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ADL)评分、血清超敏CRP(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TNF-α及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丁苯酞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入院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HS)评分、实验室相关指标[D-D、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脑钠肽(BNP)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影像学检查指标(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血液平均流速)。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67%(χ2=8.112,P=0.004)。治疗4周后,2组NHI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2组D-D、Aβ42、BNP、TC、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脉泰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就诊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脑脉泰胶囊,2粒/次,3次/...  相似文献   

4.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张咏  潘金保  邓可  周中华  孙越鹏  龙倩 《中南药学》2014,(11):1149-1151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治疗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评价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疏血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分别在第1d、第14d、第28d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14d、28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肝功、肾功、血凝常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 d后,两组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 d后,两组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3个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7.
王连玉 《河北医药》2013,(18):2807-2808
急性脑梗死(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我国,脑梗死是继恶性肿瘤之后的第2大死亡原因和主要病残原因之一,每年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病死率60~120/10万[1]。丁苯酞是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2]。在我院采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8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GF(353.04±33.67)ng/L、SOD(110.79±10.03)U/ml高于对照组的(324.85±30.26)ng/L、(86.41±8.52)U/ml, MDA(3.95±0.38)nmol/L低于对照组的(4.87±0.3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脑部血管再生,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豨莶通栓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豨莶通栓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48%)明显比对照组(78.2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Hcy、BDNF、S100β蛋白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IL-6、Hcy、BDNF、S100β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以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的更明显(P<0.05)。结论 豨莶通栓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减轻神经组织的炎性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运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与丁苯酞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中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均施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试验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易智能神经状态检测评分(MMSE);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Barther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S100β蛋白、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以及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总体有效37例(92.5%),对照组总体有效30例(7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MMSE、Barther日常生活功能指数以及FMA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NSE、hs-CRP、血清S100β蛋白、脑源性神经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11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肌肉注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溶于氯化钠注射液2mL中,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三七通舒胶囊,1粒/次,3次/d。两组患者接受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CP)、血细胞比容(HCT)和全血高切黏度(HS)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8%、9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P、HCT和HS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CP、HCT和H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乐脉颗粒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肌肉注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溶于注射用水2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乐脉颗粒,2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2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脉颗粒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栓心脉宁片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接收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用2mL注射用水溶解,1支/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血栓心脉宁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升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学指标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7,(5):65-67
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加用外源性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每天1次肌内注射,共4周。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及4周后NIHSS量表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改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早产儿脑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产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将20 mg药物混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滴注,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增加1~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每瓶用2 mL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肌肉注射,1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和NBNA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意识恢复时间、吮吸能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早产儿NBNA评分逐渐升高且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后能够明显降低早产儿神经损伤标志物MBP、S-100β水平,缩短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提高NBNA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46)和mNGF组(n=46)。常规组按常规方法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抗感染、维持水电平衡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应用脱水剂及加强营养;mNGF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NGF肌肉注射治疗,30 μg/次,1次/d,共治疗28 d。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NSE、一氧化氮(NO)、NOS水平。结果 mNGF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13%)明显高于常规组(67.39%),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8 d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Barthel指数明显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NGF组变化程度大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SE、NO及NO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14 d、28 d后NSE、NO及NOS水平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NGF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鼠NGF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NOS活性,从而发挥对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采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神经科治疗的63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施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33例在其基础注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2周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梗死面积(11.1±2.0)cm~2相较于对照组(13.1±1.2)cm~2减少,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1±1.1)分,相较于对照组(8.5±1.5)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7.4±1.1)mg/L、IL-8(24.9±1.1)ng/L、IL-10(9.3±1.0)ng/L、降钙素原(PCT)(4.0±1.8)μg/L水平相较于对照组[CRP(13.8±1.4)mg/L、IL-8(30.8±1.5)ng/L、IL-10(11.0±0.9)ng/L、PCT(5.6±2.3)μg/L]均降低(P<0.05)。结论 ACI通过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治疗,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脑神经功能,还能缓解炎症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细胞因子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80例行微创碎吸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同时选10例健康人血清做健康对照,连续监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治疗后第15天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TNF-α、IL-8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其TNF-α、IL-8含量达峰时间早。对照组患者TNF-α、IL-8含量达峰时间较晚,且TNF-α、IL-8水平较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依达拉奉治疗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8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鼠神经因子联合小牛血清对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广元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20 μg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加2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隔日1次,10 d为1疗程,间隔10 d,共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20 mL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加200~300 mL 5%葡萄糖,静脉滴注,每天1次,20 d为1疗程,间隔10 d,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发育商(DQ)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D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的DQ评分均显著提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D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因子联合小牛血清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较好,能提高患儿发育商评分,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