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男,38岁,2006年2月3日初诊.患者双腿瘘软无力,伴言语不利,反应迟钝3月余.平素有饮酒嗜好10余年,日均饮白酒500~1500 ml.3月前感双下肢无力,渐至站立不稳,不能行走,语言不利,声音顿挫,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失眠心烦,头晕健忘,记忆力和计算力明显减退.大便干,小便黄.舌体瘦,质红,苔黄,脉弦滑数.指鼻试验(+),闭目难立征(+).颅脑MRI示:小脑蚓部萎缩.于某省级医院诊断为酒中毒性小脑变性.予住院治疗,口服大量维生素B1治疗月余未见明显疗效,遂其家属背负求诊于中医.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脑髓失养,治宜滋阴泻火,活血开窍.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处方:天冬20 g,白芍15 g,怀牛膝15 g,玄参2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龟甲15 g(先煎),青蒿15 g,川楝子9 g,生麦芽15 g,泽泻20 g,石菖蒲15 g,牡丹皮12 g,丹参2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30 min服用. 相似文献
2.
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ACD)是一种中毒性共济失调疾病.临床表现以下肢和躯干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常呈阔基底站姿和步态,行走不稳.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中西医结合疗法从整体观念出发,可改善患者身体素质及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1例. 相似文献
3.
4.
金建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3):4114-4115
目的分析乙醇中毒性胼胝体变性MRI征象及临床表现。方法对4例乙醇中毒性胼胝体变性患者行MRI平扫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4例胼胝体变性均有不同程度萎缩,膝部和/或压部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胼胝体变性临床症状各异,缺乏定位体征。结论胼胝体变性是慢性乙醇中毒并发症之一,MRI是诊断胼胝体变性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alcohol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ACD)是因长期酒精依赖导致的,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小脑萎缩,可见小脑体积变小,第四脑室、桥小脑角池、环池、小脑上池扩大,小脑半球及或蚓部脑沟增多、增宽,以蚓部萎缩为著,可伴有大脑萎缩;考虑与酒精的毒性、营养缺乏、代谢紊 相似文献
6.
7.
小脑性共济失调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运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12(3):19-20
近年来,我们对小脑性共济失调运用中医辨证施治30余例。发现其症状包括肢体共济运动障碍、构音障碍、眼震、锥体束征、锥体外系症状、智能减退、视力下降、复视、眼球扫视运动障碍,以及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病变的症状,如下肢软弱无力,头昏头晕、直立性低血压、阳萎、... 相似文献
8.
张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6):123-124
中毒性红斑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通常指一些原因不明的全身或局限性红斑损害,是一种血管性反应性疾病.常急性发病,皮疹初起为散在性红斑,迅速扩展,融合成片,呈猩红热样、麻疹样,压之褪色.部分患者伴有咽痛、咳嗽、发热及关节痛等症状.笔者根据中毒性红斑临床上的发病特点,运用温病卫气营血理论,采用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黄、牡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随症加减对其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1982年12地区调查结果酒中毒的患病率为0.16%,以后各地区的调查(湖北6.61%。、重庆4.55%。)[2]都明显高于此值,酒中毒的问题在我国也应引起注意和重视。现将酒中毒引起躯体损害的94例患者作一分析。互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94例中男91例,女3例;年龄:15~25岁3人,26~35岁23人,36~45岁32人,46~55岁23人,56~65岁10人,66岁以上3人;民族:汉族83人,少数民族11人;职业:农民3人,工人52人,干部32人,学生2人,无业5人;文化:文盲2例,小学13例,初中37例,高中22例,大学以上20例;… 相似文献
10.
简版:山豆根是中医常用中药,有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等功效。但超剂量使用会引起中毒,其毒性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山豆根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主要为基底节对称性的损害(豆状核为主要受累部位),而其对于小脑损害的表现报道较少。笔者对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诊的1例仅波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道。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口齿不清和步行不稳,神经查体可见构音障碍及共济失调的阳性体征。通过对该病例特点的总结报道,以期为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山豆根中毒患者提供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促进橄榄小脑变性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探讨了黄芪对橄榄小脑变性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神经毒性物质3-acetylpyrid ine建立橄榄小脑变性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alb ind in D-28K蛋白表达、E lisa法分析血清IGF-1水平、RT-PCR法分析IGF-1 mRNA表达,探讨了黄芪对橄榄小脑变性大鼠下橄榄核神经元存活率及IGF-1表达方面的影响。结果:黄芪能显著提高橄榄小脑变性大鼠血清IGF-1水平和小脑IGF-1 mRNA的表达,有效提高下橄榄核神经元的存活率,对橄榄小脑变性大鼠运动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黄芪能显著提高橄榄小脑变性大鼠IGF-1的分泌与表达,并对下橄榄核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酒浸泡野蔷薇根后饮用,文献报道一般不会引起病人的不适反应。2010年9月24日,我科收治1例罕见的野蔷薇根酒中毒的患者,经过及时抢救,精心护理,病人康复出院。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药物及其不良反应学习,许多护理需要有前瞻性。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用心去服务,用心呵护生命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11)
目的:观察脑活素治疗婴幼儿肺炎所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婴幼儿肺炎所致中毒性脑病患儿5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活素治疗婴幼儿肺炎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5年的临床实践,笔者逐渐归纳整理出一套具有特色的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方案,即采用枕后区排刺、额顶颞散刺、巧用开窍穴、配用颈夹脊及酌情用体针等方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针刺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根据Berg平衡量表评定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7.5%(P0.05)。根据Tinetti量表及"站起-走"计时测试评定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