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配药环境对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药物配伍后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的实验表明,配药环境对配伍后的大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影响较大,揭示要提高输液的质量,除坚持规定的质量标准以外,对静脉用药中的不溶性微粒也应加以控制,同时还应有工作条件良好的配药环境以及高素质的配药人员.  相似文献   

2.
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致害性愈来愈受到重视,中国药典1985年版和1990年版均增加大输液不溶性微粒的检查项目.并规定了标准范围。不论制药厂还是医院制剂室,对大输液生产过程,严格按GMP的标准要求.强化了避免微粒污染的相应设施和质控手段,使大输液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不溶性微粒多数都能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但是,由于临床输液,多有加入其它药物配伍静脉满注,有可能使大输液内微粒数增加,甚至超过规定范围,增加输液的致害性。近来临床输液,大多采用带有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代替乳胶管制作的输液器,理应使临床输…  相似文献   

3.
5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葡萄糖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 用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配伍前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其与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数目,并考察配伍后不同时间测得的微粒数.结果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配伍前(P<0.01或P<0.05).结论 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数目明显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此现象,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各环节进行监测,探讨减少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途径。方法进行输液器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各种针剂与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相关性试验,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各样品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不同厂家输液器配制的输液所含不溶性微粒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以及加入各种针剂的不同,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溶性微粒污染(P<0.01)。结论常规静脉输液过程的各环节均有可能导致数量和大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应加强输液操作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尽量采用能避免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操作方式,尽快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  相似文献   

5.
输液配伍时应注意微粒量的累加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输液配伍时应注意微粒量的累加徐爱文,李晴,吴素娟(浙江省开化县人民医院324300)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已为人们共识。我国药典1990年版对输液微粒也作了限量规定。目前国内药厂和医院制剂室生产大输液的条件、设备、环境都达到一定的要求,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足叶乙甙注射液在三种大输液中配伍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 将足叶乙甙注射液三个剂量分别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利用ZWF-4D型注射剂微粒分析仪动态监测足叶乙甙注射液在三种大输液中的微粒数量。结果 足叶乙甙注射液100mg、200mg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微粒较少。而在0.9%氯化钠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微粒较多。结论 足叶乙甙注射液宜小剂量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7.
三种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三种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量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采用ZWF-4微粒分析仪检测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结果: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增多。结论:中草药注射剂中的微粒必须加以控制.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注射液输液反应原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草药注射剂的品种不断增多及应用逐渐广泛。中草药针剂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楚,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研究表明,药物配伍后输液中的微粒数会增加,尤其是加入中草药注射剂和粉针剂。许多中药注射剂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文献报道,中草药注射液静泳注射后发生不良反应占14%。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配伍环境、药物、输液包装、注射器、加药次数5个因素对配伍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检测内封式聚丙烯输液袋、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多层共挤输液用袋3种常见塑料包装的氯化钠注射液与2种常用药物经不同方式配伍后所得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工具比较5个因素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结果:注射器和药物类型是影响最终用于注射的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配伍环境和加药次数,输液包装对最终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较小。结论:临床上对输液进行配伍时,相比输液包装,更要考虑医疗器械、药物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2种注射液配伍后,外观、不溶性微粒和pH值在4 h内变化不明显;含量在2 h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临床在使用该制剂与2种大输液配伍后应在2 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静脉药物配置环境下药液质量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监测空气消毒后配置中心配药室与普通治疗室护理操作前及操作后2h空气菌落数,并在相应环境下进行输液加药,检测已配药液不溶性微粒数和微生物污染情况;统计不同配药环境配置药液临床输液后.发生输液反应的数量。结果普通治疗室操作后空气菌落数高于操作前(P〈0.01);配置中心配药室配置的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敷和微生物污染低于普通治疗室(P〈0.01);配置中,心配药室配置药液临床输液后发生输液反应率低。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使用,可大大减少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和药液污染.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值得各个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和异物可引起静脉炎、肺水肿、血管肉芽肿、血栓、过敏反应、类热原反应、肿瘤等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 ,中国药典早在 1 985年版就开始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 (以下简称微粒 )作了限量要求 ,要求每 1ml中含 1 0 μm以上微粒不得过 2 0粒 ,含2 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 2粒 ,检查合格才能用于临床。经我院药剂人员的共同努力 ,使制剂室生产的大输液中微粒数已远低于药典标准。但临床广泛应用大输液配伍针剂给药 ,经加入不同剂型的针剂 (粉针剂、水针剂、中草药针剂 )后 ,输液中的微粒数量往往不同程度地大幅度增加 ,应引起…  相似文献   

13.
DWJ-1型大输液微粒计数器,是一种数字式测量仪器、它主要用于检测大输液制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含量,亦可广泛用于其他不导电微粒的计数。该仪器是按我国药典八五年版二部分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有关规定对大输液产品质量进行检  相似文献   

14.
对6种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忠 《中国药业》2003,12(6):52-52
目的:考察与输液配伍后6种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方法:用ZWF—4C型注射波微粒分析仪测定配伍前后的中药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配伍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显增加,但大多数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检测方法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将中药有效成分支接制成输液将成为注射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小容量注射剂与输液配伍不溶性微粒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运密  刘建华 《中国药师》2003,6(7):419-420
目的:考察小容量注射剂配伍输液后对输液微粒的影响。方法:收集了近5年来,5种药学杂志,关于小容量注射剂(包括:中药注射液、注射用粉针剂、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考察报告。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不溶性微粒增多且超标最严重,注射用粉针剂次之,而注射液基本合格。结论:提示药品标准应增加对静脉用小容量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的限量检查,与输液配伍的操作环境及注射器具等应按要求执行。  相似文献   

16.
5种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何建平  应国烽  方国英 《中国药房》2001,12(10):629-630
目的 :观察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 ,对药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 :用ZWF -4型微粒分析仪检测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前后的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 :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结论 :应重视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及与输液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多药配伍静脉滴注致不溶性微粒增多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临床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用量,观察了1~5种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发现,配伍药物数目与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数呈正相关,特别是注射用冻干粉针致不溶性微粒增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配置条件对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配置条件对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模拟临床治疗的常规加药方法及实际浓度,依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不溶性微粒检查法,采用微粒分析仪定量测定我院的6种中药注射剂放置一定的时间后的不溶性微粒数量,并比较在洁净环境与病房环境下配置的中药注射剂在输液剂中的微粒数量区别,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种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所含的微粒数量多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相对于病房环境,洁净环境配置的中药注射剂的微粒数量多,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应在洁净环境下进行,且应尽早输注,注意监测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引起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野  黄文远 《中国药师》2006,9(12):1163-1165
目的:检查输液与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方法:按照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检查微粒。结果:输液与药物配伍后,微粒数增加,不同剂型增加差异较大,药物配伍品种愈多,微粒增加也愈多。结论:微粒愈多对人体危害愈大,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秀芳 《中国药业》2006,15(18):38-38
目的考察莪术油注射液与几种大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情况。方法用微粒分析仪测定大输液中的微粒和加入莪术油注射液后的微粒变化情况。结果同一试验中不同批号的莪术油注射液间存在较大差异(P〈0、01),莪术油注射液适合与0.9%氯化钠、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最佳输液pH值在4、42~5.63之间,浓度不能超过1、60mg/mL。结论所用方法快速准确,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