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膜成形术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鼓膜成形术(myringoplasty)又称鼓膜修补术,是通过组织移植技术修复鼓膜穿孔,重建一个完整而活动的鼓膜,其目的是提高听力及防止鼓膜穿孔所致的中耳感染。鼓膜成形术始于1878年,最早由Berthold提出,迄今临床应用已有百年。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应用,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各种新型抗生素的问世,鼓膜成形术的技术逐渐成熟,鼓膜穿孔的愈合率得到提高,达93%以上,成为鼓室成形术的重要基础。鼓膜成形术的前提是保存中耳腔及中耳黏膜、听骨链无活动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侧听耳患者的鼓室成形术,了解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对9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进行了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对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和中耳炎后遗症进行鼓室成形术,并比较术后效果。手术后3个月~1年之间进行术后听力评价。结果46耳单侧听力耳术前言语频率气导平均听阈为60.2±23.1dB HL,骨导听阈35.7±17.0dB HL;手术后的平均气导听阈为51.3±22.6dB HL,骨导听阈为36.3±10.6dB HL。鼓室成形术后疗效评定:37耳外耳道宽敞,人工鼓膜完整,血运好,近正常鼓膜色泽;纯音测听500~2000Hz平均气导听力改善23例(62.16%,23/37),听力不变13例(35.14%,13/37),听力恶化(下降10dB以上)1例(2.70%,1/37)。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后疗效评定:9耳术腔干洁,人工鼓膜完整,血运好,近正常鼓膜色;纯音测听500~2000Hz平均气导听力改善5例(56.56%,5/9),听力不变4例(44.44%,4/9)。结论各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都可作为单侧听力耳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只要注意手术技巧,认真仔细,一般不会造成手术后骨导听力的下降。术后干耳和保持原有听力是手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耳科常见疾病,主要造成两大生理缺陷:容貌缺陷和听力障碍。由于约90%外中耳畸形患者的内耳正常,所以他们的听力障碍以传导性聋为主,耳显微外科手术,如外耳道成形加鼓室成形术及人工中耳植入手术等可改善患者听力。1常规听力修复手术——外耳道成形加鼓室成形术Kiesselbach于1883年首次尝试对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行听力修复手术,但不幸的是患者术后出现了面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方法 对24例(48耳)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将病变较重侧作为第一手术耳优先手术,对侧耳为第二手术耳。第一手术耳(24耳)完成鼓室成形术Ⅰ型13耳、鼓室成形术Ⅱ型10耳、鼓室成形术Ⅲ型1耳;第二手术耳(24耳)均施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中取用第一手术耳侧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双侧鼓膜修复材料,以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及纯音听阈结果评估鼓膜愈合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 24例(48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7耳,愈合率为97.9%(47/48),其中第一手术耳23耳,愈合率为95.8%(23/24),1耳遗留穿孔,门诊换药后愈合;第二手术耳24耳,愈合率为100%(24/24)。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第一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0.59±13.50)dB缩小至(15.39±12.40)dB,差值为-15.2 dB。第二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72±9.89)dB缩小至(8.98±10.18)dB,差值为-10.74 dB。双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6.02、4.87,P 均<0.001)。术后气骨导<20 dB的耳数为68.8%(33/48)。48耳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面瘫、味觉改变及眩晕等并发症。结论 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能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5.
再次鼓室成形术的疗效观察殷国华1陈文文1鼓室成形术对各种传导性聋提高听力的术式已开展多年。但对远期并发症报道较少,且对并发症类型、再就诊原因较少提及。我科自1990年1月~1994年1月间共施行638例鼓室成形术,其中行再次鼓室成形术56例(59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传导性聋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1月间,36例(40耳)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患者,术前听力检查语言频率(0.5、1、2 kHz)平均气导听阈为59.7±16.5 dB HL,气骨导差平均为42.1±15.8 dB.根据听骨链的病变情况采用相应的鼓室成形术,Ib型10耳,IIIa型6耳,IIIb型11耳,IV型13耳.结果 根据鼓室探查所见,先天性听骨链畸形25耳(62.5%),砧镫关节松弛7耳(17.5%),鼓室硬化症6耳(15%),早期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2耳(5%).以术后语言频率气骨导差缩小大于15 dB或气导听阈小于40 dB HL为手术有效标准,36耳有效,有效率为90%(36/40),术后语言频率听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病史、体检、听力学检查、颞骨CT检查并结合术中探查的听骨链病变的类型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鼓室成形术治疗传导性聋,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鼓室成形术疗效的原因。方法对9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行鼓室成形术,对术中所见、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再感染并新鼓膜穿孔2耳,鼓膜萎缩干性穿孔4耳;鼓膜内陷14耳,鼓膜粘连6耳,术后84耳听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砧骨搭桥组和镫骨戴帽组中咽鼓管功能良好者听力改善程度优于咽鼓管功能不良者。结论咽鼓管功能影响术后新鼓膜的成活,咽鼓管的功能状态及听骨链重建类型(搭桥、戴帽)影响术后听力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听力重建这个主题成为耳显微外科关注的焦点。在切除病变的基础上,保存、恢复和提高听力已成为耳科医师的共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发展,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传导性聋的治疗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手术时机、治疗方法的选择,短期和长期疗效评价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等。  相似文献   

9.
耳后进路鼓膜鼓室成形术112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采用耳后进路行鼓膜鼓室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及其优势。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2耳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鼓膜成形术,鼓膜穿孔全部一期闭合,听力提高率为96.3%;鼓室成形术,穿孔闭合率为97.6%;改良乳突根治术加一期鼓室成形术,穿孔闭合率93.7%。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新鼓膜成活生长良好。结论:耳后进路行鼓膜鼓室成形术具有视野开阔,便于操作,植膜血管丰富,穿孔闭合及听力提高率高,取材于同一术野,可同时探查及处理中耳病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仅存单耳听力的中耳手术和听力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间手术的12例仅存单耳听力的中耳手术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其中9例完成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例行完桥式鼓室成形术,1例完成外耳道切除+游离皮瓣修复+鼓室成形术。结果所有病例随访不少于1年,12例均干耳。语频段听力测试气骨导差缩小30dB以上者3例,20dB以上者4例,10dB以上者3例,2例听力与术前基本相同,未发生术耳感音神经性聋并发症。结论对于仅存单耳听力的中耳手术是可行的,同期可以完成听力重建维持或提高现有听力,术中尽量避免对内耳可能的损伤,减少感音神经性聋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