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天枢”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结肠肌电、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结肠P物质(SP)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STC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和变频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法复制STC大鼠模型。各电针组分别给予2 Hz低频、100 Hz高频和2 Hz/100 Hz变频电针刺激“天枢”,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14 d。观察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结肠肌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结肠SP、VIP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结肠肌电振幅、结肠VIP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肠肌电频率、结肠SP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电针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P<0.01),结肠肌电振幅、结肠VIP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肠肌电频率、结肠SP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与高频电针组比较,变频电针组和低频电针组首粒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术生地颗粒治疗慢通过型便秘模型动物后肌间神经丛的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递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慢通过型便秘大鼠模型,使用白术生地颗粒进行实验干预,观察分析不透X线标记物胃肠通过时间,检查大便颗粒及重量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其近端结肠、远端结肠肌间神经丛的SP、VIP递质进行检测。结果干预组排便粒数较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明显增加。干预组大鼠不同节段肠肌间神经丛递质的表达,与自然恢复组比较,SP近端结肠增加,远端结肠无显著性差异;VIP近端结肠降低,远端结肠增加;与模型持续组比较,VIP近端结肠降低,远端结肠增加;近端结肠及远端结肠SP皆增加。结论白术生地颗粒可增加慢通过型便秘动物模型结肠黏膜下VIP、SP神经递质含量,对结肠蠕动有调节作用,对改善收缩波远端的肠段平滑肌舒张,近端肠段平滑肌维持收缩的协调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肠神经递质SP、NO、5-HT、VIP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一般表现,首粒黑便排出时间,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SP、NO、5-H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VIP mRNA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血清中SP水平明显降低,NO、5-HT水平明显升高;结肠组织中VIP mRNA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首粒黑便时间缩短;血清中SP水平升高,NO、5-HT水平降低;结肠组织中VIP mRNA水平升高。大剂量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大鼠便秘的发生可能与肠神经递质异常表达有关,硝菔通结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相关肠神经递质SP、NO、5-HP、VIP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肠道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灌胃3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粪便含水率、结肠含水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粪便含水率和结肠含水率减少,结肠组织中VIP表达降低、AQP3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质地稀软,首粒黑便时间缩短,大便含水率增多,结肠含水率增多,结肠组织中VIP表达升高,AQP3的表达降低。结论:大鼠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肠道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硝菔通结方可通过调节肠道水液代谢治疗功能性便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15 mg·kg-1)ig,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ig 3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粪便干湿重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RT-q PCR进一步检测结肠组织中VIP,AQ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大便含水率减少;结肠组织中VIP表达降低,AQP3的表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质地稀软,首粒黑便时间缩短,大便含水率增多;结肠组织中VIP mRNA表达明显升高,AQP3 mRNA的表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大鼠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异常表达有关,硝菔通结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天枢”不同深度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传导功能及结肠P物质(SP)、Cajal间质细胞(ICC)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每组10只。采用1 mg/mL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10 mg/kg)灌胃复制STC大鼠模型。常规针刺组、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予“天枢”电针干预,分别直刺进针3、4.5、10 mm,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15 d。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大鼠首粒黑便排出的时间,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结肠肌电频率和振幅,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SP和ICC特异性标志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的阳性表达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肠肌电频率明显降低(P<0.01)、振幅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SP、c-kit阳性表达面积明显缩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结肠肌电频率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毫针、电针、艾灸3种刺灸方法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差异,并探讨其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11只)、西沙必利组(8只)、毫针组(11只)、电针组(11只)和艾灸组(11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各组每日予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3mg/kg)灌胃,制备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灌胃后间隔1h,西沙必利组予西沙必利混悬液灌胃,毫针组、电针组和艾灸组在"天枢"穴和"上巨虚"穴分别予以毫针、电针、艾灸干预治疗,每日1次,治疗15min,共治疗6d。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VIP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血浆NO、NOS、VIP含量均升高(P0.01,P0.05),VIP蛋白在大鼠结肠肠壁的平滑肌层表达评分升高(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沙必利组、毫针组、电针组和艾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缩短(P0.05),血浆NO、NOS、VIP含量均降低(P0.01,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评分均降低(P0.05),VIP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西沙必利组比较,毫针组、电针组、艾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电针组血浆VIP含量降低(P0.01),艾灸组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降低(P0.01)。3个刺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血浆NO、NOS含量及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评分均低于毫针组和艾灸组(P0.01,P0.05);血浆VIP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电针组、艾灸组、毫针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艾灸组低于毫针组(P0.05)和电针组(P0.01)。结论:3种刺灸方法均对功能性便秘有良性调整作用,其中电针对血浆NO、NOS及VIP含量的调节作用较为显著,而在对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的调节方面,艾灸可能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尹平  高宁阳  徐世芬  朱博畅  刘佳 《河北中医》2013,35(8):1229-1233
目的 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以明确不同穴位调节STC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将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造模组(56只);待成功诱导实验性STC大鼠模型后,再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13只)、大肠俞组(13只)、天枢组(14只)及上巨虚组(13只).其中,大肠俞组、天枢组、上巨虚组分别给予相应穴位的埋线治疗,7d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2、4次埋线后大鼠6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大便粒数及质量;采用活性碳推进试验测定碳推进百分率(%).结果 ①经2次埋线治疗后,大鼠6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模型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低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天枢组(P<0.01).大鼠6h内大便粒数及质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5),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大便粒数低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高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模型组(P<0.05);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推进百分率(%):模型组、大肠俞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高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高于模型组(P<0.05);大肠俞组低于天枢组(P<0.05),上巨虚组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4次埋线治疗后,大鼠6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模型组、大肠俞组高于正常组(P<0.01),上巨虚组高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低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天枢组(P<0.01).大鼠6h内大便粒数及质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大便粒数低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肠俞组大便粒数低于天枢组(P<0.05),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大便质量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推进百分率(%):模型组、大肠俞组低于正常组(P<0.01),上巨虚组低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肠俞组低于天枢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STC效果明确,且不同穴位调节STC存在穴位特异性,天枢更具有明确治疗STC的临床选取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兰 《光明中医》2023,(11):2037-2039
目的 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用药及选穴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CBM、PubMed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6月30日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得到相关文献123篇,分析其用药及选穴规律。结果 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药物以大黄应用最为广泛,其次为厚朴、枳实、木香、芒硝、冰片等。最常用的腧穴是神阙,其次是天枢、大肠俞、关元、足三里等。最常用的贴敷介质是蜂蜜,其次为醋、麻油、凡士林、生姜汁、黄酒等。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方案已基本成形,今后应加强对贴敷时间和疗程的研究,采取有效方法纯化药物去除杂质,富集有效成分,运用现代透皮理论与技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地促进中药穴位贴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STC模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及不同穴位调节STC的穴位特异性。方法将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6只)、模型组(7只)、天枢组(7只)、上巨虚组(7只)及大肠俞组(7只)。其中,天枢组、上巨虚组及大肠俞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天枢、上巨虚及大肠俞予穴位埋线处理。继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大鼠6 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大便重量;活性碳推进试验测定碳推进百分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6 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模型组、大肠俞组(P0.01)及上巨虚组(P0.05)均高于正常组,天枢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天枢组(P0.01)。6 h内大便重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推进百分率(%),模型组、大肠俞组(P0.01)及上巨虚组(P0.05)皆低于正常组;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肠俞组低于天枢组(P0.05)。Cajal间质细胞阳性细胞表达数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大肠俞组(P0.01)和上巨虚组(P0.05)都高于模型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低于天枢组(P0.01);大肠俞组高于上巨虚组(P0.05)。结论 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减少及功能异常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穴位埋线能通过改善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以达到治疗STC目的;且不同穴位调节STC存在穴位特异性,特别是天枢更具有明确治疗STC的临床选取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取穴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 Med建库以来至2020年2月26日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处方并使用SPSS24.0、SPSSModeler14.0软件,统计高频腧穴、中药,并进行腧穴、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穴位贴敷处方122首,涉及腧穴32个,核心处方为天枢、大肠俞、神阙、关元,常用经脉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贴敷药物核心处方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木香、冰片。结论:以局部取穴为主、选用行气泻下药物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选穴用药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增液八珍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中5-HT、AchE、VIP、SP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麻仁软胶囊组、增液八珍汤低剂量组、增液八珍汤中剂量组和增液八珍汤高剂量组各12只。麻仁软胶囊组给予麻仁软胶囊内容物6.2 mL/(kg·d)灌胃,增液八珍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7、34、68 g/(kg·d)增液八珍汤灌胃,共给药14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大鼠结肠组织给予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染色组化结果进行半定量积分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增液八珍汤各剂量组及麻仁软胶囊组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阳性表达和5-HT、AchE、VIP、SP定量分析显著增加(P <0.05);与麻仁软胶囊组比较,增液八珍汤各剂量组及麻仁软胶囊组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阳性表达和5-HT、AchE、VIP、SP定量分析显著增加(P <0.05),增液八珍汤中、高剂量组对结肠肌间神经丛5-HT、AchE、VIP、SP神经元增加的量均优于麻仁软胶囊组(P <0.05)。结论:增液八珍汤可通过增加便秘大鼠结肠中5-HT、Ac...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血液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毫针组、温针组4组,每组15只。正常组大鼠饲以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大鼠在饲料中添加复方苯乙哌啶,剂量为8 mg/(kg·d),连续给药120天,建立STC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毫针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温针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15 min,共治疗15天。治疗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和血液中SP、VIP物质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P 0.05),血液SP、VIP含量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毫针组及温针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 0.05),血液SP、VIP含量明显升高(P 0.05);与毫针组比较,温针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 0.05),血液SP、VIP含量明显升高(P 0.05)。结论:针灸疗法可以提高STC模型大鼠血液中SP、VIP的含量,改善其肠道功能;且温针灸疗效优于普通毫针疗法。  相似文献   

14.
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验证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推广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穴位贴敷(以三棱、莪术、大黄、冰片制成药饼,敷于天枢、气海、关元穴);对照组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5.1±2.8)小时,对照组为(10.1±7.3)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具有确切的疗效,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穴位贴敷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满足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穴位贴敷治疗,两周后对两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症状量表评分。结果:两周后:(1)观察组Cleveland功能性便秘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观察组愈显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辨证穴位贴敷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复合护理干预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应用信封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功能性便秘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四磨汤加减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65例;西医组给予聚卡波非钙进行常规治疗,中医组患者同时给予四磨汤加减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疗程4周;对比两组患者腹部肌群肌电图指标、全结肠通过时间(TCTT)、血清一氧化氮(NO)、肽类神经递质(SP)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腹部肌群FSC、10SC、10SR、net、TCTT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FSC、10SC、net测定值均高于西医组(P0.05),10SR、TCTT测定值均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血清NO、SP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血清SP高于西医组(P0.05),血清NO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的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四磨汤加减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结合聚卡波非钙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肯定,能有效促进结肠排空及调节神经递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4,(8):1007-1009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麻仁丸治疗本病4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生白术、甘草、当归、黄芪、升麻、柴胡等)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本病40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3):390-393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处方电针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血清和组织中SP、SS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理。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电针Ⅰ组(取双侧天枢、大肠俞)、电针Ⅱ组(取双侧曲池、上巨虚)、电针Ⅲ组(取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模型组以冰水灌胃建立大鼠模型,电针各组分别按穴位给予电针治疗,每组连续治疗10天后检测血清和组织中SP、SS的变化。结果:电针Ⅱ组血清和组织中SP含量明显升高,SS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提高功能性便秘大鼠血清和组织中SP含量和降低SS含量而改善功能性便秘;电针Ⅱ组取穴组的作用好于其他两组,说明取曲池、上巨虚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穴位处方电针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血清和组织中GAS、VIP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理.方法 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电针Ⅰ组(取双侧天枢、大肠俞)、电针Ⅱ组(取双侧曲池、上巨虚)、电针Ⅲ组(取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模型组以冰水灌胃建立大鼠模型,电针各组分别按穴位给予电针治疗,每组连续治疗10天后检测血清和组织中GAS、VIP的变化.结果 电针Ⅱ组血清和组织中GAS含量明显升高,VIP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电针可能是通过提高功能性便秘大鼠血清中和组织中GAS含量和降低VIP含量而改善功能性便秘;电针Ⅱ组作用好于其他两组,说明取曲池、上巨虚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