CRTD。结果均顺利分别置入CRT、ICD和CRTD,例1、例2术中测试均未发现装置间的相互影响。结论先后在同一患者置入不同心脏装置的手术是可行的,但术中应明确排除起搏和除颤电极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疗效肯定;随着临床研究进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相关指南不断细化。本文结合近年临床试验结果及相应指南更新要点等对CRT/CRT-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4以上均死于心源性猝死(S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随着心血管循证医学的快速发展其适应征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拓展,包括对CHF患者SCD的一、二级预防。对于同时具有ICD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征的患者,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积极探讨如何对CHF患者进行SCD的危险分层,从中识别出哪些患者能从ICD中获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永久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广泛.相关研究表明老年患者进行上述心脏器械治疗相对安全,且能从永久起搏器及CRT治疗中获益,但老年患者植入ICD预后受非心源性死亡因素的影响大,较年轻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近年来心律失常器械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基础上,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律协会(ACC/AHA/HRS)推出了<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本文着重探讨了新指南关于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以及联合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适应证的进展.就生理性起搏方面,强调通过优化起搏参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右室心尖部起搏,这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脏再同步化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或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在18例植入CRTD或ICD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通过分析器械提供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速/室颤)计数(VT/VF Counters)及心脏指南针报告中记录的数据,比较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6个月前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与治疗前相比,非持续性室速及室速/室颤事件均有减少(P=0.035和0.017);而单发室性早搏、连续室性早搏、监测室速及电风暴事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进一步减少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非持续性室速及室速/室颤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ICD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1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具有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适应证,术中行冠状静脉(CS)逆行造影提示CS分支静脉与主干成角异常,使得左室电极植入有一定难度,在选择了合适的心脏靶静脉心后静脉后,借助Runtrough导丝及多功能导管增加支撑力,协助左室电极到位并将电极送至靶静脉远端,成功植入CRTD后,术后短期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围手术期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对104例符合CRT植入指证的患者行CRT/心脏再同步化除颤器(CRTD)治疗和随访,并对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成功植入CRT73例,CRTD28例。总手术成功率为97%(101/104),经心内膜成功率为93%(97/104),3例手术失败(2例术中发生急性肺水肿,1例术中发生心室颤动),另外4例因未找到冠状静脉窦开口或心脏静脉成角畸形明显或固定不可靠而分别改为右室双部位和心外膜电极。随访92%(93/101)有效,7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终末期心力衰竭,2例为心源性猝死,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CRT手术安全、疗效可靠,应重视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非药物治疗可进一步改善病人的预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及心脏机械辅助装置等慢性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发展迅速,基因、干细胞移植及植物神经干预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不断在探索中前进.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根据我国2003年的抽样统计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年死亡率可达5%~10%。约62%的心衰患者有左右心室间不同步。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CHF伴有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总死亡率下降了36%,联合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即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降低死亡率可达43%.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P)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CRT-P或CRTD植入治疗,从而分析研究CRT-P或CRTD对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病例22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2例,扩张性心肌病9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均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反复治疗后疗效不佳,符合CRT-P或CRTD植入适应征,植入CRT-P或CRTD。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1个月。1例患者术后因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同时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与术前相同的最佳药物治疗心衰,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术后Ⅰ-Ⅲ级;运动耐量、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LVEDD较术前有所减少。结论 CRT-P或CRTD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CRTD可以通过预防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正背景:目前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患者右室电极的位置对临床疗效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影响的资料还很有限。方法:研究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试验中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1 089例患者中的742例(68%),主要终点为心力衰竭或死亡,次要终点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或死亡或单独的VT/VF。结果:86例右室电极位于右室间隔部或右室流出道(非右室心尖部组)。656例右室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右室心尖部组)。两组主要终点事件无差异[危险比(HR)0.98,95%可信区间(CI)0.54~1.80;P=0.93]。两组超声指标变化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l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严重致残和致死的常见临床综合征。猝死和进展性病情恶化是CHF的两大主要死因。尽管近年来CHF的药物治疗有一些进展,但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仍然很差。应用心脏再同步除颤治疗心力衰竭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治疗心衰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一例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ard 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defibrillation,CRTD)植入术4个月后频繁除颤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5.
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中除颤阈值测试的现代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装置可靠性差,除颤失败率高,对快速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事件唯一的治疗方法是电击;因此在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时常规进行除颤阈值测试。现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性能较前明显改善,除颤性能提高,经静脉途径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平均除颤阈值是20~30J,低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最大输出能量,且除颤阈值测试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险;因此许多临床心脏电生理学者开始质疑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中除颤阈值测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近50年来,应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植入型心脏电生理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指征不断扩展,植入数量持续增多。同时,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文献报道,美国起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进行V-V delay优化的临床价值尚待证实。Boriani等学者进行的RHYTHMⅡICD研究是一项单盲、随机试验,入选了121例CRT加自动复律除颤器(CRT-D)植入的患者。以1∶3比例随机分为了两组:双室同步起搏组(30例)和经超声心动图指导的双心室  相似文献   

18.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慢性心衰猝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在症状开始1h内发生的任何自然死亡。虽然治疗的进步使充血性心衰(CHF)整个死亡率明显下降,但CHF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在中度CHF(NYHA,Ⅱ级),年度总死亡率5%~15%,其中50%~80%表现为心脏性猝死[1]。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自动检测和治疗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和心动过缓事件。多个临床试验均已证实ICD具有准确检测和治疗心脏性猝死事件的功能,且使CHF的总死亡率较药物组低。1CHF猝死的原因1.1心律失常CHF猝死的主要原因为VT和缓慢性心律失常[2,3]。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地…  相似文献   

19.
脉冲发生器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识别可靠、全面、可信;心房起搏本身可减少慢鄄快综合征患者的术后房颤的复发;起搏器的内置程序及心房起搏部位对预防阵发性房颤有一定作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CRT)术后尽量维持节律治疗,房颤后双室起搏比例降低,脉冲发生器的算法对提高真正双室起搏比例效果有限,房室结消融可以确保双心室起搏;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及CRT+除颤(CRTD)术后尽量维持节律控制,降低房颤时心室率,给予负荷量茁受体阻滞剂,开启鉴别房颤的程序;CRTD患者如发生持续房颤,应行房室结消融以保证双室起搏并避免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男,4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入院。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左室)扩大,舒张末期内径86 mm,左室后壁、侧壁中下段及左室心尖部肌小梁增多,呈网格状分布。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弥漫性运动减低,左室射血分数0.21。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0.16 s。动态心电图:多源性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核素心血池显像:①左室扩大,整体收缩功能重度受损,舒张功能中度受损;②右心室形态大小及整体收缩功能未见明显异常;③左右心室间运动同步性均明显减低。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I~III级(NYHA)。患者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征,入院后经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后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复律除颤器(CRTD)植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