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线上教学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八年制学生本科阶段皮肤科学习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应用线上教学及2016至2019年应用线下教学的八年制学生在皮肤科理论授课和见习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学习后进行笔试考试,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线上教学八年制学生总数53人,问卷回收率75.5%(80/106);线下教学八年制学生总数166人,问卷回收率99.1%(329/332)。在理论授课和见习之后,线上教学的考试成绩好于线下教学(P<0.001);线上教学的学生对于荨麻疹诊断能力的自我评价低于线下教学(P=0.008);线上教学的学生对于皮肤科在医院中的重要程度评价(P<0.001)和对皮肤科的兴趣(P=0.002)高于线下教学;其他如对皮炎湿疹、痤疮诊断能力的自我评价、以皮肤科为职业的意愿度及皮肤科的难易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24/40)的学生提交了开放建议,其中最多的建议是希望增加线下见习[22.5%(9/40)]。结论 皮肤科线上教学形式的理论授课和见习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可能优于线下教学,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某些皮肤科常见病的诊治信心可能略低于线下教学。线上与线下结合可能在未来皮肤科教学中能够发挥更大优势,线上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亟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护理临床综合实验》课程中构建以学习体验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社区,验证该教学模式对护生学习获得感和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重庆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三年级的132名学生,使用Minitab 14.0软件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学习社区组(n=69)和对照组(n=63)。学习社区组学生构建按照课程地图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小组主题讨论和技能练习相结合的探究式学习社区;对照组接受线下理论讲授、操作示教及技能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干预后两组学生均接受学习收获评估问卷调查及综合实验能力测评。使用SPSS 23.0进行卡方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学习社区组学生报告学习获得感增强(P<0.001,Cohen d=0.97),子条目显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P<0.001,Cohen d=1.22)、课程总体情况(P<0.001,Cohen d=0.90)、课程活动(P<0.001,Cohen d=0.83)、获取的信息(P<0.001,Cohen d=1.16)效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社区组学生综合实验的实践能力测评总分明显提升(P=0.005,Cohen d=0.51),其中实验情景演示(P=0.002,Cohen d=0.55)及实验效果(P=0.006;Cohen d=0.49)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实验准备和案例分析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护理临床综合实验中创建探究式学习社区可有效增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并促进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视频追根溯源培训模式应用于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ID)知识培训对急诊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从EID的历史发展视角制定培训内容,以微视频归类模块、基于微信群分期推送的自主学习形式构建培训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85名急诊科护士(n=85),进行微视频追根溯源培训,通过含有启发性思考、微视频学习、要点巩固、要点解析、延伸拓展五个环节的11期模块对其进行EID知识培训。比较干预前后急诊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和EID知信行水平,并调查其对该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使用SPSS 20.0及GraphPad Prism 9.3.0进行四分位数(Q25,M,Q75)的非参数Wilcoxon配对检验。结果 急诊科护士接受培训前后,其自主学习能力整体(Z=-4.69,P<0.001)及自我动机概念(Z=-4.48,P<0.001)、任务分析(Z=-4.06,P<0.001)、自我监控与调节(Z=-4.50,P<0.001)、自我评价(Z=-4.82,P<0.001)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高于培训前;其EID知信行整体(Z=-4.65,P<0.001)及知识(Z=-4.04,P<0.001)、态度(Z=-3.24,P=0.001)、行为(Z=-4.05,P<0.001)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高于培训前。急诊科护士对该培训模式满意度评价较高(各条目满意度均>90%)。结论 微视频追根溯源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和EID知信行水平,培训满意度较高,可尝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与传统授课(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中国临床医学生外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PBL+CBL教学与LBL教学在中国医学生外科实习中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6月。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161名学生,其中PBL+CBL组581名,LBL组580名。Meta 分析结果显示:PBL+CBL组的学生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MD=6.15,95%CI=4.14~8.15,P<0.001),技能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MD=7.67,95%CI=3.66~11.69,P<0.001),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MD=6.06,95%CI=2.89~9.23,P=0.000 2),并且PBL+CBL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的高于LBL组(OR=2.98,95%CI=1.88~4.73,P<0.001)。结论 PBL+CBL教学在临床医学生外科实习教学中效果优于LBL教学。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本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以本校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13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线上、线下数据,对混合式教学成效及意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混合式教学应用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可全方位影响学习效果,使课程成绩从70(64,76)分提升至79(7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9,P<0.001)。结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PBL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形成性评价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开课的护理本科教学班设为观察组(n=20),采用课堂教学与雨课堂平台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2018年同期开课、学生数量相同、实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班设为对照组(n=20)。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班次学生的研讨课、模拟授课和课终理论考核成绩及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学生的模拟授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834),观察组学生的研讨课成绩[91.18±1.20](t=3.09,P<0.05)和课终理论考试成绩[78.63±6.28](t=3.33,P<0.05)高于对照组,且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t=-3.33,P<0.05)、发现问题能力(t=-2.17,P<0.05)、独立思考能力(t=-2.53,P<0.05)、知识整合能力(t=-3.86,P<0.001)、自主学习能力(t=-3.12,P<0.05)及对护理教师角色功能的认同感(t=-2.53,P<0.05)、主动学习的意识(t=-3.13,P<0.05)和终身学习的态度(t=-4.46,P<0.001)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麻醉预案为引导的PBL教学在麻醉本科实习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十医院实习的34名麻醉专业本科生,将其分为试验组(n=17)与对照组(n=17)。试验组采用以麻醉预案为引导的P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对比分析两组本科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及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学生综合能力。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结果 试验组理论知识和麻醉技能各方面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前,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各方面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均较前提升,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麻醉预案为引导的PBL教学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本科实习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操作技能及病例分析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11月至12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12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神经生物学》为其必修课。以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medica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ssessment scale,MSALAAS)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教学效果。以描述性分析、Mann-Whitney检验分析授课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对其期末考试成绩、课程体验和课程评价的影响。结果 授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高于授课前[(113.65±15.88)分vs.(109.84±14.12)分,P<0.05]。以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分为自变量,分别以期末考试成绩、课程体验和课程评价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分与其期末考试成绩(B=0.248,t=3.59,P<0.001)、课程体验(B=0.049,t=3.15,P=0.002)和课程评价(B=0.048,t=3.18,P=0.002)有相关性。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可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过来,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在接受翻转课堂教学后,可获得更高的学业成绩,产生更好的课程体验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员分层带教结合PBL教学在急诊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的86名护生,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全员分层带教,观察组采用全员分层带教结合PBL教学。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及对教学的认可度,并评估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同时评价实习护生的护理质量。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总学习兴趣发生率、总主观能动性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例分析题、理论成绩总分、素质、操作成绩总分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简答题、选择题、技能3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推理归纳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目标完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总认可度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结论 全员分层带教结合PBL教学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可充分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习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实习护生对护理带教的认可度,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时间步行前后整体和局部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就诊的9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根据行走前矢状面参数将患者分为两组:代偿组(行走前矢状面平衡,矢状面躯干偏移<40 mm且骨盆倾斜角>20°)和失代偿组(行走前矢状面失平衡,矢状面躯干偏移≥ 40 mm且骨盆倾斜角>20°)。步行15 min前后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矢状面参数,包括矢状面躯干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比较两组步行15 min前后脊柱矢状面参数,并对每组步行15 min前后矢状面躯干偏移变化值与其余矢状面参数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代偿组19例,其中女16例、男3例,平均年龄为(64.1±5.9)岁,BMI为(24.2±4.6)kg/m2;失代偿组79例,其中女67例、男12例,平均年龄为(66.7±7.2)岁,BMI为(24.9±5.1)kg/m2,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步行前,代偿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大于失代偿组(Z=2.784,P=0.003),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躯干偏移均小于失代偿组(Z=1.953,P=0.028;Z=3.815,P<0.01);两组间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胸椎后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步行15 min后,两组间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步行前比较,代偿组和失代偿组患者步行15 min后骶骨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均增大(代偿组Z=1.718、P=0.043,Z=2.198、P=0.015,Z=3.875、P<0.01;失代偿组Z=1.842、P=0.031,Z=1.943、P=0.021,Z=2.917、P=0.002),骨盆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均减小(代偿组Z=1.639、P=0.047,Z=3.624、P<0.01;失代偿组Z=1.812、P=0.039,Z=3.893、P<0.01);失代偿组患者步行15 min后胸椎后凸角也较步行前增大(Z=2.287,P=0.012)。代偿组、失代偿组患者步行15 min前后矢状面躯干偏移变化值均与骨盆倾斜角变化值呈负相关(rs=-0.519、-0.625,P=0.024、0.001),与骶骨倾斜角变化值、腰椎前凸角变化值、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变化值均呈正相关(代偿组rs=0.519、0.645、0.645,P均<0.05;失代偿组rs=0.625、0.407、0.407,P均<0.01)。结论 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时间行走后矢状面平衡的代偿机制逐渐减弱或消失,骨盆及脊柱伸肌肌群的疲劳可能是代偿机制消失的原因。对于初次就诊时矢状面躯干偏移<40 mm、骨盆倾斜角>20°的患者,建议在行走15 min后再次拍摄X线片重新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矢状面失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解决医学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难度大、学时紧、学生学习兴趣差、接受程度低等困扰高等数学学习的问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方法 选取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共6个班级24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自制线上学习资源与中国大学MOOC教学资源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上传教学资源,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教师面授,并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堂提问、随堂测验等,检验课上学习效果,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上学习。课后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发布课上授课视频及课后习题讲解等,辅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并分班建立课程QQ群,方便课后与学生沟通、辅导答疑。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课上的参与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上平均师生互动由每节6次提高到10次;课上出勤率由原来的93.93%(232/247)提高到97.94%(238/243);作业按时提交率由原来的92.71%(229/247)提高到96.71%(235/243)。课程教学完成以后,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由(81.27±4.56)分提高到(89.5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P<0.001)。结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采用,不仅对学生学习成绩有良性作用,而且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后续期待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Workshop结合PBL教学在关节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传统的LBL教学组、PBL教学组及Workshop结合PBL教学组,每组20名。通过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匿名教学质量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Workshop结合PBL教学组学员的理论知识(86.40±9.76)分、临床技能(92.15±4.49)分及总评成绩(88.70±5.75)分均高于PBL教学组的(78.45±10.40)分、(85.80±10.00)分、(81.39±7.27)分及LBL教学组的(80.10±6.77)分、(85.20±8.12)分、(82.14±6.14)分。Workshop结合PBL教学组学员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对自我能力评价、教学满意度均优于PBL教学组及LBL教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orkshop结合PBL教学可有效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成绩,可获得更好的自我能力评价和教学满意度,值得在关节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自媒体平台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 6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临床见习的学员60人,其中传统教学组30人,PBL联合CBL结合自媒体平台教学组30人;教学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和调查问卷作为评价方法,评估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研究组学生课程综合得分[包括理论考试(86.60±1.17)和实际操作考试(86.40±0.83)]高于对照组的(81.70±0.98)和(82.00±1.18);调查问卷中PBL联合CBL结合自媒体平台教学组自学和查阅资料能力、学生自身的自信度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01)。结论 PBL联合CBL结合自媒体平台利用实际病案引导学生进行临床问题的讨论分析与归纳总结,结合自媒体的灵活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提高了教学水平及学习满意度,值得在消化内科临见习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和同伴互助结合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级中医学本科班140名学生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心肺复苏的教学中,试验组基于慕课教学平台,课前观看视频和题目测试,课中采用同伴互助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课堂教学。通过比较操作考核成绩、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等来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使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试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82.20±2.31)分,对照组操作考核成绩为(75.80±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的课程满意度、学习动力等均优于对照组;在学习负担上,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9)。结论 慕课结合同伴互助开展心肺复苏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及学习动力,且不增加其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培养卓越医师的目标,评价改良式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眼科本科生见习课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临床专业本科生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50)实施常规眼科见习带教,试验组(n=50)实施改良式TBL教学法进行眼科见习带教。对比两组临床专业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并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Wilcoxon’s秩和检验。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29.68±4.52)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27.84±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技能考核成绩(32.88±5.05)优于对照组技能考核成绩(30.88±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各项主观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科本科生见习课带教过程中采用改良式TBL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实现卓越医师培养目标提供了可行性见习课教育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类比思维结合创设乐学情境教学在眼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眼科实习的9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名护生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45名护生采用类比思维结合创设乐学情境教学。评估两组护生的综合考核成绩、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及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总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85.39±1.57) vs. (84.41±1.34)]、护理技能考核成绩[(87.52±0.04) vs. (82.64±0.05)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眼科护理工作中的用药安全意识、专业兴趣与自主学习性提升、协作组织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达到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信息量与知识面改善、临床思维沟通交流能力增强、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培养创新意识各个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带教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语言表达、呼唤沟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类比思维结合创设乐学情境教学能提高护生的平均考核成绩和护理技能考核成绩,能改善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在中药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进行中药临床药学规范化培训的40名中药临床药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PBL、CBL联合教学)及对照组(传统教学)。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满意度问卷调查等。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研究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结果成绩分别为(49.45±5.52)分及(48.65±5.23)分,高于对照组的(40.54±5.65)分及(41.53±4.4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研究组在临床问题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强、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强、教师乐于与学员互动、教学相长、满意此种考核方式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CBL联合教学有利于提高中药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可培养药师良好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有益于培养高质量的中药临床药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