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呼吸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伤段脊髓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每组又分为处理后6、12、24h三时相组,每组8只,采用Allen's打击法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在各时相提取伤段脊髓线粒体,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根据线粒体呼吸耗氧量换算出R3、R4、RCR、P/O比值。[结果]SCI组脊髓组织线粒体体积增大,嵴稍肿胀,嵴内腔扩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膜结构不清、嵴紊乱,部分神经细胞内的高尔基器、内质网稍肿大。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可见部分线粒体嵴断裂溶解、膜破裂和线粒体数量减少等。SCI组在伤后6、12h和24h R3、RCR和P/O显著低于对照组,R4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伤段脊髓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 line)对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于损伤后不同时点取材,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Caspase-3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Caspase-3表达均B组〉A组(P〈0.01)。[结论]二甲胺四环素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方法 应用平头不锈钢螺钉从大鼠C4椎体前侧钻入压迫脊髓腹侧,术后保留螺钉30d,并用联合行为评分(CBS)、神经电生理、光镜、电镜检查进行综合评判。结果 模型动物脊髓慢性压迫随着螺钉轻、中、重程度的不同,其术后行为学、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组织学观察符合脊髓慢性压迫症病理改变的特点。结论 建立了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此模型制作简便,可重复性强,脊髓损伤能表现出不同的压迫深度,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骨髓基质细胞经培养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者由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第9d移植神经干细胞,实验分组:细胞移植组、PBS填充组、正常对照组。应用组化法观察移植细胞是否存活,取材前24h显露坐骨神经,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观察脊髓损伤处的修复重建。[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标记并移植于脊髓损伤区,标记的阳性细胞可在受体脊髓内检测到,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细胞移植组较PBS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移植于脊髓损伤区,移植细胞可以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神经传导通路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只体重为220~250g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于T10部位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3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30只)和假手术组(C组,5只)。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技术,分别于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1、3、7、14、28d做行为学评价,并取材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A、B组均发现细胞凋亡,A组与B组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行为学评价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与运动功能改变具有相关性。结论 阿司匹林对慢性脊髓压迫损伤后所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制备脊髓去细胞支架,获得大然的脊髓基质和三维结构,构建组织工程化脊髓,可能有助于改变目前脊髓损伤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应用化学萃取的方法可有效制备同种异体外周神经去细胞支架,而且不出现宿主免疫排斥反应[1-2].本研究采用Sondeli等[3]报道的方法萃取大鼠脊髓,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特点,为制备具有天然脊髓结构的组织工程化脊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鼠一侧后肢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不同条件缺血预处理,观察脊髓腰骶膨大处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血管夹暂时阻断大鼠左侧髂总、髂内和髂外动脉,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以缺血6h再灌注2h和12 h分为A、B两组,预处理方式为缺血10 min血液复流10 min,按无预处理、预处理1次、无时间间隔预处理2、3次,分成A0、A1、A2、A3;B0、B1、B2、B3组.取材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前角,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条件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前角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观察结果显示A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减少,核溶解消失,损伤明显,预处理后神经元细胞增多,可见部分细胞核存在;B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大部分坏死溶解,预处理后坏死溶解现象减轻.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0和B0组脊髓前角神经兀细胞不同程度核周器扩张损伤,出现内质网扩张、大量线粒体空泡以及核膜溶解消失.预处理后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叠加预处理后损伤进一步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下脊髓腰骶膨大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对脊髓具有保护作用.反复3次预处理产生的保护作用优于2次预处理及1次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只同龄Wistar大鼠,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中度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A组,30只)和单纯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组(B组,30只)。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技术,分别于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1、3、7、14、28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A、B两组均发现细胞凋亡,两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0.05)。治疗组细胞凋亡的减少与神经功能的恢复相一致。结论: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可导致细胞凋亡,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神经细胞凋亡可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退变腰椎间盘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中椎间盘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只。实验组采用手术方法以L3为中心切除棘突、关节突、棘上、棘间韧带,切断双侧竖棘肌。对照组仅切开皮肤后即缝合。术后8周,应用电镜技术对SD大鼠椎间盘组织进行详细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对照组的椎间盘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不显著,而实验组表现为软骨样细胞减少,出现不同程度地退变、坏死,细胞器数目减少,细胞外周致密颗粒增多;基质中胶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融合、扭结或钙化,胶原纤维束间裂隙增大;[结论]应用电镜观察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超微病理改变,可为研究腰椎间盘疾患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神经细胞凋亡和Bcl-2mRNA,P53mRNA,CASPASE-3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5只同龄Wistar大鼠,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5只),慢性脊髓压迫组(B组25只),减压组(C组25只)。应用原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技术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P53mRNA、CASPASE-3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的表达,分别于损伤后及减压后1、3、7、14、28d对慢性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A、B、C三组均发现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P53mRNA,CASPASE-3的表达,A、B、C三组细胞凋亡率及阳性细胞灰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细胞表达程度与细胞凋亡的减少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相一致。结论: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可导致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同时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使脊髓发生适应性改变,减压可能通过激活此机制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并评估大鼠钳夹式脊髓损伤模型,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及后续治疗提供基础。[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行T10水平的椎板切除术,并用一动脉瘤夹瞬间释放,造成脊髓的急性挫伤,假手术组大鼠则仅行T10水平的椎板切除,术后进行行为学评价,血清学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低于假手术组大鼠,术后4 h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高于假手术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检查脊髓损伤组有脊髓实质结构破坏、空洞及瘢痕形成,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能够反映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可用于脊髓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兔脊髓损伤(SCI)后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8组,采用球囊压迫SCI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伤段脊髓组织Ng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Ngb在正常兔脊髓组织内表达,SCI后6 hNgb表达逐渐增强,伤后24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至损伤后72 h,伤后7 d Ngb表达接近正常水平。[结论]Ngb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Ngb的高表达与SCI的时间密切相关,SCI后Ngb表达上调是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孕14—16dSD胎鼠的脑室下区组织,体外培养后鉴定细胞。制作脊髓全切模型,伤后1周将Brdu标记好的神经干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体内,移植后及8周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测和BBB功能评分,并留损伤脊髓处作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移植后8周BBB评分损伤组、移植组都有所恢复,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移植组恢复较好;(2)模型制作后,CSEP波均消失,细胞移植后8周移植组的波形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潜伏期延长;(3)移植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存在大量Brdu染色阳性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在体内可到达损伤脊髓处并能存活;脊髓损伤部位NF-200及GFAP染色阳性的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特性的细胞。[结论]静脉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到达损伤区代替受损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使损伤的脊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期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的体外生长特性与转染EGFP基因后移植治疗兔脊髓横切损伤模型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及对神经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hNSCs,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进行转染;制备兔T9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观察h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从胎龄10~20周的新鲜人胚脑皮层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传代能力,诱导分化后表达分化细胞的特异抗原。本实验室已成功连续培养10个月(17代),转染EGFP基因后,仍保持未分化状态,能够自我更新形成新的神经球;移植入兔SCI模型后,hNSCs能在体内存活、迁移、分化并增殖。与对照组相比,hNSCs移植组明显促进了脊髓神经的再生、结构的修复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hNSCs移植促进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是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后是否能够影响生长抑素(SOM)mRNA的表达。[方法]将动物分为单纯半切洞损伤组(A组)、胚胎脊髓移植组(B组)。术后1、3、7、14、28d,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SOM mRNA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胚胎脊髓移植组SOM mRNA蛋白表达明显多于单损伤组。[结论] 作者的研究表明胚胎脊髓移植后可使损伤脊髓SOM mRNA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不同减压时间对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环扎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压迫模型.8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即A组:行椎板减压;实验组分为B组:环扎术后8h行减压术;C组:环扎术后72 h行减压术;D组:环扎术后不行减压术.分别于手术后1、3、7、21 d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测定caspase -3的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行为学(BBB评分,斜板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组不同时间点BBB评分、斜板评分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caspase -3、Tunel阳性细胞均在术后1d增多、3d达高峰、7d表达减弱、21 d仍有表达;不同时间点caspase -3、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二者成正相关(r =0.69 ~0.98,P<0.05).[结论]环扎法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一种理想的脊髓损伤造模方法.大鼠脊髓损伤早期减压可能阻止或减轻脊髓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脊髓冲击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采用重物坠落的方法造成脊髓冲击性损伤。损伤12 h后,对照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小剂量组、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静脉给予rh-EPO 100、500、1000 IU/kg。损伤后24 h、48 h、1周评估下肢神经功能。损伤后1周时处死动物,脊髓标本进行HE和Caspase-3组化染色,电子显微镜评估超微结构损伤。[结果]EPO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显示组织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冲击性损伤后12 h给予人红细胞生成素可减轻脊髓的组织和超微结构继发性损伤,并可对抗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中等剂量EPO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脊髓缺血性损伤的MRI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及相应的病理机制。方法:以家犬为实验模型,采用颈前路手术入路,损伤颈脊髓前动脉,进行肉眼、光镜观察。同时观察MRI异常信号演变过程和特征性表现。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后出现脊髓水肿、出血,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病理性变化。MRI异常信号出现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的前2/3,多表现为一侧受累及或偏向一侧。结论: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的脊髓出血、水肿在MRI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MRI能确定脊髓缺血性损伤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